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部分 第5章 第2课时  一、单项选择题 (2010年天津文综)读图甲和图乙,回答1~2题。  1.据各自然带在图甲中的位置,能得出的正确结论是(  ) A.o→a距离海洋越来越近   D.o→a海拔高度越来越低 C.o→b年降水量越来越多 D.o→b所处纬度越来越高 [解析] 由图可知:o→b自然带呈现从热带向寒带的变化,这种变化主要以热量为基础。所以,o→b所处纬度越来越高。o→a自然带的变化主要是水分差异形成的。 [答案] D 2.据图乙判断,在非洲土地退化的区域中,面积最大的气候类型的特征是(  ) A.全年高温多雨 B.全年高温,分干湿两季 C.全年炎热干燥 D.冬季温和湿润,夏季炎热干燥 [解析] 由图可知非洲土地退化区域中,面积最大的气候类型应为热带草原气候。 [答案] B 读图,回答3~4题。  3.“五原春色归来迟,二月垂杨未挂丝。即今河畔冰开日,正是长安(今西安附近)花落时”诗歌中描述的现象(  ) A.反映了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 B.是由两地的水分差异造成的 C.是由流经两地的河流流量不同造成的 D.是一种非地带性现象 [解析] 诗中反映的是两地的热量差异,A选项符合题意。 [答案] A 4.“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这句诗从地理角度理解(  ) A.反映了冬季风到达不了玉门关 B.反映了从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 C.反映了玉门关的热量条件不适合杨柳种植 D.反映了玉门关以西绝对无杨柳生长 [解析] 玉门关在今甘肃省境内,属于非季风区,由于深居内陆,东南沿海的湿润水汽难以到达,使之降水较少。 [答案] B 明长城根据不同的自然条件,采用了不同的构筑方法:长城的西半段全部用夯土筑成,东半段曲折延伸,外部用砖石砌成,内部夯土。据此回答5~6题。  5.长城没有跨越的自然带是(  ) A.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B.温带草原带 C.温带荒漠带 D.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解析] 长城位于秦岭—淮河以北,没有跨越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答案] D 6.长城东西两段构筑方法不同,原因是(  ) A.东半段是平原,西半段是戈壁 B.东半段降水多,西半段降水少 C.东半段人口少,西半段人口多 D.东半段地势平坦,西半段地势起伏大 [解析] 东半段外部用砖石砌成,主要是防止雨水冲刷。 [答案] B (2010年杭州模拟)读“我国部分山地垂直带谱”图,完成7~9题。  7.按由高纬到低纬排序正确的是(  ) A.甲—乙—丙 B.乙—丙—甲 C.丙—甲—乙 D.甲—丙—乙 [解析] 山麓地区的自然带与山地所在的水平带一致,同一自然带的分布,纬度越高,其海拔越低。 [答案] A 8.图中针叶林分布高度不同的主要原因是(  ) A.热量 B.水分 C.坡向 D.地形 [解析] 不同纬度同一自然带的分布高度差异,是热量和水分条件的组合,热量因素是主要的。 [答案] A 9.丙图中苔原缺失的主要原因是(  ) A.纬度低 B.海拔高度低 C.处于阴坡 D.处于背风坡 [解析] 苔原带的缺失是由于丙山所在的纬度低,气温高,而山脉的高度不够,达不到苔原带所需要的较低温度。 [答案] B (2010年山东烟台质检)读下图,回答10~11题。  中国西部沿87°E的山地雪线变化示意图 10.图中由南向北各山地雪线高度的递变规律及其主要影响因素是(  ) A.渐高 经度 B.渐低 纬度 C.先增高,后降低 高度 D.先降低,后增高 海拔 [解析] 从喜马拉雅山到阿尔泰山,随着纬度升高,热量递减,雪线高度逐渐降低。 [答案] B 11.近几十年来,我国西部山地雪线有不同程度的升高,其主要原因是(  ) A.生态恶化 B.厄尔尼诺 C.全球变暖 D.酸雨 [解析] 全球变暖、气温升高导致山地雪线升高。 [答案] C 二、综合题 12.读下列材料回答有关问题。 材料一 我国部分区域图。  材料二 我国部分山地自然带及植被分布示意图。   (1)材料一中A是________山脉,B是________山脉,C是________山脉,D是________山脉。 (2)若材料二中各山地分别属于材料一图中的四座山脉,那么①可能属________山脉;②可能属________山脉;③可能属________山脉;④可能属________山脉。(填字母) (3)①山地中M处植被可能是(  ) A.常绿阔叶林 B.高山草原 C.针阔混交林 D.落叶阔叶林 (4)①山地中南坡的森林植被比北坡分布广泛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①~④中森林分布状况与此原因相同的还有______________。 (5)②山地南北坡基带存在差异,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②→④→①基带存在明显差异,主要影响因素是______________,三地基带变化体现了__________的地域分异规律。 (7)④→①→③基带也有区别,主要影响因素是______________,三地基带变化体现了______________的地域分异规律。 [解析] 第(1)题,根据A、B、C、D山脉的位置判断。第(2)题,根据各山地自然带基带判断所属山脉。第(3)题,①是阴山,基带为温带草原带,M带之上为针叶林,故M带应为针阔叶混交林。第(4)题,①、③、④两侧自然带分布不同主要都与降水因素有关。第(5)题,②是秦岭,南北两侧的气候区不同,故南北坡基带不同。第(6)、(7)题,由于基带为当地自然带,故②→④→①基带变化体现了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④→①→③基带变化体现了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 [答案] (1)阿尔泰山 阴山 太行山 秦岭 (2)B D A C (3)C (4)南坡降水丰富 ③④ (5)南北坡基带所处气候类型不同(南北坡基带热量条件不同) (6)热量 由赤道到两极 (7)水分 从沿海向内陆 13.(2010年盐城调研)读“世界陆地自然带分布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1)图1中数码表示的自然带名称是: ①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④________________。 (2)图1中自然带从⑤~①表示的是自然带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规律和____________规律。 (3)自然带②在南半球的同纬度有无分布?____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图2是沿46°S作的地形剖面示意图,图中A的自然带与图1中的____________(填序号)自然带相符;图中B自然带名称是__________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自然带⑤在__________洲分布最广,自然带④在我国主要分布在大陆东部的____________地区。 [解析] 该自然带分布图综合了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城分异规律与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规律,判读难度较大。根据图中的雪线以及纬度的分布等因素可以判断出自然带的名称。①~⑤分别为寒带苔原带、亚寒带针叶林带、温带落叶阔叶林带、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或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热带雨林带。亚寒带针叶林带在南半球是不存在的。自然带④在我国分布在亚热带季风气候区,热带雨林带在南美洲的亚马孙平原地区分布最广泛。根据46°S以及图示的海拔高度可以判断该地区位于南美洲,A处为温带海洋性气候、自然带为温带落叶阔叶林带,B处因受地形的影响降水较少,自然带为温带荒漠带。 [答案] (1)寒带苔原带 亚寒带针叶林带 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或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 (2)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 垂直地域分异 (3)无 该纬度全部是海洋 (4)③ 温带荒漠带 位于西风带背风坡,气流下沉降水少 (5)南美 秦岭—淮河一线以南 高考资源网 w w w.ks5u.com 高 考 资源 网

【点此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