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 高中学生学科素质训练 新课标高三上学期化学单元测试(11)—— 实验知识综合 说明: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可能用到的原子量:H 1 C 12 N 14 O16 Na 23 Br 80 第Ⅰ卷(选择题,共72分)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8小题,每小题4分,共72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现代化学教育强调“以人为本”,安全教育是实验的重要内容。下列操作不会发生安全事故 的是 ( ) A.盛装浓硫酸的铁桶,用水冲洗,并用打火机照明 B.在试管内做钾与水反应的实验 C.闻氯气的气味时,用手轻轻在瓶口扇动,仅使少量的氯气飘进鼻孔 D.苯酚沾到皮肤上应立即用清水洗涤 2.下列说法摘自一些科普杂志或广告用语,你认为有科学性错误的是 ( ) A.糖类、油脂和蛋白质都是天然的有机化合物 B.医学上常用Cu(OH)2溶液和NaOH溶液检验糖尿病人尿液中的葡萄糖 C.“白雪牌”漂白粉,令所有化学物质黯然失色,没有最白,只有更白 D.甲醛是某些劣质装饰板材料释放的常见污染物之一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滴定管“0”刻度在滴定管的上端 B.先将pH试纸用蒸馏水润湿后,再测定溶液的pH C.测定中和热时,为了减少热量损失,不要搅拌溶液 D.配制稀硫酸时,先在量筒中加一定体积的水,再边搅拌边慢慢加入浓硫酸 4.血液属于胶体,透析是除去肾衰竭病人血液中的毒性物质,从而拯救病人生命的重要方 法。透析的原理是 ( ) A.蒸发 B.电泳 C.过滤 D.渗析 5.下列各组物质,用一种试剂无法区别的是 ( ) A.三种浓酸:HNO3、H2SO4、HCl B.四种黑色粉末:FeO、Fe、CuO、C C.四种无色溶液:NaCl、NaOH、KOH、KCl D.四种白色粉末:(NH4)2SO4、NH4Cl、Na2SO4、NaCl 6.某同学在实验报告中记录下列数据,其中正确的 ( ) A.用 25mL 量筒量取 18.63mL 盐酸 B.用托盘天平称取 12.15g食盐 C.用标准的 NaOH 溶液滴定未知浓度的盐酸,用去 NaOH 溶液32.30mL D.用 pH 试纸测得某溶液 pH 为 5.0 7.下列仪器中,实验时仪器的下端必须插入液面下的是 ( ) A.分馏石油时的温度计 B.制备氢气的简易装置中的长颈漏斗 C.制备氯气装置中的分液漏斗 D.制备乙酸乙酯时冷凝蒸气的导管 8.实验室有下列试剂:①NaOH溶液、②水玻璃、③Na2S溶液、④Na2CO3溶液、⑤NH4Cl 溶液、⑥澄清的石灰水、⑦浓硫酸,其中必须用带橡胶塞的试剂瓶保存的是 ( ) A.①⑥ B.①②③④⑥ C.①②③⑥ D.①②③④ 9.下列各项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 ) A.用氨水洗涤试管内壁上的“银镜” B.只用溴水鉴别苯、CCl4、KI溶液、Na2SO3溶液 C.为加快过滤速度,用玻璃棒搅拌过滤器中的食盐水 D.为迅速除去乙酸乙酯中的少量乙酸,加入足量NaOH溶液并加热 10.下列实验操作的先后顺序合理的是 ( ) A.制取乙酸乙酯,应先将乙醇、乙酸混合,后加入到浓硫酸中 B.酸碱中和滴定中,应先将锥形瓶用待测液润洗,后加入一定体积的待测液 C.配制SnCl2溶液时,应先将SnCl2固体溶于浓盐酸中,后加水稀释 D.用分液漏斗滴液,应先旋开分液漏斗的活塞,后打开漏斗上口的玻璃塞 11.某溶液中含有较大量的Cl-、CO32-、OH-等3种阴离子,如果只取一次该溶液就能够分别将3种阴离子依次检验出来,下列实验操作顺序正确的是 ( ) ①滴加Mg(NO3)2溶液;②过滤;③滴加AgNO3溶液;④滴加Ba(NO3)2溶液 A.