一轮复习课时跟踪训练(24) (时间:30分钟 满分:100分) 姓名________得分______ 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答案              (2011·苏北四市调研)读我国已建和在建高速客运铁路分布示意图,回答1~2题。 1.关于图中四条高速铁路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如果按同等级别建设,则京沪高铁单价最低 B.武广高铁位于我国地势第二、三级阶梯的分界线上 C.郑西高铁连接了我国中东部经济地带 D.石太高铁建设的主要目的是便于山西煤炭外运 2.郑西高铁和京沪高铁许多路段采用“以桥代路”的方式,其主要原因分别是 (  ) A.郑西高铁—沿线多沼泽湿地 B.郑西高铁—沿线气候寒冷,生态环境脆弱 C.京沪高铁—沿线河湖众多 D.京沪高铁—沿线耕地面积广大 (2011·青岛模拟)读“某城市用地变化示意图”,回答3~4题。  3.关于交通条件对该城市空间形态的影响,叙述正确的是 (  ) ①城市空间形态沿交通干线扩展,这些交通干线成为聚落的主要发展轴 ②一个地区主要交通线发生变化,不会引起该地区聚落空间形态的变化 ③交通线的发展对城市形态没有什么影响 ④交通线的衰落会影响城市空间形态的演变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①④ 4.早期沿运河发展的城市,历史上商业贸易很繁荣,但后来发展速度明显变慢,其原因是 (  ) A.矿产资源日趋枯竭 B.商人大量外迁 C.长江水运和铁路运输的出现 D.人口增长速度变慢 下图为我国华北平原某城市的可闻噪音分贝强度(单位:PNdB)等值线分布图,图中黑色圆点代表交通运输网中的点。读图,完成5~7题。  5.图中M点最有可能是 (  ) A.汽车站 B.码头 C.火车站 D.飞机场 6.对图示内容的分析正确的是 (  ) ①M地有公路直达市区,交通便利,布局合理 ②M地噪声污染市区,布局不合理 ③M地主要运输工具进出M地的方向为西北—东南向 ④M地主要运输工具沿公路从市区北部通过,方便居民出行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7.随着城市的发展,当地政府决定将M地整体搬迁至远郊,现有甲、乙、丙、丁四个地点供选择,比较合理的是 (  ) A.甲 B.乙 C.丙 D.丁 8.读下图,根据图中信息判断,甲、乙、丙、丁四城市中,最可能发展成特大城市的是 (  )  A.甲 B.乙 C.丙 D.丁 读三个同等规模商业中心同周围顾客达成交易的概率的等值线分布图,回答9~10题。  9.图中甲、乙、丙、丁四处达成交易的概率由大到小排序正确的是 (  ) A.甲、乙、丙、丁 B.乙、丁、甲、丙 C.甲、丙、丁、乙 D.乙、甲、丁、丙 10.若在图中新布置一个同等规模的商业中心,则最佳位置是 (  ) A.甲 B.乙 C.丙 D.丁 2010年8月1日,我国第一条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国际一流水平的高速城际电气化铁路——京津城际铁路正式开通运营2周年。该铁路以桥梁为主体,桥梁的长度占到线路总长的87%,有“空中铁路”之称。据此回答11~12题。 11.京津城际铁路被设计成“空中铁路”的主要原因是 (  ) ①为了减少建设成本 ②为了少占耕地,节约土地资源 ③防止不同交通线路的相互干扰 ④避开低洼地对交通的不利影响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12.京津城际铁路全长120公里,列车全程运行时间只需30多分钟,是中国科技水平最高的“公交化”城际快线,该铁路的建成会 (  ) ①提升沿线房价 ②促进跨城就业 ③增加货物运量 ④加剧大气污染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二、综合题(共40分) 13.读安徽省阜阳市城区扩展图,其中箭头及①~④为其城区随时间扩展的方向及范围。据此回答下列问题。(18分)  (1)20世纪20年代,安徽阜阳城北商业贸易繁荣,原因是________河是对外通商口岸,说明________对城址的选择有很大影响。(4分) (2)20世纪20年代后,商业中心移至三里河一带,原因是______,说明城市的布局向________的位置移动。(4分) (3)20世纪70年代后,淮南铁路、京九铁路相继建成,阜阳成为重要的________城市,火车站附近形成河东______区和________区。(6分) (4)阜阳对外通商口岸先后发生了三次重大变迁,说明交通因素对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影响。