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2·安徽阜阳一中高三质检)在体积均为1 L、pH均等于2的盐酸和醋酸溶液中,分别投入0.23 g Na,则图中比较符合反应事实的曲线是(  )  解析:选B。A、B都是关于溶液pH的变化问题,1 L、pH=2的盐酸刚好与0.23 g Na反应,反应完成后溶液呈中性,故pH=7,而1 L、pH=2的醋酸溶液则相对0.23 g Na是过量的,反应完成后溶液呈酸性,pH<7,因此A错,B对。Na可以与盐酸、醋酸和水反应产生氢气,相对钠来说这几种物质已经远远过量,因此在两溶液中产生氢气的体积都取决于钠的质量,最后两溶液中产生氢气的体积是相同的,显然C不对。D项粗看起来盐酸与醋酸最后产生的氢气体积相同,但从细节上看,Na在盐酸中的反应比在醋酸中的快,这点不对,因为条件是“pH均等于2”,反应开始后醋酸中的氢离子浓度比盐酸中的氢离子浓度大,反应当然较快。 2.室温下,水的电离达到平衡:H2OH++OH-。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将水加热,平衡正向移动,KW变小 B.向水中加入少量NaOH固体,平衡逆向移动,c(OH-)增大 C.新制氯水久置后,水的电离平衡正向移动,c(OH-)增大 D.向水中加入少量CH3COONa固体,平衡正向移动,KW增大 解析:选B。加热时KW变大,A项不正确;新制氯水久置后,水的电离平衡逆向移动,c(OH-)减小,C项不正确;温度不变,KW不变,D项不正确。 3.(2011·高考海南卷)常温下,将0.1 mol·L-1氢氧化钠溶液与0.06 mol·L-1硫酸溶液等体积混合,该混合溶液的pH等于(  ) A.1.7          B.2.0 C.12.0   D.12.4 解析:选B。c(H+)==0.01 mol/L,pH=2,选项B正确。 4.常温下,下列有关离子浓度及pH大小的比较,正确的是(  ) A.NH浓度相同的下列溶液:①(NH4)2Fe(SO4)2 ②(NH4)2CO3 ③(NH4)2SO4,溶液浓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③>②>① B.由pH=3的CH3COOH溶液与pH=11的NaOH溶液等体积混合,其离子浓度不可能是:c(CH3COO-)>c(Na+)>c(H+)>c(OH-) C.pH=13的Ba(OH)2溶液与pH=11的HCl溶液等体积混合后,混合溶液的pH>7 D.pH=12的Ba(OH)2溶液与pH=14的NaOH溶液等体积混合,混合溶液的pH范围是13<pH<14 解析:选D。A项,Fe2+抑制NH水解,而CO促进NH水解,故NH浓度相同时,(NH4)2Fe(SO4)2浓度最小,(NH4)2CO3浓度最大,故溶液浓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②>③>①;B项,醋酸过量,溶液呈酸性,故可能存在题述离子浓度关系;C项,所得溶液的pH=7,故A、B、C不正确。 5.Ⅰ.普通泡沫灭火器内的玻璃筒里盛Al2(SO4)3溶液,铁筒中盛NaHCO3溶液,其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不能把Al2(SO4)3溶液盛在铁筒中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不用溶解度较大的Na2CO3代替NaHCO3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Ⅱ.经测定某溶液中只含NH、Cl-、H+、OH-四种离子,已知这种溶液含有一种或两种溶质。查资料表明等浓度等体积的氨水和氯化铵的混合液显碱性,试完成下列问题: (1)试推测能组成这种溶液的可能的溶质组合:①________,②________,③________,④________,⑤________(可填满,也可空缺)。 (2)有关这种溶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 A.