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水循环和洋流 (时间:45分钟 分数:100分) 一、单项选择题(15×4=60分) 图1为世界1月平均气温10~22℃范围示意图,图2为某地年内各月气温变化曲线与降水量柱状图。读图,回答1~2题。  1.世界1月平均气温10~22℃范围在南半球大陆西岸海域明显变宽,主要原因是(  ) A.受寒、暖流共同影响  B.受暖流影响 C.受寒流影响 D.受陆地影响 2.甲、乙、丙、丁四地中,气温和降水特征与图2所示信息相符的是(  ) A.甲地 B.乙地 C.丙地 D.丁地 1~2.解析 第1题,从图中可看出,世界1月平均气温10~22℃范围在南半球大陆西岸海域明显变宽,22℃等温线明显向低纬(北)弯曲,说明该海域温度比同纬度其他海域低,是受到寒流的降温作用所致(本格拉寒流、秘鲁寒流、西澳大利亚寒流)。第2题,根据图中气候资料可知,该地的气候属于干湿季分明的热带草原气候,而图中甲地位于撒哈拉沙漠,丙地位于南亚,丁地位于亚马孙平原,分别为热带沙漠气候、热带季风气候、热带雨林气候,只有乙地位于非洲东部,属于热带草原气候,故选B。 答案 1.C 2.B 构建模式图,探究地理基本原理、过程、成因及规律,是学习地理的方法之一。读图,回答3~4题。  3.如果该图为海陆间水循环模式,S线代表地球表面,则(  ) A.环节①参与地表淡水资源的补给 B.环节②是陆地自然带形成的基础 C.环节③使大洋表面海水的盐度降低 D.环节④的运动距离与下垫面无关 4.如果该图为世界洋流模式的南半球部分,S线代表纬线,则(  ) A.洋流①对沿岸气候有降温、减湿作用 B.洋流②为西风漂流 C.洋流③对沿岸气候有增温、增湿作用 D.洋流④为赤道逆流 3~4.解析 第3题,对水循环知识的考查。①环节为降水,其能参与地表淡水资源的补给;②为地表径流和地下径流,而形成自然带的基础为热量和水分;③为蒸发,引起海水盐度升高;下垫面的冷源和热源距离影响着④的运动距离。第4题,洋流①由低纬流向高纬,为暖流;洋流②为西风漂流;洋流③为寒流,有降温减湿的作用;洋流④为南赤道暖流。 答案 3.A 4.B 下图为水循环和岩石循环示意图。读图回答5~6题。  5.水循环与岩石循环有直接联系的环节是(  ) A.蒸发   B.降水   C.下渗   D.径流 6.关于两种循环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两种循环动力来源相同 B.水循环是内外力共同作用的结果 C.岩石循环以内力作用为主 D.水循环活跃的地区岩石循环也活跃 5~6.解析 第5题,径流对岩石具有侵蚀、搬运、堆积作用,属岩石循环的外力作用环节。第6题,水循环的动力来自于太阳辐射,以外力作用为主;岩石循环的动力来自于地球内部,以内力作用为主;沿海地区水循环活跃,板块交界处岩石循环较为活跃。 答案 5.D 6.C 7.如图是信风带中的某海区水温空间分布(水平分布和垂直分布)示意图。如果图示海域为太平洋海域,则甲处水温及表层洋流可能是(  )  A.18.5℃ 日本暖流 B.16.5℃ 加利福尼亚寒流 C.17.5℃ 西澳大利亚寒流 D.19.5℃ 东澳大利亚暖流 解析 本题考查获取信息、解读信息能力,以及判读等温线的能力。图中甲处闭合等温线介于18℃至19℃之间,且图中水平和垂直等温线都向南凸出,结合数值可判断此处有暖流经过,则甲外闭合等温线数值等于19℃,故甲处水温介于19℃至20℃之间。 答案 D 图1是某河段及其附近的等潜水位线图,图2中的年径流量曲线图是从甲图中A、E两处测得的。读图,回答8~9题。  8.关于河流EF段、CD段的说法,正确的是(  ) A.EF段流向为由北向南,CD段河水补给潜水 B.EF段流向为由北向南,CD段潜水补给河水 C.EF段流向为由南向北,CD段潜水补给河水 D.EF段流向为由南向北,CD段河水补给潜水 9.