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届地理高三一轮复习测试试题:1.3.1自然界的水循环与水资源的合理利用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60分) “农夫山泉,有点甜!”的广告语已飞遍大江南北。读图完成1~2题。  1.农夫山泉饮用天然水属于下列水资源中的(  ) A.淡水湖泊水 B.浅层地下水 C.河流水 D.深层地下水 2.农夫山泉饮用天然水能够成为中国航天员专用饮用水,是因为(  ) A.数量巨大易开采 B.开发利用历史悠久 C.质量高,饮用安全 D.开展太空科学研究的需要 解析: 从图中提供的信息来看,农夫山泉源于千岛湖,距南山3.5千米外深层,常年水温12 ℃,说明属于深层地下水,水温不受外界影响;从天然清纯,味道甘洌,水质成分主要有钙、钠、钾、镁、偏硅胶等可知农夫山泉饮用水质量高,饮用安全。 答案: 1.D 2.C (2011·东营模拟)下图是某河流一观测站测得的不同年份两条全年流量曲线图。读图,完成3~5题。  3.该河流最主要的补给类型是(  ) A.降水 B.湖泊水 C.地下水 D.冰川积雪融水 4.该河流若在我国,可能位于(  ) A.西北地区 B.东北地区 C.华北地区 D.东南地区 5.①流量曲线明显有别于②流量曲线,下列有关测得年份及成因的说法,正确的是(  ) A.①早于② 观测站上游修建了水坝 B.①早于② 流域内大面积植树造林 C.①晚于② 观测站上游修建了水坝 D.①晚于② 流域内开荒种田面积扩大 解析: 第3题,结合降雨量与相对流量变化的关系判断最主要补给类型为降水。第4题,结合雨季开始早、结束晚、雨季长,推断为东南地区的河流。第5题,结合选项,如果①流量曲线测得的时间早于②曲线,有可能是流域内大面积开荒种田,加剧了水土流失,使流量变化加剧;如果②早于①,有可能是上游修建水库或大面积植树造林,使流量得到调节。 答案: 3.A 4.D 5.C 下图是我国某地一河流流量与含沙量逐月分布图,读图完成6~7题。  6.该河流主要分布在(  ) A.东北地区 B.华北地区 C.江淮地区 D.华南地区 7.该河流春汛的主要补给来源是(  ) A.河水融化形成的消冰水 B.季节性积雪融水 C.雨水 D.地下水 解析: 第6题,由图中该地河流夏季的泥沙含量大,可推知该河流域水土流失严重,因此该河流主要分布在华北地区。第7题,我国华北地区的春汛,季节性积雪融水影响甚微,主要是河水融化形成的消冰水。 答案: 6.B 7.A 海水淡化的装置,由一个透明的倒置的漏斗和一个底盘组成。首先将海水倒入底盘内(步骤一),然后将漏斗倒扣在底盘上,太阳光透过漏斗来加速内部的海水蒸发,而淡化的水蒸气则会在漏斗壁上凝结成水滴,并顺势流到漏斗四周的凹槽中储存起来(步骤二);等储存了适量的水之后,把漏斗倒过来,将净化过的海水直接倒入容器即可(步骤三)。结合下图完成8~9题。  8.该海水淡化装置运用的地理原理或规律是(  ) ①温室效应的原理 ②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规律 ③水循环的原理 ④海水运动的规律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9.关于该海水淡化装置的设计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玻璃漏斗的增温作用与蔬菜大棚的保温作用原理是不同的 ②海水蒸发,水汽上升遇玻璃冷却,凝结的水滴在重力作用下落入水槽 ③海水蒸发的热量来源于太阳辐射 ④该装置的使用不受时空限制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解析: 太阳光透过漏斗能加速内部的海水蒸发,用的是温室效应的原理;海水蒸发,水蒸气在漏斗壁上冷凝成水滴,在重力作用下下落,是水循环的原理。由于太阳辐射是海水蒸发的热量来源,所以该装置的使用要受到天气的影响,玻璃漏斗的增温作用与蔬菜大棚的保温作用原理相同。 答案: 8.C 9.D 下列两幅图表现了雨水的两种不同处理方式,左图利用雨棚收集雨水,右图将雨水直接引入地下。读图完成10~11题。  10.左图表现的雨水处理方式,所起到的良性作用是(  ) ①减缓城市涝灾 ②缓解城市缺水 ③减少雨水和污水的汇流 ④有利于实现雨水的资源化 ⑤完善城市区域的水循环⑥完善城市的水生态环境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⑤ C.③④⑤⑥ D.①②⑤⑥ 11.右图显示的雨水处理方式,所起的作用主要是(  ) A.在一定程度上增加水循环中的下渗 B.在一定程度上增加水循环中的径流 C.在一定程度上增加水循环中的蒸发 D.在一定程度上增加水循环中的蒸腾 解析: 第10题,左图采用雨棚收集雨水,实现了雨水的资源化,既能减少地表径流,又能缓解缺水状况,这种模式和洪涝灾害并没有直接的关系。第11题,把雨水引入地下,有利于增加雨水的下渗。 答案: 10.B 11.A (2011·济宁质检)下图是某流域水量收支平衡示意图(单位:亿吨)。回答12~13题。  12.图中甲代表的水循环的环节以及开采地下水量X是(  ) A.