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综合能力测试 (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 试卷说明: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请将第Ⅰ卷正确选项填涂在答题卡上,第Ⅱ卷正确答案答在该试题相应答题位置。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N—14 O—16 Na—23 Mg—24 Al—27 S—32 Cl—35.5 Fe—56 Cu—64 Ag—108 第Ⅰ卷(选择题,共48分)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6小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3分,共48分) 1.(2011·湖南十二校联考)使反应4NH3(g)+3O2(g)===2N2(g)+6H2O(g)在2L的密闭容器中进行,半分钟后N2的物质的量增加了0.6mol。此反应的平均反应速率可表示为(  ) A.v(NH3)=0.02mol·L-1·s-1 B.v(O2)=0.01mol·L-1·s-1 C.v(N2)=0.02mol·L-1·s-1 D.v(H2O)=0.02mol·L-1·s-1 【解析】 v(N2)==0.01mol·L-1·s-1,则v(NH3)=0.02mol·L-1·s-1,v(O2)=0.015mol·L-1·s-1,v(H2O)=0.03mol·L-1·s-1,A对。 【答案】 A 2.在2A+B3C+4D中,下列表示该反应速率最快的是(  ) A.vA=0.5mol·L-1·s-1  B.vB=0.3mol·L-1·s-1 C.vC=0.8mol·L-1·s-1 D.vD=1.0mol·L-1·s-1 【解析】 将题干中几个选项均用A的速率来表示,B项中vA=0.6mol·L-1·s-1;C选项中,vA=0.53mol·L-1·s-1;D选项中,vA=0.5mol·L-1·s-1,故答案为B。 【答案】 B 3.(2011·南昌市一模)对于反应2SO2(g)+O2(g)2SO3(g),能增大正反应速率的措施是(  ) A.通入大量O2 B.增大容器容积 C.移去部分SO3 D.降低体系温度 【解析】 通入大量O2,反应物浓度增大,正反应速率增大,故A正确。增大容器容积,反应物的浓度减小,正反应速率减小,故B错误。移去部分SO3,平衡正向移动,导致反应物的浓度减小,正反应速率减小,故C错误。降低温度,正逆反应速率均减小,故D错误。 【答案】 A 4.在2L的密闭容器中,发生以下反应2A(g)+B(g)2C(g)+D(g)。若最初加入的A和B都是4mol,在前10s A的平均反应速率为0.12mol/(L·s),则10s时,容器中B的物质的量是(  ) A.1.6mol  B.2.8mol  C.2.4mol  D.1.2mol 【解析】 v(A):v(B)=2:1,v(A)=0.12mol/(L·s),v(B)=0.06mol/(L·s),反应的n(B)=0.06mol/(L·s)×10s×2L=1.2mol,则10s末剩余B的物质的量为2.8mol。 【答案】 B 5.(2011·钱桥中学高二期末)下列叙述中,不能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的是(  ) A.红棕色的NO2,加压后颜色先变深后变浅 B.高压比常压有利于合成SO3的反应 C.加入催化剂有利于氨的合成 D.工业制取金属钾Na(l)+KCl(l)NaCl(l)+K(g)选取适宜的温度,使K变成蒸气从反应混合物中分离出来 【解析】 勒夏特列原理是用来解释化学平衡移动的,加入催化剂,平衡不移动。 【答案】 C 6.在相同条件下,做H2O2分解对比实验时,其中(1)加入MnO2催化,(2)不加MnO2催化。如图是反应放出O2的体积随时间的变化关系示意图。其中正确的是(  )  【解析】 加入催化剂,反应速率增大,但最终产生的O2的量相等。 【答案】 A 7.(2011·东北师大附中期中)在某恒温恒容的密闭容器内发生反应:2A(g)+B(g)C(g) ΔH<0。开始充入2mol A和2mol B,并达到平衡状态,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再充入2mol A,平衡正移,A的转化率增大 B.如果升高温度,C的体积分数增大 C.如果增大压强,化学平衡一定向正反应方向移动,B的体积分数减小 D.再充入1mol C,C的物质的量浓度将增大 【解析】 A项,充入A,平衡正移,但A的转化率减小,A错;升温,平衡向吸热即逆向移动,C的体积分数减小,B错;题干中要求是在恒温恒容下发生的反应,所以C项的增大压强可能是充入了某种不反应的气体,则此时平衡不移动,所以C不正确。再充入1mol C,平衡左移,但平衡移动的结果是削弱而不能抵消这种改变,所以C的物质的量浓度将增大。 【答案】 D 8.