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1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和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 (时间:45分钟 分数:100分) 一、单项选择题(15×4=60分) 读环境、资源和人口关系示意图,据此回答1~2题。  1.关于甲、乙、丙、丁含义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甲表示资源       B.乙表示人口 C.丙表示环境 D.丁表示经济系统 2.P过程可能出现的问题是(  ) ①过度开发导致可再生资源遭到破坏 ②过度排放废弃物超过环境的自净能力 ③生产过程导致工农业废弃物排放 ④资源开采导致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1~2.解析 第1题,读图分析可知甲表示环境,乙表示资源,丙表示人口,丁表示经济系统。第2题,P过程产生的问题是人类从环境中获取资源时产生的问题,可能是对可再生资源的破坏,也可能是在获取资源时造成的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 答案 1.D 2.C “宇宙飞船经济”是把地球看成一个巨大的宇宙飞船,除了能量要依靠太阳供给外,人类的一切物质需要也要靠完善的循环来得到满足。生命就在这川流不息的物质循环中得以体现。“宇宙飞船经济”要求人类按照生态原理建造一个自给自足的、不产生污染的经济或生产体系,它将是一种封闭的经济体系,其内部具有极完善的物质循环和更新的性能。据此回答3~4题。 3.“宇宙飞船经济”体现(  ) A.地理环境决定论思想 B.人类中心论思想 C.人地协调思想 D.人地对抗性思想 4.在该人地关系思想的影响下会造成(  ) A.人类崇拜自然,地理环境向有利于人类的方向发展 B.人地关系对立,地理环境向不利于人类的方向发展 C.地理环境恶化,人类社会发展停滞 D.人地关系协调发展,人类社会发展速度加快 3~4.解析 第3题,从材料中可以看出,“宇宙飞船经济”是强调人和自然相互协调发展。第4题,人地协调发展,有利于人类社会发展。 答案 3.C 4.D 下图为我国某河流中游水文观测站多年月平均降水量、径流量、输沙量变化图。读图回答第5题。  5.该流域的主要环境问题是(  ) A.土地沙漠化 B.水土流失 C.土壤盐碱化 D.地面沉降 解析 从该河流输沙量的变化可知,该河流域存在水土流失问题。 答案 B 6.民谣说:“一年开草场,二年打点粮,三年五年变沙梁”。下列行为或现象容易导致土地荒漠化及沙尘暴频发的是(  ) ①以粮为纲,有粮不慌 ②退耕还林还草 ③人口众多并快速增长 ④大量挖采中药材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解析 导致土地荒漠化和沙尘暴频发的主要原因是人口数量增加,导致过度开垦、破坏植被,而②是良性行为。 答案 D PQMN为四个不同的区域,读图回答第7题。  7.下列描述符合PQMN四地当地实际的是(  ) A.P地区水土流失严重,大力植树种草 B.Q地区洪涝灾害严重,加强水利工程建设 C.M地区土壤盐碱化严重,大水漫灌压碱 D.N地区土地荒漠化严重,退耕还牧 解析 P地区位于热带,降水偏少,荒漠化严重;Q地区位于亚热带,有可能是季风气候或地中海气候,降水季节变化大,雨季洪涝灾害严重,应加强水利工程建设;M地区大水漫灌会使土壤盐碱化更为严重;N地区降水多,又位于中温带,不易出现荒漠化问题。 答案 B 下图是人类不同发展阶段就业结构变化图。读图,回答8~9题。  8.符合人类社会发展先后顺序的是(  ) A.①④②③ B.①②③④ C.①③②④ D.②①③④ 9.②阶段人地关系的特点表现为(  ) A.人类与地理环境建立平等友好、互惠共生、和谐互进的伙伴关系 B.人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能力很低,只能被动地适应环境 C.人类对自然地理环境的依赖性很大,地理环境对人类社会发展的影响也很大 D.人类单纯地把地理环境看成是人类活动的场所和开发的对象 8~9.解析 第8题,人类发展是从狩猎采集经济开始的,先后经历了农业、工业时期和现在发达国家的后工业阶段,据此可判断图示反映的社会发展顺序。第9题,②阶段农业比重下降,工业和其他产业比重较大,说明是工业文明时期,是人类征服、改造自然的发展观最强的时期。 答案 8.A 9.D (2011·广东)读“2007年我国部分省级行政区人均GDP与人均CO2排放量散点图”,结合所学知识,回答10~11题。  10.与全国平均水平相比,人均GDP高、人均CO2排放量低的是(  ) A.上海、天津 B.广东、福建 C.海南、贵州 D.辽宁、山东 11.山西、内蒙古人均GDP不算高,但人均CO2排放量高。其主要原因是(  ) A.自然资源贫乏 B.交通设施落后 C.煤炭消耗量大 D.第三产业发达 10~11.解析 第10题,从图中可知,与全国平均水平相比,人均CO2排放量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的省级行政区有云南、湖北、重庆、海南、福建和广东,其中人均GDP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的只有福建和广东,故B项正确。第11题,山西和内蒙古煤炭资源丰富,煤炭消耗量大,所以其人均CO2排放量高。 答案 10.B 11.C 图1为“我国某日沙尘暴天气分布(阴影部分)示意图”。图2为“P地不同放牧强度物种丰富度变化示意图”,其中6只羊/公顷为重牧强度、4只羊/公顷为中牧强度、2只羊/公顷为轻牧强度。读图完成12~13题。  12.