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如图所示,集气瓶内充满某混合气体,置于光亮处,将滴管内的水挤入集气瓶后,烧杯中的水会进入集气瓶,集气瓶内的气体是 (  )  ①H2、O2 ②Cl2、CH4 ③NO2、O2 ④N2、H2 A.①②③  B.②④ C.③④ D.②③ 解析:选D。烧杯中的水会进入集气瓶,说明集气瓶中的混合气体在光照时发生反应,或与水发生反应,反应后气体体积减小。①中H2和O2此条件下不反应,②中CH4和Cl2反应生成易溶于水的HCl及液态产物CH2Cl2等;③中NO2、O2与H2O发生反应:4NO2+O2+2H2O===4HNO3,气体体积减小;④中N2和H2此条件下不反应。 2.(2012·上海崇明高三第一次模拟)某兴趣小组设计如下装置进行氯气与金属钠的反应,先将钠预热,在钠熔融成小球时,撤火,并通入氯气即发生反应,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  A.钠在氯气中燃烧产生黄色的火焰 B.反应产生的大量白烟是氯化钠固体 C.棉球①的作用是吸收过量氯气防止产生污染 D.棉球②变蓝色则证明氯气已被碱液完全吸收 解析:选D。棉球②变蓝,则证明碱液已经完全反应,有过量的Cl2使棉球②变蓝。 3.(2012·上海八校联考) 由一种阳离子与两种酸根离子组成的盐称为混盐。混盐CaOCl2在酸性条件下可以产生Cl2。下列关于混盐CaOCl2的有关判断正确的是(  ) A.该混盐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为-1 B.该混盐的水溶液呈中性 C.该混盐与硝酸反应产生1 mol Cl2时转移2 mol电子 D.该混盐具有和漂白粉相似的化学性质 解析:选D。准确判断该混盐中的两种酸根离子是解题的关键:它们分别是次氯酸根离子和氯离子。氯元素的化合价应该分别为+1和-1,A错误;该混盐的水溶液呈碱性,B错误;C项中转移电子应该为1 mol;D显然正确。 4.工业上漂白粉的制备是将氯气通入到石灰乳(含水较少的熟石灰)中,所以工业漂白粉中含有次氯酸钙、氯化钙、氢氧化钙、氯气分子等。下列有关说法正确且全面的是 (  ) A.漂白粉具有漂白性主要是因为其中含有Cl2 B.漂白粉溶液显碱性的原因是其中含有Ca(OH)2 C.家庭使用漂白粉必须加入少量醋酸 D.氢氧化钙的存在可以减缓漂白粉的失效 解析:选D。因为碳酸的酸性强于次氯酸,故在潮湿的环境中,次氯酸钙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和水蒸气反应生成次氯酸,次氯酸具有漂白性,这是漂白粉具有漂白性的原因所在,A、C错;漂白粉溶液显碱性除了因为其中含有Ca(OH)2外,还因为次氯酸钙的水解;B不全面;因氢氧化钙更易与CO2反应,故它的存在可以减缓漂白粉的失效,D正确。 5.在新制氯水中存在的各种粒子中: (1)使氯水呈黄绿色的是________(用化学式或离子符号填写,下同); (2)能使硝酸银溶液产生白色沉淀的是________; (3)能使紫色石蕊试液显红色的是________; (4)能使湿润的红纸退色的是________; (5)能使无水硫酸铜变蓝的是________; (6)能与碳酸氢钠溶液反应放出气体的是________。 解析:由于在氯水中存在如下反应:Cl2+H2OHClO+HCl。氯气是黄绿色气体;氯离子与银离子结合生成白色氯化银沉淀;酸溶液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次氯酸具有漂白性,能使湿润的红纸退色;无水硫酸铜与水结合变成蓝色;氯水中的盐酸(强酸)能与碳酸氢钠溶液反应产生二氧化碳。 答案:(1)Cl2 (2)Cl- (3)H+ (4)HClO (5)H2O (6)H+  1.(2010·高考上海卷)右图是模拟氯碱工业生产中检查氯气是否泄漏的装置,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烧瓶中立即出现白烟 B.烧瓶中立即出现红棕色 C.烧瓶中发生的反应表明常温下氨气有还原性 D.烧杯中的溶液是为了吸收有害气体 解析:选B。本题考查氯气和氨气的性质,意在考查考生对知识的理解应用能力。