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30分钟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
(2010·广东高考)读“2006年我国水资源、人口、耕地和经济总量区域比重图”,完成1~2题。
1.人口数量最多、经济总量最大的区域是( )
A.西南区 B.西北区
C.南方区 D.北方区
2.水资源与人口、耕地、经济发展匹配较差的区域是( )
A.北方区和南方区 B.北方区和西南区
C.西北区和西南区 D.西北区和南方区
解析:第1题,从图中可以看出,人口数量最多、经济总量最大的区域是南方区。第2题,水资源与人口、耕地、经济发展不匹配,有两种情况,一种是水资源丰富,但经济发展水平低;另一种是水资源短缺,但人口、耕地、经济发展对水资源的需求量大。从图中可以看出,匹配较差的区域为北方区和西南区。
答案:1.C 2.B
暗筒式日照仪主要通过感光纸的感光历时记录日照时数。读“某高原日照变化趋势和分布”图(单位:%(10a)-1,图中空心表示增加或未变,实心表示减少),回答3~4题。
3.对图中日照变化区域差异,最恰当的描述是( )
A.平均海拔最高的东部地区变化最大
B.人口密度最大的区域变化最大
C.相对高度差异显著的地区日照变化最大
D.水力资源最丰富的地区变化最大
4.近45年来,该地区无论是总云量,还是中低空水汽条件的变化都很小,则导致其日照显著变化的主要原因可能是( )
A.全年受准静止锋冷气团控制,云量较高,日照显著减少
B.全年受准静止锋暖气团爬升影响,降水增多,日照显著减少
C.全球变暖,热带北移,该地太阳辐射强度减弱
D.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该地工业化进程较快,大量气溶胶和污染物排放量减弱了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强度
解析:第3题,空间定位为西高东低的云贵高原,日照变化显然东高西低。受地形和气候的影响,东部地区人口密度更大,而相对高度差异显著者应为河谷地区(图中无法确认)、水力资源最丰富应为西部地区。第4题,就试题题干排除A、B,而按C选项该地太阳辐射强度应增强。
答案:3.B 4.D
在内蒙古西南部与宁夏回族自治区交界的黄河两岸,数十千米的狭长地带分布着一系列的工业园区,拥挤着近千家企业,形成一条“工业长廊”。读图,回答5~7题。
5.根据图中信息判断该工业地带属于( )
A.以棉毛纺织工业为主的工业地域
B.以农产品加工工业为主的工业地域
C.以石油、煤炭开采为主的工业地域
D.以有色金属冶炼和水能开发为主的工业地域
6.该区域的工业园区的主要区位优势不包括( )
A.土地廉价 B.能源资源丰富
C.劳动力素质高 D.政策优势
7.近年来,乌海市以“蔬菜、葡萄”产业为主导的推进农牧业产业化经营,葡萄种植基地每年以4000亩左右的速度增长,到目前为止种植面积近2.5万亩,成为我国重要的葡萄酒酿造业原料生产基地,该地区有利于葡萄种植的自然条件是( )
A.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 B.气候干旱,降水少
C.地下水丰富,灌溉便利 D.冲积平原,黑土肥沃
解析:第5题,从图中可以得出,此地水电、有色金属资源丰富,所以本地工业地域应以有色金属冶炼和水电为主。第6题,该区域位于我国西部地带,劳动力素质并不是很高。第7题,该地区位于我国西北地区,昼夜温差大,光照充足,有利于葡萄的种植。
答案:5.D 6.C 7.A
(2011·金丽衢十二校联考)读我国某区域农业系统水、气、生相互作用图,完成8~9题。
8.图中①②③所代表的环节( )
A.降水增加、大陆性增强、降水减少
B.地面蒸发的水量增多、气温变幅减小、降水增加
C.气温变幅减小、蒸发增强、降水增加
D.地下水位上升、气温变幅变大、土壤表层盐分积累
9.该示意图可能表示的农业系统是( )
A.河谷农业 B.坝子农业
C.绿洲农业 D.立体农业
解析:第8题,①空可根据空气湿度增大是蒸发增强的体现;②空可根据前后条件结合选项共同推测为气温变幅减小;而蒸腾作用增强可导致(③空)降水增加。第9题,由图可知该农业类型应为灌溉农业,选项C即为灌溉农业代表。
答案:8.B 9.C
读海南岛图(图中虚线为等温线,岛内封闭实线为等高线),完成10~12题。
