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届地理高三一轮复习测试试题 1.5.1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60分) 自然地理环境要素通过水循环、生物循环和岩石圈物质循环等过程,进行着物质迁移和能量交换,形成一个相互制约和相互联系的整体。据此回答1~2题。 1.下列关于陆地环境的整体性叙述,正确的是(  ) A.地理环境要素由大气、水、生物和土壤四部分组成 B.地理环境各要素总是力求保持协调一致,与环境的总体特征相统一 C.某一要素的变化不会导致其他要素的改变 D.各要素之间相互影响,形成了地域差异 解析: 地貌、岩石亦属于地理环境要素,C项中某一要素变化会导致其他要素的变化,D项中各要素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作用,是整体性,而不是形成了地域差异。 答案: B 2.关于地理要素相互作用产生新功能叙述正确的是(  ) A.生产功能是指自然地理环境具有合成有机物的能力 B.生产功能是指绿色植物生产量 C.平衡功能是指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性质保持固定不变 D.平衡功能是静态平衡 解析: B项绿色植物在光合作用中提供叶绿素,C项是保持相对不变而不是固定不变,D项平衡功能是相对的,动态平衡不是静止的平衡。 答案: A (2011·湖南联考)读我国南方某山丘地理环境变化示意图,回答3~5题。  3.该地区可能发生的主要环境问题有(  ) ①水土流失加剧 ②土壤次生盐碱化加重 ③大气污染严重④洪涝灾害增多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4.引起该地区环境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地壳上升 B.植被破坏 C.气候恶化 D.围湖造田 5.该地区地理环境的变化主要体现了(  ) A.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B.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C.地理要素的稳定性 D.地理要素的独立性 解析: 第3题,该地区属于丘陵地区,林地减少、耕地增多、河道变窄导致水土流失加剧,河流下游洪涝灾害增多。第4题,植被破坏是导致该地区生态环境恶化的主要原因。第5题,植被破坏导致了土壤、水文等因素的变化,体现了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答案: 3.D 4.B 5.B 三峡水库自2010年10月蓄水至175米。目前库区水流明显放缓,水面漂浮物增加,有泥沙淤积现象,当地环保部门在大宁河(三峡库区的支流)发现了富营养化的初步迹象;同时,库区沿岸受高水位浸泡,滑坡的频率比以前增多,给人民的生命财产带来巨大损失。但无论结果怎样,建设三峡工程是利大于弊。据此完成6~8题。 6.材料显示,自然地理环境具有________特征,材料中所说的________要素变化引起其他要素的变化。 ①差异性 ②整体性 ③气候 ④水文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7.下列关于库区形成的人工湖泊对自然地理要素的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使生物多样性增加 ②调节局部小气候 ③土壤肥力下降 ④洪涝灾害加剧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8.引起三峡库区水污染、滑坡、泥沙淤积的原因是(  ) ①植被覆盖率增加 ②水位上升 ③水流缓慢 ④水量大,流速快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解析: 第6题,材料中叙述的是三峡水库蓄水后产生的连锁反应,体现了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特征。第7题,库区水面增加,可丰富生物多样性,同时对局部小气候也有明显的调节作用;水库的修建不会造成土壤肥力下降;水库库区可以储蓄大量洪水,具有很好的防洪作用。第8题,材料中显示滑坡的发生与高水位浸泡有关;水污染和泥沙淤积与水流缓慢有关。 答案: 6.D 7.A 8.D 下图为陆地环境主要构成要素的相互关联图,读图完成9~10题。  9.松花江和珠江水文特征不同,关键是图中哪个箭头所起的作用(  ) A.① B.② C.③ D.④ 10.能表示黄土高原地貌特征形成的箭头是(  ) A.⑤ B.⑥ C.⑦ D.⑧ 解析: 第9题,河流的水文特征包括径流量大小、流量的季节变化、结冰期、含沙量等方面,而这些方面与河流流域内的气候密切相关。松花江地处东北为温带季风气候区,而珠江流经亚热带季风气候区,两条河流由于气候不同,而水文特征差异很大。