烧瓶中发生反应:3Cl2+8NH3===6NH4Cl+N2,A项正确,B项错误;反应中NH3作为还原剂,说明常温下氨气具有还原性,C项正确;烧杯中的溶液是为了吸收Cl2、HCl等有害气体,D项正确。 2.(2011·高考江苏卷)下列有关物质的性质和该性质的应用均正确的是(  ) A.常温下浓硫酸能使铝发生钝化,可以常温下用铝制贮罐贮运浓硫酸 B.二氧化硅不与任何酸反应,可用石英制造耐酸容器 C.二氧化氯具有还原性,可用于自来水的杀菌消毒 D.铜的金属活泼性比铁的弱,可在海轮外壳上装若干铜块以减缓其腐蚀 解析:选A。SiO2一般不与酸反应,但能被氢氟酸溶解;二氧化氯用于自来水的杀菌消毒,利用了它的氧化性;在海轮外壳上装铜块不能减缓海轮的腐蚀,应装锌块。 3.(2011·高考北京卷)在温度t1和t2下,X2(g)和H2反应生成HX的平衡常数如下表: 化学方程式 K(t1) K(t2)  F2+H22HF 1.8×1036 1.9×1032  Cl2+H22HCl 9.7×1012 4.2×1011  Br2+H22HBr 5.6×107 9.3×106  I2+H22HI 43 34  (1)已知t2>t1,HX的生成反应是________反应(填“吸热”或“放热”)。 (2)HX的电子式是________。 (3)共价键的极性随共用电子对偏移程度的增大而增强,HX共价键的极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________。 (4)X2都能与H2反应生成HX,用原子结构解释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 (5)K的变化体现出X2化学性质的递变性,用原子结构解释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原子半径逐渐增大,得电子能力逐渐减弱。 (6)仅依据K的变化,可以推断出:随着卤素原子核电荷数的增加,________(选填字母)。 a.在相同条件下,平衡时X2的转化率逐渐降低 b.X2与H2反应的剧烈程度逐渐减弱 c.HX的还原性逐渐减弱 d.HX的稳定性逐渐减弱 解析:(1)由于K(t1)>K(t2),升高温度平衡常数减小,所以可判断生成HX的反应为放热反应。(2)根据X元素的原子最外层有7个电子写出HX的电子式为H。(3)由于卤素单质得电子能力的强弱顺序为F2>C12>Br2>I2,可知HX的共价键极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HF、HCl、HBr、HI。(4)卤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均为7,卤素原子可以与H原子共用一对电子形成HX。(5)由于由F到I,电子层数的增加造成它们得电子的能力越来越弱。(6)化学平衡常数代表反应进行的程度,不代表反应的快慢。所以b不对,c项HF、HCl、HBr、HI的还原性依次增强,故c错误。 答案:(1)放热 (2)H (3)HF、HCl、HBr、HI (4)卤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均为7 (5)同一主族元素从上到下原子核外电子层数依次增多 (6)ad  1.下列关于研究物质性质的方法和程序的论述中,正确的是(  ) A.“方法”和“程序”完全不是一回事 B.“方法”和“程序”完全是一回事 C.“方法”和“程序”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D.“方法”和“程序”只有相互配合才能有效地完成研究物质性质的任务 解析:选D。研究物质性质的基本方法有观察、实验、分类、比较等,观察物质的外观,预测物质的性质,实验验证以及得出结论是研究过程的重要环节,它们的科学组合便形成了研究物质性质的基本程序。 2.下列图示与内容不相吻合的是(  )  A.闻氯气的气味 B.用排水法收集氯气 C.盛装液氯的容器 D.证明氯气可以与NaOH溶液反应 解析:选B。为了防止吸入过多有毒气体对身体造成伤害,实验室通常采用图A方式闻气味,A正确;排水法收集Cl2时应“短进长出”,B不正确;图C是腐蚀品的标志,C正确;滴入NaOH溶液后,Cl2与NaOH反应,瓶内气压小于外界大气压,气球就会鼓起来,D正确。 