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栟茶高级中学校本化资料 考前一周自主复习地理(7) 回归课标 一、生产活动中的地域联系 1、地域联系的重要性:①实现不同地区间物质、能量、资金、技术、信息、人员的沟通交流,实现区域优势互补;②联系生产与消费、农业与工业、城市与乡村;③促进社会经济正常有效地进行。 2、主要方式:交通运输、邮电通信、商业贸易 3、交通运输 (1)主要方式:铁路、公路、水路、航空、管道 (2)交通运输线的建设意义:①缓急交通运输紧张压力;②促进区域社会经济发展;③加强区域间的联系,提高区域开放度。 (3)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的变化对聚落空间形态的影响:①聚落空间形态往往沿交通干线扩展,交通干线成为聚落的主要发展轴;(例如沿海、沿江、沿铁路干线、沿高速公路成为我国城市发展轴线);②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的变化会带动聚落空间形态的变化;③交通运输的方式和布局的变化影响聚落的兴衰。 (4)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的变化对商业网点布局的影响:①对商业网点密度的影响:山区地势起伏大,交通运输线路稀少,运输方式单一,商业网点的密度明显小于平原地区;②对商业网点位置的影响:以交通最优为原则,建立在市区环路边缘或市区边缘的高速公路沿线。 二、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1、地关系思想在不同历史阶段的特点 (1)采猎文明时期:崇拜自然;(2)农业文明时期:改造自然 (3)工业文明时期:征服自然 (4)20世纪70年代以来:谋求人地协调 2、人类与环境的相互关系: (1)人类的生存发展要占据一定的空间,并从环境中获取物质和能量; (2)人类新陈代谢和生产、生活消费活动的废弃物要排放到环境中,环境对人类生产和生活中的废弃物具有一定的自净能力。 3、人类所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1)环境问题的分类:自然资源衰竭;生态破坏;环境污染。 (2)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部分资源趋于枯竭、人均资源拥有量少;生态破坏,生物多样性受损;环境污染,人类生存质量下降。 (3)环境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庞大的人口压力;资源的不合理利用;片面追求经济的增长; 4、区域环境与发展 (1)我国西北地区土地荒漠化问题 原因:①自然原因:气候干旱;大风日数多;平地多疏松沙质沉积物;②人为原因:过度樵采;过度放牧;过度开垦;水资源利用不当;工矿交通建设不注意环保。 危害:①造成土地生产力下降,农牧业减产,甚至引发饥荒;②风沙掩埋聚落、交通设施和水利设施;③为沙尘暴提供充足的沙尘来源;④威胁人类生存发展的物质基础和空间,影响区域社会、经济、生态可持续发展。 措施:①合理调节农、林、牧用的之间的关系,退耕还林、还草;②利用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构筑防护体系;③理利用水资源;④多途径解决农牧区的生活能源问题;⑤工矿交通建设中注意环保;⑥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 (2)洞庭湖湿地资源开发与保护 湿地的价值:①生态作用:涵养水源、调蓄洪水、调节气候、美化环境,保护生物的多样性,净化水中污染物;②经济作用:供水、提供农副产品、旅游、航运等。 洞庭湖萎缩的原因:①泥沙淤积;②围湖造田 保护措施:①退耕还湖、还林、还草;②建立湿地自然保护区;③控制污染物的排放;④加强管理,依法保护。 (3)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问题 原因:①自然原因:地形坡度大;夏季降水集中多暴雨;黄土土质疏松;植被覆盖率较低; ②人为原因:植被破坏严重 危害:①耕地土层变薄、肥力下降,农作物减产;②大量泥沙进入河流,含沙量剧增,降低水质;③造成当地生态环境恶化,直接或间接诱发和加剧洪涝等自然灾害。 措施:①调整土地利用结构,退耕还林、还草,扩大林草种植面积;②打坝建库,平整土地,修筑梯田;③矿区有计划地开展土地的复垦、复植。 (4)亚马孙河流域森林的开发和保护 热带雨林破坏的主要原因:①过度的迁移农业; ②商业性伐木; ③开辟大型的农牧场; ④采矿、修路、城镇建设;⑤人口增长和贫困导致的发展需求(根本原因) 热带雨林破坏的危害:全球气候失调,生态环境恶化;自然灾害频发;生物多样性锐减。 