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2009届高三化学第1轮复习测试卷 从实验学化学 第I卷(选择题 共45分)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5小题,每小题3分) 1.下列实验中①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 ②pH试纸的使用 ③过滤 ④蒸发,均可用到的仪器是 ( ) A.试管 B.漏斗 C.胶头滴管 D.玻璃棒 2.下列实验操作中,一般情况下不应该相互接触的是 (  ) A.用胶头滴管向试管中滴液体时,滴管尖端与试管内壁 B.向容量瓶中转移液体时,使用的玻璃棒与容量瓶颈内壁 C.用滴定管向锥形瓶内注入一定体积的待测溶液时,滴定管的尖嘴与锥形瓶内壁 D.实验室将HCl气体溶于水时,漏斗口与水面 3.下列实验中,仪器的下端必须插入液面下的是 ( ) ①制备氢气的简易装置中的长颈漏斗; ②制备氯气装置中的分液漏斗; ③制备Fe(OH)2操作中的胶头滴管; ④将氨气气体溶于水的导管; ⑤用乙醇制取乙烯时的温度计; ⑥分馏石油时的温度计; A.①③④⑤ B.②④⑥ C.①③⑤ D.全部 4.下列有关操作或仪器的使用错误的是 ( ) A.给试管里液体加热,应先均匀受热,然后小心地在试管液体的中下部加热 B.蒸发皿既能用于蒸发晶体,又能将含水固体炒干 C.试纸使用时先剪成小块并放在表面皿或玻璃片上,然后用干净的玻璃棒蘸取溶液点在试纸的中部,检验溶液的性质 D.取淀粉水解液用NaOH中和至碱性,加入新制的Cu(OH)2悬浊液水浴加热,无红色沉淀,证明淀粉未水解 5.下图分别表示四种操作,其中有两个错误的是 ( ) 6.下列对试管的使用及操作中,错误的是 ( ) A.给试管里的固体药品加热时,试管口一般要略向上倾斜 B.给试管里的液体药品加热时,试管口要对着斜上方无人的地方 C.给有液体的试管预热的方法是将试管在火焰上斜上下移动 D.刚刚受热后的试管要冷却后再用水冲刷 7.利用右图进行实验,下列实验结果能说明结论的是 ( ) A.甲:盐酸,乙:石灰石,丙:苯酚钠溶液。 证明酸性:盐酸>H2CO3>C6H5OH B.甲:盐酸,乙:硫化亚铁,丙:溴水。 证明还原性:S2->Br->Cl- C.甲:水,乙:电石,丙:溴水。 证明稳定性:H2O>C2H2>Br2 D.甲:浓盐酸,乙:高锰酸钾,丙:溴化钾溶液。 证明氧化性:KMnO4>Cl2>Br2 8.某学生欲称取5.5 g食盐晶体,但在操作时将食盐晶体与砝码的位置放颠倒了,则实际称得的食盐晶体的质量为(1 g以下用游码) ( ) A.6.5 g B.6.0 g C.5.5 g D.4.5 g 9.右图是某同学设计的一个可燃气体安全点燃装置,对此装置的评价和使用错误的是:( ) A.用此装置点燃可燃性气体可防止爆炸的发生 B.实验时烧杯中水量的多少不会影响实验效果 C.此装置防止气体爆炸的原理是使不纯的气体不与燃着气 体直接接触 D.此装置适用于难溶于水的可燃性气体 10.在实验室不宜长期保存,必须现用现配的是 ( ) ①溴水 ②银氨溶液 ③石灰水 ④氯水 ⑤硫化氢 ⑥NaOH溶液 ⑦FeSO4溶液 ⑧FeCl3溶液 ⑨CuSO4溶液 ⑩醋酸 A.②③④⑧⑨ B.⑤⑦⑧⑧⑩ C.②③④⑤⑦ D.①⑥⑧ 11.下列各组溶液,不用其它试剂就可以区别开的是 ( ) A.氯化钠 盐酸 偏铝酸钠 氢氧化钠 B.氯化钡 硫酸钠 硝酸钾 硫酸铵 C.盐酸 硝酸 氯化钾 碳酸钠 D.氯化钡 氯化钠 氢氧化钠 硫酸钠 12.有一种白色粉末由等质量的两种物质混合而成,分别取适量该白色粉末置于三支试管中进行实验:(1)逐滴加入6 mol·L-1的盐酸,同时不断振荡试管,有气泡产生,反应结束后得到无色透明溶液;(2)加热试管中的白色粉末,试管口有水滴凝结;(3)逐滴加入6 mol·L-1的硫酸,同时不断振荡试管,有气泡产生,反应结束后试管中还有白色不溶物。 