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 城市空间结构 每课一练
一、选择题
住宅区、商业区和工业区是城市的主要功能区。据此回答1~3题。
1.关于城市住宅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只占城市用地面积的一小部分
B.在工业化之前城市住宅区就已存在
C.高级住宅区一般位于城市的中心部位
D.低级住宅区一般布置在内城和工业区
2.关于城市商业区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商业区只分布在城市中心,呈块状分布
B.中心商务区是城市经济活动最繁忙的地区
C.商业区是城市内所有商业集中分布的地区,商业区内只有商业活动
D.便利的交通能吸引大量的消费人口,因此在交通线上都会形成商业区
3.关于城市工业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为了共同分享集聚效益,城市发展初期便形成了工业区
B.随着现代工业的发展,由于集聚效益而逐渐形成了工业区
C.为了争夺市场,工业区不断向城市中心移动
D.为了保护城市生态环境,工厂企业不断向近河流、近铁路和近公路的地方布置
解析: 第1题,住宅区是城市最基本的一项职能,住宅功能用地是城市中最为广泛的土地利用方式,在大多数城市中,住宅区面积往往占城市空间的40%~60%,故A错。工业革命以后,工厂逐渐集中分布,使居住单元也相互聚拢,形成住宅区,故B错。高级住宅区多建在城市的外缘,配套有多种公共设施,生活方便,环境优美,故C错。第2题,商业活动需要有便捷的交通吸引大量的消费人口。所以商业区通常位于交通便捷的市中心、交通干线两侧或街角路口,呈团块状或带状分布,但不是所有的交通线上都有商业区形成。由于城市中心服务范围遍及全市,各种交通工具都可方便到达,因而其商务等经济活动最为繁忙,形成中心商务区。第3题,工业区在城市中的区位,一方面随着工业的发展,位于城区的工业区,出现了争地、争水、争动力,再加上市区地价高,租金昂贵,环境污染严重等原因,工厂企业纷纷迁向市区边缘地带,这样可以降低成本,保护城市的生态环境。另一方面,工业自身生产过程中,产生大量的运输需求,所以在交通方便的铁路、公路、河流两侧往往是工业布局的首选之地。
答案: 1.D 2.B 3.B
(2011·湖南高一期末)下图为我国东部地区某城市形态变化示意图。据图回答4~5题。
4.下列关于该城市的描述正确的是( )
A.建国前,公路对城市形态的影响最大
B.建国后,铁路对城市形态的影响最大
C.建国以来城市化的速度是先快后慢
D.郊区城市化是城市扩展的主要途径
5.该城市向外扩展的主要自然优势条件是( )
A.地形 B.气候
C.水源 D.土壤
解析: 第4题,从图中可以看出,三个不同的时期,该城市都是由市中心不断地向郊区扩展,郊区城市化是该城市扩展的主要途径。第5题,从图中可以看出,该城市的发展基本不受自然条件制约,大致呈同心圆状向四周扩展,这说明该城市位于地势较为平坦的地方,地形条件有利。
答案: 4.D 5.A
(2011·合肥检测)下图为我国某城市主要功能用地面积空间变化图。读图完成6~7题。
6.该城市主要功能用地集中区由市中心向外依次是( )
A.商业及公共服务、住宅、工业
B.住宅、商业及公共服务、工业
C.商业及公共服务、工业、住宅
D.住宅、工业、商业及公共服务
7.距市中心4千米附近工业发展的主要区位优势是( )
A.政策、劳动力 B.市场、劳动力
C.地租、市场 D.政策、地租
解析: 第6题,从图中可以看出,该城市的商业及公共服务用地主要集中在市中心附近,住宅用地主要集中在离市中心较近的地方,而工业用地则分布在城市的外缘。第7题,在距市中心4千米处,形成一个工业相对集中分布的区域,这最有可能是因为该地居民区广布,劳动力资源丰富,此外离市中心近,市场条件好。
答案: 6.A 7.B
(2011·郑州模拟)下图表示某城市一区域地铁不段的平均客运量,完成8~10题。
8.若进入本区的客运量为J,离开本区的客运量为L,那么这个区域( )
A.a时J>L B.b时J>L