比较a、b、c、d的数值大小(  ) A.ab>c>d C.b>c>a>d D.a>d>c>b 8~9.解析 第8题,A、E位于湖泊两侧,而年径流量曲线显示E处变化较小,说明湖泊对E处水量起到了调节作用,而湖泊只会调节下游河段的水量,故EF河段由南向北流;由河流流向可知,CD段河流由东南流向西北,地势较高的地方等潜水位也较高,则abcd数值依次升高;再根据河流等潜水位线的弯曲,可知地下水的流向背离河道,所以河水补给潜水。第9题,由上题分析可知A项正确。 答案 8.D 9.A 下图是模拟洋流系统的一个实验装置,在透明水槽的内侧分别安放4只风扇,且假定F1和F2表示大洋西侧。据此回答10~11题。  10.若同时开启风扇F1和F4,则该装置模拟的洋流系统是(  ) ①北太平洋中低纬洋流系统 ②北太平洋中高纬洋流系统 ③南大西洋中低纬洋流系统 ④南大西洋中高纬洋流系统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11.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对此实验装置进行改进,分别在水中悬挂冰块和加热器以表示北半球的寒流和暖流,以下悬挂位置合理的是(  ) ①F3附近悬挂冰块,F2附近悬挂加热器 ②F2附近悬挂冰块,F3附近悬挂加热器 ③F4附近悬挂冰块,F1附近悬挂加热器 ④F1附近悬挂冰块,F4附近悬挂加热器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10~11.解析 第10题,东西两侧的风扇代表风向,即同时开启风扇F1和F4,则表示南侧受西风影响,北侧受东风影响,而北半球中高纬度洋流就是受极地东风和盛行西风作用形成的,南半球中低纬度洋流受信风和盛行西风作用形成,则形成的洋流可能为北半球中高纬度洋流,或是南半球的中低纬度洋流。第11题,北半球中低纬度大洋西侧为暖流、东侧为寒流,中高纬度大洋西侧为寒流、东侧为暖流;若在F2附近悬挂冰块,F3附近悬挂加热器,即大洋西侧为寒流、东侧为暖流,则表示北半球中高纬度寒暖流分布;若在F4附近悬挂冰块,F1附近悬挂加热器,则表示北半球中低纬度寒暖流分布。 答案 10.B 11.B (2010·安徽)目前我国每年需要通过远洋货轮进口大量铁矿石。下图所示区域是我国重要的铁矿石进口地。完成12~13题。  12.7月份将该地铁矿石运往上海,货轮在航行过程中总体上(  ) A.顺风顺水 B.顺风逆水 C.逆风顺水 D.逆风逆水 13.图示区域铁矿开采引发的生态环境问题主要是(  ) A.森林锐减 B.土地沙漠化 C.土地盐渍化 D.物种灭绝 12~13.解析 第12题,根据图示经纬度和海陆轮廓特征可判断出该区域是澳大利亚西北部。货轮从澳大利亚西北部到上海主要经过澳大利亚与赤道之间的海域、我国的南海和东海。7月份。澳大利亚和赤道之间盛行东南信风,南海多吹西南季风,东海盛行东南季风,故货轮大体上顺风航行;7月份,我国杭州湾以南,东海和南海的沿岸流与外海暖流(主要是台湾暖流)汇合在一起,自南向北流动,而货轮出发时顺西澳大利亚寒流,故货轮大体上顺水航行。综上所述,A项正确。第13题,图示铁矿所在区域位于南回归线附近的大陆西岸,降水少而蒸发旺盛。铁矿开采过程中易造成地表植被破坏而引发土地沙漠化。故B项正确。 答案 12.A 13.B (2010·北京)下图是非洲乍得湖流域图。读图,回答14~15题。  14.乍得湖流域(  ) A.河流径流量的季节变化小 B.河水主要来源于冰雪融水 C.地表径流参与海陆间水循环 D.水面蒸发参与陆地内水循环 15.根据图中信息可以判断(  ) A.流域面积缩小 B.湖泊水位总体下降 C.流域主体位于热带荒漠 D.1963年时湖底东南高,西北低 14~15.解析 第14题,结合图中乍得湖的经纬度位置可知此地位于非洲的热带草原气候区,河流径流量的季节变化大,河水主要来源于大气降水;从图中该湖泊的流域范围可以看出该流域为内流区域,水汽蒸发参与陆地内水循环。