下列混合物中符合以上实验现象的是 ( ) A.NaHCO3、AgNO3 B.CaCl2·6H2O、Na2CO3 C.NH4HCO3、MgCl2 D.BaCl2、MgCO3 13.下表中实验操作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 选项 实验操作 实验目的  A 向甲酸钠溶液中加新制的Cu(OH)2并加热 确定甲酸钠中含有醛基  B 未知溶液中加硝酸酸化的AgNO3溶液 确实溶液中一定有Cl-  C 向酒精和醋酸的混合溶液中加入金属钠 确定酒精中混有醋酸  D 将溴乙烷与氢氧化钠溶液共热一段时间,再向冷却后的混合液中滴加硝酸银溶液 检验水解产物中的溴离子  14.现有含NaCl、Na2SO4和NaNO3的混合溶液,采用下列实验流程加入适当的试剂将其转化为相应的沉淀或固体,实现Cl-、SO42-和NO3-的相互分离: ( )  其中试剂1、2、4分别为 A.氯化钡溶液 硝酸银溶液 硝酸溶液 B.氯化钡溶液 硝酸溶液 硝酸银溶液 C.NaOH 溶液 硝酸银溶液 硝酸溶液 D.硝酸银溶液 硝酸钡溶液 硝酸溶液 15.某化学兴趣小组的课题是测定工业产品氯化铵的纯度(假定其杂质不与甲醛发生反应),其测定拟采用“甲醛法”,反应离子方程式为:4NH4++6HCHO→(CH2)6N4+4H++6H2O。现称取1.5g该样品溶于水,加入足量的甲醛溶液,然后加水配成100 mL溶液。取出10 mL,滴入酚酞后再逐滴滴入0.1 mol/L的NaOH溶液,当滴到25 mL时溶液呈粉红色,且在半分钟内不褪色,则该样品中氯化铵的质量分数是 ( ) A.65% B.78.2% C.89.2% D.92.3%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55分) 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6小题) 16.(I)(4分)下列实验操作或对实验事实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填序号) ① 用pH试纸鉴别浓硫酸与浓硝酸 ② 用硝酸银溶液区分二氧化氮和溴蒸气 ③ 酒精灯碰倒洒出酒精着火,迅速用湿抹布扑盖 ④ 用酸性高锰酸钾溶液除去二氧化碳中混有的少量二氧化硫 ⑤ 温度计摔坏导致水银散落到地面上,应立即用水冲洗水银 ⑥ 称量NaOH固体时,把NaOH固体放在有滤纸的托盘上称量 ⑦ 为了提高高锰酸钾溶液的氧化能力,用盐酸将高锰酸钾溶液进行酸化 ⑧ 检验氯代烃中的氯元素时,可先加氢氧化钠溶液,再加入硝酸银溶液来进行检验。 (II)(9分)柴达木盆地以青藏高原“聚宝盆”之誉蜚声海内外,它有富足得令人惊讶的盐矿资源。液体矿床以钾矿为主,伴生着镁、溴等多种矿产。某研究性学习小组拟取盐湖苦卤的浓缩液(富含K+、Mg2+、Br-、SO42-、Cl-等),来制取较纯净的氯化钾晶体及液溴(Br2),他们设计了如下流程:  请根据以上流程,回答相关问题: (1)操作①的名称:_____________;操作②名称 是:_________;操作③的名称是:____________; 操作④需要的玻璃仪器有:___________________。 (2)参照右图溶解度曲线,欲得到较纯的氯化钾晶体需 用少量的_______________(选填:“热水”,“冷水”) 洗涤固体______________(选填“A”或“B”)。 (3)在实验室常用减压的方法进行过滤(如下图),俗称抽滤, 试猜想这种过滤方法其优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6分)有一无色溶液,由Na+、Ag+、Ba2+、Al3+、AlO2-、MnO4-、CO32-、SO42-中的许多种组成,取该溶液进行如下实验: ①取适量溶液,加入过量盐酸,有气体生成,并得到溶液。 ②在①所得溶液中再加入过量的碳酸氢铵溶液,有气体生成,同时析出白色沉淀甲。 ③在②所得溶液中加入过量浓Ba(OH)2溶液,也有气体生成,并有白色沉淀乙析出。 根据上述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溶液中一定不存在的离子是 (2)一定存在的离子是 (3)判断沉淀乙成分的方法是 18.(8分)(1)下列四种实验装置(根据需要可在其中加入液体或固体)  ①用于干燥二氧化硫气体的装置有_____________(填字母)。 ②装置B除可用于制取CO2、H2,还可制取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两种物质的化学式)。 ③既能用于收集氯气又能用于收集一氧化氮气体的装置有_______。(填字母) ④当用A装置测量CO2气体体积时,从___________端进气,瓶中所盛的液体为________________(填名称)当用A装置收集氢气时从__________端进气. (2)下列实验操作或实验事实的叙述不正确的是_____________(填序号)。 A.过滤、蒸发操作过程中都需要用玻璃棒不断搅拌液体。 B.在试管中放入几片碎滤纸片,加入几滴90%的浓硫酸,捣成糊状,微热并冷却后,先滴入几滴CuSO4溶液,再加入过量的NaOH溶液中和至出现Cu(OH)2沉淀。加热至沸腾,可观察到红色沉淀生成。 C.制备硫酸亚铁晶体时,向废铁屑中加入过量稀硫酸,充分反应后,过滤,然后加热蒸干滤液即可得硫酸亚铁晶体 D.测定硫酸铜晶体结晶水含量的实验中,称量操作至少要进行4次。 E.向滴有酚酞的水中加入足量的过氧化钠可观察到溶液呈红色. 19.(8分)某课外活动小组的同学共同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夹持仪器略),并用其进行下述实验:  实验1:制取并收集H2和Cl2。 ①若制取并收集H2,则旋塞K1应该 (填“打开”或“关闭”),旋塞K2应该 (填“打开”或“关闭”),H2 收集在仪器 (填表示仪器的英文字母)中。 ② 若将试管C中加满某种液体,可用于收集Cl2,这种液体最好选用 (填编号)。 a.饱和NaHCO3溶液 b.饱和NaCl溶液 c.NaOH溶液 实验2:验证酸性HCl>H2CO3>C6H5OH。 ①若可供选择的试剂有大理石、盐酸、苯酚钠溶液等,在干燥管D中加入混有足量NaHCO3的石棉绒,则苯酚钠溶液应该装入 (填表示仪器的英文字母)中,该仪器内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 ②在干燥管D中加入混有足量NaHCO3的石棉绒的作用是 。 实验3:用干、湿两个有色布条验证干燥Cl2不具有漂白性而潮湿的 Cl2具有漂白性。 ①若用高锰酸钾与浓盐酸反应制取Cl2,实验前先将装置C改用如图 37所示装置,并应在D中加入 (填代号) a.浓硫酸 b.氯化钙 c.碱石灰 d.碳酸氢钠 ②润湿的有色布条应放在         (填表示仪器的英文字母)中,干燥的有色布条应放在 (填表示仪器的英文字母)中。 20.(10分)为了将混有K2SO4、MgSO4的KNO3固体提纯,并制得纯净的KNO3溶液,某学生设计如下实验方案: (1)操作①为 。 (2)操作②~④加入的试剂顺序可以为: (3)如何判断SO42-已除尽? 。 (4)实验过程中产生的多次沉淀 (选填:需要、不需要)多次过滤,其理由是 。 (5)该同学的实验设计方案是否严密,说明理由 。 21.