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中国地理分区 (时间:45分钟 分数:100分) 一、单项选择题(15×4=60分) 读某区域图,回答1~3题。  1.楼兰古城在两千多年前曾是塞外水乡、林草茂密的绿色王国和丝路重镇。楼兰古城消失的主要原因是(  ) A.位于丝绸之路,战争频繁 B.位于大陆内部,降水稀少 C.过度樵采和灌溉用水增多,土地荒漠化 D.风力侵蚀作用强 2.N为塔里木盆地的内陆湖,M为湖边的小绿洲,N湖泊的主要补给水源与M绿洲盐碱化最严重的季节分别是(  ) A.地下水 夏季      B.冰雪融水 春季 C.冰雪融水 夏季 D.地下水 秋季 3.下列有关该地区农业与农产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农作物分布在山坡地区 B.农作物用水少,单产高 C.土壤贫瘠是制约因素 D.瓜果、蔬菜含糖量特别高 1~3.解析 第1题,楼兰古城位于塔里木盆地古绿洲的边缘,由于过度樵采和灌溉用水增加,荒漠化加剧,遭受侵吞。第2题,该地区属于内流区,且N湖的水位夏季最高,说明该湖的主要补给水源是高山冰雪融水,M绿洲潜水位夏季最高,此时气温高,蒸发旺盛,土壤盐碱化严重。第3题,塔里木盆地气候干旱,日照时间长,昼夜温差大,无霜期长,这种独特的自然条件十分有利于蔬菜、瓜果的生长和糖分的积累。 答案 1.C 2.C 3.D 每年秋季“寒露”节气前后,是南方晚稻抽惠扬花的关键时期,这时如遇低温危害,就会造成空壳、瘪粒,导致减产,通常称为“寒露风”。读下面“2011年9月19~22日南方晚稻区寒露风预报图”,回答4~5题。  4.云贵地区一般没有晚稻分布的主要原因是(  ) A.海拔高,热量不足 B.深居内陆,气候干旱 C.地形起伏大,交通不便 D.人口稀少,劳动力不足 5.为了积极防御寒露风灾害,晚稻种植区一般采用夜间灌深水或喷水的措施,其目的主要是(  ) A.保温         B.保湿 C.保墒 D.利于有机质积累 4~5.解析 第4题,由图中所示晚稻区界线可知,晚稻的分布和热量条件关系密切。云贵地区没有晚稻分布是因为其海拔高,热量不足。第5题,防御低温冻害,可以采用田间熏烟和夜间灌深水的方法,利用的是水汽和二氧化碳能强烈吸收地面红外线长波辐射的特性,来达到对地面的保温作用。 答案 4.A 5.A 下图是我国某地区气温、降水量和蒸发量年内分布示意图,据此回答6~7题。  6.该地区位于我国(  ) A.华北地区 B.华南地区 C.青藏地区 D.西南地区 7.有关该地区自然环境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植被为常绿阔叶林 B.河流以冰雪融水补给为主 C.农业耕作制度一年一熟 D.一年中春季最干旱 6~7.解析 第6题,由图可知,该地区气温年较差较大,最低气温在0℃以下,降水主要集中在夏季,应位于我国温带季风气候区,该地春季蒸发量大,容易出现春旱,因此应位于我国华北地区,故A项正确。第7题,由上题分析可知,此地位于我国华北地区,植被为温带落叶阔叶林,河流补给以大气降水为主,农业耕作制度为两年三熟,故D项正确。 答案 6.A 7.D 下图为某区域的水系分布,读图完成8~9题。  8.造成图中甲、乙两河水系特征不同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 A.气候 B.地形 C.植被 D.补给 9.图中东部河流的水能开发程度普遍不高,是因为(  ) A.流量小,水力资源不丰富 B.地形陡峭,不利于蓄水 C.山高谷深,工程建设困难 D.多国际性河流,合作开发不便 8~9.解析 第8题,由图可知,甲河流水系呈干支流分布,说明干流地势低,而乙河流水系呈平行状分布,说明乙地地形山河相间,纵列分布,甲、乙两河水系特征不同的主要影响因素是地形。第9题,由图可知,该地位于青藏高原东部的河流呈平行状分布,说明山高谷深,地质结构复杂,不利于工程建设。 答案 8.B 9.C 读我国某地区农业用地分布图,回答10~11题。  10.有关图示地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图中A所在省以盆地、平原地形为主,地势中间高四周低 B.图中A所在省以山地、丘陵地形为主,地势西高东低 C.年降水量从A→B→C,逐渐减小 D.年降水量从A→B→C,先减小后增大 11.