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轴题三 综合实验题 1.某化学兴趣小组同学用下列仪器和装置制取乙烯,并用过量的氧气将C2H4氧化成CO2和H2O,从而测定乙烯中碳、氢两种元素的质量比。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该小组同学受实验室制备C2H2的启发,拟从CaC2、ZnC2、Al4C3、Mg2C2、Li2C2中选择一种试剂与水反应来制备乙烯,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 (2)按产生气体由左向右的流向,连接各装置导管的顺序:G接E、F接______、______接______、______接A、B接J。 (3)装置甲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装置己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 (4)装置戊中CuO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实验前称得甲、乙两装置的质量分别为m1 g和n1 g,实验完毕,称得甲、乙两装置的质量分别变为m2 g和n2 g,则乙烯分子中碳原子和氢原子的原子个数之比为____________________(列出算式)。 (6)若戊中没有CuO,则测定结果________(填“偏高”、“偏低”或“不变”,下同);若不接丙装置,则测定结果____________________。 2.YBa2Cu3Ox(钇钡铜氧)是近年来被科学家发现的一种高温超导材料,其中Y、Ba、O三种元素都有固定的化合价,分别为+3、+2、-2,而Cu是+2和+3的混合价态。现用碘量法进行测定: 取一定质量的YBa2Cu3Ox样品,用稀盐酸溶解,在氮气的保护下加过量的KI固体,样品中的Cu3+和Cu2+分别氧化KI生成I2,用0.100 mol·L-1 Na2S2O3溶液滴定得到的I2,终点时消耗Na2S2O3溶液21.00 mL。有关反应如下: Cu3++3I-===CuI↓+I2 2Cu2++4I-===2CuI↓+I2 I2+2S2O===2I-+S4O 另取一份质量相等的YBa2Cu3Ox样品,用稀盐酸溶解,煮沸,使其中的Cu3+全部转化为Cu2+,冷却后再用碘量法滴定,终点时消耗0.100 mol·L-1 Na2S2O3溶液15.00 mL。 试回答: (1)碘量法中应选用的指示剂是____________。 (2)碘量法滴定终点的现象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Cu3+和Cu2+的物质的量之比为__________。 (4)x的值为________。 3.某白色粉末中可能含有K2SO4、NH4Cl、NaCl中的一种或多种物质。请设计合理实验探究该白色粉末的组成。 限选实验仪器与试剂:烧杯、试管、玻璃棒、量筒、胶头滴管、药匙、酒精灯、火柴、试管夹、镊子;红色石蕊试纸、1 mol·L-1硫酸、1 mol·L-1硝酸、1 mol·L-1盐酸、2 mol·L-1 NaOH溶液、BaCl2溶液、Ba(NO3)2溶液、AgNO3溶液、蒸馏水。 请完成以下实验探究过程。 (1)提出假设:根据题意,该白色粉末的组成最多有________种可能的情况。 (2)对于由K2SO4、NH4Cl、NaCl粉末分别制成的溶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 A.0.1 mol·L-1 NH4Cl溶液中的c(NH)=c(Cl-) B.向0.1 mol·L-1 NaCl溶液中滴加硝酸,使溶液pH=5,此时混合液中的c(Na+)=c(Cl-) C.常温下,向NH4Cl溶液中加入适量氨水,使混合液的pH=7,此时混合液中c(NH)=c(Cl-) D.在K2SO4溶液中,c(K+)+c(H+)=c(OH-)+c(SO) (3)设计实验方案:基于该粉末中上述三种盐均存在这一假设,设计出实验方案(不必写出)。 (4)根据(3)的实验方案,叙述实验操作、预期现象和结论。 实验操作 预期现象和结论  步骤1:用药匙取少量白色粉末于试管A底部,点燃酒精灯,充分加热试管   步骤2: 固体溶解,得无色溶液  步骤3:向试管B中滴加过量的Ba(NO3)2溶液和1 mol·L-1硝酸,充分振荡后静置 如果有白色沉淀生成,证明原白色粉末中含有K2SO4,反之则无  步骤4:   4.在实验室中某实验小组同学针对硫酸铜的制取和应用, 设计了以下实验。 (1)铜与浓硫酸反应,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①装置A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如图装置中导管B的作用你认为可能是(写出一种)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为了符合绿色化学的要求,某同学进行如下设计:将铜粉在____________(填仪器名称)中反复灼烧,使铜与空气充分反应生成氧化铜,再将氧化铜与稀硫酸反应,反应后溶液经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过滤、洗涤、干燥,即可得到产品CuSO4·5H2O晶体,干燥需要控制温度小于100 ℃,若温度过高,则会导致____________。 (3)将空气或氧气直接通入到铜粉与稀硫酸的混合物中,发现在常温下几乎不反应。向反应液中加少量FeSO4作催化剂,即发生反应,生成硫酸铜。其反应过程的第2步是2Fe3++Cu===2Fe2++Cu2+,请写出其第1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 (4)制取的CuSO4溶液和“另一物质”在40~50 ℃混合时生成了一种难溶物质氢化亚铜(CuH)。