若溶液中粒子间满足c(NH)>c(Cl-)>c(OH-)>c(H+),则溶液中溶质一定为NH4Cl和NH3·H2O B.若溶液中粒子间满足c(Cl-)>c(NH)>c(H+)>c(OH-),则溶液中溶质一定只有NH4Cl C.若溶液中c(NH)=c(Cl-),则该溶液一定显中性 D.若溶液中c(NH3·H2O)>c(Cl-),则溶液一定显碱性 (3)若溶液是由体积相等的稀盐酸和氨水混合而成,且恰好呈中性,则混合前c(HCl)________c(NH3·H2O)(填“>”、“<”或“=”),简述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水的电离程度与溶液中所溶解的电解质有关,如图是用一定浓度的HCl滴定V mL同浓度NH3·H2O时得到的滴定曲线,试分析如图所表示滴定过程中的a、b、c、d各点,水的电离程度最大的是__________,理由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Ⅰ.Al2(SO4)3溶液与NaHCO3溶液的反应是双水解反应,且进行得很彻底,写方程式时用“===”,气体、沉淀都要标箭头。Al2(SO4)3水解产生的H+会腐蚀铁筒。比较Al2(SO4)3分别与Na2CO3、NaHCO3反应的方程式可知,消耗等物质的量的Al2(SO4)3时,Na2CO3产生CO2的量较少,且反应的速率较慢。 Ⅱ.(1)因溶液中含有NH、Cl-、H+、OH-四种离子,可以认为是盐酸与NH3·H2O发生反应后的溶液,故若二者恰好反应,则溶质只有NH4Cl;若盐酸过量,则溶质为盐酸与氯化铵;若氨水过量,则溶质为氯化铵与氨水。 (2)如果溶质为氯化铵溶液或氯化铵和盐酸的混合液时,溶液pH小于7,当溶液的pH等于7或大于7时,溶质一定是氨水和氯化铵的混合溶液,选项A正确;溶液中粒子间满足c(Cl-)>c(NH)>c(H+)>c(OH-),其pH小于7,可以是氯化铵溶液,也可以是氯化铵与盐酸的混合溶液,选项B错;由于溶液中存在电荷守恒:c(H+)+c(NH)=c(Cl-)+c(OH-),当c(NH)=c(Cl-)时,c(H+)=c(OH-),选项C正确;当溶液中c(NH3·H2O)>c(Cl-),溶液中的c(NH)>c(Cl-),所以,溶液显碱性,选项D正确。 (3)pH为7的溶液,一定是氨水与氯化铵的混合溶液,即混合时氨水稍过量,c(HCl)<c(NH3·H2O)。 (4)当溶液中存在能水解的盐时,由于水解反应的存在,促进了水的电离,而当溶液中存在酸或者碱时,酸或碱电离出来的H+或OH-将抑制水的电离,分析题图可知,c点对应的是盐酸和氨水正好完全反应,是氯化铵溶液,这时水的电离程度最大。 答案:Ⅰ.Al3++3HCO===Al(OH)3↓+3CO2↑ Al3+发生水解:Al3++3H2OAl(OH)3+3H+,溶液呈酸性会腐蚀铁筒 等物质的量的Al2(SO4)3参加反应时,Na2CO3产生CO2的量较少,且反应的速率较慢 Ⅱ.(1)①NH4Cl ②NH4Cl与HCl ③NH4Cl与NH3·H2O (2)ACD (3)< pH为7的溶液,一定是氨水与氯化铵的混合溶液,即混合时氨水稍过量,即c(HCl)<c(NH3·H2O) (4)c c点对应的是盐酸与氨水恰好完全反应,是氯化铵溶液,此时水的电离程度最大  1.(2011·高考广东卷)对于0.1 mol·L-1 Na2SO3溶液,正确的是(  ) A.升高温度,溶液pH降低 B.c(Na+)=2c(SO)+c(HSO)+c(H2SO3) C.c(Na+)+c(H+)=2c(SO)+2c(HSO)+c(OH-) D.加入少量NaOH固体,c(SO)与c(Na+)均增大 解析:选D。升高温度会促进SO的水解,溶液碱性增强,pH升高,A项错误;根据物料守恒,c(Na+)=2c(SO)+2c(HSO)+2c(H2SO3),B项错误;根据电荷守恒,c(Na+)+c(H+)=2c(SO)+c(HSO)+c(OH-),C项错误;加入少量NaOH固体,c(Na+)、c(OH-)均增大,平衡SO+H2OHSO+OH-逆向移动,c(SO)增大,D项正确。 