下表表示C所在省南部某农村生活用能构成的变化,推测其有利于(  ) 秸秆 薪柴 煤炭 沼气 小水电 其他   1989年 50.3% 32.4% 10.3% 0.5% 0.8% 5.7%  2009年 20.5% 10.8% 15.4% 35.3% 15.2% 2.8%  A.耕地面积增加 B.外出务工人口增加 C.植被覆盖增加 D.粮食单产提高 10~11.解析 第10题,根据农业用地推导地形特点,水稻分布区多为地势平坦的平原,草场和森林分布区多为山地和丘陵;根据河流流向可以推导地势特点;结合地形分析,该地区降水主要是由夏季风带来的,从A→B为迎风坡,降水量增大,多地形雨;B→C降水量减少,为背风坡。第11题,图中C所在省南部(江西南部)地形以山地和丘陵为主,突出的环境问题是水土流失;产生的原因是植被的破坏,以表中资料可知农村生活用能之一的薪柴减少,植被覆盖增加,所以有利于水土保持,减轻水旱灾害的威胁。 答案 10.B 11.C 读图,回答12~13题。  12.该地区(  ) A.地势特征为西北高、东南低 B.湖泊面积最小时出现在夏秋 C.天然植被主要为落叶阔叶林 D.外力作用有流水侵蚀、沉积 13.图中(  ) A.M—N段铁路建设中工程难度最小 B.E—F段铁路主要分布在平原地区 C.G—H段铁路连接江西的省会城市 D.铁路与城市的分布仅受地形影响 12~13.解析 第12题,从图中的高度表及河流的流向可以看出,该地地势南高北低,从经纬度及图中注记可以确定该地为江西省部分区域,位于我国东南部季风气候区,夏秋降水多,湖泊面积大;植被为常绿阔叶林;外力作用以流水侵蚀和沉积为主,故D项正确。第13题,从图中可以直观看出G—H段铁路没有经过江西的省会城市南昌;该地铁路和城市的分布不仅仅受地形影响,还受河流影响;M—N段铁路需要跨越河流,所以工程难度并非最小;从图中高度表的数值可知E—F段铁路主要分布在平原地区,故B项正确。 答案 12.D 13.B (2011·江苏)下图为豫西部分地区多年平均年干旱旬数分布图。一旬为10天,多年平均年干旱旬数与降水密切相关。据此回答14~15题。  14.图示地区年干旱旬数的空间分布特点是(  ) ①总体上自东南向西北增大 ②总体上自西向东逐渐减小 ③自洛阳市向南逐渐减小 ④有高值和低值中心分布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15.关于年干旱旬数分布特征成因,叙述正确的是(  ) ①地区等值线向东北凸出主要是由于该地受地形影响,降水较多 ②地区干旱程度高于①地区的主要原因是纬度较高 ③地区等值线分布主要受河流影响 ④图中等值线分布是季风和地形共同影响的结果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4~15.解析 第14题,由图中等值线的分布可知,该地区年干旱旬数总体上自东南向西北增大;且部分地区存在闭合的等值线,说明这些地区有高值或低值中心分布。第15题,①地区位于山地的东南坡,该地为东南季风的迎风坡,降水较多,故干旱旬数偏少,这说明地形对图中等值线分布的影响。图中越往西北,受夏季风的影响越小,降水越少,故干旱旬数越多,这说明季风对图中等值线分布有影响。 答案 14.C 15.B 二、综合题(共40分) 16.伊犁河谷地——西域的绿色走廊,被称为中国最美的地方。阅读下列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12分) 地处西天山的伊犁河谷兼有南北疆特点,素有“中亚绿洲”、“塞外江南”的称誉。那里既有雄美的雪峰、冰川,又有俊秀的河川;既有恬静悠然的牧场,又有人神共织的农耕大地。由雪岭云杉形成的森林沿山谷向山下延伸,与山地草场交织在一起。伊犁河谷享有粮仓之称。春季,一片片绿油油的冬小麦映着大地的嫩绿,描绘出绿的世界;夏日,成片的油菜花和向日葵花将大地装扮成花的海洋。  (1)描绘中国境内的伊犁河流域地形分布特点,并分析说明这种地形对伊犁河谷自然环境的影响。 (2)在山体的垂直变化中,有人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在森林草场交错带,树木只长在山的阴坡,而阳坡多为草场,出现了山脉“阴阳脸”的现象。请运用所学地理知识分析“阴阳脸”现象形成的原因。 (3)“在新疆,哈萨克人放羊,维吾尔族人卖羊,汉族人吃羊。”试分析这三个民族在该地区各自的聚居地及主要从事的行业。 (4)分析伊犁河谷种植业发展的有利自然条件。 答案 (1)形似向西开口的三角形,自西向东逐渐收缩;北为北天山山脉,南为南天山山脉,中为山势较低的乌孙山;北部和中部山岭之间为伊犁河谷。 这种半封闭地形,利于河谷形成地形雨;植被覆盖率高;河流水量丰富,落差大;北部高大山脉可抵御来自西伯利亚(北部)的干冷气流;南部高大山脉可阻止来自塔里木盆地(南部)的风沙入侵。 (2)阴坡温度低,蒸发弱,湿度大,林木生长旺盛;阳坡温度高,蒸发强,水分少,只适合草甸生长,从而形成这里山脉的“阴阳脸”现象。 (3)哈萨克人主要聚居在山地牧场,从事畜牧业;维吾尔族人主要聚居在河谷平原(城市),经商;汉族人主要聚居在河谷平原从事种植业或在城市从事非农产业(工业、商业等)。 (4)伊犁河谷地地形平坦开阔;土壤肥沃;热量条件较好;灌溉水源充足;农业生态条件优越。 17.(2010·上海)阅读青海省的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16分)  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青海馆以“中华水塔·三江源”为主题,展现中华水塔的山水风情与三江源的生态意境,引导人们寻找中华民族母亲河的出生地,揭示三江源是生命之源、文明之源和城市之源。 (1)青海馆外墙的色调由明快的绿、白两种颜色构成,绿色代表着江河源头的生命气息和净土特色,白色象征着高耸的昆仑雪峰,“青海省地理简图”上甲、乙、丙三条山脉中表示“昆仑山脉”的是________;图中A、B、C三大江河分别是指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 (2)分析青海省成为“中华水塔”的自然地理条件。 (3)世博会青海馆以“源出青海”为核心概念,展现了三江源对三大流域的城市和文明的养育功能。分别写出A河流和B河流流经的两个省会城市(直辖市)名称。 A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面对我国城市发展中的水资源问题,青海省深感作为“中华水塔”所肩负的责任,确立了“环保立省”的发展之道。简述我国城市发展中面临的水资源方面的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并提出青海省作为“中华水塔”应该采取的有效措施。 解析 第(1)题,青海省地理简图上的甲、乙、丙三条山脉分别是祁连山、昆仑山和唐古拉山。图中A、B、C三条河流分别是黄河、长江和澜沧江,即“三江源”中所说的“三江”。第(2)题,解答本题,要紧紧抓住两个关键词:“水”和“塔”,即青海省是我国主要水源地和大江大河的源头,联系地势高、河流补给水源广等解答本题。第(3)题,A河流(黄河)干流流经的省级行政中心城市有兰州、银川、郑州、济南四个,B河流(长江)干流沿岸的省会城市(直辖市)有重庆、武汉、南京、上海四个。第(4)题,我国城市发展中面临的水资源方面的问题主要包括水资源短缺和水质变差。产生原因从自然和人文因素两方面展开,自然原因主要从时空分布不均入手,注意不要出现径流量小,水资源不足等说法,因为这里要求从全国层面、宏观角度探讨问题,不能把北方城市的个性原因推及南方城市。青海省保护中华水塔的有效举措要突出地域特色,突出中国水源地的要求,特别突出涵养水源、防止污染等措施。 答案 (1)乙 黄河 长江 澜沧江 (2)地处我国第一级阶梯,地势高;有冰川积雪融水、降水和地下水作为三大江河主要补给来源。(降水和地下水任写一点即可) (3)A河:兰州、银川、郑州、济南 B河:重庆、武汉、南京、上海 (4)问题:水资源短缺和水质变差。 原因: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用水需求量激增;水资源利用率低;浪费严重;水资源受污染等。 措施:保护植被,涵养水源;防止污染,提高水质;节约用水,提高水资源利用率。(任答两点即可) 18.(2011·全国)分析图文资料,完成下列问题。(12分) 图中甲区域作为军马场已有三千多年的历史,面积达2 000平方千米,平均海拔2 300米,地势倾斜平缓,宛若平原。  (1)根据材料分析甲区域成为优良牧场的自然条件。 (2)根据材料说明甲区域历史上一直作为军马场的区位条件(除其自然条件外)。 答案 (1)地域较广且较平坦;(西、北)气流受山地抬升,在此多云雨;海拔较高,气温较低,蒸发较弱,气候较湿润;祁连山冰雪融水(河流)水量较丰,适宜牧草生长。 (2)甲区域位于河西走廊(的中部),地理位置适中。河西走廊历史上一直是农耕民族与北部、西部游牧民族争夺的战略要地,军马的需求量大。河西走廊及往北、往西的大片区域气候干旱;河西走廊中的绿洲以及河西走廊以东地区则主要应农耕之需,皆不适宜大规模集中畜牧战马。

【点此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