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农业与区域可持续发展  (时间30分钟 满分100分)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40分) 阅读甲、乙两图,回答1~3题。  1.甲、乙两图所示区域农业耕作制度及作物品种不同的主要原因是(  ) A.土壤不同 B.热量不同 C.降水不同 D.地形不同 2.甲图中P平原区域开发的一个重要方向就是要充分发挥(  ) A.气候资源优势 B.动物资源优势 C.劳动力资源优势 D.土地资源优势 3.针对甲图所示区域的特点,可知该地区是全国性的(  ) ①商品粮基地 ②商品棉基地 ③林业基地 ④牧业基地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解析:第1题,农业耕作制度及作物品种不同的主要原因是热量不同。第2题,甲图中P平原是我国东北平原,该平原地广人稀,土地资源丰富,土壤肥沃,应充分发挥土地资源优势。第3题,甲图所示区域中地势平坦的地区适宜发展商品粮生产;山区适宜发展林业。 答案:1.B 2.D 3.C 《全国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2003~2007年)》成功实施五年以后,国家又制定了《全国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2008~2015年)》。据此回答4~6题。 4.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确定的主要依据是(  ) ①自然条件好 ②生产规模小 ③产业化基础好 ④劳动力数量大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解析:确定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既要考虑自然条件,又要考虑社会经济条件,一般选在自然条件好,生产规模大,区位优势明显、产业化基础好的地区。 答案:A 5.以下各地区与优势农产品相一致的是(  ) A.成都平原——苹果、油菜、柑橘 B.南疆地区——棉花、水稻、大豆 C.渭河平原——小麦、玉米、柑橘 D.海南岛——天然橡胶、甘蔗、出口水产品 解析:苹果为暖温带水果,在成都平原没有分布;南疆地区水资源短缺,不宜发展水稻种植业;柑橘为亚热带水果,不能生长在渭河平原。 答案:D 6.国家实施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的重大意义包括(  ) ①是解决我国粮食短缺的唯一选择 ②是保障农产品基本供给的重大举措 ③是增强农产品竞争力的客观要求 ④是促进农民持续增收的有效手段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解析:国家实施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既能增强农产品的竞争力,促进农民增收,同时又能保障农产品的基本供给;它在一定程度上能解决我国粮食问题,但不是唯一的选择。 答案:D (2011·盐城调研)读“我国某乡镇农业产值结构规划图”,回答7~8题。  7.该地区可能位于(  ) A.江汉平原 B.松嫩平原 C.宁夏平原 D.成都平原 解析:属于变相区域定位题,解题关键是从农业产值结构规划图中的农作物入手,其中最有效的信息是当地种植业中的大豆和玉米两种农作物,结合其特色养殖业有野猪、狍子、山鸡等可以确定该地区可能位于东北地区。 答案:B 8.该乡农业产业结构有利于(  ) A.提高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 B.推动农业地域专业化生产 C.促进乡村城市化的整体发展 D.形成良性发展的农业生态系统 解析:图中农业产业结构体现了农产品的深加工,提高产品的附加值,并利用当地的副产品等带动了当地养殖业的发展,促进了沼气工程建设,而沼气池中的沼渣及塘泥也可以为农作物的生长提供绿肥等,形成了良性的农业生态系统。 答案:D 二、双项选择题(每小题6分,共24分) 读“我国南方某地农业结构调整示意图”,回答9~10题。  9.该地调整前的农业生产特点是(  ) A.商品率高,产品面向国际市场 B.作物品种单一,以小农经营为主 C.单产高,劳动生产率低 D.集约化生产,机械化水平高 解析:该地农业结构调整前的农业地域类型为水稻种植业,其生产具有生产规模小、单产高、水利工程量大、商品率低、科技水平低和机械化水平低等特点。 答案:BC 10.该地农业结构调整的主要原因是(  ) A.市场需求发生变化 B.劳动力数量减少 C.农业科技水平提高 D.交通条件明显改善 解析:该地农业结构调整后,水稻种植业比重大幅降低,主要原因是农业科技水平的提高及市场需求的变化。 答案:AC 近年来,中国油脂压榨企业对进口大豆的利用量越来越多,部分原因如下表所示,分析表中数据回答11~12题。 2006年数据 装运成本元/吨 产量千克/亩 出油率 生产成本元/吨  国产大豆 75元 110 16%~17% 1592  进口大豆 25元 178 19%~22% 美国1395巴西984.4   11.中国大豆的生产成本和装运成本较高的主要原因是(  ) A.我国的大豆种植业为小农经营,规模小,机械化水平低 B.我国各平原区都不是最适宜大豆生产的地理区域 C.我国大豆产、供、销社会化程度低 D.