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14题A级,10、15题B级,其余C级) 1.沙尘暴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华北地区沙尘暴的降尘会 A.导致气候变暖 B.增加土壤肥力 C.引起地表水体酸化 D.引发草场退化 图6是2008年某汽车拉力赛路线图。据此回答2~3题。 2.整个赛程中选手沿途看到的景观是 A.温带落叶阔叶林、亚热带常绿硬叶林、热带荒漠 B.亚热带常绿硬叶林、温带落叶阔叶林、热带荒漠 C.亚热带常绿硬叶林、热带荒漠、热带草原 D.亚热带常绿硬叶林、热带荒漠、热带雨林 3.盖勒敏地区终年降水稀少,但常有大雾,其主要原因是 A.大气中的水汽受到沿岸的寒流影响 B.大气中的水汽受到沿岸的暖流影响 C.终年盛行上升气流,将水汽带到空中冷凝 D.终年盛行下沉气流,将水汽带到近地面冷凝 读世界某局部区域示意图,回答4~5题。 4.图中甲、乙、丙三处植被分布正确的是 5.图中乙、丙两处植被的分布主要体现了(  ) A.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 B.从赤道向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 C.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D.非地带性规律 2009年中央电视台开年热播大剧《走西口》中的主人公田青,从事的是从包头到新疆阿克苏的皮货贩运生意。下面图甲是他的贩运工具,图乙是其贩运途中在沙漠中常见的一种树木。据此回答6~7题。  6.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田青的皮货贩运路线上的景观变化体现了经度地带性规律 B.图甲所示的运输工具,也是阿拉伯人的主要交通工具 C.包头所处的自然带是温带森林带 D.阿克苏所在地区的自然带是温带草原带 7.图乙中所示树木出现于沙漠中属于(  ) A.自然带分布的地带性现象 B.自然带分布的非地带性现象 C.海陆位置因素影响下的地带性现象 D.地形因素影响下的非地带性现象 读北半球陆地自然带分布模式图及植物景观照片,完成8~10题。  8.对自然带分布规律影响因素的叙述,正确的是 A.沿X方向湿度减少??B.沿X方向热量减少?? C.沿Y方向湿度增加??D.沿Y方向热量增加 9.照片显示的植物常见于 A、①????B、②????C、③????D、④ 10.与③自然景观类型一致的地区是 A.山东丘陵?????B.江南丘陵?????C.德干高原?????D.巴西高原 ?图2示意长江上游地区雪线高度的经向和纬向变化趋势。完成11—12题。 11.该地区雪线高度变化的趋势 ??A.自北向南增高??????B.自西向东增高?? ?C.自东北向西南增高???? D.自东南向西北增高 12.影响该地区雪线高度变化趋势的主要因素是 ??A.海拔????B.降水????C.热量???D.坡向 图3显示中国不同地区山地年降水量从山麓到山顶的变化。读图3,回答第13-14题。 13.图中山地年降水量 随海拔升高而递减 B.与山地气温垂直变化一致 C.最大值所在海拔高度不同 D.垂直变化最大的是山地① 14.山麓景观分别为温带荒漠和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的是 A.①和② B.①和③ C.②和④ D.③和④ 下图为四地山地植被垂直分布示意图,甲地位于南半球,其余均位于我国。读图,回答15~16题。  15.当甲地西坡山麓植被凋零时,四地昼长由长到短的排序是(  ) A.甲>丁>丙>乙 B.丁>甲>丙>乙 C.乙>丁>甲>丙 D.丁>乙>丙>甲 16.丙地可能是(  ) A.天山 B.秦岭 C.大兴安岭 D.阴山 17.大约在4000万年前,青藏高原从海底开始隆起。经过漫长的地质年代缓慢抬升,今天青藏高原平均海拔已高达4500多米,形成独特的自然景观。其要素如图所示。阅读并分析以下联系框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按相关关系将下列序号填在框图相应的位置上。 ①太阳辐射强 ②气温低 ③空气稀薄 (2)组成地理环境的各要素具有“牵一发而动全身”的特点。在青藏高原地区,“牵一发”指的是什么? (3)据图简述青藏高原地理环境的演化过程。 18.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相互联系、相互影响,构成了一个有机整体。同学们可以从气压带、风带的分布规律推测气候的形成与特征;而气候又是影响自然带分布的最重要因素。读下图完成下列问题。  (1)“气压带与风带模式图”、“气候类型分布模式图”与“自然带分布模式图”之间的对应关系体现了地理环境的________性。 (2)在“气压带与风带模式图”中,甲地位于________(风带),请在图上相应的位置用箭头画出该风带的风向。 (3)A地终年受赤道低气压带的控制,形成的气候类型是________,对应的自然带①是________带。 (4)从“气压带与风带模式图”上可以看出,C地在________和________的交替控制下形成地中海气候,与之对应的④地的自然带是________带。 (5)在“自然带分布模式图”中,自然带①②③④的变化体现了地理环境地域分异规律中的________地域分异,这种分异是以________为基础的。自然带⑤⑥⑦⑧的变化体现了地理环境地域分异规律中的______________地域分异,这种分异是以________为基础的。 材料六答案 参考答案 解析:1题选D。沙尘暴的“阳伞效应”会导致气候变冷,A项错误;华北不是草场主要分布区,B项错误;沙尘暴会引起水体碱性物质增加,C项错误;沙尘暴会带来有机质,增加土壤肥力,D项正确。 解析:2题选C。出发地里斯本为常绿硬叶林,盖勒敏等地区为荒漠景观,达喀尔则为草原景观。 解析:3题选A。盖勒敏沿岸为加那利寒流,受寒流影响,该地降水减少,常有大雾。 解析: 甲、乙、丙处位于西风带,甲处属于温带海洋性气候,为森林植被;乙、丙处位于盛行风的背风坡,分别形成草原、荒漠。乙、丙两处植被是山地阻挡西风进入形成的,属于非地带性规律。 答案: 4.B 5.D 解析: 包头到阿克苏是东西方向,体现的是经度地带性规律;包头所在地区的自然带是温带草原带,而阿克苏则处于温带荒漠带;图甲是双峰驼,而阿拉伯人地处热带地区,其主要交通工具是单峰驼。图乙是胡杨,其主要生长在西北沙漠中的绿洲上,是因水分条件改变而产生的非地带性现象。 答案: 6.A 7.B 解析:第8题,图中的横坐标表示纬度,故沿X方向纬度越来越高,热量条件越来越差;Y方向表示自然带随高度的变化而变化。第9题,照片显示的植物根系发达且多位于地表,这种植物主要分布在高温多雨的热带雨林气候区,常见于图中的①。第10题,根据图中信息可知,③自然带主要分布在纬度40°左右,与我国山东丘陵的景观类型一致,都为温带景观;而江南丘陵为亚热带景观,德干高原和巴西高原为热带景观。 答案:8.B 9.A 10.A 【解析】本题重在读图分析,左图显示的经度变化,根据变化趋势可以推测从东西方向来讲是从东向西逐渐增高的;同样读右图分析,右图展示的是纬度上的变化,也就是南北变化,根据变化趋势可以推测由南向北逐渐增高。由此得出结论雪线高度变化趋势是由东南向西北增高。 【答案】11。D 【解析】:首先影响雪线高度的因素锁定两个:气温和降水.然后依据雪线变化趋势推测主要因素是降水(其变化趋势相一致. 【答案】12题B 解析:13题选C。读图可知,降水量从山麓到山顶在一定高度上递增,然后会随水汽的减少而递减,排除A项;山地气温应随海拔升高气温降低,每上升100米气温降低约0.6℃,如下图:显然B项错误;分析图可以看出降水量垂直变化最大的为③不是①。  解析:14题选B。分析图可知,①山麓降水量在200毫米以下,说明该山位于我国西北干旱区,景观为温带荒漠;②山麓降水量在400~800毫米,为我国的半湿润区,景观为温带落叶阔叶林;根据③山麓的降水量可知该地为亚热带气候,山麓景观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④山麓降水量在1600毫米以上,为我国南方的山脉,热带、亚热带都有可能,因此只有①和③组合正确。 解析:第15题,根据甲地位于南半球且山麓植被为热带草原和热带雨林可知,甲地位于南半球低纬度地区;当甲地山地西坡山麓的热带草原凋零时,南半球为冬季,此时北半球昼长夜短、且纬度越高昼越长;根据我国三山山麓的植被可知纬度由高到低依次是丁、乙、丙,而甲位于南半球的热带;从而得出四地中丁地的昼最长、乙地的昼长次之、甲地的昼长最短。第16题,丙地山地南麓为常绿阔叶林、北麓为落叶阔叶林,故该山最有可能位于亚热带和暖温带的分界线附近,最有可能是秦岭。 答案:15.D 16.B 17. 答案:(1)自上而下分别是:② ③ ① (2)地壳隆起,海拔不断升高。 (3)随着印度洋板块北移,青藏高原地壳不断隆起,海拔不断升高(地势高),气候逐渐寒冷、干燥,终年气温低,多冰川;土壤贫瘠,多冻土;植被为高寒草甸草原;以食草、抵御寒冷能力强的动物为主,如牦牛。 18.解析: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体现在各自然要素之间的联系上,差异性体现在各地区组成自然环境的各要素的差异上。由于差异性的存在,形成了不同的气候与自然带。 答案:(1)整体 (2)西风带 画图略。(西南风) (3)热带雨林气候 热带雨林 (4)副热带高气压带 西风带 亚热带常绿硬叶林 (5)由赤道到两极 热量 从沿海向内陆 水分

【点此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