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选择题 1.(2013·试题调研)“纳米材料”是当今材料科学研究的前沿,1纳米(nm)=10-9 m,其研究成果广泛应用于催化及军事科学中。“纳米材料”是指研究、开发出的直径从几纳米至几十纳米的材料。如将“纳米材料”分散到蒸馏水中,所得混合物可能具有的性质是(  ) A.能全部透过半透膜     B.有丁达尔效应 C.不能透过滤纸 D.所得分散系一定是浊液 【答案】 B 【点拨】 “纳米材料”分散到蒸馏水中形成的是胶体,故有丁达尔效应。胶体不能透过半透膜,但能透过滤纸。 2.(2013·试题调研)纳米碳是一种重要的“纳米材料”,其粒子直径为1~100 nm之间。若将纳米碳均匀地分散到蒸馏水中,所形成的分散系是:①溶液 ②胶体 ③能产生丁达尔效应 ④能透过滤纸 ⑤悬浊液 ⑥静置会析出黑色沉淀 其中正确的是(  ) A.⑤⑥ B.③⑤⑥ C.②③④ D.①③④ 【答案】 C 3.(2013·试题调研)据中央电视台报道,近年来我国的一些沿江城市多次出现大雾天气,致使高速公路关闭,航班停飞,雾中小水滴直径范围是(  ) A.小于1 nm B.在1~100 nm间 C.大于100 nm D.无法确定 【答案】 B 4.(2013·试题调研)下列关于胶体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红色激光束能透过小烧杯中的氢氧化铁胶体,但不能透过小烧杯中较浓的硫酸铜溶液 B.胶体的丁达尔效应是胶体粒子对可见光散射而形成的 C.胶体化学是随20世纪末纳米科技兴起而产生的 D.纳米粒子的大小与胶体粒子相当,但纳米粒子的体系不一定是胶体 【答案】 C 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不能发生丁达尔效应的分散系有氯化钠溶液、水等 B.将1 L 2 mol/L的FeCl3溶液制成胶体后,其中含有氢氧化铁胶粒数为2NA C.黄河入海口处三角洲的形成与胶体性质有关 D.电泳现象说明胶体带电 【答案】 C 6.(2013·经典习题选萃)在10-9~10-7 m范围内,对原子、分子进行操纵的纳米超分子技术往往能实现意想不到的变化。如纳米铜颗粒一遇到空气就会剧烈燃烧,甚至发生爆炸。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纳米铜是一种新型化合物 B.纳米铜颗粒比普通铜更易与氧气发生反应 C.纳米铜与普通铜所含铜原子的种类不同 D.纳米铜无需密封保存 【答案】 B 7.(2013·试题调研)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 A.利用丁达尔现象区别溶液和胶体 B.用滤纸过滤可以除去溶液中的胶体粒子 C.向氢氧化钠溶液中边滴加饱和FeCl3溶液边振荡制备Fe(OH)3胶体 D.向Fe(OH)3胶体加入足量稀盐酸后,依然有丁达尔现象 【答案】 A 8.(2013·试题调研)下列存在丁达尔效应的分散系是(  ) A.Fe(OH)3胶体 B.酒精溶液 C.食盐水 D.盐酸 【答案】 A 9.(2013·试题调研)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胶体区别于其他分散系的根本原因是胶体有丁达尔效应 B.分散系中分散质粒子直径由小到大的正确顺序是:溶液<胶体<浊液 C.氯化铁溶液加入到冷水中可以制得氢氧化铁胶体 D.胶体的分散质可以通过过滤从分散剂中分离出来 【答案】 B 10.(2013·试题调研)下列现象与胶体知识无关的是(  ) A.夏日的傍晚常常看到万丈霞光穿云而过美不胜收 B.向碳酸氢钠溶液中加入氯化钙溶液时溶液没有浑浊 C.食品加工厂利用豆浆中加入盐卤做豆腐 D.某化工厂利用静电除尘技术去除废气中的固体悬浮物 【答案】 B 二、非选择题 11.胶体与其他分散系的本质区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制备Fe(OH)3胶体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制备过程中使用沸水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分散质微粒直径在1 nm~100 nm之间 FeCl3+3H2O(沸水)===Fe(OH)3(胶体)+3HCl 使用沸水可促进Fe3+水解,迅速生成Fe(OH)3胶体 【点拨】 错解:丁达尔效应;FeCl3+3H2OFe(OH)3↓+3H+;FeCl3在冷水中不反应 错解分析:胶体与其他分散系的本质区别是分散质粒子的直径大小,本题易把胶体的特征现象——丁达尔效应当做胶体的本质,丁达尔效应只有胶体才有,但不是胶体与其他分散系的本质区别。