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栟茶高级中学校本化资料 考前一周自主复习地理(2) 回归错题 一、单项选择题的解题模型 试题1:右图是“半球近地面风带分布示意图”, 读图回答(1)—(2)题。 (1)图中a处的盛行风向是 A.东北风 B.西北风 C.东南风 D.西南风 (2)图中b处的气候特征是 A.炎热干燥 B.高温多雨 C.温和干燥 D.温和湿润 答案:(1)B (2)A 解析:(1)根据图上箭头所示的大气运动偏转方向,判断该图为南半球。根据以极点为中心的投影地图上确定方向的方法或大气三圈环流中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判断a处的风向为西北风。(2)b处为南回归线附近,大约135°E的地方。根据地理坐标可知此地位于澳大利亚大陆中部,全年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或信风带影响,降水少,气候灸热干燥。 试题2:读北半球某地区近地面天气模式示意图。读图回答(1)—(3)题。 (1) m 地的风向是 A.西南风    B.西北风   C.东南风    D.东北风 (2)此时, m 、 n 两地的一般天气状况是 A.m 、 n 两地都晴     B.m 、 n 两地都有雨 C.m 地有雨, n 地晴     D.m 地晴, n 地有雨 (3)正确反映该天气系统过境期间, n 地温度变化过程的是  A.a 图      B.b 图     C.C 图     D.d 图 答案:(1)A (2)D (3)B 解析:解答本题组首先需根据图中的冷暖气团的移动形式判断出是暖锋;其次据锋面的移动方向判断图中是低压系统,并形成锋面气旋。(1)根据题意和图形可知图中是北半球的低压系统,气流由外围向中心移动,北半球受地转偏向力使之向右偏转,故形成西南风。(2)由图可知锋面处在低压槽内,n地距锋面较近且处于锋前,降水较多;m地处于锋后,天气晴朗。(3)由图可知n地经历了一次暖锋过境过程,过境前处在冷气团控制下,气温较低;过境时,天气变化剧烈,气温上升较快;过境后处在暖气团控制下,气温较高且稳定. 试题3:下图是“陆地自然景观类型分布与水热条件关系示意图”,读图回答(1)—(2)题。 (1)对自然景观分布规律影响因素的叙述,正确的是 A.沿X方向干燥程度增加 B.沿X方向热量增加 C.沿Y方向海拔高度增加 D.沿Y方向纬度增加 (2)与M所表示的自然景观类型相一致的地区是 A.山东丘陵 B.江南丘陵 C.刚果盆地 D.西欧平原 答案:(1)A (2)B 解析:本组试题主要考查自然环境的区域分异规律。(1)沿X方向依次为森林、草原和荒漠,说明降水逐渐减少,气候愈来愈干。Y方向很明显反映了自然带的热量变化,但由针叶林、温带森林、热带雨林的变化过程反映的是海拔高度降低或纬度降低。(2)M高度以下为热带雨林,以上为温带森林,说明M地是亚热带景观,在题目所给的四个选项中,只有江南丘陵为亚热带环境。 试题4:下图位华北某小城镇略图,读图回答(1)—(2)题。 (1)该城镇与依托矿产资源,调整工业结构, 发展循环经济,你认为最适宜在该城镇布局的 工厂是 A.建筑材料厂 B.化肥厂 C.冶炼厂 D.电镀厂 (2)随着经济发展和人口的增长,若该城镇 规划—处住宅区,你认为较合理的地点是 A.① B.② C.③ D.④ 答案:(1)A (2)B 解析:(1)由图中信息可知,该城镇主要的矿产资源为煤炭,并以煤炭为基础发展了火电厂,煤矿产生大量煤矸石,火电厂产生大量煤渣,从循环经济的角度考虑,可以利用煤渣和煤矸石发展建筑材料厂。建设化肥厂、冶炼厂、电镀厂不仅缺少循环经济的原料还会对本区带来污染。(2)①处和③处是耕地,占用耕地资源是不可取的,因此选项A和C都是错误的;②处是未利用土地,地理位置比较优越,靠近河流和公路,附近有需要大量劳动力资源的玩具厂和服装厂,并且位于河流的下游,不会对水厂造成污染,因此②处比较合理,故B选项正确;④处位于铁路附近,噪音大,居民生活污水对下游水厂会造成污染,对该城镇居民生活带来严重的影响。 试题5:下图反映了1985年和2003年我国部分省(区、市)制造业综合竞争力在全国位次的变化。从中可知新疆、江苏、福建、湖北四省(区)的制造业综合竞争力位次变化是 A.新疆在全国位次明显上升 B.江苏在全国位次明显下降 C.福建在全国位次明显上升 D.湖北在全国位次稳定不变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正确判读坐标图、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C图中纵坐标是1985年制造业综合竞争力位次,横坐标是2003年制造业综合竞争力位次,分别读出四省市在这两个年份的位次并进行比较即可得出正确答案。 二、双项选择题的解题模型 试题1:20°W和160°E经线是东、西半球分界线。下图中甲、丙在晨线上,此时地球位于远日点附近。读图回答(1)—(2)题。 (1)该时刻太阳直射点的位置在 A.南半球 B.北半球 C.东半球 D.西半球 (2)对图中此时甲、乙、丙、丁各地情况叙述正确的是 A.甲地白昼时间比乙地长 B.甲地正午太阳高度角可达90° C.