2.(2011·高考天津卷)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25 ℃时NH4Cl溶液的KW大于100 ℃时NaCl溶液的KW B.SO2通入碘水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SO2+I2+2H2O===SO+2I-+4H+ C.加入铝粉能产生H2的溶液中,可能存在大量的Na+、Ba2+、AlO、NO D.100 ℃时,将pH=2的盐酸与pH=12的NaOH溶液等体积混合,溶液显中性 解析:选C。A项,溶液中的KW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故A项错误;B项,不符合得失电子守恒规律——仅发生了得电子过程,无失电子过程,故B项错误;C项,Al既能与强碱性溶液反应产生H2,又能与强酸性(不存在氧化性酸根离子)溶液反应产生H2,该项离子在强碱性环境中可共存,故C项正确;D项,100 ℃时pH=12的NaOH溶液中的c(OH-)>10-2 mol·L-1,而pH=2的盐酸中的c(H+)=10-2 mol·L-1,因此,两者混合时NaOH溶液过量,溶液显碱性,故D项错误。 3.(2011·高考福建卷)常温下0.1 mol·L-1醋酸溶液的pH=a,下列能使溶液pH=(a+1)的措施是(  ) A.将溶液稀释到原体积的10倍 B.加入适量的醋酸钠固体 C.加入等体积0.2 mol·L-1盐酸 D.提高溶液的温度 解析:选B。A项,醋酸是弱酸,弱酸溶液每稀释10倍pH增加不到1个单位;C项,加入等体积0.2 mol·L-1的盐酸,溶液中的H+主要来自于盐酸的电离,此时溶液中的H+浓度大于0.1 mol·L-1,混合液的pH比a要小;D项,温度升高,CH3COOH的电离程度增大,pH减小;B项,加入CH3COONa后,溶液中的CH3COO-浓度增大,促使醋酸的电离平衡逆向移动,H+浓度下降,pH增大。  1.水的电离过程为H2OH++OH-,在25 ℃时水的离子积为KW=1.0×10-14 mol2·L-2,在35 ℃时水的离子积为KW=2.1×10-14 mol2·L-2,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c(H+)随着温度的升高而降低 B.35 ℃时纯水中c(H+)>c(OH-) C.35 ℃时的水比25 ℃时的水电离程度小 D.水的电离是个吸热过程 解析:选D。H2O的电离是吸热的,因而温度升高,KW增大,c(H+)也增大,H2O的电离程度也增大,所以A、C均不正确;任何温度下的纯水中c(H+)=c(OH-),B项不正确。  2.已知室温时,0.1 mol/L MOH和ROH两种一元碱的溶液分别加水稀释时,pH变化如图所示。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 A.ROH是一种强碱 B.在x点,c(M+)=c(R+) C.在x点,ROH完全电离 D.稀释前,c(ROH)=10 c(MOH) 解析:选D。ROH溶液稀释1000倍pH变化3个单位,说明ROH是强碱,MOH是一种弱碱,稀释前ROH的浓度为0.1 mol·L-1,MOH应大于0.01 mol·L-1。 3.关于浓度均为0.1 mol/L的三种溶液:①氨水、②盐酸、③氯化铵溶液,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c(NH):③>① B.水电离出的c(H+):②>① C.①和②等体积混合后的溶液:c(H+)=c(OH-)+c(NH3·H2O) D.①和③等体积混合后的溶液:c(NH)>c(Cl-)>c(OH-) 解析:选B。①氨水中c(NH)远小于0.1 mol/L,③NH4Cl溶液中c(NH)略小于0.1 mol/L,A项正确;②中c(H+)=10-1 mol/L,由水电离出的c(H+)=10-13 mol/L,①中c(OH-)远小于10-1 mol/L,由水电离出的c(H+)远大于10-13 mol/L,B项不正确;C项是NH4Cl溶液中质子守恒式,正确;①③混合液的pH>7,即c(OH-)>c(H+),由电荷守恒式判断D项正确。 