(4分) 14.(2011·北京海淀期末)读图和资料,结合所学的地理知识,回答下列问题。(22分)  材料1:嘉定地处上海西北部郊区,按照2003年《嘉定区发展战略规划纲要》,嘉定区大力发展规模企业,全区功能定位:中部是嘉定新城,西部是上海国际汽车城,南部是现代物流中心,北部是先进制造业中心。 材料2:嘉定区工业产值(单位:万元)。 指标 工业总产值 规模企业产值  2006年 2 305 765 2 190 477  2007年 2 926 895 2 824 454  同比增长(%) 26.9 28.9  (1)根据资料提供的信息说明嘉定区规模企业的发展特点。(4分) (2)据图说明嘉定南部形成现代物流中心的原因。(6分) (3)简述嘉定区发展先进制造工业的优势区位条件。(4分) (4)结合所学地理知识说明高新技术产业与传统工业相比的主要特点。(8分) 解析与答案(24) 1.A解析:图中的几条高铁中,京沪高铁全部经过我国东部平原地区,地势起伏较小,如果按同等级别建设,该高铁的单价最低;武广高铁位于我国地势的第三级阶梯上;郑西高铁连接了我国中部经济地带中的河南和西部经济地带中的陕西;高铁一般用于旅客运输,因此石太高铁并不是为了运煤而修建的。 2.D解析:由于郑西高铁沿线经过的地形复杂,因此采用“以桥代路”的方式;而京沪高铁经过我国人口众多、人均耕地面积较少的地区,采用“以桥代路”的方式主要是为了少占用沿线的耕地。 3.D解析:由图可知该城市1950年前沿运河发展,1960年往铁路线方向扩展,1990年后又向长江沿线扩展。 4.C解析:早期交通运输方式单一落后,运河地位凸出,后来随着铁路的出现,特别是长江水运的发展,运河航运地位下降。 5.D解析:等值线的轴线呈西北—东南向。码头供船舶进出,船舶产生的噪声等值线应以港口为中心,轴线走向与河流延伸方向一致。M点通向城区北部的公路延伸方向和噪声等值线的轴线延伸方向一致,但是图中信息显示M点没有通向东南方向的公路,因此不会产生图示效果的等值线轴线延伸方向,即M地不可能为汽车站。M地无铁路通过,不可能是火车站,只能是飞机场。 6.C解析:飞机飞越城区上空,噪声污染影响城区,存在安全问题,布局不合理。噪声延伸方向为西北—东南方向可判断飞机进出M地的方向为西北—东南向。 7.C解析:甲位于城区冬季风(西北季风)的上风向,且飞机飞越城区上空,噪声污染影响城区,存在安全问题;乙、丁虽位于与盛行风向垂直的远郊,但飞机飞越城区上空,也存在噪声污染和安全问题;丙位于与盛行风向垂直的远郊,飞机又不飞越城区上空,噪声污染很小,安全系数高。 8.A解析:根据图中信息判断,甲地的区位优势最明显,位于河流的下游,水源充足,而且位于多条交通线的交会处,交通便利,因此最可能发展成特大城市。 9.B解析:商业中心同周围顾客达成交易的概率,甲、乙、丙、丁四处分别为0.4~0.5、0.7~0.8、小于0.4、0.5~0.6。 10.C解析:新的商业中心应该位于现有三个商业中心对周围顾客吸引力最小的地区,这样才能形成自己的服务范围。 11.C解析:京津地区人口密集,耕地资源紧张,经济发达,交通线网密集,空中铁路可减少对其他交通线路的干扰,也可少占耕地。 12.A解析:京津城际铁路缩短了出行时间,把京津城市连为一体,会提升沿线房价,促进跨城就业。 13.解析:由材料及图可知:(1)图示范围内河流、铁路等地理事物的分布;(2)城区由①~④的扩展是逐步向南、向东扩展。解答该题的关键是正确从图中获取信息,并分析这两种信息之间的因果关系。第(1)题,①处为泉河沿岸,内河航运便利,因而形成商业码头区。第(2)题,②处位于泉河与颍河交汇处,有三个方向的水运优势,内河航运更为发达,因而商业中心移至三里河一带。第(3)题,铁路的修建,使城区向沿铁路交通便利的地方扩展,且主要布局对交通条件要求高的工业区和仓库区。第(4)题,通过通商口岸的变迁,说明交通对城市空间地域形态和商业中心的位置都有影响。 答案:(1)泉 河流 (2)泉河淤塞 交通便利 (3)铁路枢纽 工业 仓库 (4)城市空间地域形态和商业中心位置。 14.解析:第(1)题,仔细阅读材料2可得答案。第(2)题,现代物流关键是便利的交通运输。第(3)题,从政策、交通、工业基础、科技优势和市场方面分析。第(4)题,高新技术产业的特点结合课本知识回答。 答案:(1)在工业总产值中占很大比重;同比增长快。(2)依托上海市和上海港,经济腹地广阔;有内河航运、海运、铁路、公路和航空运输,交通运输方式多样;交通通达性好,综合运输能力强。(3)政策的支持;交通发达便捷;上海市科技发达,技术水平高,工业基础好,辐射作用强;市场广大。 (4)从业人员具有较高水平的知识和技能,其中科学家和工程师占较大比例;增长速度快,产品更新换代周期较短;研究开发费用在投资额中所占比例较高;产品面向国际、国内市场。

【点此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