各地夜长乙>丙>丁 D.各地日出的先后顺序是甲、乙、丙 答案:(1)BD (2)AC 解析:(1)根据题目文字表述“此时地球位于远日点附近”,可以确定“此时”是7月初,为北半球夏季,太阳直射点的位置在北半球,且临近北回归线。图中丙地位于晨线与赤道的交点,其时间是6点,由此得出160°E的地方时是6点,此时处于正午12点的经线应是110°W,按照东西半球的划分,此时太阳直射点位于西半球。(2)甲地位于25°N,一年中正午太阳高度不可能达到900。7月初,北半球昼长夜短,并且纬度越高,昼越长夜越短,南半球相反。因此各地日出的先后顺序应是甲、丙、乙,甲地白昼时间比乙地长,各地夜长乙>丙>丁。 试题2:蒙古高原、黄土高原和华北平原因外力作用在成固上具有一定的联系。下图中各字母表示不同的主导外力作用类型,读图回答(1)—(2)题。 (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a表示风力侵蚀作用 B.b表示风力搬运作用 C.c表示流水溶蚀作用 D.d表示流水搬运作用 (2)在c过程中,可能发生的地理现象有 A.沙尘暴 B.水土流失 C.泥石流 D.土地荒漠化 答案:(1)AB (2) BC 解析:(1)根据外力作用发生的规律,形成裸露荒漠的a作用表示的是风力侵蚀作用,经过b的风力搬运作用成为黄土高原的黄土塬。黄土高原上的黄土物质分别经过c的流水搬运作用和d的流水沉积作用形成山前冲积扇和河口三角洲。(2)在流水搬运过程中,容易出现的环境问题和自然灾害分别是水土流失和泥石流。 三、非选择题的解题模型 试题1:青云花园是我国某城市(36°34′N)一所集欧美建筑精华的住宅小区,小区设施齐全,环境优美,豪华典雅。完工后当地居民争相购买,然而一年后底层住户以采光条件差将开发商告上法庭。(tg30°≈0.577)。图1为青云花园小区分布平面图,图2为为该小区学校研究性学习小组绘制的某一日内旗杆杆影轨迹示意图(O为立杆处,虚线为杆影,曲线为杆影端点轨迹)。  (1)图2中F、G、H、I四个杆影中最接近日出时段的是 ,该日前后小区住户客厅内的正午阳光照射面积较___________,该城市所在的大地形单元是___________。 (2)该小区底层住户因采光条件差将开发商告上法庭。请你用所学为住户们拿出有力的证据。 (3)为保证住宅获得充足的太阳光照,在楼高相同的情况下,你认为该城市住宅楼群的楼房间距与上海相比有何差异?对你的结论作出合理解释。 (4)一商家准备在小区内建一座超市,现有甲、乙、丙、丁四处可选择。你认为哪一处最合适?简述理由。 答案:(1)F 小 华北平原(2)小区位于北纬36°34′,12月22日正午太阳高度最小为30°;正午时,楼的影长达34.66米,远大于楼间距20米 (3)楼房间距应比上海宽 该城市纬度比上海高,冬至日正午太阳高度比上海小(4)丙 位于街角路口处,交通通达性最好;临近居民区,接近消费。 解析:影子与太阳光线方向相反;该日杆影轨迹跨度大于180°,昼长夜短,属于夏半年,正午太阳高度较大,住户客厅内的正午阳光照射面积较小;图2中杆影最短时为当地12:00,由此推算经度为117°E,因此该地位于华北平原;12月22日正午太阳高度为30°,楼的影长远大于楼间距;该地比上海纬度高,冬至日正午太阳高度低,楼房影长更长,故楼房间距要比上海宽;超市区位的选择要考虑交通通达性和接近消费人群。 试题2:下面左图为1990年和2006年我国原油进口来源地结构图,右图为2006年各地原油生产、原油加工和乙烯生产产量占全国的比重。读图回答问题。  ⑴左图所列国家中,与1990年相比,2006年新增的石油进口国中比重最大的三个国家依次是 、 和 。. ⑵为保障我国石油供应安全,应采取哪些措施? 国外方面:___________ 。 国内方面:___________ 。 ⑶读右图,原油生产比重明显大于原油加工比重的地区有________ ,东北地区、华北地区原油加工比重大的主导因素是_________,华东地区原油加工、乙烯生产比重大的主导因素是 。 石化工业园是由石油化学工业企业集聚而成的,其主要优点有______ 和______ 。 答案:(1)沙特阿拉伯 安哥拉 俄罗斯 (2)拓展石油供应渠道(来源地多元化);保障石油运输安全(运输方式多样化) 加强石油勘探开发;建立石油储备基地 (3)西北、华北、东北 原料 市场 (4)降低生产成本,获得规模效益 有利于集中治理污染 解析:能源问题一直是我国经济发展中的重要问题,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原油进口量一直在增加,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石油进口国,所以关注石油,缓解能源危机就成了一个迫在眉睫的问题。中国石油进口的主要渠道从图示可以看出主要来自于西亚、俄罗斯、非洲等地。而在我国国内,能源生产和消费也存在着严重的不平衡,华东、华南、华中等地经济比较发达,但能源严重不足。 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www.ks5u.com)

【点此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