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课  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分类
第四学时---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分类
考纲要求:
理解原子、分子、离子、纯净物、混合物、单质、化合物的概念,理解酸、碱、盐、氧化物的概念及其相互联系
理解化学变化、物理变化的概念、区别与联系,掌握化学反应的分类和物质的简单分类
基础重温获新知:
1.元素是具有相同          (即质子数)的同一类原子的总称。分子是保持物质      
性质的一种微粒。原子是          变化中的最小微粒。在化学变化中,原子不可再分,但原子的          要发生变化。
2.举例说明有原子构成的物质:                ;由分子构成的物质:               ;
由离子构成的物质:                    。
3.由于分类的依据不同,物质可以有多种不同的分类方法。物质根据            不同分为混合物和纯净物,由            构成混合物,由               构成纯净物。根据组成               种类不同,纯净物分为单质和化合物。化合物根据            不同分为离子化合物和共价化合物,根据            不同分为电解质和非电解质,根据是否含
           元素分为无机化合物和有机化合物。无机化合物又分为氧化物、酸、碱、盐,氧化物分为          、          、          、          等。
4.物质在变化过程中,             的变化为物理变化。物质不经              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叫物理性质。例如                                等属于物理性质,从微观的角度来说,物理变化过程中          没有变化。物理性质需大量分子集合体才能表现出来。
5.物质在变化过程中组成改变,分子内各原子间        断裂,       形成,有       生成的变化叫化学变化。物质在         变化中所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化学性质。例如      
          属于化学性质。化学变化的实质与判断依据是看有无        生成。从微观来看,看是否生成       分子。分子的          或         发生变化,都说明生成了新分子。
名师助学:
1.元素: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元素没有数量意义,只论种类,不论个数。
原子:是化学变化最小的微粒。少数非金属单质如:金刚石、石墨等直接由原子构成。金属单质也可以认为由原子构成,但实际是由金属阳离子和自由电子构成的。
   分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微粒,它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一种微粒。某些非金属单质(如:氢气、氧气、S8、Br2、I2和Ar等),氢化物(如氨气、水等),酸酐(如SO2、SO3、P2O5等),酸(如硫酸等),和有机物等由分子构成的。
   离子:离子是带电荷的原子或原子团。绝大多数盐、强碱和某些低价态金属氧化物是由离子构成的。
2.元素有两种存在的形式,在单质中的元素称为游离态元素,在化合物中的元素称为化合态元素。
3.混合物:由不同种物质混合而成,没有固定的组成和性质。
   纯净物:由同种物质组成,具有固定的组成和性质。
4.单质: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元素的游离态)
   化合物: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元素的化合态)
5.氧化物:由氧元素和另一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
   酸:电离时所生成的阳离子全部是氢离子的化合物
   碱:电离时所生成的阴离子全部是氢氧根离子的化合物
   盐:由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组成的化合物
6.物质的变化
   物理变化:物质发生变化时,只是形状或状态发生改变,而没有新物质生成,这种变化叫做物理变化。发生物理变化时,物质的分子(或原子组合)保持不变。
   化学变化:物质发生变化时,生成了新的物质,这种变化叫做化学变化。发生化学变化时,物质组成中的原子(或离子)重新组合,生成了新的物质。化学变化场伴随着物理变化,有放热、吸热、改变颜色、生成气体和沉淀等现象。
7.物质的性质
物理性质:是指物质在物理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如:颜色、聚集状态、气味、熔沸点、密度和硬度等。
化学性质:是指物质在发生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如可燃性、氧化性、还原性、酸碱性和热稳定性等。
8.物质的分类:
                          金属:钠、铁
         混合物                                             酸性氧化物CO2、SO2
                   单质   非金属:氯气、硫                   