3.  实验表明:将氯水滴加到一张蓝色石蕊试纸上,试纸上会出现如图所示的半径慢慢扩大的内外两个圆环,且两环颜色不同,下列有关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此实验表明氯水具有酸性、漂白性 B.内环呈白色外环呈红色或浅红色 C.内外环上颜色的差异表明此变化过程中,中和反应比氧化还原反应快 D.氯水中形成次氯酸的反应中还原产物是HClO 解析:选D。由于氯水中含有Cl2、HCl、HClO等成分,故A、B、C均正确;Cl2+H2OHCl+HClO反应产物中的HClO为氧化产物。 4.氯气溶于水后生成氯水,在氯水中存在的平衡关系有(  ) ①氯气与水反应的化学平衡 ②次氯酸的电离平衡 ③水的电离平衡 ④氯气溶解与逸出的平衡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都存在 解析:选D。氯水中存在下列平衡: 溶解平衡:Cl2(g) Cl2(aq) 化学平衡:Cl2+H2OHCl+HClO 电离平衡: 故选D。 5.(2012·山东济南高三模拟)2011年8月26日,日东高速公路上发生了一起运输液氯灌车翻车事故,导致氯气发生泄漏,致使多人中毒,作为消防干警,在现场的下列处理方法和过程较合理的是(  ) ①及时转移疏散人群,向有关部门如实报告事故有关情况 ②被转移人群应戴上用浓NaOH溶液处理过的口罩 ③用高压水枪向空中喷洒含碱性物质的水溶液 ④被转移人群可戴上用肥皂水打湿的口罩 ⑤将人群转移到地势较低的地方即可,不必走太远 ⑥及时清理现场,检查水源和食物等是否被污染 ⑦常温下氯气能溶于水,所以只要向空气中喷洒水就可以解毒 A.②③④⑤ B.①③④⑥ C.①②⑤⑥ D.①③⑤⑦ 解析:选B。②浓NaOH溶液有较强的腐蚀性;⑤Cl2的密度比空气的大,地势较低的地方聚集的氯气浓度大;⑦直接向空气中喷洒水,吸收Cl2的效果差。 6.如图所示装置,将Cl2通入,若打开旋塞b,则小试管中的干燥品红试纸c不退色。再将b关闭,则c不久即退色。由此判断a溶液是(双选)(  )  A.浓HCl B.浓H2SO4 C.饱和食盐水 D.NaOH溶液 解析:选AC。若打开旋塞b,干燥品红试纸c不退色,说明通入的Cl2是干燥的。再将b关闭,Cl2将先通过a,再接触c,c不久即退色,说明Cl2通过a后将H2O带出,故a可以是浓HCl或饱和食盐水。 7.某化学小组用如图所示装置制取氯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装置图中至少存在三处明显错误 B.该实验中收集氯气的方法不正确 C.如果需要得到干燥纯净的Cl2,只需在气体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之间连接一个装有浓硫酸的洗气瓶即可 D.含有2 mol HCl的某浓盐酸与足量MnO2混合,在一定条件下反应,转移1 mol电子 解析:选A。选项A,该装置错误有:没有用酒精灯加热,MnO2不与浓盐酸发生反应,从而得不到Cl2;装置中没有用分液漏斗而采用长颈漏斗导致气体外逸和HCl的挥发,没有进行尾气处理等。选项B,Cl2的密度比空气大,该收集方法正确。选项C,要得到干燥纯净的Cl2,首先应将气体通过饱和食盐水除去HCl,再通过浓硫酸除去水蒸气。选项D,根据反应:MnO2+4HCl(浓)MnCl2+Cl2↑+2H2O,盐酸浓度变稀后便不再反应生成Cl2,使产生的Cl2的物质的量小于0.5 mol,转移的电子小于1 mol。 8.(2012·北京西城区高三抽样测试)已知KMnO4与浓盐酸在常温下反应能产生Cl2。若用下图所示的实验装置来制备纯净、干燥的氯气,并做它与金属反应的实验。每个虚线框表示一个单元装置,其中有错误的是(  )  A.只有②处 B.只有①和②处 C.只有②和③处 D.只有②③④处 解析:选D。根据实验目的,装置①是利用KMnO4溶液与浓盐酸反应制备Cl2,Cl2中含有HCl、H2O杂质,但不能用NaOH溶液除去HCl,应用饱和食盐水,故②错。装置③是利用浓H2SO4除去H2O,但左边导管应插入浓硫酸中,右边导管不能插入浓硫酸中,故③错。装置④是密封的,易出现事故,故④错。 