我国的交通运输较美国、巴西等国落后 解析:与美国相比,我国的大豆生产规模小,机械化水平低,单位面积劳动力的投入量大,所以生产成本高,再加上产供销等方面管理环节太多,社会化程度低,所以导致生产成本和装运成本均高。 答案:AC 12.对我国大豆产业的发展,合理建议有(  ) A.为谋求利益最大化,我国可以不种植大豆,而全部利用质优价廉的进口大豆 B.延长大豆产业链条,增加大豆产品的附加值 C.完善大豆科研、生产及推广体系,扩大高出油率大豆的种植面积 D.在长江中下游地区扩大大豆种植面积 解析:结合上题我国大豆生产中所存在的问题及国情,为保护农民种植大豆的积极性,今后应适当控制大豆的进口,从加大科技投入改良大豆品种、延长大豆生产链来增加收入促进发展。 答案:BC 三、综合题(共36分) 13.下图为美国和中国东北地区农业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18分)  (1)中国东北部和美国中部及东北部地区农业结构的共同之处是_______________。不同之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分) (2)影响两个地区小麦种植的有利自然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分) (3)我国东北地区种植水稻最主要的不利因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4)下表为美国和我国东北玉米带的比较: 项目 美国玉米带 中国玉米带  纬度 38°N~45°N 42°N~46°N  地形 平原 平原  土壤有机质 3%~6% 2%  降水量(mm) 500~700 450~650  无霜期(天) 160~200 130~145  玉米面积比重 50% 50%~60%  玉米单产(千克/公顷) 7 500 6 750   从表中可以看出,两地玉米单产美国玉米带高于我国玉米带,究其原因,从自然条件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从社会经济条件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分) 解析:此题考查美国和我国东北地区农业生产的比较。答题时,要善于将区域地理与人文地理进行有机整合,比较出相同点与不同点、有利条件与不利条件。 答案:(1)都有大面积的小麦和玉米种植 美国东北部除有小麦和玉米生产外,还有大面积的乳畜业分布,我国东北地区还有大面积的水稻种植 (2)地势平坦,土壤肥沃;夏季气温高且多降水,水源充足 (3)热量不足 (4)美国玉米带纬度位置比我国玉米带稍低,热量条件优于我国东北地区;美国土壤有机质含量高于我国东北地区,无霜期长,降水略多 美国农业科技水平高于我国 14.新时期要实现建设“小康社会”及“节约型社会”的目标,应注意区域资源的合理开发和环境的综合治理。结合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8分) 材料1:我国某区域植被类型分布图及相关资料。  图例 区域 植被类型 人口密度(人/km2) 年降水量(mm)    农业植被 200~400 600~620    杂类草 100~200 ——    小灌丛、碱蓬 1~50 380~390   材料2:B地区玉米芯综合利用产业链示意图。  (1)试分析造成图中A、B两区域人口密度差异的自然原因。(4分) 区域 人口密度 造成差异的自然原因  A    B    (2)目前该区域面临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是________,造成该生态问题的人为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考虑,解决该地区生态问题的措施有哪些?(6分) (3)分析玉米芯综合产业链对B地区社会、经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所起的作用。(8分)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区域资源开发和环境的综合治理。第(1)题,通过图表可判断出两区域人口密度的大小,这与两地的降水、土壤等因素有关。第(2)题,本区主要生态环境问题主要是由不合理开垦造成的,表现为水土流失、黑土退化严重等。第(3)题,该产业链既能充分利用资源,改善生态环境,又能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就业率。 答案:(1) 区域 人口密度 造成差异的自然原因  A 大 降水较多,地形平坦,土壤肥沃,适宜农业发展  B 小 降水少,地表多流沙,土地盐碱化,不适宜农牧业的发展   (2)水土流失 过度开垦,只种不养,植被破坏 退耕还林、还草,保持黑土肥力,增施有机肥,秸秆还田,营造防护林等。 (3)充分合理利用自然资源;有利于改善生态环境;拓展(延长)了农业产业链,有利于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提高农民收入;有利于安排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 高考资源网 w w w.ks5u.com 高 考 资源 网

【点此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