物质                                           成盐氧化物  碱性氧化物Na2O、CuO
                           稀有气体:氖、氩                  
         纯净物              氧化物                        两性氧化物Al2O3、ZnO
                                              
                           不成盐氧化物:NO、CO、NO2
无氧酸:HCl、H2S
化合物   酸  
                                  含氧酸:H2SO4、H3PO4
可溶性碱:NaOH、KOH、Ba(OH)2、Ca(OH)2
碱  
                                  不溶性碱:Mg(OH)2、Cu(OH)2
    正盐:Na2CO3、K2S
    酸式盐:NaHCO3、NaHSO4、CaHPO4
                            盐   碱式盐:Cu2(OH)2CO3、Mg(OH)Cl
                                 复盐:KAl(SO4)2·12H2O
                                 络盐:Na3AlF6
注意:判断氧化物所属类别时,一定要注意①酸性氧化物不一定是非金属氧化物,如Mn2O7;非金属氧化物也不一定是酸性氧化物,如CO、NO;②碱性氧化物一定是金属氧化物,但金
属氧化物不一定是碱性氧化物,如Mn2O7是酸性氧化物;Al2O3是两性氧化物。
9.无机化学反应的基本类型
以无机化学反应中原子、分子重新组合形式的变化来分:
(1)化合反应: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生成另一种物质的反应
(2)分解反应:由一种物质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的反应
(3)置换反应: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
(4)复分解反应:由两种化合物互相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
从反应中有无电子的转移(电子得失或电子对的偏移)来分,还可以分为氧化还原反应和非氧化还原反应
10.单质、氧化物、酸、碱、盐之间的转化关系
     金属                             非金属
     碱性氧化物        盐             酸性氧化物
      碱                                酸
注意:(1)只有可溶性碱才能由碱性氧化物与水化合生成,弱碱可用盐与可溶性碱反应制得。弱碱加热分解为相应的氧化物,可溶性碱加热一般不分解。
(2)酸与盐的反应一般遵循强酸指弱酸
     碱与盐、盐与盐的反应,一般均要可溶。
(3)酸、碱、盐之间的反应为复分解反应,生成物中必须有气体、沉淀和弱电解质生成。
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A级过关题
1.下列物质中直接由离子组成的是(     )
A 石墨    B 二氧化碳    C 氯化钠     D 硫酸  
2.下列物质属于混合物的是(     )
A 重水    B 氯水      C 胆矾       D 小苏打
3.下列变化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     
A  煤的干馏                 B  石碱的风化
C  丁烷的裂化               D  石油的分馏
4.下列各项中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
A  氨气具有刺激性气味            B  硫呈黄色
C  用二氧化碳灭火                D  铁在潮湿空气中生锈
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三氧化硫由一个硫原子和三个氧原子组成
B  三氧化硫有硫单质和氧气组成
C  每个三氧化硫分子由一个硫原子和三个氧原子构成
D  三氧化硫由一个硫元素和三个氧元素组成
6.下列物质肯定为纯净物的是(     )
A  只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物质       
B  只由一种原子构成的物质
C  只由一种分子构成的物质       
D  只由一种元素的阳离子和另一种元素的阴离子构成的物质
7.下列过程中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     )
A  红磷加热到4160C升华后冷凝后变成白磷    B  分馏石油生产汽油
C  二氧化碳变成干冰                        D  氯化钠变成钠离子和氯离子
8.下列物质间的转化可由一步反应完成的是(     )
A  SiO2转变成H2SiO3        B  Cu(OH)2转变成Fe(OH)2
C  CaCO3转变成Na2CO3     D  Cu转变成Cu(NO3)2
9.下列物质中能够与酸反应生成盐和水,但不属于碱性氧化物的(     )
A.Na2O    B.Na202     C.Na      .CuO
10.下列物质(1)胆矾(2)氢硫酸(3)冰醋酸(4)金刚石(5)福尔马林(6)石膏(7)含有冰块的水(8)浓硫酸。其中属于混合物的是                  ,属于化合物的是                 ,属于单质的是                              。
