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部分 第2章 第1课时  一、单项选择题 (2010年泰安模拟)9月中旬,浙江地区一般进入秋季(如果连续10天日平均气温低于22℃,则被认为进入秋季)。读杭州2009年9月中下旬几日的天气状况表,回答1~2题。 日期 15日 16日 17日 18日 19日 20日 21日 22日 23日 24日  最低气温 23℃ 23℃ 24℃ 25℃ 26℃ 27℃ 28℃ 28℃ 28℃ 25℃  最高气温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8℃ 30℃  天气 多云 晴 晴 睛 晴 晴 睛 晴 晴 阴  风力 弱 弱 弱 弱 弱 弱 弱 弱 弱 较强偏北风  1.2009年9月15日—23日,杭州日温差的大致变化规律及影响因素分别是(  ) A.日温差降低,天气状况    B.日温差增大,地面状况 C.日温差增大,风力状况 D.日温差增大,天气状况 [解析] 通过比较可知,这段时间内的日温差在增大,这是由于天气由多云转晴,从而导致白天大气的削弱作用减弱、夜晚大气的保温作用减弱。 [答案] D 2.2009年9月24日,杭州地区(  ) A.气温变化与风向、风力无关 B.大气的保温作用和削弱作用增强 C.开始进入秋季 D.阴晴变化与“副高”北移有关 [解析] 2009年9月24日,杭州阴天,云量较多,故大气的削弱作用和保温作用增强。 [答案] B (2011年广州一模)下图是世界某地理事物(阴影部分)分布示意图,完成3~4题。  3.该地理事物最可能是(  ) A.高原、山地分布区 B.热带森林、草原分布区 C.石油、铁矿分布区 D.干湿季节明显交替分布区 [答案] B 4.阴影地区气温日较差大于年较差,其形成的最主要区位因子是(  ) A.纬度    B.降水 C.土壤    D.植被 [答案] A 5.(2010年黄冈模拟)下图反映了某市热岛效应,在下列条件中,热岛效应强度较为明显的是(  )  ①白天 ②夜晚 ③强风 ④无风 ⑤旱季 ⑥雨季 A.①④⑤    B.①③⑥ C.②③⑤    D.②④⑤ [解析] 夜晚郊区散热良好,城市活动仍在继续,因而热岛效应比白天明显;无风不利于城市与郊区热量交换;旱季城市热量积累,使得热岛效应强度加大。 [答案] D 6.(2009年广东六校联考)根据图中昼夜的阴晴情况,判断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若在苏南盛夏,甲地闷热难挡 B.若在苏北冬季,丁地人此日感觉稍暖 C.丙图常见于我国西北地区 D.假设四图连续出现于某地的四天中,丁日气温日较差最小 [解析] 白天多云,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反射作用强,温度较低;夜晚多云,云层有保温作用,温度不会太低。 [答案] A 下图是北半球500百帕等压面天气图。读图回答7~8题。  7.等压面上A点的风向应是(  ) A.东北风    B.东南风 C.西南风    D.西北风 8.这种情况下决定风向的力应是(  ) A.水平气压梯度力和摩擦力的平衡力 B.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和摩擦力的平衡力 C.水平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的平衡力 D.地转偏向力和摩擦力的平衡力 [解析] 图中5100米-5800米是北半球500百帕等压面上的等高线,根据等压面上等高线与等高面上的等压线之间的一致性关系,可读出该高空水平面上气压分布是:南部气压高,北部气压低,又因在5000米左右的高空、摩擦力很小,故在水平气压梯度力与地转偏向力共同作用下形成西北风。 [答案] 7.D 8.C (2010年安徽联考)下图为北半球某平原3 500米高空水平气压分布示意图(单位:hPa),R处有一个相对于地面静止的探空气球。读下图,回答9~11题。  9.图中R所对应的近地面风向是(  ) A.东南风    B.西北风 C.南风    D.北风 [解析] 图中P地为低压中心、Q地为高压中心,两地所对应的近地面的气压状况与其相反,故R地对应的近地面在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和摩擦力共同作用下,风向为西北风。 [答案] B 10.P地和Q地对应的地面上的天气状况,最可能是(  ) A.两地皆为阴雨天气 B.两地皆为晴朗天气 C.P地对应地面为晴朗天气,Q地对应地面为阴雨天气 D.P地对应地面为阴雨天气,Q地对应地面为晴朗天气 [解析] P地对应地面受高压控制,盛行下沉气流,天气晴朗;Q地对应地面受低压控制,盛行上升气流,为阴雨天气。 [答案] C 11.若这两个天气系统同步向西移动,24小时后Q地的气压中心将移动到R处,则未来20小时内,R处探空气球测得的风向和风力情况是(  ) A.风向逐渐变得和以前相反,风力逐渐增大 B.风向逐渐变得和以前相反,风力逐渐减小 C.风向基本不变,风力逐渐增大 D.风向基本不变,风力逐渐减小 [解析] 未来20小时内,R处两侧的气压高低状况基本没变,因此风向基本不变;但R处的等压线变得逐渐稀疏,故风力逐渐减小。 [答案] D 二、综合题 12.(探究创新题)在一个长、宽、高分别是2米、1米和1米且6面都封闭的透明玻璃柜内,底面两侧分别放置一个电炉(有导线连到柜外)和一大盆冰块。在玻璃柜顶面中部的内壁贴一张下垂的纸片A,在玻璃柜底面中部的内壁贴一张竖立的薄纸片B(如下图所示)。在电炉通电一段时间之后,根据纸片A、B的偏动情况,可以模拟验证某一地理原理。据此回答下题。  (1)以上实验要验证的是________原理。 (2)在电炉通电一段时间之后,纸片A向________(填左或右)偏,纸片B向________(填左或右)偏。 (3)试根据纸片A、B的偏动情况,解析这一现象。 (4)在图中用实线画出电炉和冰块附近高处和低处等压面的弯曲情况,并用箭头画出空气的运动方向。 [解析] 第(1)题,结合实验过程,电炉处形成一个低压,冰块处形成一高压,实验验证的是热力环流原理。第(2)题,结合高、低压位置,低处风由冰块吹向电炉,故纸片B向左偏,高处正好相反。第(3)题,纸片A、B的偏动体现的是空 气的流动,存在着高、低压中心。第(4)题,结合气压分布状况进行绘图。 [答案] (1)热力环流 (2)右 左 (3)电炉通电一段时间之后开始发热,空气膨胀上升,低处形成低气压,高处形成高气压;冰块处较冷,空气冷却下沉,低处形成高气压,高处形成低气压,这样,同一水平面气压出现明显的差异,空气就由高压处流向低压处,故纸片A向右偏动,纸片B向左偏动(言之有理即可)。 (4)大体如下图所示。  13.读“北半球某地等压线图”(如下图)完成下列要求。  (1)在图上画出有摩擦力时,A点空气匀速水平运动的方向V,以及空气所受的三种力:水平气压梯度力P、地转偏向力E、近地面摩擦力F。 (2)P、E、F三个力的合力为________。其中P与等压线________,且指向________。V与E________;E在北半球 ________偏。F方向与V________。 (3)图中B点风速较A点________。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空气水平运动受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和摩擦力的影响。在水平气压梯度力的作用下,风向和等压线垂直,在水平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的共同影响下最终风向和等压线平行(地转偏向力的方向总是和风向垂直),近地面的空气再加上摩擦力(和风向相反)的影响,风向和等压线斜交。作图时应抓住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摩擦力和等压线、风向的关系,水平气压梯度力应时刻与等压线垂直,且始终指向低压处;地转偏向力与风向始终垂直,且在北半球右偏,南半球左偏;近地面大气摩擦力在风向的反方向。风速的大小决定于气压差异,也就是水平气压梯度力的大小。在等压线图上,等压线密,气压梯度大,水平气压梯度力大,风速就大,所以B处的风速较A处大。 [答案] (1)作图略 (2)0 垂直 低压 垂直 右 相反 (3)大 B处等压线较A处密,气压差较A处大,水平气压梯度力大。 高考资源网 w w w.ks5u.com 高 考 资源 网

【点此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