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物质性质的方法和程序     
1.下列关于钠的叙述错误的是                    (   )
A.实验后剩余的钠粒可放回原试剂瓶中     
B.用一般的化学还原法不能制取金属钠	
C.自然界中无游离态的钠存在             
D.钠在自然界中燃烧生成氧化钠     
2.下列各组中的两种物质作用时,反应条件改变, 不会引起产物种类
变化的是(   )
A.Na和O2     B.Ca(OH)2和CO2          
 C.Fe和HCl    D.C和O2
3. 取一小块钠放在燃烧匙里加热,下列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① 钠先熔化?   ②燃烧放出黄色火花?  ③燃烧后得到白色固体?  ④燃烧时火焰为黄色       ?⑤燃烧后得到浅黄色固体
A.①②???????B.①②③?????????C.①④⑤      D.①③④        
4.把4.6g钠投入到95.6g水中,不考虑水的蒸发,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  )
 A.4.6%       B.7.7%      C.8.0%       D.10%  
5.下列实验操作中,溶液里无固体析出的是            (  )
A.MgCl2溶液中加入Na的小颗粒	
B.饱和Ca(OH)2溶液中加入Na的小颗粒
C.KNO3稀溶液中加入Na的小颗粒	
D.水中加入Na的小颗粒	   
6 .将4.8gCO和H2的混合气体与足量O2充分燃烧后,立即通入足量的Na2O2固体中,固体的质量增加                      (  )
A.2.1g	B.3.6g	C.4.8g	D.无法确定 
7.2.3g纯净的金属钠在干燥的空气中被氧化后得到3.5g固体,由此可判断其氧化产物是                                    (  )
A.只有Na2O	B.只有Na2O2	
C.Na2O和Na2O2	D.无法确定
8.将一块钠投入到盛有煤油和水的烧杯中,观察到的现象可能是(  )
A.钠在水层中反应并四处游动	
B.钠停留在煤油层中不发生反应
C.钠在煤油中的液面上反应并四处游动   
D.钠在煤油与水的界面处反应并可能上下跳动       
9.将23 g钠和24 g镁分别放入等质量的过量的稀硫酸中,得到溶液的质量分别为a g和b g ,设反应中水分不损失)则a和b的关系为 (    )
A.a =b          B.a>b        C.a<b       D.无法确定
10. 在一定温度下,向饱和的烧碱溶液中放入一定量的过氧化钠,充分反应后恢复到原温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溶液中的Na+浓度增大,有O2放出    
B.溶液中的OH- 浓度不变,有H2放出
C.溶液中的Na+数目减小,有O2放出    
D.溶液中OH- 的浓度增大,有O2放出
11.相同质量的下列物质,放入相同体积的过量水中,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最大的是 
A. Na	B. Na2O	C. NaOH	D.Na2O2      
12. 一块表面被氧化的钠质量是10.8g,投入水中完全反应得到0.2g氢气,则被氧化的钠的质量是   
A.4.6g      B.6.2g      C.7.8g     D.9.2g    
13. Na2O和Na2O2的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
A.Na2O比Na2O2稳定? B.均可与水反应 
   C.均可与CO2反应    D.均是典型的碱性氧化物
14.查阅资料发现,金属钠不仅能够跟氧气和水反应,还能跟很多种其他物质发生反应,其中包括与酒精在常温下反应,要研究金属钠和酒精反应的性质以及它与金属钠跟水反应的异同点,下列的研究方法中用不着的是(   )
  A.分类法        B.观察法       C.实验法      D.比较法    
15.当不慎有大量Cl2逸出污染周围空气时,可以用浸有某种物质的一定浓度的水溶液的毛巾捂住鼻子,该物质适宜采用的是 (   )
A.NaOH      B.NaCl    C.Ca(OH)2          D.Na2CO3
16.储存氯气的钢瓶,为防止腐蚀,装氯气前必须(   )
A.清洗干净     B.充入惰性气体    