9.将氯水分别滴入下列溶液中,由实验现象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 选项 氯水滴入下列溶液中 实验现象 结论  A 滴有KSCN的FeCl2溶液 变红 Cl2具有还原性  B 滴有酚酞的NaOH溶液 退色 氯水具有酸性  C 紫色石蕊溶液 先变红后退色 Cl2具有漂白性  D KI-淀粉溶液 变蓝色 Cl2具有氧化性  解析:选D。A项,Cl2将Fe2+氧化成Fe3+,Fe3+与SCN-发生反应生成红色物质,表现Cl2的氧化性,A项不正确;B项也可能表现HClO的漂白性;C项表现盐酸的酸性和HClO的漂白性。 10.含有a mol FeBr2的溶液中,通入x mol Cl2。下列各项为通Cl2过程中,溶液内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其中不正确的是(  ) A.x=0.4a,2Fe2++Cl2===2Fe3++2Cl- B.x=0.6a,2Br-+Cl2===Br2+2Cl- C.x=a,2Fe2++2Br-+2Cl2===Br2+2Fe3++4Cl- D.x=1.5a,2Fe2++4Br-+3Cl2===2Br2+2Fe3++6Cl- 解析:选B。首先明确Cl2通入FeBr2溶液中,Cl2先将Fe2+氧化为Fe3+后,再将Br-氧化成Br2;其次确定FeBr2和Cl2的物质的量之比;A项中n(FeBr2)∶n(Cl2)=5∶2,所以只发生Cl2将Fe2+氧化的反应,A项正确;B项,n(FeBr2)∶n(Cl2)=5∶3,有部分Cl2将Br-氧化,发生的反应为:10Fe2++2Br-+6Cl2===10Fe3++Br2+12Cl-,所以B项不正确;依次分析C、D两项均正确。 11.现有X、Y、Z三种元素。①X的单质可以在Z的单质中燃烧生成XZ,火焰为苍白色。 ②XZ极易溶于水,其水溶液可使蓝色石蕊试纸变红。 ③X、Y、Z的单质在常温下为气体。 ④两分子X的单质可以和Y单质化合生成两分子X2Y(常温下为液体)。 ⑤Z的单质溶于X2Y中得到的溶液具有漂白性。 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请写出X、Y、Z的元素符号:X________,Y__________,Z________。 (2)已知Na2SO3的还原性比NaI强。向NaBr、NaI、Na2SO3混合液中,通入一定量Z的单质气体后,将溶液蒸干并充分灼烧,得到的固体物质的组成可能是________。 A.NaCl、Na2SO4 B.NaCl、NaBr、Na2SO4 C.NaCl、Na2SO4、I2 D.NaCl、NaI、Na2SO4 (3)请写出Z的单质与NaOH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氢气在氯气中燃烧生成氯化氢,火焰为苍白色。氯化氢易溶于水,其水溶液可使蓝色石蕊试纸变红。氯气溶于水形成氯水,其中的次氯酸具有漂白性。 (2)根据题意,还原性:SO>I->Br->Cl-。向NaBr、NaI、Na2SO3混合液中先通入一定量氯气,后又将溶液蒸干并充分灼烧的过程中,还原剂被氧化的先后顺序是Na2SO3、NaI、NaBr,至于具体反应到哪一种物质,要取决于Cl2的用量。 答案:(1)H O Cl (2)AB (3)Cl2+2OH-===Cl-+ClO-+H2O 12.(2012·安徽淮北高三调研)有人对氯气的性质和制取实验进行了如下改进。如图所示,在具支试管中放入2 g KClO3固体,并在具支试管支管上套上一个缓冲气球,向具支试管中加入2~3 mL浓盐酸,立即塞上带有胶头滴管的橡皮塞(滴管下部分别裹上蘸有不同试剂的滤纸条,滴管内装有NaOH溶液)。  (1)可以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写出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实验结束后,挤压胶头,使滴管中的NaOH溶液进入试管,振荡。