已知“凡气体分子总数增多的反应一定是熵增大的反应”。根据所学知识判断,下列反应中,在任何温度下都不自发进行的是(  ) A.2O3(g)===3O2(g) ΔH<0 B.2CO(g)===2C(s)+O2(g) ΔH>0 C.N2(g)+3H2(g)===2NH3(g) ΔH<0 D.CaCO3(g)===CaO(s)+CO2(g) ΔH>0 【解析】 ΔH>0,ΔS<0,一定不自发。 【答案】 B 9.(2011·东北师大附中期中)一定条件下,将10mol H2和1mol N2充入一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N2(g)+3H2(g)2NH3(g),达到平衡时,H2的转化率可能是(  ) A.25% B.30% C.35% D.75% 【解析】 合成氨反应是可逆反应,不可能完全转化,现假设1mol N2完全转化,则有3mol H2转化,而此时,H2的转化率为30%。很明显,H2的转化率应小于30%。A符合题意。 【答案】 A 10.(2011·福建师大附中高二期中)对于可逆反应2AB3(g)2A(g)+3B2(g) ΔH>0,下列图象不正确的是(  )  【解析】 升温,平衡正向移动,v正>v逆,A正确。B项,升温,反应速率增大,达到平衡时间缩短,平衡后AB3%减小,B正确。升温,平衡右移,AB3%增大,C正确。升温,平衡正向移动,AB3的转化率将增大,即500℃时的转化率大于100℃的,则D不正确。 【答案】 D 11.(2011·钱桥中学高二期末)对达到化学平衡状态的可逆反应:A+BC+D,若t0时增大压强,正、逆反应速率变化如图所示(v代表反应速率,t代表时间),下列有关A、B、C、D的状态叙述中正确的是(  )  A.A、B、C是气体,D不是气体 B.A、B是气体,C、D有一种是气体 C.C、D是气体,A、B有一种是气体 D.C、D有一种是气体,A、B都不是气体 【解析】 t0时加压,v正、v逆均增加,说明反应物和生成物中均有气体。v′逆>v′正,生成物气体物质的量大于反应物气体物质的量。 【答案】 C 12.(2011·三明一中高二期中)可逆 反应H2(g)+I2(g)2HI(g) ΔH<0,达到平衡后,当改变外界条件如物质浓度、体系压强、温度等而发生下列项目的变化时,能作为平衡一定发生了移动的标志的是(  ) A.气体的密度变小了 B.反应物和生成物浓度均变为原来的2倍 C.气体的颜色变深了 D.体系的温度发生了变化 【解析】 该反应前后气体物质的量不变,故改变容器的体积使压强能发生变化,但平衡不移动,但反应物、生成物浓度相同倍数的变化,气体颜色、密度均发生了变化。故A、B、C均不合理,温度改变,化学平衡一定发生了移动。 【答案】 D 13.(2011·福建师大附中高二期中)某温度时,N2+3H22NH3的平衡常数K=a,则此温度下,NH33/2H2+1/2N2的平衡常数为(  ) A.a-1/2 B.a1/2 C.a D.a-2 【解析】 K==a, 而NH3H2+N2的平衡常数  【答案】 A 14.现有下列两个图象:  下列反应中符合上述图象的是(  ) A.N2(g)+3H2(g)2NH3(g) ΔH<0 B.2SO3(g)2SO2(g)+O2(g) ΔH>0 C.4NH3(g)+5O2(g)4NO(g)+6H2O(g) ΔH<0 D.H2(g)+CO(g)C(s)+H2O(g) ΔH>0 【解析】 由Ⅰ知,升温,生成物浓度增加,说明升温平衡正向移动,则说明正向是吸热反应,即ΔH>0。由Ⅱ知,加压,v正、v逆为增大,且v逆>v正,说明反应物、生成物均有气体物质,且逆向是体积减小的反应,B符合题意。 【答案】 B 15.在容积不变的密闭容器中存在如下反应:2SO2(g)+O2(g)2SO3(g) ΔH<0。某研究小组研究了其他条件不变时,改变某一条件对上述反应的影响,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图Ⅰ表示的是t1时刻增大O2的浓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B.图Ⅱ表示的是t1时刻加入催化剂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C.图Ⅲ表示的是催化剂对平衡的影响,且甲的催化剂效率比乙高 D.图Ⅲ表示的是压强对化学平衡的影响,且乙的压强较高 【解析】 若增大氧气的浓度,则正反应速率突然变大,而逆反应速率应逐渐变大,A选项不正确;加入催化剂正逆反应速率同等倍数的增大,但平衡不移动,B正确;观察图Ⅲ,达到平衡时α(SO2)不相等,故甲、乙两条曲线不可能是由催化剂引起的,C选项不正确;增大压强反应速率加快,达到平衡的时间缩短,SO2的转化率增大,D选项不正确。 【答案】 B 16.(2011·平顶山模拟)已知:N2(g)+3H2(g)2NH3(g) ΔH=-QkJ/mol。 现分别在相同条件下进行下列三个实验: 实验编号 N2(g)/mol H2(g)/mol NH3(g)/mol  ① 0.5 1.5 0  ② 0.4 1.2 0.2  ③ 0.4 1.3 0.3  充分作用后,测得实验①反应放出的热量为Q1kJ,实验②没有热量变化,则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实验①反应放出热量值Q1=0.1Q B.