热带雨林的保护措施:①森林选择性采伐与更新造林相结合;②保护性开发,发展雨林观光、生态旅游;③加强环境教育,提高公民的环保意识;④加强雨林管理和保护,建立自然保护区。 5、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 (1)概念:它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而又不损害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能力的发展。 (2)内涵:生态持续发展(基础)、经济持续发展(条件)、社会持续发展(目的)。 (3)原则:公平性、持续性、共同性 6、中国走可持续发展之路的必然性 (1)庞大的人口压力;(2)资源短缺令人担忧;(3)深刻的环境危机。 7、协调人地关系的主要途径: (1)控制人口规模,提高人口素质;(2)转变发展模式,发展循环经济;(3)实现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4)发展科技,提高生产效率;(5)加强国际协作,保护世界环境。 8、环境管理的主要手段:(1)法律手段和行政手段(主要手段);(2)经济手段、技术手段和宣传教育手段(其他手段)。 9、个人在环境保护中应具备的态度、责任和行为准则 (1)态度与责任:尊重地球上一切物种;尊重自然生态的和谐稳定;着眼当前并思虑未来等 (2)行为准则:节约资源、减少污染,绿色消费、环保选购,重复使用、多次利用,分类回收、循环再生,保护自然、万物共存 三、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 1、区域的含义:地球表面具有一定的面积、形状和边界的空间单位,是人们在地理差异的基础上按一定指标和方法划分出来。 2、区域发展阶段:(1)初期阶段;(2)成长阶段;(3)转型阶段(衰退阶段);(4)再生阶段。 3、不同区域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区域差异 分析角度:(1)自然环境:地理位置、气候、地貌、水文、植被、土壤、矿产资源等 (2)社会经济环境: 发展水平、产业结构、人口、城市、农业、工业、交通运输、商贸、旅游、科教、对外开放程度等。 4、产业转移和资源跨区域调配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 (1)产业转移: ①影响产业转移的因素:劳动力因素;内部交易成本;原材料和土地价格;市场因素;国家政策;环境因素等。 ②产业转移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 有利:利于区域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加强了区域联系,实现区域产业的分工与合作;改善区域环境,缓解人地矛盾。 不利:市场萎缩,就业机会减少,失业人口增加 有利:缩短区域产业升级时间;促进基础设施建设,促进了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增加就业机会;加强了区域联系,实现区域产业分工与合作 不利:加速资源消耗,加重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 (2)资源跨区域调配 ①南水北调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 有利:改善水源严重短缺局面,缓解用水需求;利于回补地下水,有效控制地面沉降;保护湿地和生物多样性;改善城乡居民卫生条件,美化环境;促进区域社会、经济、生态的协调发展。 不利:灌溉不当,加剧土壤次生盐渍化 对调出区(不利影响):影响长江口水质;下游泥沙淤积加重,淤塞航道;中线工程的移民问题;影响沿线地区水生生物的生长。 ②西气东输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 对东部地区(有利影响):缓解能源紧缺状况,促进经济发展;缓解铁路运输的压力;推动基础设施建设;拉动相关产业发展,扩大就业;优化能源消费结构,改善城市大气环境。 四、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 1、遥感(RS) (1)概念:人们在航空器(如飞机、高空气球)或航天器(如人造卫星、宇宙飞船)上利用一定的技术装备(关键装置为传感器),对地表物体进行遥远的感知 (2)应用:资源普查、环境监测和灾害监测 2、全球定位系统(GPS) (1)概念:利用卫星,在全球范围内(海、陆、空)进行实时三维导航与定位的系统。 (2)应用:为各类用户提供精密的三维坐标(经度、纬度、海拔)、运动方向、速度和时间,广泛应用于军事(如导弹精确制导)、航空、航海等高科技领域,并拓展到交通、旅游、野外考察等各行业。 3、地理信息系统(GIS) (1)概念:一种以采集、储存、管理、分析和描述地球表面与地理分布有关数据的空间系统。简单讲就是专门处理地理空间数据的计算机系统, (2)主要功能:不仅具有一般信息系统的储存和管理功能,还能显示地理数据的空间分布,具有强大的空间查询、分析、模拟、统计和预测等功能。 所有用到地图或需要处理地理空间数据的领域,都可借助GIS。 (3)在城市管理中的应用:①城市规划;②基础设施管理;;③土地利用与管理;④生态环境管理。 4、数字地球(DE)的含义:指数字化的地球,即把整个地球信息进行数字化后,由计算机网络来管理的技术系统。 五、区域可持续发展 1、流域的综合治理与开发——以长江流域为例 项目 上游 中游 下游  开 发 条 件 水能资源开发和生态环境保护是发展重点。水能主要集中在源头自宜宾段;是我国众多大江大河的水源地,生态环境比较脆弱。 平原面积广大,土地肥沃,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棉、油、肉类和水产品生产基地;矿产资源丰富,是我国重要的制造业基地。 气候温暖湿润,平原为主,江河密布,人口稠密,利于农业发展,农业基础好;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有我国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基地  存 在 问 题 森林、草场资源破坏,水土流失严重,崩塌、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灾害频繁;水能资源开发程度低 洪涝问题严重。自然原因:降水集中,多暴雨;地势低平,排水不畅;支流众多,汇水量大;人为原因:毁林开荒、乱砍滥伐以及围湖造田 水体和大气质量下降,以太湖为代表的水污染相当严重  整 治 措 施 ①加强长江防护林和水源涵养林的建设;②实行封山育林、保护生态环境;③建设三峡工程(防洪、发电、航运、供水、养殖、旅游等综合效益) ①修建水利工程;②建设分洪、蓄洪工程;③退耕还湖,疏浚湖泊;④以水土保持为中心,营造中游地区的防护林。 ①调整并优化产业结构,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第三产业;②加强环境保护。  2、区域能源和矿产资源的开发——以德国鲁尔区为例 (1)鲁尔区发展的区位条件 优势条件:①丰富的煤炭资源;②充沛的水源;③便利的交通;④广阔的市场。 劣势条件:铁矿石缺乏 (2)鲁尔区开发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主导性产业(煤炭、钢铁)衰落,经济衰退; 失业率上升; 煤炭资源减少,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严重; 用地紧张、交通拥挤。 (3)鲁尔区衰落的原因:生产结构单一;煤炭的能源地位下降;世界性钢铁过剩;新技术革命的冲击;用地紧张、交通拥挤、环境污染严重。 (4)鲁尔区综合整治的措施:调整产业结构,改造传统工业,大力发展新兴工业和第三产业;调整工业布局,寻找新的发展空间;拓展交通,完善交通网络大力发展科技与教育;治理污染,加强管理,营造绿色空间。 3、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以珠江三角洲为例 (1)珠江三角洲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形成因素(区位条件):①地处改革开放的前沿,对外开放政策的优势;②良好的地理区位:毗邻港澳、东南亚;地处东南沿海,水陆交通便利;多侨乡;③劳动力丰富,地价较低,平原地形,农业基础好;④发达国家和地区产业结构的调整 (2)珠江三角洲工业化和城市化过程中的问题及对策 ①大量占用耕地,农业基础削弱;②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日趋严重,区域环境质量下降; ③产业升级面临困难;④城市建设相对落后;⑤能源和矿产资源不足,发展空间不足。 (3)解决措施 ①调整产业结构,建立高效合理的产业结构模式;②加强规划与管理;③治理污染,保护生态环境;④构建大珠江三角洲城市群;⑤建设泛珠江三角洲经济区。 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www.ks5u.com)

【点此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