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1.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9分) 材料1:古老文明区和最早出现的城市。  材料2:世界上80%的大城市分布在海拔低于100米的平原或低地上,从纬度上来说,中低纬度的沿海地区城市密度大,规模大,而在荒漠干旱区、高纬度寒冷地区、热带雨林地区,城市密度小,规模小。 (1)世界上最早出现城市的地区中涉及到的四大文明古国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由图可知,世界上最早出现的城市一般出现在________(地形区)地区,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根据材料2,分析世界城市分布的主要规律。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读图解题能力。城市最早出现在河流的中下游冲积平原上,如美索不达米亚平原、尼罗河谷地、印度河谷地、黄河—长江中下游地区,这些地区自然条件优越,适合农业的发展,为城市的形成和发展提供了条件。纵观世界城市的空间分布主要在中低纬度沿海的平原或低地。 答案:(1)(古代)中国 (古代)印度 (古代)埃及 (古代)巴比伦 (2)大江大河中下游的冲积平原 地形平坦、土壤肥沃、灌溉便利,有利于农业的发展,发达的农业提供了城市起源的物质基础——剩余农产品 (3)中低纬度沿海的平原或低地。 2.读“北京和纽约两城市的人口增长曲线示意图”,回答问题。(11分)  (1)城市A的主要职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城市B的主要职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城市A的发展历史比城市B________,但城市A所在国家的城市化水平较城市B所在国家________。 (3)二战后,城市B所在国家城市化进程中出现的显著特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城市B所在的大城市带名称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此题综合考查了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城市化的特点、影响城市发展的因素及城市的发展方向。首先通过图示判断A、B两条曲线所代表的城市分别是北京、纽约,确定两个城市的主要职能:A是我国的政治文化中心,B是美国最大的工业、金融中心和港口城市。 答案:(1)中国政治文化中心 美国最大的工业、金融中心和港口 (2)早 低 (3)大城市数量迅速增加,大城市带出现 (4)美国东北部大西洋沿岸城市带 3.城市化与生态环境的和谐是实现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2分) 材料1:2010年5月17日至19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召开的新疆工作座谈会在北京举行。为加快新疆发展,中央批准喀什设立经济特区。喀什将以“东有深圳、西有喀什”为目标,依托国家批准设立“中国—喀什经济特区”的特殊扶持政策,面向东亚、南亚、西亚广阔市场,加快超常规发展步伐,努力把喀什建设成为世界级的国际化大都市。 材料2:下图为南疆地区现代城镇与古城遗址分布示意图。  材料3:下图为南疆地区五座城市城市化与生态环境和谐度关系图。  (1)根据材料2,图中所示城镇从古到今位置移动的规律是________________。 (2)该地区最突出的自然环境特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根据材料3,分析城市化与和谐度的制约因子以及城市化与生态环境和谐度之间的关系。 (4)为提高该地区生态环境和谐度,应采取哪些有效措施? 解析:第(1)题,通过读图对比古城遗址与现代城镇的位置关系,结合其与河流的位置推断出城镇向河流上游等地迁移。第(2)题,西北地区突出的自然环境特征是干旱,大多数河流为内流河。第(3)题,通过分析材料3城市化与生态环境和谐度关系图,并结合材料2图中自然环境特征及城市的变迁得出制约因子为水源,再根据图中曲线变化特点得出答案。第(4)题,提高该地区生态环境和谐度即改善生态环境,可采取的措施有控制人口数量和城市规模、植树种草、保护水源、节约用水等方面。 答案:(1)向河流上游(河流源头、山麓、盆地边缘)迁移 (2)干旱 (3)水资源(水源)。