(11分)某学生设计了以下实验方案,探究铜和一定量(10mL)浓HNO3反应中是否产生NO气体,实验装置如图所示(装置的气密性良好),请回答下列问题:  (1)在反应前通入N2的作用是 ,进行这步操作时应关闭 而打开 (填K1、K2、K3)。 (2)反应结束后,通过分液漏斗向试管中加40mL蒸馏水,再从B装置所得100mL溶液中取出25.00mL,加2滴酚酞试液,用0.1000mol/L的NaOH溶液滴定,当滴定完成后消耗NaOH溶液18.00mL,则B容器中所得HNO3的物质的量是 ,B中生成硝酸的同时会生成NO mL(标准状况)。 (3)用C装置读取排出水的体积时,应注意 、 。 (4)若不考虑实验前后导管中的气体,C装置的气体中至少含N2 mL。若由C装置测得所收集到的气体体积为143.0mL(已折算成标准状况),请你判断铜和一定量浓HNO3反应过程中是否有NO生成?如果有,写出判断的依据;如果没有,写出理由。 。 参考答案 1.D 2.A 3.C 4.D 5.B 6.A 7.A 8.D 9.B 10.C 11.A 12.B 13.A 14.A 15.C 15.C解析:本题要求准确把握信息,找准各物质之间的关系,根据方程式可得出关系式:4NH4+~4H+~4NaOH,则n(NH4Cl)=10×0.1mol/L×0.025L=0.025mol,m(NH4Cl) =0.025mol×53.5g/mol=1.3375g,氯化铵的质量分数为1.3375g/1.5g×100%≈89.2%。 16.(I)⑤⑥⑦⑧ (3分) (II)(1)萃取;分液;蒸馏;玻璃棒、漏斗、烧杯;(2)冷水,B (3)快速充分。(每空1分,共,9分) 17.(1) Ag+、Ba2+、Al3+、MnO4- (2)Na+、AlO2-、CO32-(3)加入盐酸观察沉淀是否全部溶解。如沉淀全部溶解,则乙为BaCO3,如沉淀部分溶解,则乙为BaCO3和BaSO4 18.(1)①AD (1分) ②O2、C2H2、NO、NO2选填两个 (1分) ③AC (1分) ④b (1分) 碳酸氢钠溶液 b (1分) (2)ACE (3分) 19.(1)打开 关闭 C ②b (2)①E C6H5O- + CO2 + H2O→C6H5OH + HCO3― ②用碳酸氢钠吸收CO2中混有的少量HCl (3)①b ② C E 20.解析:本题考查了中学常见物质分离和提纯的基本操作的掌握。沉淀反应必须在溶液中进行,以便充分反应,并使杂质完全沉淀,所以首先应当将固体配制成溶液。除去SO42-、Mg2+离子的方法一般是使它们分别形成BaSO4和Mg(OH)2沉淀,所以需要加入稍过量的Ba(NO3)2和KOH溶液,过量的Ba2+可用K2CO3溶液除去,因此实验时必须先加入Ba(NO3)2溶液,后加入K2CO3溶液,同时要注意不可加入BaCl2、Na2CO3和NaOH溶液进行除杂,也不可用稀盐酸调节溶液的pH,否则会引进Na+和Cl-杂质。 答案:⑴加水溶解(1分)。⑵Ba(NO3)2、K2CO3和KOH;KOH、Ba(NO3)2和K2CO3;Ba(NO3)2、KOH和K2CO3。(2分)⑶静置,在上层澄清溶液中再加入少量Ba(NO3)2溶液,若不变浑浊,表明SO42-离子已除尽。(2分)⑷不需要 因为几个沉淀反应互不干扰,因此最后只过滤一次,可减少操作程序。(2分)⑸不严密,因为加入盐酸调节溶液的pH会引进Cl-离子。(1分) 21.答案:(1)排除装置中的空气,防止生成的NO被氧化 (2分) K2 (1分) K1、K3 (1分);(2)7.2×10—3mol (3分)80.6mL(2分);(3)保持两边液面相平,眼睛平视读数 (2分);(4)40mL(1分) 有 (1分) NO2溶于水生成7.2×10—3molHNO3的同时,产生80.6mLNO,而试管中原有N2等气体的总体积为40mL,两者加和小于143.0mL。 (2分)

【点此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