实验①的H2平衡转化率为20% C.实验③反应吸收热量 D.该条件下氮氢合成氨的平衡常数均为0.058 【解析】 本题解题的关键:a.根据实验②没有热量变化,判断出此种情况下的混合气体是平衡时的混合气体;b.平衡常数式中各气体通常是用物质的量浓度表示,题中只提供了各气体的物质的量,无法知道各气体的浓度,不能求得平衡常数的具体数值,实际应为0.058/V2,故选D。只要明确实验②是平衡状态,立即判断A、B、C的3种说法均正确。 【答案】 D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2分) 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6小题,共52分) 17.(7分)T℃时,A气体与B气体反应生成C气体,反应过程中A、B、C浓度变化如图(Ⅰ)所示,若保持其他条件不变,温度分别为T1和T2时,B的体积分数与时间的关系如图(Ⅱ)所示。  根据以上条件,回答下列问题: (1)A与B反应生成C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正反应为________(填“吸热”或“放热”)反应。 (2)t1min后,改变下列某一条件,能使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的有________(填字母编号)。 A.保持其他条件不变,增大压强 B.保持容器总体积不变,通入少量稀有气体 C.保持其他条件不变,升高温度 【解析】 (1)由图(Ⅰ)可知,A、B为反应物,C为生成物,其变化量之比Δn(A):Δn(B):Δn(C)=0.2:0.6:0.4=1:3:2,所以反应方程式为A(g)+3B(g)2C(g);由图(Ⅱ)可知T1>T2,升温B的体积分数增加,说明升温平衡向逆向移动,则说明逆向为吸热反应,正向为放热反应。(2)A项,增压平衡向体积减小即正向移动。B项,体积不变,充入稀有气体,平衡不移动。C项,升温,平衡向吸热即逆向移动。 【答案】 (1)A(g)+3B(g)2C(g) 放热 (2)C 18.(8分)往平底烧瓶中放入氢氧化钡晶体[Ba(OH)2·8H2O]和固态氯化铵晶体,塞紧瓶塞。在瓶底和木板间滴少量水,如图所示。一会儿,就会发现瓶内固态物质变稀并有液体产生,瓶壁变冷,小木板上因少量水冻结而被烧瓶黏住,这时打开瓶塞,出来的气体有刺激性气味。这是自发地发生了反应。  (1)下列结论正确的是________。 A.自发反应一定是放热反应 B.自发反应一定是吸热反应 C.有的吸热反应也能自发进行 D.吸热反应不能自发进行 (2)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从化学反应进行的方向角度解释上述现象。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1)由现象可知该反应吸热且自发,故选C。(2)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Ba(OH)2·8H2O+2NH4Cl(s)===BaCl2+2NH3↑+10H2O。(3)虽然该反应是吸热反应,但该反应也该是熵值增加的反应,且熵变的作用对反应的方向起了决定性作用,ΔH-TΔS<0,常温下自发进行,故有上述现象发生。 【答案】 (1)C (2)Ba(OH)2·8H2O+2NH4Cl(s)===BaCl2+2NH3↑+10H2O (3)该反应是吸热反应、熵增反应,由于熵变对该反应起了决定性作用,所以ΔH-TΔS<0,即该反应常温下自发进行,从而产生了上述现象。 19.(6分)现将0.40mol A气体和0.20mol B气体充入10L的密闭容器中,在一定条件下使其发生反应生成气体C,其物质的量的变化如图:  (1)若t1=10min,则0至t1时间内C物质的平均反应速率为________;该反应在t2时达到平衡,其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2)据图中曲线变化情况分析,t1时刻改变的反应条件可能是________。 A.加入催化剂 B.降低了反应温度 C.向容器中充入了C D.缩小了容积体积 【解析】 (1)v(C)==1.0×10-3mol·L-1·min-1;0~t1时间段,各物质物质的量改变量为:Δn(A)=0.40mol-0.25mol=0.15mol,Δn(B)=0.20mol-0.15mol=0.05mol,Δn(C)=0.10mol-0mol=0.10mol,它们的比值等于化学方程式中对应各物质的系数,故化学反应方程式为:3A+B2C。(2)t1表示平衡状态,此时A、B、C的反应速率迅速增大,可以通过加入催化剂或增大压强实现。 【答案】 (1)1.0×10-3mol·L-1·min-1 3A+B2C (2)AD 20.