10.该岛M地的年太阳辐射量比P地要多,主要是因为M地( )
A.晴天天数多 B.海拔高
C.地处夏季风的迎风坡 D.纬度高
11.读图中相关等值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虚线值的大小:④>③>②>①
B.实线值的大小:a>b>c
C.从虚线看,此岛现在是冬季
D.从虚线看,此岛现在是夏季
12.海南岛一年可种植三季稻的主要原因是( )
A.土壤肥沃 B.热量充足
C.雨水充沛 D.地形平坦
解析:第10题,由图中万泉河的流向知,海南岛中间高,四周低。因为海南岛主要受东南季风的影响,所以P为迎风坡,M为背风坡。迎风坡,盛行上升气流,多云雨天气,M处为背风坡,盛行下沉气流,天气晴天多,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小,太阳辐射量大。第11题,在北半球,等温线越靠南,数值越大;等温线在陆地上向低纬凸出是冬季;由图中万泉河的流向从c点向东流,知中间高,四周低即c>b>a。第12题,很明显海南岛可以达到一年三熟主要是由于纬度低,全年热量条件充足,生长期长。
答案:10.A 11.C 12.B
二、综合题(共40分)
13.(2011·郑州模拟)读有关海南岛位置与海南岛水系分布图,完成下列问题。(14分)
(1)描述海南岛的地理位置和地势地形特征。(6分)
国家决定在海南岛应大力发展热带现代农业,使之成为全国冬季菜篮子基地、热带水果基地、渔业出口基地。
(2)分析海南岛发展热带现代农业的有利区位条件。(8分)
解析:第(1)题,从经纬度位置、海陆位置两方面描述海南岛的地理位置。根据河流的流向、水系特点分析海南岛的地势地形特征。第(2)题,从气候、市场、交通、技术、政策等方面分析。
答案:(1)位于低纬度(热带)地区;我国南海中的岛屿;北隔(琼州)海峡与大陆相望;邻近东南亚(或与越南、菲律宾等国隔海相望)。地势中部高,四周低,山区(山地和丘陵)面积广,平原狭小。
(2)热带季风气候为主,热量丰富;降水充足(水热条件好),农作物生长期长(可一年三熟或四季皆可生长);热带生物资源丰富;热带海域广阔,海洋生物资源丰富;不断扩大的国内外市场,交通条件改善,农业技术的发展(或冷藏保鲜技术发展),国家政策的支持。
14.长三角和珠三角是我国两个重要经济区。结合图表回答问题。(26分)
长江三角洲地区和珠江三角洲地区基本情况(2008年)
城市群
土地面积(万km2)
人口(万)
非农业人口比重(%)
生产总值(GDP,亿元)
人均GDP(元)
经济密度(亿元/ km2)
产业结构比
进出口总额/ GDP (%)
长江三角洲
10.02
7 571
44
6.55万
35 040
2 871
4.6∶55.9∶39.5
1.13
珠江三角洲
2.2
2 624
50
2.97万
42 499
6 155
4.4∶53.3∶42.3
2.04
(1)上海市和广州市地理位置的优越性分别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分)
(2)下列各地多年平均降水量图中,表示上海的是________图,表示广州的是________图。分析上海与广州降水量的差异及原因。(8分)
(3)长三角地区和珠三角地区正积极筹备风力发电场。分析两地风力资源丰富的原因。(6分)
(4)比较目前长江三角洲地区和珠江三角洲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差异。(6分)
解析:第(1)题,突出其经济地理位置。第(2)题,两地都是亚热带季风气候,但位置不一样,受夏季风影响程度不一样。第(3)题,考查影响风力的因素:多风(气候)——位置;少阻挡(地面状况)。第(4)题,从表格中获取、调用相关地理数据,并作简要概括。
答案:(1)上海地处我国东部沿海地带的中点,联系长江流域经济腹地(长江的入海口),临近日本、韩国;广州地处我国南大门,毗邻港澳,临近东南亚
(2)丙 丁 广州多,上海较少。原因:雨带自南向北移,广州雨季开始早结束晚,雨季长,受夏季风影响时间较长,降水多,上海雨季开始较晚结束较早,雨季较短,受夏季风影响时间短,降水较少。
(3)位于我国沿海;受夏季风影响大;地势低平。
(4)珠江三角洲的经济密度大。发展水平较高,第三产业比重较大,对外贸易水平高于长江三角洲。
【点此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