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对反应的方向起作用的因素的判断不正确的是(  ) A.有时焓变对反应的方向起决定性作用 B.有时熵变对反应的方向起决定性作用 C.焓变和熵变是判断反应方向的两个主要因素 D.任何情况下,温度都不可能对反应的方向起决定性作用 解析:选D。如果反应的焓变和熵变的作用相反且相差不大时,温度有可能对反应的方向起决定性作用。 2.以下自发过程可用焓判据来解释的是(  ) A.硝酸铵固体自发地溶于水 B.2N2O5(g)===4NO2(g)+(O2)(g) ΔH=56.7 kJ·mol-1 C.(NH4)2CO3(s)===NH4HCO3(s)+NH3(g) ΔH=74.9 kJ·mol-1 D.2H2(g)+O2(g)===2H2O(l) ΔH=-571.6 kJ·mol-1 解析:选D。A、B、C均为吸热的熵增反应,只有D是放热的熵减反应,因此D可用焓判据来解释。 3.(2012·深圳高二调研)已知反应CO(g)===C(s)+O2(g)的ΔH为正值,ΔS为负值。设ΔH与ΔS不随温度而变,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低温下是自发变化 B.高温下是自发变化 C.低温下是非自发变化,高温下是自发变化 D.任何温度下都是非自发变化 解析:选D。由知ΔH-TΔS>0,且随温度升高而增加。 4.某反应2AB(g) C(g)+3D(g)在高温时能自发进行,其逆反应在低温时能自发进行,则该反应的ΔH、ΔS应为(  ) A.ΔH<0,ΔS>0       B.ΔH<0,ΔS<0 C.ΔH>0,ΔS>0 D.ΔH>0,ΔS<0 解析:选C。该反应ΔS>0,若要在高温时能自发进行,且其逆反应在低温下自发进行,需正方向反应ΔH>0。 5.下列反应中,在高温下不能自发进行的是(  ) A.CO(g)===C(s)+O2(g) ΔH>0 B.2N2O5(g)===4NO2(g)+O2(g) ΔH>0 C.(NH4)2CO3(s)===NH4HCO3(s)+NH3(g) ΔH>0 D.MgCO3(s)===MgO(s)+CO2(g) ΔH>0 解析:选A。四个反应均为分解反应,且都是吸热反应,要想在高温下自发进行需ΔS>0,而A不符合。 6.(2012·石嘴山高二检测)某化学反应其ΔH=122 kJ/mol,ΔS=231 J/(mol·K),则此反应在下列哪种情况下可自发进行(  ) A.在任何温度下都能自发进行 B.在任何温度下都不能自发进行 C.仅在高温下自发进行 D.仅在低温下自发进行 解析:选C。当ΔH-TΔS<0时反应可以自发进行,由于该反应的ΔH、ΔS均为正值,则只有在高温时ΔH-TΔS才可能为负值,反应才可自发进行,故选C。 7.(2012·周口高二调研)灰锡结构松散,不能制造器皿,而白锡结构坚固可以制造器皿。现把白锡制成的器皿放在0 ℃、100 kPa的室内存放,它会不会变成灰锡而不能再继续使用?(已知在0 ℃、100 kPa条件下白锡→灰锡反应的焓变和熵变分别为ΔH=-2180.9 J·mol-1,ΔS=-6.61 J·mol-1·K-1)(  ) A.会变 B.不会变 C.不能确定 D.升高温度才会变 解析:选A。ΔH-TΔS=-2180.9 J·mol-1-273 K×(-6.61 J·mol-1·K-1)=-376.37 J·mol-1<0,因此在该条件下白锡会变为灰锡。 8.在如下图所示图1中A、B两容器里,分别收集着两种互不作用的理想气体。若将中间活塞打开(如图2所示),两种气体分子立即都分布在两个容器中。这是一个不伴随能量变化的自发过程。关于此过程的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此过程为混乱程度小的向混乱程度大的方向的变化过程,即熵增大的过渡 B.此过程为自发过程,而且没有热量的吸收或放出 C.此过程从有序到无序,混乱度增大 D.此过程是自发可逆的 解析:选D。由题意知ΔH=0、ΔS>0,由ΔH-TΔS知该过程的逆过程不能自发进行,所以D错。 9.已知反应FeO(s)+C(s)===CO(g)+Fe(s)的ΔH为正、ΔS为正(假定ΔH、ΔS不随温度而变化),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低温下为自发过程,高温下为非自发过程 B.高温下为自发过程,低温下为非自发过程 C.任何温度下均为非自发过程 D.任何温度下均为自发过程 解析:选B。由反应能否自发进行的判据:ΔH-TΔS知:ΔH>0、ΔS>0时, ΔH-TΔS的值的正、负不能确定,此时将由温度T决定。当处于低温时,TΔS的值较小,ΔH-TΔS>0,反应非自发进行;当温度升高,TΔS的值增大,只要温度升高到使得TΔS>ΔH,即ΔH-TΔS<0时,反应自发进行,所以这种反应应该为:高温下反应自发进行,低温下反应非自发进行。 10.