由图可知,城市化与生态环境和谐度呈非线性关系。 (4)控制人口数量和城市规模;植树种草;保护水源;整治河道;统筹规划流域开发,合理用水;节约用水。 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8分) 材料1:中国2010年上海世界博览会是第41届世界博览会,于2010年5月1日至10月31日在上海市举行。这一届世博会的主题是“城市,让生活更美好”。 材料2:上海市是我国城市化水平较高的城市之一,城市化率超过88%。目前,上海市的城市发展在不断向郊区扩张。下图为上海市新区规划图。  (1)上海世博会的举行,必将加速该城市的发展。在上海市新区规划图中,数码代表城市不同的功能区,则金融贸易区应位于图中的________(填数码),并分析其分布于该处的原因。 (2)在上海的城市化过程中明显出现了“逆城市化”现象,分析其原因。 (3)在城市化的过程中,也产生了许多问题。结合上海市的实际,请你谈谈如何才能实现“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目的。 解析:第(1)题,金融贸易区要求交通便利,一般位于市中心,①区域适于建设为金融贸易区。第(2)题,上海市是我国的特大城市,出现“逆城市化”可以从市中心地租高、环境差、交通条件差以及郊区基础设施的改善等方面回答。第(3)题,随着城市化的发展会出现生物多样性减少、土地质量下降、三废污染等问题。开发新区、建设卫星城,改善交通,保护环境等措施有利于遏制城市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城市病”。 答案:(1)① 位于城市的几何中心,交通便利,市场最优;与外滩(上海商务中心)相连,可继承和保持上海特色。 (2)城市中心地租上涨;交通拥堵;环境恶化;乡村基础设施完善等。 (3)建立卫星城,开发新区;改善城市交通和居住条件;保护和治理城市环境等。 5.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0分) 材料1:2009年9月10日,国家统计局中国经济景气监测中心发表了《中国城市发展研究报告》。该报告中指出,2008年中国城市化率为45.7%,按照每年0.8个百分点的增速,2015年中国的城市化率将达到50%,但是也存在着城市功能分区不合理和不健全等问题。 材料2:城市化是现代化的必经之路,不同地区,不同国家的城市化发展呈现出不同的特点。下图为1800~2050年英国、美国和中国三国城市化进程图(含预计)。  (1)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的重要标志是________________,城市化在空间上的变化表现为____________扩展。 (2)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城市化发展速度也在加快,试说明城市化进程的具体表现以及推动城市化进程的主要动力。 (3)试说明英国和美国城市化进程中出现的主要问题及其对当今我国城市化发展的借鉴意义。 (4)试说明1980年以来中国城市化的主要特点及其原因,并指出这种城市化特点可能导致的城市化问题。 解析:第(1)题,从图中提取有效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重的增加是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的重要标志,在城市人口不断增多的同时,城市用地规模也在不断扩大。第(2)题,随着工业经济和城市化的不断发展,城市数目不断增多,规模不断扩大,出现城市群现象;工业化是城市化进程的主要动力。第(3)题,发达国家城市化进程中产生的问题,应从交通、住房、医疗卫生、就业、社会治安、资源、经济发展与环境等方面分析作答。第(4)题,结合我国的城市发展历史和经济发展状况作答。 答案:(1)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增大 地域 (2)表现:城市数目增多,规模不断扩大,出现城市群现象。动力:工业化。 (3)问题:城市人口急剧膨胀,造成住房紧张,交通拥堵,公共卫生设施欠缺;空气及水源污染严重,环境恶劣;人口就业压力过大;犯罪率上升;疾病蔓延;资源短缺等。 借鉴意义:不仅要大力发展经济,还要注重保护城市环境,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4)特点:城市化起步晚,发展速度快;城市化水平较低;城市发展不合理。 