将CuH溶解在稀盐酸中时生成了一种气体,这种气体是________,经收集测定生成的该气体在标况下的体积为11.2 L,则反应中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是______________(已知Cu+在酸性条件下发生反应转化为Cu2+和Cu)。 5.已知氯气的漂白作用实际上是氯气与水反应生成的次氯酸的 漂白作用。为了探究二氧化硫的漂白作用到底是二氧化硫本 身还是二氧化硫与水作用的产物,某学习小组设计了如下实 验进行探究。请回答相关问题。 (1)为了探究干燥的SO2能不能使品红试液褪色,某同学设计了如图所示实验装置,请指出该实验装置图中的不合理之处。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按照改进后的装置,实验中控制二氧化硫以大约每秒3个气泡的速度通过品红的酒精溶液时,经过一小时后,品红试液仍不褪色。这说明品红试液褪色不是由二氧化硫直接导致的。据此推断,导致品红试液褪色的可能微粒有________________。 (3)甲同学实验如下:取等量、相同浓度的品红溶液于两支试管中,再分别加入少量亚硫酸钠固体和亚硫酸氢钠固体,两支试管中的品红试液都褪色,对此,他得出结论:使品红试液褪色的微粒是HSO和SO,不是H2SO3。你认为他的结论是否正确________,其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为了进一步探究,乙同学做了如下实验:分别取相同浓度的品红试液各20 mL于两只小烧杯中,两只烧杯中同时一次性分别加入20 mL 0.1 mol·L-1的亚硫酸钠、20 mL 0.1 mol·L-1的亚硫酸氢钠溶液,发现加入亚硫酸钠溶液的品红试液褪色较快。 ①下表表示微粒浓度与褪色快慢的关系,请用“多”或“少”填写表中空格。 同浓度溶液 SO HSO H2SO3 褪色速度  Na2SO3溶液 多 少 少 快  NaHSO3溶液 较上面__ 较上面__ 较上面__ 慢  ②根据实验和分析,该同学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某校化学研究性学习小组查阅资料了解到以下内容: 乙二酸(HOOC-COOH,可简写为H2C2O4)俗称草酸,易溶于水,属于二元中强酸(为弱电解质),且酸性强于碳酸,其熔点为101.5 ℃,在157 ℃升华。为探究草酸的部分化学性质,进行了如下实验: (1)向盛有1 mL饱和NaHCO3溶液的试管中加入足量乙二酸溶液,观察到有无色气泡产生。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向盛有乙二酸饱和溶液的试管中滴入几滴硫酸酸化的KMnO4溶液,振荡,发现其溶液的紫红色褪去,说明乙二酸具有________(填“氧化性”、“还原性”或“酸性”),请配平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MnO+____H2C2O4+____H+===____Mn2++____CO2↑+____H2O。 (3)将一定量的乙二酸放于试管中,按下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夹持装置未标出):  实验发现:装置C、G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B中CuSO4粉末变蓝,F中CuO粉末变红。据此回答: 上述装置中,D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乙二酸分解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 (4)该小组同学将2.52 g草酸晶体(H2C2O4·2H2O)加入到100 mL 0.2 mol·L-1的NaOH溶液中充分反应,测得反应后溶液呈酸性,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用文字简单表述)。 (5)题(4)形成的溶液中各离子的浓度由大到小的顺序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离子符号表示)。 答案 1.(1)Mg2C2+4H2O===2Mg(OH)2+C2H4↑ (2)H I C D (3)吸收乙烯燃烧产生的CO2气体 防止空气中的CO2和水蒸气进入甲、乙装置,造成实验误差 (4)氧化可能生成的CO (5)∶ (6)偏低 偏低 2.(1)淀粉溶液 (2)溶液的蓝色褪去且半分钟内不恢复 (3)2∶3 (4)7.1 3.(1)7 (2)BC (4) 实验操作 预期现象和结论   如果白色粉末减少,有白烟生成,试管上部有白色固体凝结,说明原白色粉末中含有NH4Cl,反之则无  步骤2:用药匙取少量试管A中的残留固体于试管B中,滴加适量蒸馏水,振荡   步骤4:取试管B中上层清液少量于试管C中,滴加AgNO3溶液和1 mol·L-1硝酸 如果有白色沉淀生成,证明原白色粉末中含有NaCl,反之则无  4.(1)①2H2SO4(浓)+CuCuSO4+SO2↑+2H2O ②安全管;平衡气压;防倒吸;若连C的导气管堵塞时,可防止装置爆炸;拆除装置前,从B管口向A中鼓气使SO2被全部吸收(写出一种即可) (2)坩埚 蒸发浓缩(加热蒸发) 冷却结晶 CuSO4·5H2O失去部分结晶水 (3)4Fe2++O2+4H+===4Fe3++2H2O (4)H2 0.75 mol 5.(1)没有尾气吸收装置 没有气体干燥装置 (2)HSO、SO或H2SO3 (3)不正确 HSO、SO水解都能产生H2SO3 (4)①少 多 多 ②主要是SO有 漂白作用 6.(1)HCO+H2C2O4===HC2O+CO2↑+H2O (2)还原性 2 5 6 2 10 8 (3)除去混合气体中的CO2 H2C2O4H2O+CO↑+CO2↑ (4)反应所得溶液为NaHC2O4溶液,由于HC2O的电离程度比水解程度大,导致溶液中c(H+)>c(OH-),所以溶液呈酸性 (5)Na+>HC2O>H+>C2O>OH-

【点此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