在298 K时,下列反应的ΔH依次为: C2H5OH(l)+3O2(g)===2CO2(g)+3H2O(l) ΔH1=-1366.8 kJ·mol-1 C(石墨)+O2(g)===CO2(g) ΔH2=-393.5 kJ·mol-1 H2(g)+1/2O2(g)===H2O(l) ΔH3=-285.8 kJ·mol-1 乙醇(C2H5OH)、氢气、石墨和氧气的熵值分别为:161.0 J·mol-1·K-1、130.6 J·mol-1·K-1、5.74 J·mol-1·K-1、205.3 J·mol-1·K-1,则298 K时,由单质生成1 mol乙醇的ΔH、ΔS及ΔH-TΔS分别为多少? 解析:ΔH=2ΔH2+3ΔH3-ΔH1=2×(-393.5 kJ·mol-1)+3×(-285.8 kJ·mol-1)-(-1366.8 kJ·mol-1)=-277.6 kJ·mol-1 ΔS=161.0 J·mol-1·K-1-3×130.6 J·mol-1·K-1-2×5.74 J·mol-1·K-1-1/2×205.3 J·mol-1·K-1=-344.93 J·mol-1·K-1 ΔH-TΔS=-277.6 kJ·mol-1-298 K×(-344.93×10-3 kJ·mol-1·K-1)=-174.8 kJ·mol-1。 答案:ΔH=-277.6 kJ·mol-1 ΔS=-344.93 J·mol-1·K-1 ΔH-T·ΔS=-174.8 kJ·mol-1  11.(2012·阜阳一中高二期中考试) (1)某蛋白质在323.2 K时变性并达到平衡状态,即天然蛋白质变性蛋白质。已知该变性过程的ΔH(323.2 K)=29.288 kJ·mol-1,则该反应的熵变ΔS(323.2 K)=________________。 (2)通常采用的制高纯镍的方法是将粗镍在323 K时与CO反应,生成的Ni(CO)4经提纯后在约473 K时分解得到高纯镍:Ni(s)+4CO(g)Ni(CO)4(l),已知反应的ΔH=-161 kJ·mol-1,ΔS=-420 J·mol-1·K-1,用该方法提纯镍__________(填“合理”或“不合理”)。 解析:(1)达平衡时,ΔH-TΔS=0,则有: ΔS== =0.09062 kJ·mol-1·K-1 =90.62 J·mol-1·K-1。 (2)根据ΔH-TΔS=0时,反应达到平衡,则反应的转折温度为:T===383 K, 当T<383 K时,ΔH-TΔS<0,反应正向自发进行; 当T>383 K时,ΔH-TΔS>0,反应逆向自发进行; 粗镍在323 K时与CO反应能生成Ni(CO)4,Ni(CO)4为液态,很容易与反应物分离,Ni(CO)4在473 K时分解可得到高纯镍,因此,上述制高纯镍的方法是合理的。 答案:(1)90.62 J·mol-1·K-1 (2)合理 12.已知甲烷隔绝空气在不同温度下有可能发生如下两个裂解反应: ①CH4(g)―→C(s)+2H2(g),②2CH4(g)―→C2H2(g)+3H2(g)。某同学为了得到用天然气制取炭黑的允许温度范围和最佳温度,在图书馆查到了如下热力学数据: ①的ΔH(298 K)=+74.848 kJ·mol-1, ΔS(298 K)=+80.674 J·mol-1·K-1 ②的ΔH(298 K)=+376.426 kJ·mol-1, ΔS(298 K)=+220.211 J·mol-1·K-1 已知焓变和熵变随温度变化很小。请帮助这位同学考虑如下问题: (1)判断该反应高温自发还是低温自发:__________(填“高温”或“低温”)。 (2)通过计算判断此反应在常温下能否自发进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求算制取炭黑的允许温度范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为了提高甲烷的碳化程度,你认为下面四个温度中最合适的是__________。 A.905.2 K B.927 K C.1273 K D.2000 K 解析:(2)ΔH-TΔS=74.848 kJ·mol-1-80.674×10-3kJ·mol-1·K-1×298 K=50.807 kJ·mol-1>0,所以该反应常温下不能自发进行。 (3)裂解为炭黑和H2时,ΔH-TΔS=74.848 kJ·mol-1-80.674×10-3kJ·mol-1·K-1×T<0,得 T>927.8 K,即裂解为炭黑的最低温度为927.8 K。裂解为乙炔时,ΔH-TΔS=376.426 kJ·mol-1-220.211×10-3kJ·mol-1·K-1×T<0,得T>1709.4 K,即温度高于1790.4 K自发裂解为乙炔和氢气。所以要制取炭黑,温度须控制在927.8~1790.4 K。 答案:(1)高温 (2)不能自发进行 (3)927.8~1790.4 K (4)C

【点此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