第10题,黄土高原地表千沟万壑的形态,主要是由于流水侵蚀作用形成的,图中⑥表示水文对地貌的影响。 答案: 9.A 10.B (2011·东北联考)人类活动会导致某些自然要素的变化,进而带动其他要素的变化,其中水是比较容易受人类干扰的自然要素。结合下图回答11~13题。  11.关于方框Ⅰ、Ⅱ、Ⅲ、Ⅳ相应内容的排序,正确的是(  ) ①土壤水增多 ②库区蒸发量增大 ③蒸腾加强 ④植被覆盖率增大 A.①②③④ B.①④②③ C.①④③② D.②④①③ 12.图中各要素之间的关系体现了地理环境的(  ) A.整体性特征 B.区域性特征 C.差异性特征 D.不稳定性特征 13.阿斯旺大坝修建之后,对其河口地带产生的负面影响有(  ) ①土壤肥力下降 ②产生土壤盐碱化 ③洪涝灾害加剧 ④渔业产量增加 ⑤三角洲面积缩小 A.①②⑤ B.①③④ C.①③⑤ D.②④⑤ 解析: 第11题,根据四个现象和图示内容确定因果关系:植被覆盖率增大导致蒸腾作用加强,蒸腾作用加强可使湖泊周围降水增多,同时修建水库可使土壤水分增多和库区蒸发量增大。第12题,该图反映了“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特征。第13题,阿斯旺大坝可以防止洪水泛滥,负面影响有土壤肥力下降、土壤盐碱化、三角洲面积减小、海洋渔业产量减小。 答案: 11.B 12.A 13.A (2011·徐州调研)读漫画“把云留住”,完成14~15题。  14.与该漫画主题最贴切的环境问题是(  ) A.土地盐碱化 B.大气污染 C.森林破坏 D.温室效应 15.此图体现了区域地理环境的(  ) A.整体性 B.差异性 C.开放性 D.同一性 解析: 第14题,漫画反映的主题是植被破坏导致区域内涵养水源能力下降,气候变干,土地沙化更加严重,故答案为C。第15题,图中反映了植被破坏会引起降水减少、土地沙化、环境恶化等问题,体现了区域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特点,即“牵一发而动全身”。 答案: 14.C 15.A 二、综合题(共40分) 16.读陆地环境各要素间的相互关系图,回答问题。(25分)  (1)写出图中字母代表的内容: A________,B________,C________。(6分) (2)在图上补画相应的箭头,图中反映陆地环境各要素之间的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分) (3)写出陆地环境各要素间能量交换和物质运动的几种循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分) (4)假如C代表生物(植被),它一旦遭到破坏,将会引起____________的变化并导致________的失调。相反,通过植树造林,可以调节________,改善________,保持________,促使生态环境的________。(6分) (5)该图反映了陆地环境的整体性 ,试分析各要素与整体的关系?(4分) 答案: (1)水文 气候 生物(植被) (2)画图略 相互联系 相互制约 相互渗透 (3)水循环 地壳物质循环 生物循环 大气循环 (4)全球气候 整个生态系统 局部小气候 水文状况 水土 良性发展 (5)陆地环境的各要素并不是孤立存在和发展的,而是作为整体的一部分发展变化着;某一要素的变化会导致其他要素甚至整个环境状态的改变。 17.下图示意某区域地理环境的形成和演变过程,箭头表示盛行西风,读图完成下列各题。(15分) (1)引起图中地理环境变化的根本因素是(3分)(  )  A.大气环流 B.地壳运动 C.海陆位置 D.人类活动 (2)下列地区的地理环境特征与图示③阶段类似的是(3分)(  ) A.马达加斯加岛东西两侧    B.天山山脉南北两侧 C.斯堪的纳维亚山脉东西两侧 D.安第斯山南段东西两侧 (3)试简要分析图示地区地理环境演变的过程及各地理要素的作用。(9分) 解析: (1)图中地理要素变化过程可分解如下:①阶段当地为平地,植被为森林;②阶段当地地壳隆起升高,使背风坡植被由森林变为草原;③阶段地壳继续升高,背风坡出现了沙漠。这一过程中,变化的是地势和植被,而植被的变化又是地势变化的结果,故地理环境变化的根本原因是地壳运动。(2)马达加斯加岛东侧迎风坡多雨,西侧背风坡少雨;天山山脉北侧为迎风坡,南侧为背风坡;斯堪的纳维亚山脉东侧没有形成荒漠;安第斯山脉南段西侧为迎风坡,植被为温带落叶阔叶林,东侧为背风坡,形成巴塔哥尼亚沙漠。(3)抓住地形变化这一关键因素,分析其对气候、植被等的影响。 答案: (1)B (2)D (3)①该地地形平坦,距海近,常年受西风影响,气候温和湿润,大陆东、西两岸植被都为温带落叶阔叶林;②由于地壳运动,当地中部地形隆起,从海洋吹来的湿润西风受到阻挡,大陆东岸降水减少,植被演变为草原;③随着中部海拔的进一步升高,地形对西风的阻挡作用越来越显著,大陆东岸的降水进一步减少,植被最后演变为荒漠。 高考资源网 w w w.ks5u.com 高 考 资源 网

【点此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