过程与方法---B级能力过关题
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点燃蜡烛时,既发生了化学变化又发生了物理变化
B.在电解、电泳和电离过程中必须通直流电
C.只含一种元素的物质一定是单质
D.凡酸性氧化物都可以直接与水反应生成对应的酸
2.下列各组物质的分类都正确的是(     )(括号里的是类别)
A.空气(混合物)、C2H5OH(醇)、H2S04(离子化合物)、C02(非电解质)
B.液氨(氢化物)、NH4Cl(铵盐〉、HN03(含氧酸)、NaOH〈强电解质〉
C.HCl(共价化合物〉、CH3COOH(羧酸〉、Na202(碱性氧化物)、CH3I(卤代烃〉
D.NO2〈酸性氧化物)、CH3CHO(有机物〉、CO〈有机物)、CH3COOCH3(酯)
3.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①电子总数②原子总数③分子总数④物质的种类⑤物
质的总质量⑥物质的总能量,在反应前后肯定不发生变化的是(     )
A  ①②⑤         B  .①②③⑤
C  ②⑤⑥         D  ①④⑤⑥
4.下列物质中,既可与盐酸反应,又可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是(     )
A.Ba(OH)2     B.Na2SO3       C.NaHCO3      D.NH4NO3
5.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①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是该元素原子的质量与一个12C原子质量1/2的比值
②质子数相同的微粒一定属于同一种元素
③分子是保持物质性质的一种微粒
④原子是物质变化中的最小微粒
⑤同一种元素组成的单质是纯净物
A.  均不正确   B  ②⑤正确   C.③④正确   D.①②正确
6.某二价金属的氧化物11.2克,当全部转化为氯化物时的质量为22.2克,则此金属元素的原子量为(     )
A   56      B   40      C  24              D  65
7.下列物质属于混合物的是(     )
A  冰和水   B  胆矾     C  纯净的盐酸      D  硫酸
8.下列物质的俗名与分子式不相符合的是(     )
A  电石 CaC2         B  明矾  KAl(SO4)2.12H2O
C  萤石  MgF2        D  石灰石  CaCO3
9.含有氯气分子的是(     )
A 液氯    B 氯酸钾      C 氯仿       D 氯化钾
10.化工生产中常常用到“三酸两碱”。“三酸”指硝酸、硫酸和盐酸,“两碱”指烧碱和纯碱。
(1)从物质的分类角度看,不恰当的一种物质是              。
(2)"三酸"与"两碱"之间均可反应,若用化学方程式表示有六个(酸过量时),若用离子方程式表示却只有两个,请写出这两个离子方程式(酸过量时):                            ,
                                         。  
(3)“三酸”常用于溶解金属和金属氧化物。下列块状金属在常温时能全部溶于足量浓硝酸的是(     )
A  Ag     B  Cu     C  Al      D  Fe
(4)烧碱、纯碱均可吸收二氧化碳,当含0.1molNaOH的溶液吸收一定量二氧化碳后,将溶液低温下蒸干,得到固体的组成可能有四种情况,分别是:①               ,
②Na2CO3,③              ,④NaHCO3。
(5)将得到的固体重新溶解于水,在溶液中加盐酸,使溶液pH=7,再将溶液蒸干,得到固体的质量是       克。
单元过关检测:
1.下列不符合当今化学研究方向的是(     )
A.发现新物质                 B  合成新材料
C.研究化学反应的微观过程     D.研究化学反应中原子守恒关系
2.在下列叙述中,肯定为纯净物的是(     ) 
A 只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物质       
B只由一种原子组成的物质
C只由一种分子组成的物质       
D只由一种元素的阳离子和另一种元素的阴离子组成的物质
3.下列变化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
A 氧气在放电条件下变成臭氧     B 加热胆矾成白色无水硫酸铜
C 漂白的草帽久置于空气中变黄   D 氢氧化铁胶体加入硫酸镁产生沉淀
4.下列物质长期放置在空气中容易变质但不属于氧化还原反应的是(     )
A  CaO    B Na2O2     C Na2SO3       D FeSO4
5.指出下列物质的变化过程中,属于物理物理变化的是(     )
A 白磷在2600C时隔绝空气可转变为红磷
B 固体氯化铵受热成为气体
C 盛有二氧化氮气体的密闭容器浸入冷水中,颜色变浅       
D 氢气和氧气混合成爆鸣气
E 氯化钠水溶液导电
6.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金属氧化物都是碱性氧化物    
B 非金属氧化物都是酸性氧化物      
C 碱性氧化物都是金属氧化物       
D 酸性氧化物都是非金属氧化物
7.某元素的+3价氧化物中,该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3:6,则它的原子量为(     )
A 26    B 52     C 78       D 104
