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部分 第2章 第1课时  一、单项选择题 1.下列关于我国地理位置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北回归线穿过我国南部,北极圈穿过我国北部 B.我国最北端在黑龙江与乌苏里江主航道中心线相交处 C.东部临海,有利于发展海洋事业,同海外各国交往 D.我国领土最西端位于东五区,最东端在东九区,跨四个时区 [解析] 我国国土辽阔,南北跨度大,大部分地区位于北温带,北极圈不穿过我国,我国的最北端在黑龙江主航道的中心线上,我国东西跨5个时区。 [答案] C 2.现有四幅我国省区挂图,如果图幅大小相同,那么按比例尺由大到小的顺序排列正确的是(仅指省区的陆地面积而言)(  ) A.新、青、鲁、琼       B.青、鲁、新、琼 C.鲁、琼、新、青 D.琼、鲁、青、新 [解析] 四省区陆地面积由大到小依次为新、青、鲁、琼,若图幅相同,比例尺由大到小依次为琼、鲁、青、新。 [答案] D (2010年梅州模拟)读2007年重庆市外来人口(由外省市迁入人员)分布图,回答3~4题。  3.关于重庆市外来人口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西部各省区都有大量人员迁往重庆市 B.50%以上的外来人员来自周边省区 C.重庆市劳动力短缺是吸引外来人员的主要原因 D.距离越远的省区迁往重庆市的人员越少 4.广东省大量人员迁往重庆市的原因主要是(  ) A.地缘联系密切 B.迁移距离短 C.投资创业经商 D.劳动力过剩 [解析] 经计算可知,重庆外来人口中周边地区占大部分;位于沿海的广东也有大量人口迁入重庆,结合两地经济发展水平,可推知主要是为到重庆投资经商。 [答案] 3.B 4.C 读下表数据,回答5~6题。 我国五地海拔及地理位置 海拔/m 纬度 经度  北京 31 39°55′N 116°24′E  兰州 1517 36°03′N 103°49′E  福州 84 26°02′N 119°19′E  甲地 110 34°44′N 113°42′E  乙地 1891 25°04′N 102°42′E  5.甲地所处地形单元为(  ) A.黄土高原 B.华北平原 C.内蒙古高原 D.长江中下游平原 [解析] 根据经纬度和海拔判定该区域为我国的华北平原地区。 [答案] B 6.右图中表示乙地年内各月气温的曲线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解析] 由经纬度以及该区域的海拔判定该区域位于我国的云贵高原,属于亚热带地区,最冷月气温应该大于0℃小于15℃,再考虑海拔的因素,海拔越高,气温的年较差就会越小,由此可以判定C选项是正确的。 [答案] C 7.(2010年揭阳二模)下图是“黄河天然径流量与断流天数示意图”,图中不同年份黄河断流天数存在较大差异,原因是(  )  A.大部分流经干旱、半干旱地区,降水量年际变化大 B.中上游地区耕作面积变化大 C.气温的年际差异造成冰雪融水量年际不均 D.城市中工业和生活用水量年际变化大 [解析] “黄河不同年份断流天数存在较大差异”反映出其影响因素,也应该是“年份”变化较大的,因此A选项最合适。 [答案] A 中央电视台“天气预报”栏目说,华北地区的降水有“七下八上”的说法,据此判断8~9题。 8.“七下八上”的含义是指华北地区的降水多发生在(  ) A.每天七、八点钟的时候 B.每月的七、八日前后 C.每年七月下旬和八月上旬 D.年降水量在700~800mm之间 9.出现上述情况的原因主要是(  ) A.锋面的影响 B.台风的影响 C.受低压控制的结果 D.地形雨所致 [解析] 七月下旬到八月上旬,我国东部的雨带移至东北、华北一带,该雨带是来自南方的暖湿空气和北方的冷空气交汇而形成的。 [答案] 8.C 9.A (2010年金华联考)读“我国38°N沿线某地剖面示意图”回答10~11题。  10.图中铁路M为(  ) A.京九铁路 B.京广铁路 C.包兰铁路 D.成昆铁路 [解析] 图中山地山麓地带海拔为1000米以上,所以该地位于我国地势第二级阶梯上,而且山麓自然带为荒漠草原,且在山脉东、西两侧分布高度不同,故该山大致为南北走向,且较干旱,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该山应为位于38°N附近的贺兰山,只有包兰线经过该地。 [答案] C 11.平原N发展农业的有利自然条件是(  ) A.灌溉水源丰富 B.降雨充沛 C.黑土广布 D.农业机械化程度高 [解析] 贺兰山东侧的宁夏平原,有黄河水可利用,灌溉水源丰富。 [答案] A 二、综合题 12.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据调查显示,被调查人口的意愿生育水平与国家所要求的政策生育水平尚有一定距离(见下表)。 