4.下列关于电解质溶液的正确判断是(  ) A.在pH=12的溶液中,K+、Cl-、HCO、Na+可以常量共存 B.在pH=0的溶液中,Na+、NO、SO、K+可以常量共存 C.由0.1 mol·L-1一元碱BOH溶液的pH=10,可推知BOH溶液存在BOH===B++OH- D.由0.1 mol·L-1 一元碱HA溶液的pH=3,可推知NaA溶液存在A-+H2OHA+OH- 解析:选D。本题考查常见离子的共存、弱电解质溶液的电离和水解。A项,pH=12的溶液呈碱性含有比较多的OH-,不能与HCO共存;B项,pH=0的溶液呈酸性含有较多的H+,在NO离子存在的情况下,亚硫酸根离子容易被氧化成硫酸根离子,无法共存;C项,0.1 mol/L的一元碱的pH=10表明该一元碱是弱碱,在溶液中不能完全电离;D项,由题意可得该酸是弱酸,在NaA溶液中A会发生水解而使溶液呈碱性。 5.(2012·北京东城区高三第一次模拟)常温下,向0.25 mol·L-1的硫酸溶液中逐滴加入物质的量浓度相同的氢氧化钡溶液,生成沉淀的量与加入氢氧化钡溶液的体积关系如图所示。a、b、c、d分别表示实验不同时刻的溶液,下列有关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硫酸溶液的体积为20 mL B.b时刻溶液中SO的浓度约为0.125 mol·L-1 C.d时刻溶液的pH约为13 D.溶液的导电能力:c<d<b<a 解析:选B。H2SO4+Ba(OH)2===BaSO4↓+2H2O,当Ba(OH)2溶液体积为20 mL时沉淀质量刚好达最大值,A正确;b时刻溶液中c(SO)=<0.125 mol·L-1,B错误;d时刻溶液的c(OH-)==0.1 mol·L-1,pH约为13,C正确;b、d两点硫酸、氢氧化钡的物质的量相同,但d点溶液的体积大,所以导电能力d<b,D正确。 6.下列离子方程式中,属于水解反应的是(  ) A.CN-+H2OHCN+OH- B.NH3·H2ONH+OH- C.HCO+H2OH3O++CO D.H2CO3HCO+H+ 解析:选A。B、C、D均属于电离方程式,A项中是CN-的水解离子方程式。 7.用酒精灯加热下列溶液,蒸干后灼烧,所得固体质量最大的是(  ) A.20 mL 2 mol·L-1 FeCl3溶液 B.40 mL 1 mol·L-1 NaHCO3溶液 C.20 mL 1 mol·L-1 Na2SO3溶液 D.40 mL 2 mol·L-1NH4HCO3溶液 解析:选A。20 mL 2 mol·L-1 FeCl3溶液蒸干灼烧得到0.02 mol Fe2O3固体;40 mL 1 mol·L-1 NaHCO3溶液蒸干灼烧得到0.02 mol Na2CO3固体;20 mL 1 mol·L-1 Na2SO3溶液蒸干灼烧得到0.02 mol Na2SO4固体;40 mL 2 mol·L-1NH4HCO3溶液蒸干灼烧无残留固体。得到固体质量最大的是Fe2O3,A项正确。 8.(2012·河南郑州高三调研)要求设计实验证明某种盐的水解是吸热的,有四位学生分别作出如下回答,其中正确的是(  ) A.甲学生:将硝酸铵晶体溶于水,若水温下降,说明硝酸铵水解是吸热的 B.乙学生:在盐酸中加入相同温度的氨水,若实验过程中混合液温度下降,说明盐类水解是吸热的 C.丙学生:在醋酸钠溶液中滴入酚酞试液,加热后若红色加深,说明盐类水解是吸热的 D.丁学生:在醋酸钠溶液中加入醋酸铵晶体,若溶液温度下降,说明盐类水解是吸热的 解析:选C。硝酸铵晶体溶于水吸热会使水温下降,A项错误;NH3·H2O、醋酸铵晶体溶于水发生电离吸热可能使混合液温度下降,B、D项错误;醋酸钠溶液中滴入酚酞试液,加热后若红色加深,是因CH3COO-发生水解,且升高温度使其平衡正向移动而导致溶液碱性增强,故红色加深,进一步说明盐类水解是吸热的,C项正确。 9.下列溶液中微粒的物质的量浓度关系正确的是(  ) A.