①②④②③ B.④②①②③ C.①②③②④ D.④②③②① 12.在中学化学实验中可用于分离或提纯的方法很多,如蒸馏、结晶、过滤、盐析等,下列 各组混合物的分离或提纯选用方法最合适的是 ( ) A.除去AgI胶体中混有的I—离子——(过滤、洗涤、干燥) B.除去苯中含有的少量苯酚——(加入NaOH溶液、分液) C.分离CuSO4·5H2O和BaSO4的混合物——(溶解、过滤) D.除去乙酸乙酯中混有的乙酸杂质——(加入NaOH溶液、分液) 13.某学生设计了如下图所示的方法对A盐溶液进行鉴定:  由此分析,下列结论中不正确的是 ( ) A.A中一定有Fe3+ B.C中一定有Fe3+ C.A可能为Fe2(SO4)3 D.B一定为BaSO4 14.下列所设计的鉴定方案或者结论正确的是 ( ) A.检验C2H5Cl中的氯元素时,将C2H5Cl和NaOH溶液混合加热后,加入稀硫酸后进 行酸化,再加硝酸银溶液 B.向溶液中加入盐酸,有无色气体逸出,此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则该溶液中 含有CO32- C.向某溶液中加入少量NaOH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若加入过量的NaOH溶液,沉 淀消失,则原溶液中肯定含有Al3+ D.用洁净的铂丝蘸取某溶液放在酒精灯上灼烧时,若火焰呈黄色,则溶液中肯定含有 Na+ 15.将潮湿的Cl2通过甲装置后,再通过放有干燥红色布条的乙装置,红色布条不褪色。则甲装置中所盛试剂(足量)可能是 ( ) ①浓硫酸 ②NaOH溶液 ③KI溶液 ④饱和食盐水 A.①② B.②③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16.在定量实验中,采用下列操作会导致实验结果偏高的是 ( ) A.中和热测定实验中以环形铁丝搅拌棒代替环形玻璃搅拌棒 B.配制100mL 2 mol/L的NaCl溶液,以胶头滴管加水定容时,液面稍超出容量瓶刻度线, 反复摇匀后,凹液面最低点恰好与刻度线平齐 C.测定硫酸铜晶体结晶水的百分含量,加热并搅拌时,有少量固体溅出 D.称取一定质量无水碳酸钠粉末,用稀盐酸滴定(用甲基橙作指示剂),测定盐酸浓度 17.有A、B、C、D、E、F六瓶不同物质的溶液,它们各是NH3·H2O、Na2CO3、MgSO4、NaHCO3、HNO3和BaCl2溶液中的一种。为了鉴别它们,各取少量溶液进行两两混合,实验结果如右表所示。表中“↓”表示生成沉淀,“↑”表示生 成气体,“—”表示观察不到明显现象,空格表示实验未 做。试推断其中F是 ( ) A.Na2CO3溶液 B.BaCl2溶液 C.MgSO4溶液 D.NaHCO3溶液 18.用右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表中叙 述的结论不正确的是 ( ) 甲 乙 丙 结论  A 盐酸 石灰石 苯酚钠溶液 酸性:HCl>H2CO3>苯酚  B 盐酸 FeS 溴水 还原性:S2->Cl->Br-  C 浓盐酸 KMnO4 KBr溶液 氧化性:KMnO4>Cl2>Br2  D 水 电石 溴水 乙炔可与溴水反应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78分) 二、本题共2小题,共22分。 19.(10分)试回答下列中学化学实验中常见仪器的有关问题: (1)在仪器①分液漏斗、②试剂瓶、③集气瓶、④滴瓶、⑤滴定管、⑥容量瓶、⑦量筒、⑧托盘天平中,标有“0”刻度的是(填序号,下同) ;标有使用温度的仪器是 。 (2)“磨砂”是增加玻璃仪器密封性的一种处理工艺。在仪器①试管、②分液漏斗、③细口试剂瓶、④广口试剂瓶、⑤集气瓶、⑥滴瓶、⑦酸式滴定管、⑧碱式滴定管中,用到 “磨砂”的有 。 (3)在仪器①漏斗、②容量瓶、③蒸馏烧瓶、④分液漏斗、⑤烧杯、⑥蒸发皿中,可用于粗盐提纯实验的有 ;可用于分离两种沸点接近且互不相溶的液态混合物实验的有 。 20.(12分)实验室需要0.1mol/LNaOH溶液450mL,根据溶液配制中情况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中除了托盘天平、烧杯、容量瓶外还需要的其它仪器有: 。 (2)根据计算得知,所需NaOH的质量为 g。 (3)下列操作对所配浓度有何影响(填写字母)偏大的有 ;偏小的有 ;无影响的有 。 A.称量用了生锈的砝码; B.将NaOH放在纸张上称量; C.NaOH在烧杯中溶解后,未冷却就立即转移到容量瓶中; D.往容量瓶转移时,有少量液体溅出 E.未洗涤溶解NaOH的烧杯 F.定容时仰视刻度线 G.容量瓶未干燥即用来配制溶液 H.定容后塞上瓶塞反复摇匀,静置后,液面不到刻度线,再加水至刻度线。 三、本题共3小题,共40分。 21.(12分)(1)指出在使用下列仪器(已经洗涤干净)或用品时的第一步操作: ①石蕊试纸(检验气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容量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托盘天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①现有0.1mol/L的纯碱溶液,请用离子方程式表示纯碱溶液呈碱性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为探究纯碱溶液呈碱性是由CO32-引起的,请你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方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10分)向溴水中加入足量乙醛溶液,可以观察到溴水褪色。对产生该现象的原因有如 下三种猜想:①溴水与乙醛发生了取代反应;②溴水与乙醛发生了加成反应③溴水将乙醛氧化成乙酸。为探究哪一种猜想正确,一研究性学习小组提出了如下两种实验方案: 方案一:检验褪色后溶液的酸碱性 方案二:测定反应前溴水中Br2的物质的量和反应后Br-的物质的量 (1)方案一是否可行? ,理由 (2)假设方案二中测得反应前溴水中Br2的物质的量为a mol,若测得反应后n(Br-)= mol,说明溴水与乙醛发生了取代反应;若测得反应后n(Br-)= mol,说明溴水与乙醛发生了加成反应;若测得反应后n(Br-)= mol,则说明溴水将乙醛氧化成乙酸。 23.(18分)某化学课外活动小组进行了一系列“带火星的木条复燃”的实验,实验装置如下图。  (1)甲组同学探究“使带火星木条复燃时O2的体积分数的极限”。将氧气和空气(假定空气中O2的体积分数为20%)按不同的体积比混合得100mL气体A进行实验,实验记录如下:  回答问题: ①使带火星木条复燃的O2的体积分数最小(第IV组数据)约为____________。 ②用带火星木条检验集气瓶里是否集满O2,若木条复燃,能否认为集气瓶里的气体一定是纯净的O2?答:__________(填“能”或“否”)。 ③若按照3:2的比例混合O2和CO2气体,该混合气体能否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答:___________(填“能”“否”或“不一定”)。 (2)乙组同学探究“NO2能否支持燃烧”的问题,设计了如下几组实验,实验记录及结论如下: 编号 制取气体A(下列反应产生的混合气体) B中的现象 结论  a 在烧瓶中加热适量浓HNO3  充满红棕色气体,木条不复燃,火星熄灭 NO2不支持燃烧  b 加热AgNO3固体  充满红棕色气体,木条复燃 NO2支持燃烧  c 加热Cu(NO3)2固体  充满红棕色气体,木条复燃 NO2支持燃烧   你认为a、b、c三个结论是否可靠?