下列有关P地放牧强度与物种丰富度关系的说法,正确的有(  ) ①中牧条件下的物种丰富度总体水平较高 ②重牧条件下的物种丰富度最终小于轻牧 ③不同放牧强度下,物种丰富度均不一样 ④相同放牧强度下,物种丰富度的时间变化相同 A.①③    B.②④ C.①②    D.③④ 13.为减少P地沙尘危害,改善生态环境,保护生物多样性,宜实行的发展策略有(  ) ①大修水利引水灌溉 ②因地制宜退耕还草 ③规定合理的载畜量 ④定期实行休耕休牧 A.①③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12~13.解析 第12题,读图2可知,中牧条件下的物种丰富度总体水平较高;重牧条件下的物种丰富度最终小于轻牧;重牧和轻牧强度下是有交点的,说明此时两者的物种丰富度相同;相同放牧强度下,如果物种丰富度的时间变化相同,则图中不应是折线。第13题,由上题分析可知,因地制宜退耕还草,规定合理的载畜量可以有效减少沙尘危害,又能改善生态环境。 答案 12.C 13.B 读“我国西部各省区土地及草地退化状况比较图”,回答14~15题。  14.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甘肃省沙漠化占土地总面积比例最大 B.内蒙古水土流失的面积与宁夏一样多 C.西北各省区沙漠化的自然原因主要是干旱 D.云南、贵州两省水土流失严重的人为原因主要是过度放牧 15.保护和恢复西部的生态环境,可采取的措施有(  ) ①把生态建设放在首位 ②提高沿途城镇的天然气使用率,减少对林草的开发 ③生态重点地区实行严格退耕还林还草 ④从根本上减少对自然资源的开发以保护生态环境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14~15.解析 第14题,读图可知,新疆沙漠化占土地总面积比例最大;内蒙古土地总面积比宁夏大得多,但两者水土流失占土地总面积比例相差不大,故两省水土流失面积不会一样多;西北各省由于深居内陆,降水稀少,气候干旱,沙漠化面积大;云南、贵州两省水土流失产生的人为原因应是过度樵采、过度开垦。第15题,④说法太绝对,排除④,故A项正确。 答案 14.C 15.A 二、综合题(共40分) 16.人类经济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已不限于地区性,而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全球性问题。如图是几种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的分布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6分)  (1)圣婴现象对东南亚各国的气候影响最显著的是________。 (2)穿越北极地区海运航线是东亚—北美—欧洲海运的快捷方式,目前商业通航价值逐渐上升,试分析其自然原因。 (3)目前图中的A区面临的环境问题是________,试分析其产生的人文因素。 (4)北美东部及欧洲是全球酸雨问题最严重的地区,其原因除与该地产业高度发展相关,还深受大气环流________带影响。 答案 (1)印度尼西亚 (2)航程最短,全球变暖,冰川融化,通航能力提高。 (3)荒漠化 由于人口激增,对该地区产生“过度放牧、过度开垦、过度樵采”等过度的土地开发活动导致。 (4)西风 17.(2011·北京)人类与环境的协调发展日益受到全世界的关注。1974年联合国将每年的6月5日定为世界环境日。据此完成下列问题。(12分)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环境日的主题日益突出全球理念,倡导全球合作。 (1)分析90年代以来推动全球合作解决环境问题的历史条件。 2011年世界环境日的主题是“森林:大自然为您效劳”。 森林在自然地理环境中的作用示例表 大气 吸收二氧化碳、二氧化硫、一氧化氮、一氧化碳等;降低风速,吸附飘尘  水文 蒸腾水汽的一半以上重新参与水循环  土壤 根系固持土壤;枯枝落叶层吸收一定量的降水  生物 为半数以上的物种提供栖息地  (2)根据上表,概述森林的生态效益。 答案 (1)经济全球化加强了各国之间的联系;科技的发展为共同解决环境问题提供了物质条件;世界政治的多极化有利于各国协商解决环境问题。 (2)增加碳储量,净化空气,防风固沙,调节气候,增加降水,涵养水源,保持水土,保护生物多样性。 18.中国科学院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组将人类社会划分为四个发展阶段,图是“人类社会不同发展阶段经济增长主导要素的构成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2分)  (1)图中A表示________,它是决定________时代经济增长的关键要素。 (2)分析影响工业文明时代经济增长主导要素的变化特征。 (3)在人类社会发展的四个阶段中,人地矛盾最为激化的阶段是________时代。试分析该阶段环境问题突出的主要原因。 (4)环境文明时代人地关系的基本特征是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土地 农业文明 (2)资本是工业文明早期经济增长的关键要素,随着时代发展,其影响力不断下降;土地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力下降,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力逐渐加强,后期成为关键要素;对劳动力素质的要求不断提高。 (3)工业文明 人口压力巨大;片面追求经济增长;过度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环境污染与破坏严重。 (4)社会、经济、生态协调发展

【点此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