C.充分干燥    D.除去铁锈
17.矿泉水目前已成为人们常用的饮料,市场上有些不法商贩为牟取暴利,用自来水冒充矿泉水出售,为辨别真假,可用下列的一种化学试剂来鉴别,该试剂是(   )
A.酚酞试液  B.氯化钡溶液  C.氢氧化钠溶液  D.硝酸银溶液      
18.下列物质中只含有Cl2分子的是(   )
A.氯水          B.液氯           C.盐酸	D.食盐
19.饱和氯水久置后,溶液中的各种粒子:①Cl2 ②H2O ③Cl- ④HClO ⑤ H+  减少的是(   )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①④      D.②④      
20.下列关于氯水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新制氯水中只含Cl2和H2O 分子        
B.新制氯水可使蓝色石蕊试纸变红且不褪色
C.光照氯水有气泡逸出,该气体是Cl2      
D.氯水放置数天后pH将变小    
21.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氯气是黄绿色的,氯离子是无色的   
B.氢气在氯气中燃烧时发出苍白色火焰	
C.氯气有毒,新制的氯水有漂白性,而氯离子既无毒也无漂白性	
D.氢气和氯气的混合气体只有在强光照射下才能迅速化合生成氯化氢
22.下列氯化物中既能由金属和氯气直接反应制得,又能由金属和盐酸反应制得的是(   ) 
 A.  CuCl2        B.FeCl2         C.AlCl3       D.FeCl3                
23.  漂白粉在空气中容易变质的原因是(   )                          
   A.CaCl2易吸收空气中的水分      
B.Ca(ClO)2易与盐酸反应   
C.Ca(ClO)2见光易分解              
D.Ca(ClO)2易与空气中的CO2和水作用 
24.下列物质在光照时不反应的是 (   )      
A. 氢气和氯气的混合气体    B. 次氯酸   
C. 氢气和氧气的混合气体    D. 氯水                  
25.潮湿的氯气、新制的氯水、次氯酸钠及漂白粉的水溶液均能使有色布条褪色,是因为它们均含有(   )
A.氯气  	 B.次氯酸   	C.次氯酸根 	 D盐酸   
26.氯化碘的化学性质跟氯气相似,预计它跟水反应的最初生成物是(   )          
	A.HI和HclO              B.HCl和HIO   
 C.HClO3和  HIO  	D.HClO和HClO3
27.自来水可以用氯气消毒。某学生用这种自来水配制下列物质的溶液,不会产生明显药品变质的是
A. NaOH	B.FeCl2	C.NaHCO3	D.FeCl3            
28.下列变化不能直接实现的是(  )
A( HCl)B(Cl2)C(Ca(ClO)2)D(HClO)E(CO2)
A.A→B	B.B→C	C.C→D	D.D→E       
29.右图是一种试验某气体化学性质的实验装置,图中B为开关。 如先打开B,在A处通入干燥氯气,C中红色布条颜色无变化;当关闭B时,C处红色布条颜色褪去。则D瓶中盛有的溶液是(  )
A . 浓H2SO4   B . 饱和NaCl溶液 
C.  浓NaOH溶液    D.  H2O                          
30.在以下化学反应中,能证明次氯酸是一种弱酸的是(  )   
A.Cl2+H2O=HCI+HClO	        
B.2HClO2HCl+O2↑
C.Ca(ClO)2+HCl=CaCl2+2HClO
D.Ca(ClO)2+CO2+H2O=CaCO3+2HClO 
31.漂白粉可以和浓盐酸反应产生氯气,某课外兴趣小组试图测定氯气的体积并验证纯净干燥的氯气没有漂白性,现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请回答有关问题:
(1)该装置的正确连接顺序是:a接(    )、(    )接(    )、(    )接(    )、(    )接(    )、(    )接(    )。
(2)U型管可以用(    )替代(填装置名称),内盛装的试剂是(    )。
(3)洗气瓶中的液体是(    )。
(4)在制取氯气前,必须进行的一项操作步骤是(    )。
(5)按照实验目的进行之后,干燥有色布条是否褪色(    )(填是或否)。
(6)该兴趣小组在实验中,发现量筒中并没有收集到液体,你认为他们失败的原因可能是什么? 