在书写制备Fe(OH)3胶体的化学方程式时,不用可逆符号,生成稳定的Fe(OH)3胶体,不标“↓”应标“胶体”。 12.(2013·经典习题选萃)  上图是我们清晨进入森林后看到的美丽景象,请认真观察右图,分析其隐含的化学道理,然后完成(1)~(3)小题: (1)右图中的现象在化学上称作________,这说明森林中的空气具有________的性质。 (2)产生上述现象的根本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此现象在化学上可用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丁达尔效应 胶体 (2)空气中含有的胶体粒子大小介于1~100 nm的颗粒,能使光产生散射 (3)确定一种分散系是不是胶体 【点拨】 从图片上的现象可知:森林中的空气在太阳光的照射下产生了明亮的光路,这是胶体的特性,它可以用来区分胶体与其他分散系,也可以用来检验一种分散系是不是胶体。 13.有甲、乙、丙三种液体,它们分别为Fe(OH)3胶体、硅酸胶体、NaOH溶液。现将有关实验现象记录如下:①将一束光通过乙液体,无丁达尔现象;②将乙慢慢加入到丙中,先出现浑浊,后液体变清。 (1)则甲为________,乙为________,丙为________。 (2)若要由Fe(OH)3胶体得到Fe(OH)3沉淀,可行的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Fe(OH)3胶体 NaOH溶液 硅酸胶体 (2)将NaOH溶液或硅酸胶体加入Fe(OH)3胶体中或直接加热Fe(OH)3胶体 【点拨】 (1)三种液体中只有NaOH溶液不是胶体,无丁达尔现象,故乙为NaOH溶液。硅酸胶体遇NaOH溶液发生凝聚,且硅酸属于酸,又能溶于过量的碱,由此确定丙为硅酸胶体。故甲为Fe(OH)3胶体。 (2)使胶体沉淀通常有三种方法:加入可溶性电解质、加入胶粒带相反电荷的胶体、加热。 14.现有甲、乙、丙三名同学分别进行Fe(OH)3胶体的制备实验。 甲同学:向1 mol·L-1的FeCl3溶液中加少量NaOH溶液。 乙同学:直接加热饱和FeCl3溶液。 丙同学:向25 mL沸水中逐滴加入5~6滴FeCl3饱和溶液; 继续煮沸至溶液呈红褐色,停止加热。 试回答下列问题: (1)其中操作正确的同学是________。 (2)证明有Fe(OH)3胶体生成的实验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利用的胶体性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胶体中加入电解质溶液或带有相反电荷的胶体微粒能使胶体微粒沉淀出来。丁同学利用所制得的Fe(OH)3胶体进行实验:①将其装入U形管内,用石墨作电极,通电一段时间后发现阴极区附近的颜色逐渐变深,这表明Fe(OH)3胶体微粒带________(带“正”或“负”)电荷。②向其中加入饱和Na2SO4溶液,产生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丙 (2)用一束光照射得到的液体,从侧面观察看到一条光亮的“通路” 丁达尔效应 (3)①正 ②有红褐色沉淀生成 【点拨】 有关胶体的制备,中学阶段只要求掌握Fe(OH)3胶体的制备方法,其考查内容一般是所用试剂(沸水、饱和FeCl3溶液)、用量、加热程度等。 FeCl3溶液与NaOH溶液发生复分解反应,生成Fe(OH)3沉淀;直接加热饱和FeCl3溶液,只会使之沸腾;获得Fe(OH)3胶体的正确方法即是丙同学的操作。验证胶体的最简单的操作是采用丁达尔效应。由于Fe(OH)3胶体粒子带正电,因此通电后,带正电的Fe(OH)3胶体粒子向阴极区靠近,导致阴极区附近的颜色逐渐变深,由于加入的Na2SO4中的SO带有负电荷,易中和Fe(OH)3胶体粒子表面的正电荷,而使之发生聚沉。  胶体的应用 胶体在自然界尤其是在生物界普遍存在,它与人类的生活及环境有着密切的联系。例如,在金属、陶瓷、聚合物等材料中加入固态胶体粒子,不仅可以改进材料的耐冲击、耐断裂、抗拉强度等机械性能,也可以改进材料的光学性质,有色玻璃就是由某些胶态金属氧化物分散于玻璃中制成的。在医学上,越来越多地利用高度分散的胶体来检验或治疗疾病,如胶态磁流体治癌术就是将磁性物质制成胶体粒子,作为药物的载体,在磁场作用下将药物送达病灶,从而提高疗效。另外,血液本身就是胶体分散系,与血液有关的一些疾病的治疗、诊断方法就利用了胶体的性质,如血液透析、血清纸上电泳等。土壤里许多物质如黏土、腐殖质等常以胶体形式存在,所以土壤里发生的一些化学过程也与胶体有关。在日常生活里,也会经常接触并应用到胶体知识,如食品中的牛奶、豆浆、粥等都与胶体有关。

【点此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