室温下,向0.01 mol·L-1 NH4HSO4溶液中滴加NaOH溶液至中性:c(Na+)>c(SO)>c(NH)>c(OH-)=c(H+) B.0.1 mol·L-1 NaHCO3溶液:c(Na+)>c(OH-)>c(HCO)>c(H+) C.Na2CO3溶液:c(OH-)-c(H+)=c(HCO)+c(H2CO3) D.25 ℃时,pH=4.75、浓度均为0.1 mol·L-1的CH3COOH、CH3COONa混合溶液:c(CH3COO-)+c(OH-)<c(CH3COOH)+c(H+) 解析:选A。该题主要考查了:①运用电荷守恒解决混合溶液中离子浓度的关系;②单一物质溶液中物质的量浓度的大小关系;③电离和水解的相互关系;④酸式盐溶液中离子的浓度大小关系。B项,NaHCO3溶液中OH-是由HCO水解和水的电离所产生的,但这些都是微弱的。HCO的浓度远大于OH-浓度,故错;C项,应为c(OH-)-c(H+)=c(HCO)+2c(H2CO3)是质子守恒,故错;D项,由电荷守恒有:c(CH3COO-)+c(OH-)=c(H+)+c(Na+),由物料守恒可得:2c(Na+)=c(CH3COO-)+c(CH3COOH),将两式中的c(Na+)消去,可得c(CH3COO-)+2c(OH-)=2c(H+)+c(CH3COOH)。所以c(CH3COO-)+c(OH-)-c(H+)-c(CH3COOH)=c(H+)-c(OH-),因为pH=4.75,故c(H+)-c(OH-)>0,所以D项不等式应为“>”,故错。 10.常温下,现有a mol/L NaX溶液和b mol/L NaY溶液,关于它们的说法错误的是(双选)(  ) A.若a=b,pH(NaX)>pH(NaY),则相同浓度时HX、HY的酸性:HX>HY B.若a=b,并测得c(X-)=c(Y-)+c(HY),如果HX是强酸,则HY一定是弱酸 C.若a>b,且上述两溶液呈碱性,c(X-)=c(Y-),则可推出溶液中c(HX)>c(HY) D.若两溶液等体积混合,测得c(X-)+c(Y-)+c(HX)+c(HY)=0.1 mol/L,则可推出a=b=0.1 mol/L 解析:选AD。A项应是酸性HX<HY;B项,根据a=b且c(X-)=c(Y-)+c(HY),符合物料守恒式,说明Y-发生了水解,B项正确;C项,a>b且X-与Y-均发生水解,又c(X-)=c(Y-),说明X-比Y-水解的多,那么溶液中c(HX)>c(HY),C项正确;D项,根据等式,无法推出a=b,即使推出a=b,那么a=0.05 mol/L,所以D项不正确。 11.分别设计化学实验,用最佳方法证明明矾溶于水时发生的下列变化:(供选用的药品和仪器:明矾溶液、甲基橙试液、石蕊试液、酚酞试液、pH试纸、氢氧化钠溶液、酒精灯、半透膜、电泳仪、聚光仪) (1)证明明矾发生了水解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证明其水解反应是一个吸热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证明生成了胶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明矾为KAl(SO4)2·12H2O,它的电离方程式为KAl(SO4)2===K++2SO+Al3+ Al3+水解后溶液呈酸性,反应式为: Al3++3H2OAl(OH)3+3H+,故可用测溶液pH的方法确定Al3+是否发生了水解。 (2)Al3+的水解反应是一个吸热反应,升温有利于水解的进行,使溶液的pH变小。故可用升温后再测pH的办法来验证。 (3)可利用胶体能发生丁达尔效应,通过这一特殊现象说明是否产生了胶体。 答案:(1)用pH试纸测定明矾溶液的pH,pH<7,溶液显酸性,证明明矾发生了水解反应 (2)加热明矾溶液,再用pH试纸测其pH,pH变小,证明明矾水解是吸热反应 (3)用聚光仪的光束照射明矾溶液,从侧面能看到一条光亮的“通路”(丁达尔效应),证明生成了胶体 12.10 ℃时加热NaHCO3饱和溶液,测得该溶液的pH发生如下变化: 温度(℃) 10 20 30 加热煮沸后冷却到50 ℃  pH 8.3 8.4 8.5 8.8  (1)甲同学认为,该溶液的pH升高的原因是HCO的水解程度增大,故碱性增强,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乙同学认为,溶液pH升高的原因是NaHCO3受热分解,生成了Na2CO3,并推断Na2CO3的水解程度________NaHCO3(填“大于”或“小于”)。 (2)丙同学认为甲、乙的判断都不充分。丙认为,只要在加热煮沸的溶液中加入足量的试剂X,若产生沉淀,则________(填“甲”或“乙”)的判断正确。试剂X是________。 A.Ba(OH)2溶液     B.BaCl2溶液 C.NaOH溶液 D.澄清的石灰水 (3)将加热后的溶液冷却到10 ℃,若溶液的pH________8.3(填“高于”、“低于”或“等于”),则甲的判断正确。 (4)查阅资料,发现NaHCO3的分解温度为150 ℃,丙断言________(填“甲”或“乙”)的判断是错误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HCO+H2OH2CO3+OH- 大于 (2)乙 B (3)等于 (4)乙 常压下加热NaHCO3的水溶液,溶液的温度达不到150 ℃ 13.中学化学实验中,淡黄色的pH试纸常用于测定溶液的酸碱性。在25 ℃时,若溶液的pH=7,试纸不变色;若pH<7,试纸变红色;若pH>7,试纸变蓝色。而要精确测定溶液的pH,需用pH计。pH计主要通过测定溶液中H+浓度来测定溶液的pH。 有一学生在实验室测某溶液的pH,实验时,他先用蒸馏水润湿pH试纸,然后用洁净干燥的玻璃棒蘸取试样进行检测: (1)该学生的操作是________(填“正确的”或“错误的”),其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如不正确请分析是否一定有误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若用此方法分别测定c(H+)相等的盐酸和醋酸溶液的pH,误差较大的是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已知水中存在如下平衡: H2O+H2OH3O++OH- ΔH>0 现欲使平衡向右移动,且所得溶液呈酸性,选择的方法是________(填字母)。 A.向水中加入NaHSO4 B.向水中加入Cu(NO3)2 C.加热水至100 ℃[其中c(H+)=1×10-6 mol·L-1] D.向水中加入(NH4)2SO4 (5)现欲测定100 ℃沸水的pH及酸碱性,若用pH试纸测定,则试纸显________色,溶液呈________性(填“酸”、“碱”或“中”);若用pH计测定,则pH________7(填“>”、“<”或“=”),溶液呈________性(填“酸”、“碱”或“中”)。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pH试纸的使用、浓度对电离平衡的影响及相关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 (1)用pH试纸测量溶液pH时,试纸不能润湿,否则相当于将原溶液稀释。 (2)若溶液呈酸性或碱性,稀释必然会造成误差,若溶液呈中性,则不会造成误差。 (3)醋酸是弱电解质,加水稀释时,能促进CH3COOH的电离,故对c(H+)相同的盐酸和醋酸来说,加水稀释相同的倍数,醋酸的pH变化小,误差小。 (4)A加入NaHSO4后,c(H+)增大,水电离平衡逆移;B中加入Cu(NO3)2溶液消耗OH-,平衡正移,溶液呈酸性;C中平衡正移,但溶液依然为中性;D中加入(NH4)2SO4,消耗OH-,平衡正移且呈酸性。 (5)沸水仍呈中性,故用pH试纸测定应呈本来颜色;若用pH计测定,应小于7。 答案:(1)错误的 该学生测得的是稀释后溶液的pH (2)该学生操作错误,但不一定有误差。因为若溶液不显中性,则H+或OH-被稀释,测得的不是原溶液对应的pH,会产生误差。