32.室温下,氢氧化钠的溶解度为22 g,将多少克金属钠投入100 g水中,可获得该温度下的饱和溶液。
33.下面是某同学研究氯水漂白性的一个探究性实验片断。
活动计录
[观察] 氯气的颜色:黄绿色;氯水的颜色:呈黄绿色。
[结论] 氯水中含有氯气分子。
[实验操作] 用两根玻璃棒分别蘸取盐酸和氯水,各滴在两片蓝色石蕊试纸上。
[实验现象] 滴有盐酸的试纸变红,滴有氯水的试纸中间变白,外圈变红。
[分析与结论] 氯水呈黄绿色,说明氯水中溶有游离的氯气分子。滴有氯水的蓝色石蕊试纸外圈变红,说明氯水中有能使试纸变红的酸生成;中间变白,说明氯水中有能够使有色物质褪色的物质生成。
[问题与思考] 氯气溶于水发生如下反应:C12+H2O=HCl+HClO,溶液中的水和盐酸都没有漂白作用,能够使有色物质褪色的物质是氯水中的氯气分子还是氯水中的次氯酸呢? 还是二者都有漂白作用?
请你参照他已完成的部分实验活动记录,自己设计一个实验,证明到底是哪种物质有漂白作用。
[实验操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分析与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 D    2 C    3 C    4 C    5 CD   6 C    7 C    8 C     
9 A    10 C  11 A    12 A     13 BC   14 A     15 D    16 C     
17 D    18 B    19 A     20 D   21 D    22 C     23 D    24 C     
25 B    26 B     27 D     28 D     29 BD    30 D                                              
31.研析:本题的解题思路:本实验有两个目的,其一是验证干燥的氯气没有漂白性;其二是测量氯气的体积。由于测量氯气的体积是根据排入量筒里的水来读出,所以验证干燥的氯气无漂白性的实验必须放在测量氯气的体积之前(否则无法连接)。连接顺序:发生装置→除氯化氢杂质→除水蒸气→验证漂白性→排液体→收集液体。除去水蒸气可以用装有无水CaCl2的U型管,也可以用盛有浓硫酸的洗气瓶。
答案:(1)a接(d)、(e)接(b或c)、(c或b)接(g)、(h)接(e)、(d)接(f);(2)洗气瓶、浓硫酸;(3)饱和食盐水;(4)检查装置的气密性;(5)否;(6)盐酸浓度小,反应没发生;装置漏气;e与f连接。
 32.研析:设投入100 g水中的金属钠的质量为x
2Na+2H2O=2NaOH+H2↑
46    36     80     2
解法1:在一定温度下,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对应100 g溶剂的比值是一常数,建立比例关系.
质量为x的金属钠与质量为的水反应,生成质量为的氢氧化钠
解得:x=11.5 g
解法2:在一定温度下,饱和溶液的质量分数是常数,由此建立比例关系.
质量为x的金属钠与质量为的水反应,生成质量为的NaOH,质量为的H2
解得  x=11.5 g
解法3:本解法仍是根据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常数建立比例关系,在处理溶液质量时采用简捷的方法,将溶剂和溶入溶剂的反应物的质量总量减去离开溶剂的物质质量(如气体等).
质量为x的金属钠与水反应生成质量为的NaOH,释放出质量为的H2
解得:x=11.5 g
答案:11.5 g
33.答案:[实验操作] 收集一集气瓶干燥的氯气,用镊子夹取一片一端湿润的有色纸条,深入到盛有干燥氯气的集气瓶中。
[可能的实验现象] 有色纸条湿润的一端颜色褪去,另一端无明显变化。
[分析与结论] 干燥的有色纸条颜色不褪,证明氯气本身无漂白作用。又知水和盐酸都没有漂白作用,容易推知:湿润的有色纸条褪色,是因为氯气溶于水发生如下反应:C12 + H2O=HCl + HClO,溶液中的HClO具有漂白作用。
【点此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