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改进后的实验具有的优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根据实验室制备Cl2的实验原理,氧化剂KClO3将浓盐酸中的Cl-氧化为Cl2:KClO3+6HCl(浓)===KCl+3Cl2↑+3H2O,故KClO3固体与浓盐酸混合即可生成大量的Cl2,可看到试管内有大量气泡产生,黄绿色气体逐渐充满试管,然后可看到蘸有KBr的滤纸变为橙色,蘸有Na2S溶液的滤纸条上有淡黄色固体生成,蘸有淀粉-KI溶液的滤纸变蓝色,蘸有石蕊试液的滤纸条先变红色后退色,蘸有品红溶液的滤纸条红色退去。NaOH溶液的作用是吸收Cl2,避免有毒气体污染环境,故实验结束时的操作是为了充分吸收Cl2。 改进后的优点是在一个试管内做了这一系列实验,可以节约药品,减少污染且实验现象也较明显。 答案:(1)液体中产生大量气泡,黄绿色气体逐渐充满试管;蘸有不同试剂的滤纸条分别改变了颜色,品红:退色;石蕊:先变红后退色;淀粉-KI:变蓝;Na2S:产生淡黄色固体;KBr:变为橙色 (2)KClO3+6HCl(浓)===KCl+3Cl2↑+3H2O,Cl2+H2O===HCl+HClO,Cl2+2KI===2KCl+I2,Cl2+Na2S===S↓+2NaCl,Cl2+2KBr===2KCl+Br2 (3)充分吸收氯气 (4)污染少,节约药品,现象明显 13.(2012·宁夏银川六校高三联考)某校化学实验兴趣小组为了探究在实验室制备Cl2的过程中有水蒸气和HCl挥发出来,同时证明氯气的某些性质,甲同学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支撑用的铁架台省略),按要求回答问题。  (1)下列方法中,可制得氯气的正确组合是________。 ①MnO2和浓盐酸混合共热;②MnO2、NaCl和浓硫酸混合共热;③次氯酸钠和浓盐酸混合;④K2Cr2O7和浓盐酸混合;⑤KClO3和浓盐酸混合共热;⑥KMnO4和浓盐酸混合。 A.①②⑥ B.②④⑥ C.①④⑥ D.全部可以 (2)若用含有0.2 mol HCl的浓盐酸与足量的MnO2反应制Cl2,制得的Cl2体积(标准状况下)总是小于1.12 L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①装置B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装置C和D出现的不同现象说明的问题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装置E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写出装置F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乙同学认为甲同学的实验有缺陷,不能确保最终通入AgNO3溶液中的气体只有一种。为了确保实验结论的可靠性,证明最终通入AgNO3溶液的气体只有一种,乙同学提出在某两个装置之间再加一个装置。你认为该装置应加在________与________之间(填装置字母序号),装置中应放入________。 解析:(1)题中的6种方法,均可以用于实验室制取氯气,即D项正确。 (2)在加热的条件下,稀盐酸与MnO2不反应。 (3)①在U形管中装入无水硫酸铜,可以检验水蒸气的存在,若有水蒸气生成,则白色粉末变蓝。 ②氯气不能使干燥的布条退色,说明氯气无漂白性;氯气能使湿润的布条退色,则说明次氯酸有漂白性。 ③氯气不易溶于水,易溶于有机溶剂,故用CCl4吸收氯气,而使HCl进入F装置。 (4)在E、F间再加一个洗气瓶,并装入湿润的淀粉-KI试纸(或湿润的有色布条),如果试纸不变色(或湿润的有色布条不退色),则证明进入F装置的只有HCl,而无Cl2。因为氯气能氧化KI,生成碘单质,从而使淀粉-KI试纸变蓝(Cl2可以使湿润的有色布条退色)。 答案:(1)D (2)随着反应的进行和盐酸的挥发,盐酸浓度变稀将不再反应 (3)①证明有水蒸气产生 白色变蓝色 ②氯气无漂白性,次氯酸有漂白性 ③吸收氯气 ④Ag++Cl-===AgCl↓ (4)E F 湿润的淀粉-KI试纸(或湿润的有色布条)

【点此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