第15题,由乍得湖不同时期湖岸线变化可以判断出该湖水位总体上呈下降趋势。 答案 14.D 15.B 二、综合题(共40分) 16.阅读下面材料,据此完成下列问题。(14分) 材料一 图1是我国某条河流河曲处的各横面不同点的测量深度测绘图。  材料二 图2是该河流流量过程曲线示意图。  (1)试在图1中绘出该河流的流向,并说明判断理由。 (2)指出该河流①、②、③补给方式。 (3)该河流可能分布在我国的________地区。 答案 (1)河流自右向左流。B岸河岸较陡,说明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水向B岸流,所以水深,水流速度快,侵蚀作用强;B′岸水较浅、水流慢,为流水沉积作用,河(沙)滩较发育。 (2)①雨水(大气降水);②季节性积雪融水;③地下水。 (3)东北 17.根据下图,利用你所学过的地理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6分)  (1)爱尔兰的都柏林和纽芬兰的圣约翰斯所处的纬度差不多,但1月份都柏林的气温为8℃时,圣约翰斯的气温通常在0℃以下,这是为什么? (2)在图中,用“△”表示纽芬兰渔场。该渔场形成的主要条件是什么? (3)古代,哥伦布从欧洲去美洲时,走了图中A、B两条不同的路线。有趣的是走距离较短的A路线用了37天,而走距离较长的B路线却只用了20天,试解释其中的原因。 (4)1978年3月,一艘叫“阿摩科·卡迪兹”号的油轮在英吉利海峡附近失事,使2.95亿升原油泄入海中。你认为这次海上石油污染会随洋流带来什么影响? (5)著名的“泰坦尼克号”首航没能进入北极海区,使该船沉没的冰山是怎样进入纽芬兰岛附近海域的? 答案 (1)都柏林受北大西洋暖流影响,而圣约翰斯受拉布拉多寒流影响。 (2)标在圣约翰斯偏北海域 位于墨西哥湾暖流和拉布拉多寒流交汇处。 (3)当年哥伦布第一次去美洲是逆北大西洋暖流横渡大西洋,花费时间较长,而第二次他率船队顺加那利寒流和北赤道暖流航行,比第一次少花17天时间到达美洲。 (4)受石油污染的海水会顺着加那利寒流、北赤道暖流、墨西哥湾暖流到达北美洲东海岸,也会顺着北大西洋暖流进入北冰洋,从而使污染范围扩大。 (5)拉布拉多寒流使高纬海区的冰山漂流南下。 18.某考察队在内蒙古巴丹吉林沙漠东南部发现了湖泊与高大沙山共存的奇观。根据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据此完成下列问题。(10分) 材料一 见如图。  材料二 该地全年盛行西北风、西风,年降水量小于80mm,蒸发量大于3 500mm,广泛分布着平均高达200~300m的沙山。沙区总面积中,湖泊群约占10%;面积大于1km2的湖泊有5个,严冬也不结冰。 材料三 考察队在沙山中发现了保存完好、未曾移动的植物根管结核化石,经测定年龄在4 000年以上。同时发现沙山内部含水量较高。 材料四 经测定,湖泊水的理化指标与深层断裂带的地下水相近,与周边地表水差异较大。 (1)该地沙山是固定的还是流动的?说明判断依据。 (2)该地湖泊冬季不结冰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分析该地补给水的各种可能来源,并给出主要来源及其判断依据。 答案 (1)是固定的。判断依据:在沙山中发现了保存完好且未曾移动的植物根管结核化石。 (2)有来自(深层断裂带)温度较高的地下水补给。 (3)各种可能来源:①(深层断裂带的)地下水;②周边地表水;③本地降水。 主要来源:深层断裂带的地下水。 判断依据:本地湖泊水的理化指标与深层断裂带的地下水相近,且与补给水水温较高相吻合,说明深层断裂带的地下水是主要补给源。(本地湖泊水的理化指标与周边地表水差异较大,排除周边水补给是主要补给源;本地蒸发量远远大于降水量,排除本地降水补给是主要补给源。)

【点此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