蒸发 55.43亿吨 B.下渗 40亿吨 C.蒸发 40亿吨 D.下渗 55.43亿吨 13.该地区利用水资源的措施中不合理的是(  ) A.增加地下水的抽取量 B.扩大水库库容,增强调蓄能力 C.改进灌溉技术,节约用水 D.植树造林,增加地下水渗入量 解析: 12.甲环节与河流径流并列,并指向开采地下水,故其代表的应是下渗;开采地下水量X应为总用水量减去水库蓄水量和河流引水量。13.增加地下水的抽取量会导致地下水位下降,引起地面沉降等生态环境问题。 答案: 12.D 13.A (2010·全国文综Ⅱ)下图示意某河流入海径流量和输沙量的逐年变化。读下图,完成14~15题。  14.图中信息表明该河流(  ) A.1950~1969年输沙量与径流量年变化同步 B.1985年之后输沙量和径流量变化趋势相反 C.1950~2005年输沙量的变化率高于径流量的变化率 D.高径流量年份与高输沙量年份逐一对应 15.比较1984年以来径流量和输沙量的变化趋势,可以看出流域内(  ) A.气候变暖、变干的速度日益加快 B.水土保持和水利工程效益显著 C.地质灾害得到有效控制 D.水资源总量呈波动式下降 解析: 第14题,直接读图可知。1950~1969年期间有些年份输沙量与径流量变化并不同步;1985年之后输沙量和径流量变化趋势有些年份是相同的;1950~2005年输沙量变化率高于径流量变化率;图中高径流量年份与高输沙量年份并不是逐一对应的。由以上分析可知C项说法正确。第15题,1984年以来径流量和之前相比变化不大,但输沙量明显减少。上游植树造林和修建水库等措施都可以明显减少河流的输沙量。 答案: 14.C 15.B 二、综合题(共40分) 16.阅读材料,分析回答下列问题。(20分) 材料一 2010年9月9日是为西部干旱缺水地区募集用于修建水窖所需善款的“母亲水窖·爱心信用卡”在全国推出两周年的日子。 材料二 水循环示意图。  (1)甲、乙、丙三大水循环均有的环节是________和________,我国西部地区的河流参与的水循环类型为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8分) (2)修建母亲水窖,主要是对水循环的________和________环节施加影响,此项工程的好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分) (3)增加丁环节水量的主要措施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4)根据水循环原理,如果水资源出现枯竭,除自然原因外,人为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分)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水循环的主要环节、地理意义及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第(1)题,我国西部地区主要为内流区域,但也有外流区域,所以既参与陆地内循环,又参与海陆间循环。第(2)题,集雨工程通过收集雨水用于生产生活,对地表径流和下渗两个环节有较大的影响。第(3)题,植树种草,扩大植被覆盖率,能够增加下渗量,起到涵养水源的作用。第(4)题,水资源短缺的人为原因主要有用水量大和水体污染两个方面。 答案: (1)蒸发 降水 甲 乙(或陆地内循环 海陆间循环) (2)地表径流 下渗 调节水资源的时间分布,利于人们的生产生活 (3)植树种草,保护地表植被 (4)人类利用水量超过了水循环更新的数量;水资源遭受污染 17.甲图是我国一个水电站大坝下游某站,在修坝前后测得该河的两条全年流量曲线图,乙图是一个被森林覆盖的河盆在暴雨时呈现的河流流量曲线和含沙量曲线,读图回答下列问题。(20分)   (1)甲图中A、B、C表示这条河流的三种补给形式,其中A是________补给,B是________补给,C是________补给。(6分) (2)甲图中①②两曲线,筑坝后测到的是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5分) (3)假设乙图中暴雨发生时该河盆的森林早已被砍伐,试在图中绘出可能出现的河流流量曲线及含沙量曲线。森林砍伐前后,该地区呈现的流量曲线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9分) 解析: 第(1)题,根据各种形式补给的量及出现的时间可知,A出现于夏季且补给量较大,故为雨水补给;B主要出现在春季,为季节性积雪融水补给;C的全年补给量变化较小,为稳定的地下水补给。第(2)题,在河流下游地区修筑大坝后,其流量曲线将变得更加和缓,如②线所示。第(3)题,森林砍伐后,该地涵养水源的能力减弱,流量的变化将更加显著,水位会陡涨陡落。 答案: (1)雨水 季节性积雪融水 地下水 (2)② 流量曲线平稳 (3)图略。森林砍伐前,流量较小且比较平稳;砍伐后,流量增大且水位陡涨陡落 森林可截留一部分雨水,具有涵养水源的作用 高考资源网 w w w.ks5u.com 高 考 资源 网

【点此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