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届地理高三一轮复习测试试题 1.2.1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60分) (2011·泰州模拟)某学校地理兴趣小组做了如下实验:做两个相同规格的玻璃箱(如下图),甲底部放一层土,中午同时把两个玻璃箱放在日光下,十五分钟后,同时测玻璃箱里的气温,结果发现底部放土的比没有放土的足足高了3 ℃。据此回答1~2题。  1.该实验主要目的是测试(  ) A.大气的温室效应 B.大气的热力运动 C.一天中最高气温出现的时刻 D.大气主要的直接热源 2.甲箱温度计比乙箱温度计高的原因是(  ) A.太阳辐射强弱差异 B.地面辐射强弱差异 C.大气吸热强弱差异 D.大气辐射强弱差异 解析: 实验的结论是底部放土的比没有放土的气温足足高了3 ℃,主要原因是土对气温升高起到了决定性作用,验证了地面是大气的直接热源。 答案: 1.D 2.B 3.(2010·广州二测)如图所示,该地当天的地理环境最可能出现(  )  我国某地某日气温变化曲线示意图 A.白天多云,夜间晴朗 B.大气逆辐射较强 C.夜间风力较大 D.昼最短夜最长 解析: 我国某地一日气温在24~28 ℃之间,不一定是冬季,排除D选项;图中一日之内温度较高,温差较小,说明该日大气保温作用较强,故选B;白天多云,夜晚晴朗,则日出前后温度应最低,但图中没有明显表示出日出前后温度最低,故A错;夜间温度变化不明显,则夜间风力不一定大,C错。 答案: B (2011·连云港调研)2010年6月11日早,连云港出现大雾天气,能见度很低,给道路交通和市民出行带来不便。下图为城区海棠立交在浓雾中若隐若现。回答4~6题。  4.浓雾天气使能见度降低的原因之一是(  ) A.浓雾吸收地面辐射,增强大气逆辐射 B.浓雾削弱了地面辐射 C.浓雾对太阳辐射有反射作用 D.浓雾改变了太阳辐射的波长 5.深秋初冬时节也是该地大雾多发期,这其中的道理是(  ) A.昼夜温差减小,水汽易凝结,但风力微弱,水汽不易扩散 B.昼夜温差减小,水汽不易凝结,直接悬浮于大气中 C.昼夜温差较大,水汽不易凝结,直接附着在地面上 D.昼夜温差较大,水汽易凝结,且该季节晴好天气多,有利于扬尘的产生 6.读图可以发现此时虽然为浓雾天气,能见度不是很好,但是红绿色的交通信号灯却是很醒目。运用地理原理分析大雾期间红、绿色光仍然很醒目的原因(  ) A.红、绿色光不容易被散射 B.红、绿色光最容易被散射 C.红、绿色光不容易被遮挡 D.红、绿色光不容易被吸收 解析: 4.浓雾天气使空气能见度降低主要是由于浓雾对太阳辐射有反射作用。5.深秋初冬时节,天气一般晴朗,昼夜温差大,夜晚降温快导致水汽易凝结,形成大雾天气。6.由于红绿色光的穿透力较强,不容易被散射,即使在能见度较低的情况下(如大雾天)也容易被看见,不容易发生交通事故,而其他颜色的光在大雾天很容易被散射。 答案: 4.C 5.D 6.A 读下图,回答7~9题。  7.影响海上风力大小的主要因素有(  ) ①地转偏向力 ②摩擦力 ③水平气压梯度力 ④惯性离心力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8.导致图示现象发生的大气运动形式,最可能是(  ) A.城市热岛环流 B.海陆风 C.季风环流 D.山谷风 9.图中大气污染危害较大的是(  ) A.春季 B.秋季 C.白天 D.夜间 解析: 第7题,风力大小取决于水平气压梯度力和摩擦力,地转偏向力只改变风向,不改变风速。第8题,由图中烟雾的飘动方向可判定白天时风由海洋吹向陆地,夜间时风由陆地吹向海洋,应该是海陆风。第9题,当烟雾飘向陆地时,大气污染较为严重,因不知图示地区所处的位置,因此无法确定哪一季节污染危害较重,但可以确定白天时烟雾飘向陆地,污染危害较严重。 答案: 7.B 8.B 9.C  10.(2011·杭州模拟)图示曲线为等压线,且c
【点此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