原因:改革开放以后,经济发展速度加快,人口迅速增长,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涌入城市。 问题:绿地面积缩小;环境质量下降;交通拥挤;居住条件差;就业困难,失业人数增多;用地紧张,耕地减少。 6.读下面的材料和统计图,回答有关问题。(10分) 材料1:城市的“空心现象”。 20世纪70年代以来,一些国家的大城市中心区人口开始向郊区移动,在城市周围形成新城或卫星城,并将城市文化和产业等带到郊区,在郊区构建了许多超级市场、高级住宅、大型停车场,且在老城区和新城区或卫星城之间迅速发展高速公路和地铁等交通运输,整个都市区人口出现负增长。 材料2:如下图,部分国家城市化及其经济发展情况统计图。  (1)材料1中叙述的现象主要发生在材料2图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国家,这种现象,我们称之为________,形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有关材料1中叙述的现象,正确的说法是(双选)(  ) A.是社会生产力退化的表现 B.是人类文明发展到一定阶段后出现的 C.是城市化发展的继续 D.是大量非农业人口转化为农业人口造成的 (3)由图可知,城市化水平可以体现________水平,二者的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 (4)由图可知,发达国家城市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发展中国家城市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材料1中叙述的城市“空心”现象是20世纪70年代以来出现在欧美和日本等发达国家的逆城市化现象。导致逆城市化现象的原因很多,归纳起来主要有:①交通和通信的现代化,缩短了城市与郊区之间的时间距离。②用地紧张,地价上涨,产业和居民迁往地租便宜的郊区;③城区人口密集、就业困难、环境恶化,生活质量下降,导致人口流向环境优美、居住条件较好的郊区和乡村;④新商业区在郊区的发展,为居住在郊区的人们提供了便利的服务。逆城市化现象不是社会生产力倒退的表现,而是人类文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城市化继续发展的一种表现形式。城市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结果,城市化和经济的发展是相互促进的。世界城市化进程在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并表现出不同的特点。 答案:(1)英国 美国 日本 逆城市化现象 交通和通信的现代化,缩短了城市与郊区之间的距离 中心地用地紧张,地价上涨,产业和居民迁往地租便宜的郊区 城区人口密集、就业困难、环境恶化,生活质量下降,导致人口流向环境优美、居住条件较好的郊区和乡村 新商业区在郊区的发展,为居住在郊区的人们提供了便利的服务 (2)BC (3)社会经济发展 城市是区域发展的经济中心,能带动区域经济的发展,而区域经济水平的提高,又能促进城市的发展 (4)起步早,水平高,城市人口比重在70%以上 起步晚,水平低,速度快,成为当代世界城市化的主流,城市人口急剧膨胀,城市化水平与经济发展不相适应 7.20世纪80年代,根据全国各地的自然条件、经济基础、发展水平和对外开放程度把我国划分为东部、中部和西部三大经济地带。我国城市化进程和城市发展水平在不同经济地带存在着显著差异。读“2011年我国城市地理分布表”,回答问题。(9分) 非农业人口 全国 东部地带 中部地带 西部地带  超大城市 >200万人 13 7 3 3  特大城市 100万~200万人 28 15 9 4  大城市 50万~100万人 61 31 27 3  中等城市 20万~50万人 217 102 78 37  小城市 <20万人 343 138 130 75  合计 662 293 247 122  (1)根据表中数据,简述我国三大经济地带城市化水平存在的差异。 (2)从地理环境、经济发展和人口密度的角度,分析东、西部地区城市化水平差异的形成原因。 (3)针对东、中、西部地区城市发展的现状,简要分析我国东、中、西部地区城市发展的方向。 答案:(1)东部地区城市化水平最高,中部地区次之,西部地区城市化水平相对较低,东、西部地区之间城市化水平差距较大。 (2)东部地区地处沿海,地形以平原为主,经济相对发达,人口密度大。西部地区地处内陆,地形以山地和高原为主,经济发展相对滞后,人口密度小。 (3)妥善处理好东部和中、西部地区的关系。