若不可靠,说明原因;若可靠,则不需说明。 a. ___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 ___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 ___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本题共1小题,共16分。 24.(16分)乙醛在催化剂存在的条件下,可以被空气氧化成乙酸。依据此原理设计实验制得并在试管C中收集到少量乙酸溶液 (如图所示:试管A中装有 40%的乙醛水溶液、氧化铜粉末;试管C中装有适量蒸馏水;烧杯B中装有某液体)。已知在60~80℃时用双连打气球鼓入空气即可发生乙醛的氧化反应,连续鼓入十几次反应基本完全。有关物质的沸点见下表: 物质 乙醛 乙酸 甘油 乙二醇 水  沸点/℃ 20.8 117.9 290 197.2 100   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试管A内在60℃~80℃时发生的主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注明反应条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2)如图所示在实验的不同阶段,需要调整温度计在试管A内的位置,在实验开始时温度计水银球的位置应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当试管A内的主要反应完成后温度计水银球的位置应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目的是_______________ __。 (3)烧杯B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烧杯B内盛装的液体可以是_______________(在上表中选择,写出一种即可)。 (4)若想检验试管C中是否含产物乙酸,请你在所提供的药品中选择,设计一个简便的实验方案。 所提供的药品有:pH试纸、红色的石蕊试纸、白色的醋酸铅试纸、碳酸氢钠粉末。 实验仪器任选。 该方案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1) 1.答案:C 解析:本题以安全教育为基点,以中学基本实验问题为素材,涉及的问题贴近实际,针对性强。残留的浓硫酸用水冲洗时变成稀硫酸,与铁反应产生氢气,遇明火可能发生爆炸;试管内空间小,钾与水反应剧烈,易发生爆炸;苯酚不易溶于水,应该先用酒精擦洗。大纲增加的“安全教育”内容强调人文关怀。 2.答案:C 解析:因为Cu(OH)2悬浊液可以和葡萄糖溶液发生反应,生成砖红色Cu2O沉淀,故医学上常用Cu(OH)2溶液和NaOH溶液检验糖尿病人尿液中的葡萄糖,B正确;漂白粉只能选择性漂白某些有机色质,不能漂白所有物质,故C错误。 3.答案:A 解析:对一些常用仪器的规格及使用要注意记忆。pH试纸的使用前,不能用蒸馏水润湿,避免对原溶液稀释导致测定不准;测定中和热时,为了减少热量损失,一般采用泡沫塑料、玻璃搅拌棒;D中,稀释浓硫酸只能在烧杯中进行,量筒是量器,故只有A正确。 4.答案:D 解析:本题是对几种物质分离提纯方法的考查,注意把握各种方法的定义和适用对象即可得出结果。渗析是分离胶体和溶液离子的常见方法,而病人体内的蛋白质等高分子营养物质不能透过半透膜,而一些毒性物质分子或离子可以透过。 5.答案:C 解析:在A中,浓盐酸、浓硝酸有挥发性,可在瓶口上方观察到白雾。鉴别出硫酸。再向浓盐酸和浓硝酸中加入铜片,有红棕色气体产生的是硝酸;在B中,用盐酸鉴别即可;在D中,用Ba(OH)2溶液鉴别。 6.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计量仪器的使用量程。