(7分)(2011·深圳调研)科学研究发现纳米级的Cu2O可作为太阳光分解水的催化剂。用Cu2O进行催化分解水的实验。 (1)一定温度下,在2L密闭容器中加入纳米级Cu2O并通入0.10mol水蒸气,发生反应:2H2O(g)2H2(g)+O2(g) ΔH=+484kJ/mol,不同时段产生O2的量见下表: 时间/min 20 40 60 80  n(O2)/mol 0.0010 0.0016 0.0020 0.0020  前20min的反应速率v(H2O)=________;该反应的平衡常数表达式K=________。 (2)用Cu2O在某相同条件下分别对水催化分解,产生氢气的速率v随时间t变化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________。  A.c、d方法制得Cu2O催化效率相对较高 B.d方法制得的Cu2O作催化剂时,水的平衡转化率最高 C.催化效果与Cu2O颗粒的粗细、表面活性等有关 D.Cu2O催化水分解时,需要适宜的温度 【解析】 (1)v(O2)==2.5×10-5mol/(L·min),v(H2O)=2v(O2)=5×10-5min/(L·min),该反应的平衡常数表达式为K=。(2)由图可知,c、d产生H2的速率快,而a、b产生H2的速率慢,故c、d的催化效率相对较高,催化剂的催化效率与Cu2O颗粒的粗细和表面活性有关;催化剂能改变化学反应速率,但对化学平衡无影响。 【答案】 (1)5.0×10-5mol/(L·min)  (2)ACD 21.(10分)降低大气中CO2的含量及有效地开发利用 CO2,目前工业上有一种方法是用CO2来生产燃料甲醇。为探究反应原理,现进行如下实验,在体积为1L的恒容密闭容器中,充入1mol CO2和3mol H2,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CO2(g)+3H2(g)CH3OH(g)+H2O(g) ΔH=-49.0kJ/mol。测得CO2和CH3OH(g)的浓度随时间变化如图所示。  (1)从反应开始到平衡,氢气的平均反应速率v(H2)=____ ____mol/(L·min); (2)氢气的转化率=________; (3)该反应的平衡常数为________(保留小数点后2位); (4)下列措施中能使平衡体系中n(CH3OH)/n(CO2)增大的是________。 A.升高温度 B.充入He(g),使体系压强增大 C.将H2O(g)从体系中分离出去 D.再充入1mol H2 (5)当反应达到平衡时,H2的物质的量浓度为c1,然后向容器中再加入一定量H2,待反应再一次达到平衡后,H2的物质的量浓度为c2,则c1________c2的关系(填“>”、“<”或“=”). 【解析】    (1)CO2+3H2CH3OH+H2O 初(mol/L) 1 3 0 0 转(mol/L) 0.75 2.25 0.75 0.75 平(mol/L) 0.25 0.75 0.75 0.75 c(H2)=== =0.225mol/(L·min)。 (2)H2的转化率=×100%=75%。 (3)K===5.33。 (4)升温,平衡左移,减小;充入He,不变;将H2O分离出去,或充入H2平衡右移,变大。(5)平衡移动的结果是削弱而不是抵消这种改变,所以c1”、“<”或“=”) ②已知:N2(g)+3H2(g)===2NH3(g) ΔH=-92.4kJ·mol-1 2H2(g)+O2(g)===2H2O(l) ΔH=-571.6kJ·mol-1 则常温下氮气与水反应生成氨气与氧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1)v(NH3)====0.005mol·L-1·min-1。(2)20分钟前反应未达平衡,NH3的量继续增加,所以NH3浓度变化的原因可能是使用了催化剂或缩小容器的体积。(3)K的表达式=(20分钟)平衡时各自的浓度分别为c(NH3)==0.15mol·L-1,c(H2)==0.075mol·L-1,c(N2)==0.125mol·L-1,代入上式即可。35min时再次平衡,NH3的体积分数=×100%=45.5%。(4)25min时,NH3的物质的量从0.3mol变为0.2mol,说明移 走了0.1mol NH3。温度不变,平衡常数不变,K1等于K2。(5)①温度越高,生成NH3量越大,说明升温平衡正向移动,即正向为吸热反应,则a>0,观察方程式,可知该反应为熵增反应,即ΔS>0。②把两个化学方程式分别编为(1)(2),则(1)×2-(2)×3即得2N2(g)+6H2O(l)===4NH3(g)+3O2(g),ΔH=-92.4kJ·mol-1×2-(-571.6kJ·mol-1×3)=+1530kJ·mol-1。 【答案】 (1)0.005mol·L-1·min-1 (2)AB (3) 45.5%或0.455 (4)①移走0.1mol NH3 ②等于 (5)①> > ②2N2(g)+6H2O(l)===4NH3(g)+3O2(g) ΔH=+1530kJ·mol-1

【点此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