东部地区要提高城市的经济效益和文化素质,加强其辐射带动功能和对外交流联系;中、西部地区要加快城市化速度,把现有的中心城市进一步做大做强,促进中小城市建设并带动区域经济发展。 8.下图分别为我国两大都市带,阅读回答问题。(11分)  (1)图一为____________大都市带,图二为____________大都市带。 (2)以上两地区城市化发展快,其城市化过程具体表现在____________________。其城市化过程本质表现为______________;其城市化过程的动力主要是__________。 (3)以上两地区城市化发展的共同有利区位因素有哪些? (4)以上两地区城市化发展模式有何异同? 答案:(1)长江三角洲 珠江三角洲 (2)城市数目增多,规模不断扩大,出现城市群现象 城市人口比重上升 工业化 (3)位于季风气候区,光热水资源丰富,雨热同期;位于河口三角洲,地势平坦,土壤肥沃,水源充足;交通便利,农业基础好,经济发达。 (4)同:两地区都是通过工业化带动城市化的发展。 异:珠三角城市化是通过外资企业的建立,吸引大量农村人口,促进城市化;长三角城市化是在上海、杭州、南京等大城市的辐射带动下,发展乡镇企业,促进农村劳动力就地转移,带动城市化的发展。 9.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0分) 材料1:生态城市模式是一种理想模式,技术与自然充分融合,人的创造力和生产力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居民的身心健康和环境质量得到最大限度的保护。 材料2:  (1)图中“城市病”的表现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导致上述“城市病”的“病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试从环境、交通、能源利用等方面设想如何将你所生活的城市改造为生态城市? 答案:(1)环境质量下降,交通拥堵,居住条件差,就业压力大 (2)城市发展过快,城市规模过大;城市规划不合理;城市发展与经济发展不相适应等 (3)环境方面:经济发展以清洁生产为主;合理布局有污染的企业。交通方面:大力发展公共交通;增加立交桥等交通设施。能源利用方面:使用清洁能源、可再生能源;提高能源利用率,节能减排。 10.阅读下列图文材料,回答相关问题。(10分) 材料1:我国某城市市区、郊区、近郊农村夏季午后气温变化示意图。  材料2:久居城市的人们都有类似的体验:夏季市区的气温要比郊区高。为了躲避酷热难耐的暑气,人们不得不跑到绿树成荫、河湖交错的郊区或乡村去享受一份清凉和惬意。为什么在享受现代城市的舒适与便利的同时,市区人要忍受比郊区更为炙热的酷暑呢? (1)材料1中的四条曲线,能正确表示市区、郊区、近郊农村夏季午后气温变化的是________;在这种午后气温现象作用下,如不考虑其他因素,市区与郊区近地面的风向特点是____________。 (2)请根据图文材料所揭示的问题,写出主题词(限4~6字):______________。如就这一主题进行课题研究,请补充完成基本的研究思路。  (3)2005年世界环境日的主题是“营造绿色城市,呵护地球家园”。某城市围绕2005年世界环境日的主题展开讨论,请市民提出合理化建议。一高中生提出可在郊区封山育林,来改善市区绿化面积少,大气质量差的问题。这种做法,你认为可行吗?如认为可行,请说明应首先研究的可能性条件;如认为不可行,请说明理由。 该市规定,本市绿化不得再建大型草坪,而要以乔木、灌木树种为主。与林木绿化相比,城市绿化中修建大型草坪有哪些不足? (4)近年来,许多大城市纷纷实施“大树进城”计划,将乡村、山区的大树乃至百年以上的古树移栽进城,大树移植成了不少城市绿化的时髦做法。大树移植进城,对改善城市环境固然起了一些作用,但也存在争议。你认为此举有何弊端? 解析:城市由于人口、工业、交通过度集中使城区气温高于周围地区,形成热岛效应。在其影响下,近地面风由郊区吹向城区。造林应在城市风的下沉距离之内。 答案:(1)① 自郊区吹向城区 (2)城市热岛效应(热岛效应或城市热岛) ③分析城市热岛效应的形成原因 ④提出减弱城市热岛效应的建议 (3)如认为可行,应首先研究城市风的下沉距离,造林应在城市风的下沉距离之内。如认为不可行,理由合理即可。城市绿化中修建大型草坪,环境效益不如林木;维护费用大;易造成土壤(或地下水)污染等。(答出其中两点即可) (4)技术要求高,移植成活率低,易造成绿色资源的浪费;容易对原生长地生态造成破坏;造成外来物种侵入等环境问题。(答出其中两点即可)

【点此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