量筒量取液体时准确到1mL,估读到0.1mL;托盘天平称量物质时准确到1g,估读到0.1g;滴定管的准确量程是0.01 mL,故C正确;pH试纸是粗略测定溶液酸碱性的,所测数值只能是整数。 7.答案:B 解析:本题注意仪器是否需要构成密封体系就可以判断出。A中,分馏石油时的温度计的水银球在蒸馏烧瓶的支管口处,是测溜出气体的温度。B中,制备氢气的简易装置必须形成密封系统,故长颈漏斗的下端必须插入液面以下。C中,因为分液漏斗可以通过旋转活塞放出液体,停止加液时,只需关闭活塞即可达到形成密封系统。D中,制备乙酸乙酯时冷凝蒸气的导管的作用是冷凝挥发的乙酸和乙醇蒸气,不能插入液面以下。故只有B正确。 8.答案:B 解析:碱及水解呈碱性的盐因OH-与玻璃中的SiO2反应生成硅酸盐,使试剂瓶瓶颈与瓶塞粘结,因而不能用玻璃塞的试剂瓶贮存,必须用带橡胶塞的试剂瓶保存。 9.答案:B 解析:做过银镜反应的试管一般用稀硝酸洗涤,以除去内壁上附着的银,而氨水不行;因为溴水遇苯、四氯化碳分层,但有色层分别在下面和上面,与碘化钾置换出单质碘使溶液颜色变深,遇Na2SO4溶液无现象,故可以鉴别;过滤过程中不能搅拌溶液,故C错误;D中,NaOH溶液不但与乙酸中和,而且很容易使乙酸乙酯水解,故D错误。 10.答案:C 解析:在C中,由于SnCl2易水解生成Sn(OH)2和HCl,故配制时常将其溶于浓HCl中,以防止其发生水解,故C选项正确。 11.答案:B 解析:对于混合溶液中离子的检验步骤,同学们容易忽视的是前面的检验给后面增加了相同或干扰离子,所以,从离子的特征反应和避免所加试剂对后续检验产生影响是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 12.答案:B 解析:关于物质分离提纯的考查。A中过滤不能分离胶体与溶液,所以应该用渗析;C中缺少“蒸发”一步;D中NaOH溶液不但与乙酸中和,而且很容易使乙酸乙酯水解,故选B。 13.答案:A 解析:由遇KSCN溶液出现血红色,判定C中一定存在Fe3+,而Fe3+可能直接来自A溶液中,也可能由A中Fe2+的被氧化而来,故A不正确,B、C正确。B是不溶于硝酸的(因为前面是酸化的硝酸钡溶液,其中一定含有HNO3)白色沉淀,一定是BaSO4。 14.答案:C 解析:KClO3受热分解生成的氯化钾和氧气不会在冷却重新生成氯酸钾,故不可以重复做此实验;白磷在一定温度下转化红磷,红磷在另一温度下可以转化为白磷,故可用此仪器做实验;胆矾加热可失水转变为无水硫酸铜和水,冷却后水又可以与无水硫酸铜重新结合为胆矾,故可以用此仪器做此实验;氯化铵受热分解产生氯化氢和氨气,而氯化氢与氨气又可以重新结合为氯化铵,故可以用此仪器做实验。 15.答案:C 解析:氯气使干燥红色布条褪色的条件有二:湿润和未被除净。两个条件都具备时才能符合题目要求,浓硫酸干燥氯气、氢氧化钠溶液吸收氯气、KI溶液与氯气反应消耗掉氯气,故只有饱和食盐水符合要求。 16.答案:C 解析:在A中,由于环形铁丝搅拌棒吸收热量导致结果偏低;在B中,使用容量瓶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时,只能定容到刻度线,若超出则导致所配溶液浓度偏低,必须重新配制;在D中,因为甲基橙的变色范围是3.1—4.4,变色时溶液偏酸性,故测定盐酸浓度偏低。 17.答案:D 解析:本题属于表格型推断题,一般可采用对两两反应的现象归纳、列表,并和试题信息对照得出结论。由表格中A和D与其他物质混合产生的沉淀或气体现象多,可以推出D为MgSO4,A为Na2CO3;进而推出B为NH3·H2O,C为BaCl2,E为HNO3,最后确定F为NaHCO3溶液。 18.答案:B 解析:在B中,盐酸和FeS反应,是强酸制弱酸,而H2S通入溴水,则是溴氧化H2S生成单质S,说明氧化性Br2>S,故B错误。 19.本题主要考查常用仪器的结构和使用方法及一些基本实验操作。 (1)一般地讲,计量仪器都有“刻度”和“量程”,但所给计量仪器中容量瓶和量筒没有“0刻度”,托盘天平没有使用温度。