若溶液显中性,则不论稀释与否,在一定的条件下,溶液中c(H+)、c(OH-)始终为一定值,此时则不产生误差 (3)盐酸 在稀释过程中,醋酸继续电离产生H+,使得该溶液中c(H+)变化较盐酸中c(H+)变化小,测量盐酸pH变化较大,误差较大 (4)BD (5)淡黄 中 < 中 14.(2012·福建福州高三月考)阅读下列A、B、C、D、E、F六种短周期元素的相关信息。 ①含A的物质焰色反应为黄色。 ②B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其内层电子数的3倍。 ③C的最简单离子与Ne原子的电子数相同,且在具有相同电子数的简单离子中离子半径最小。 ④D与B处于同主族。 ⑤目前人类已知的物质(包括人工制造的物质)中,大多数都含有E元素。 ⑥F元素的某种原子中只有质子,没有中子。 请根据上述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由已知六种元素中的三种组成的易溶于水的物质中,能促进水电离的物质是________(写出一种物质的化学式,下同),能抑制水电离的物质是________。 (2)海水电源主要用于海上航标灯及相类似的海上用电设施,电源利用海水做电解液,空气中的氧做阴极活性物,C的单质作为阳极。写出这种海水电源的正极反应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常温下,向体积为1.5 L、浓度为0.1 mol·L-1的A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水溶液中通入2.24 L(标准状况)EB2气体,待反应充分后,溶液中各离子浓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________。 (4)常温下,向c(H+)=1 mol/L,c(Al3+)=c(Fe3+)=0.04 mol·L-1的溶液中加入A的最高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溶液, 以调节溶液的pH(假设溶液体积不变)。那么最先析出的沉淀是______(填写化学式),刚刚析出沉淀时溶液的pH=______。(已知Ksp[Al(OH)3]=1.3×10-33 mol4·L-4,Ksp[Fe(OH)3]=2.6×10-39 mol4·L-4) 解析:根据A的焰色反应可知A为Na;B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其内层电子数的3倍,则B为O;根据与Ne(10电子)的电子数相同,且简单离子中离子半径最小可知C为Al;短周期中与O同主族的只有S,故D为S;有机化合物种类最多,故E为C(碳);H只有质子,没有中子,故F为H。 (1)在水中能够水解的物质可促进水的电离,而酸、碱则抑制水的电离。 (2)O2、Al在海水中形成原电池,正极为O2放电,电极反应为:2H2O+O2+4e-===4OH-。 (3)体积为1.5 L、浓度为0.1 mol·L-1 NaOH溶液中的NaOH的物质的量为0.15 mol,通入标准状况下2.24 L(即0.1 mol)CO2所得的混合溶液中,Na2CO3和NaHCO3物质的量均为0.05 mol,由于CO比HCO容易水解,HCO的水解程度大于电离程度,因此离子浓度大小关系为:c(Na+)>c(HCO)>c(CO)>c(OH-)>c(H+)。 (4)因为Ksp[Al(OH)3])>Ksp[Fe(OH)3]),所以当Fe3+、Al3+浓度相同时,加入NaOH溶液,Fe(OH)3先沉淀;此时c(OH-)==4.0×10-13 mol/L,即pH=1.6。 答案:(1)Al2(SO4)3(或Na2CO3、Na2SO3、NaHS等) H2SO4(或H2SO3、H2CO3、NaOH等) (2)2H2O+O2+4e-===4OH- (3)c(Na+)>c(HCO)>c(CO)>c(OH-)>c(H+) (4)Fe(OH)3 1.6

【点此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