C.c时J>L D.a时J=L
9.这个区域最可能是( )
A.中心商务区 B.高级住宅区
C.重化工业区 D.公园游览区
10.在研究城市地域结构及其发展模式时,共同采用的一项指标是( )
A.人口密度的变化 B.居民的职业结构
C.地价的高低 D.土地利用的类别
解析: 解答此题组主要抓住图中所给的时间。8:00和18:00属于上下班时间,上班时间进入本区交通量远大于离开本区的交通量,下班时间恰好相反,说明本区最可能为商业区。因为商业区昼夜人数差别很大。经济因素是城市地域结构的主要影响因素,因此研究城市地域结构及其发展模式时,C项是其共同采用的一项经济指标。
答案: 8.A 9.A 10.C
(2011·南京高一检测)读某大城市功能区分布简图,回答11~12题。
11.从城市功能区分布的结构看,该城市属于( )
A.同心圆模式 B.扇形模式
C.多核心模式 D.条、带状
12.若在该城市建设一座集零售、娱乐、餐饮、办公于一体的高层建筑,应建在( )
A.a区 B.b区
C.c区 D.d区
解析: 据图可以看出,该城市各功能区呈扇形或楔形向外扩展。
答案: 11.B 12.A
13.右图为城市地域结构的一种模式,对该模式及其内容的正确论述是( )
A.该图为同心圆模式
B.该图为多核心模式
C.1为住宅区,3为商务区,4为工业区
D.1为商务区,3为低级住宅区,5为高级住宅区
答案: D
二、综合题
14.(2011·北京高一检测)读图及相关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某市(下图)以古城为基础,合并周边城镇,新建成东部新加坡工业园和西部高新园两大新城区,发展成为面积130多平方千米,人口达221万的特大型城市。
新加坡工业园区地处旧城东面景色秀丽的金鸡湖畔,逐渐形成了以电子信息、精密机械、生物制药为主导的产业集群和工业地域。
(1)说出影响图示城市空间形态发展的主要因素。
(2)在图示城市①②③④四地中任选两处,说出其城市功能分区及其位置特点。
(3)说明新加坡工业园区位选择的优势条件。
解析: 第(1)题,该城市空间形态的发展主要表现为东部工业园和西部高新园的建设。而两地布局多在高速公路与铁路线附近,说明交通促进其形成。第(2)题,从四点分布的位置,
结合图中信息与相关知识回答。第(3)题,该工业园区地处交通线附近,且位于最小风频的上风向,因此交通便利,环境优美。
答案: (1)交通。
(2)①商业区 位于市中心。
②工业区 位于市区外缘、交通便捷地带。
③高级住宅区 位于湖畔,环境优美。
④普通住宅区 位于工业区附近或商业区和工业区之间。
(3)(吴淞江、高速公路、铁路过境)水陆交通便利,环境好(城市的主导风向两侧,最小风频处)。
15.(2011·福建六校联考)甲图为某城区交通通达度等值线图,图中数值越大表示通达度越好;乙图为该城区所在地的等高线(m)图。据此回答问题。
(1)该城市的中心商务区在________。
A.A地 B.B地
C.C地 D.D地
(2)D处通达度较________(填好或差)的原因是________。
A.建筑物稠密,道路狭窄
B.紧邻中心商务区
C.地形崎岖
D.处在城市的几何中心
(3)E处为一工业区,其布局是否合理: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若H处为一居民区,其布局是否合理:________。有利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1)从甲图中可知A地交通通达度最高,故为中心商务区。(2)D区位于市中心,但交通通达度低,结合选项和乙图可知是地形崎岖造成的。(3)E区位于该城市最小风频的上风向,可建设工业区。(4)H区远离工业区,地势较高,环境位置较好,适合建居民区。
答案: (1)A (2)差 C
(3)布局合理 位于城市最小风频区,对城市污染小;位于沿海地区,海运便利,有利于原料和产品的输入和输出
(4)布局合理 远离工业区,空气质量好,土地面积大,距离城市近,生活设施完备
【点此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