(2)密封的玻璃仪器需要“磨砂”处理,所给的仪器中②③④⑤⑥⑦是需要密封的。(3)粗盐的提纯主要流程为“溶解→过滤→蒸发→浓缩→结晶”,故需要的仪器为①⑤⑥ [答案]:(1)⑤⑧ ⑤⑥⑦ (2)②③④⑤⑥⑦ (3)①⑤⑥ ④⑤ 20.本题将实验室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方法及误差分析放在一起,考查学生对该实验的掌握情况。对于真正做过这个实验和没有做过而仅凭背实验的学生来讲,效果肯定会有很大差别,这也是出题的目的。 (1)中考查该实验所需仪器,一般容易忘记胶头滴管和玻璃棒,记忆时要学会“有序记忆”——即按照实验的先后顺序、步骤,思考每一步所需仪器,然后进行记忆,则一定不会遗漏。(2)步比较简单,要按500mL进行计算。(3)步是误差分析,需要细心认真分析错误操作如何导致浓度变化。 [答案]:⑴玻璃棒、胶头滴管、量筒等 ⑵2.0g ⑶偏大的有A、C; 偏小的有;B、D、E 、F、H 无影响的有G。 21.(1)中是考查一些基本实验操作的步骤,特别是实验成功与否的关键一步。需要同学们注意理解记忆,并能够用规范化的学科语言进行回答。但一些同学记忆时只是记个大概,当回答时就会出现语言罗里罗嗦,导致答不到要点而失分。 (2)中注意审题,一是用离子方程式表示纯碱溶液呈碱性的原因,二是设计实验方案。而一个完整的实验方案一般包括:实验原理、试剂及用品、实验步骤(操作)、现象和结论。同学们回答时容易遗漏而失分。 [答案]:(1)①把试纸用蒸馏水湿润 ②检查容量瓶是否漏水 ③调节天平零点 (2)①CO32-+H2OHCO3-+OH- ②向纯碱溶液中滴入酚酞溶液,溶液显红色;若再向该溶液中滴入过量氯化钙溶液,产生白色沉淀,且溶液的红色褪去,说明纯碱呈碱性是由CO32-引起的。(合理答案均可。但若是回答“测氯化钠溶液显中性”,并不能推知含相同钠离子的溶液不显碱性的原因,因为还要证明氯离子是否有影响) 22.题目中,猜想有三种:溴水分别与乙醛发生取代、加成及氧化。方案一中,无论取代(生成HBr)或氧化乙醛(生成CH3COOH),均使反应后溶液显酸性,故不可行。方案二中,由于发生三种反应后溶液中Br-的量存在差异,故方案二可行;且由于乙醛是足量的,溴水中的溴全部参与反应:取代反应中生成n(Br-)=a mol,加成反应中n(Br-)=0 mol,氧反应中n(Br-)=2a mol。 答案:(1)不可行; 乙醛与溴水发生取代反应或氧化反应后溶液均呈酸性 (2)a ;0 ; 2a 23.本题考查了考生对图表数据进行分析,并利用分析结果进行应用的能力。(1)中使带火星木条复燃的O2的体积分数最小约为29.6%,很多同学答出33.6%,错在将(12+88×0.2)÷88,即他们认为混合气体是88mL,而不是100 mL,出错率达40%以上。(2)中,对判断基本都能答对,但对原因的说明则回答比较差,主要存在问题是不会用要点回答,或者语言不简练、回答无序。 [答案]:(1)①29.6%(或30%) ②否 ③能 (3)a. 不可靠,反应产生的水蒸气及从溶液中蒸发出的水蒸气可使木炭火星熄灭。 b. 不可靠,反应产生的气体中O2的体积分数为1/4,高于29.6%,木炭复燃可能是由于O2浓度增大所致。 c.可靠 24.答案:(1)2CH3CHO+O2  2CH3COOH (2)试管A内的反应液中;略低于试管A的支管口处;控制馏分的温度,收集含乙酸的馏分 (3)使试管A内的反应液均匀受热;甘油 或 乙二醇 (4)方法一:将少量碳酸氢钠粉末放入一个洁净的试管中,加入少量试管C中的液体,若有气体产生,则说明试管C中有产物乙酸; 方法二:把一小块pH试纸放在表面皿(或玻璃片)上,用洁净、干燥玻璃棒蘸取试管C内的液体,点在pH试纸中部,试纸变色后,用标准比色卡比较确定溶液的pH,进而说明是否有乙酸生成。

【点此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