被调查者按市、镇和乡分的意愿生育子女平均数表 地区 有生育政策意愿子女个数(个) 无生育政策意愿子女个数(个)  城市 1.39 1.70  小城镇 1.53 1.78  农村 2.01 2.23  总体 1.78 2.04  材料来源:《当代择偶与生育意愿研究—2002年城乡居民生育意愿调查》,中国人口出版社,2003年。 材料三  材料四 2002年人口普查反映出我国人口年龄结构发生了较大变化。0~14岁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为22.89%,比1990年人口普查下降了4.8个百分点;65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为6.96%,比1990年人口普查上升1.39个百分点。2020年,老年人口比重将从现在的7%增加到11.8%,预测当峰值到来时,65岁以上老年人口比例将高达23%。 阅读以上材料,回答有关问题。 (1)我国大陆人口现在已经超过________,今后仍将维持________趋势,到________时达到基本平衡,在此过程中将先后迎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三大高峰。 (2)目前,我国每个家庭平均意愿生育________个孩子,但城乡差别明显,说明社会环境因素中的________是影响生育率高低的主要原因。 (3)材料反映现阶段我国的人口增长模式属于________型,但同时还存在________的隐忧,现在的低生育水平须依赖________。 (4)材料三反映出我国的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并持续升高,请你谈谈由此产生的后果。 [解析] 从图中可看出,我国到2005年人口总数已超过了13亿,并且在未来几十年中依然保持增长势头;到本世纪40年代人口曲线开始与横坐标平行,人口数量变化很小,说明达到人口平衡状态。在达到平衡之前,由于人口基数大,每年新增人口多,导致大量就业人口的存在,从而出现就业压力;随着社会保障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口寿命增长是必然,将出现大量的老龄人口;人口总数也达到前所未有 的高峰,这些都是我国要面临的人口问题。根据材料很容易看出:总体上,我国每个家庭平均生育意愿为1.78个孩子;其中城市意愿较低、农村意愿较高,说明经济发展水平是重要影响因素。从图中看我国人口再生产已是现代型,但由于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和人口基数大,还有很大的反弹可能性,应严格执行计划生育政策。 [答案] (1)13亿 增长 本世纪40年代 劳动年龄人口 总人口 老年人口 (2)1.78 经济发展水平 (3)现代 反弹 严格的计划生育政策 (4)造成社会男女性别比例严重失调,破坏正常的性别平衡,势必造成部分男性将来结婚困难,危害社会秩序和安定,并对就业和社会经济结构造成破坏。 13.我国地域辽阔,众多的江河滋润土地、哺育生灵,形成各不相同的地理环境,判读下面甲、乙、丙三幅区域图,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图中各河的名称:①________;②________;③________。 三图中,水能资源最为集中的是________图。 (2)甲地在农业开发利用上的优势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劣势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就请乙图有关生态环境保护提出几条建设性意见。 (4)三地相对而言,丙地自然环境保存较完好,其原因是什么? [解析] 结合经纬网及图示地理事物的特点,可以判断甲图位于三江平原,乙图位于青藏高原三江源自然保护区,丙图为三江并流的横断山区,据此可得出第(1)题结论。第(2)题,从自然和社会两方面分析三江平原农业发展的条件。第(3)题,三江源自然保护区的保护必须以最大限度地保护自然环境为目的。第(4)题,丙地区独特的自然条件及开发状况是其目前自然环境保存较好的前提。 [答案] (1)乌苏里江 澜沧江 怒江 丙  (2)土地平坦辽阔,土壤肥沃,可垦荒地较多;水源充足;地形平坦,人均耕地多,利于大规模机械化生产 纬度较高,冬长夏短,热量较少;地势较低,沼泽广布,排水不畅 (3)建立自然保护区;严禁采挖、破坏地表植被;禁止捕猎珍稀野生动物;合理放牧;大型工程建设要尽可能不破坏原有的自然环境,必要时要建设野生动物通道。  (4)山高谷深、河流湍急、交通闭塞;人口少、经济落后、人类活动干预少。 高考资源网 w w w.ks5u.com 高 考 资源 网

【点此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