8.下列物质中,所含氧原子的个数不相等的一组是(     )
A 等质量的NO和14CO          B 等物质的量的亚硫酸钠和三氧化硫
C 等质量的冰醋酸和葡萄糖       D 标准状况下1升水和0.5升氧气
9.下列含氧酸的酸酐不能由单质和氧气直接反应得到的是(     )
A H2SO4    B H2CO3     C H2SiO3       D H2SO3     E HPO3
10.上海环保部门为了使城市生活垃圾得到合理利用,近年来逐步实施了生活垃圾分类投放的办法。其中塑料袋、废纸、旧橡胶制品等属于(     )
A  无机物     B  有机物    C  盐类     D  非金属单质
11.下列各组物质的主要成分,皆为同一种酸所对应的盐的是(     )
A  大理石、重晶石、光卤石    B  小苏打、苏打、大苏打
C  绿矾、胆矾、明矾          D  铝土矿、硫铁矿、磁铁矿
12.下列元素在化合物中,可变化合价最多的是(     )
A   铝     B  氯      C  镁      D  氧
13.下列化学式既能表示物质的组成,又能表示物质的分子式的是(     )
A  NH4NO3   B  SiO2    C  C6H5NO2     D  Cu
14.下列过程中,不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
A 甘油加水做护肤剂    
B  用明矾净化水
C 烹鱼是加入少量的料酒和食醋可减少腥味,增加香味
D 烧菜用过的铁锅,经放置常出现红棕色斑迹
15.下列过程属不可逆变化的是(     )
A 盐的电解    B 晶体的溶解     C 弱电解质的电离       D 蛋白质的盐析
16.下列物质与水反应,能放出单质气体的是(     )
A  氟气    B  碳化钙    C  二氧化氮    D  氧化钙
17.下列物质中,既可以与盐酸反应,又可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是(     )
A  NaHSO4     B  NaHCO3    C  Na2SO3    D  NH4NO3
二、选择题(每小题有1~2个正确选项)
18.下列物质中,含有氯离子的是(    )
A 氯酸钾溶液    B 氯化氢气体      C 氯乙烷       D 氯水   E 氯化钠晶体
19.下列真正代表物质分子组成的式子是(    )
AH2SO4   B SiO2      C NaCl       D CH3CH2OH   E Na
20.下列物质属于纯净物的是(     )
A 澄清石灰水    B 明矾        C 由12C和13C共同组成的石墨       
D 白磷中含有少量的红磷        E 含铁70%的氧化铁
21.下列物质有固定熔沸点的是(    )
A 液氨    B 汽油      C 甘油       D 植物油      E 脂肪
22.下列物质中属于复盐的是(     )
A 冰晶石    B 重晶石      C 明矾       D 绿矾       E 光卤石
23.下列物质不能通过化合反应直接制得的是(     )
A NaOH    B Zn(OH)2      C Fe(OH)3       D Al2S3   E FeCl2    F CuS
三、填空
24.下列物质(1)镁(2)硫化钾(3)氮气(4)氦气(5)氯化氢(6)氯化钾。其中由分子构成的            ,由原子直接构成的是          ,由离子直接构成的        。 
25.联碱法制纯碱的反应原理中关键反应为:NH4HCO3+NaCl(饱和)≒NaHCO3↓+NH4Cl,其生产流程示意图为:
粗盐中通常含用Ca2+、Mg2+、SO42-杂质,生产前通常要将除掉,为了有效除去Ca2+、Mg2+、SO42-,加入试剂的顺序为_        _。
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A气体__,B___。上述流程中生成NH4HCO3的化学方程式为:___。
写出下列操作名称:操作Ⅰ___,操作Ⅱ____。
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固体C___,晶体E__。
生产中可循环使用的物质为___。
答案
第三课  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分类
第四学时---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分类
基础重温获新知:
1.核电荷数,化学,化学变化,核外电子数
2.金刚石和二氧化硅;碘和干冰;硝酸钾和氯化钠
3.种类,一种或几种物质,一种物质,元素,化学键,水溶液或融化状态能否电离,碳,酸性氧化物、碱性氧化物、两性氧化物、不成盐氧化物
4.没有生成其它新物质。化学变化。颜色、状态、气味、熔沸点、硬度和密度等,物质的结构
5旧的化学键,新的化学键,新物质,化学变化,氧化性、还原性、酸性和碱性等)
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A级过关题
1C2B3D4D5C6C7A8D
9B10.  2、5、8    , 1、3、6    ,    4     。
过程与方法---B级能力过关题
1A2B3A4C5A6B7C8C9A10.(1)碳酸钠    (2)H++OH- →  H2O   2H++CO32-   →H2O+CO2↑(3)A、B  (4)①NaOH、Na2CO3  ③ Na2CO3、NaHCO3(5)5.85
单元过关检测:
1D2C3D4A5D6C7B8D9A10B11C12B13C14A15A16A17B18DE19AD20BE21AC22CE23BF
三、填空
24.  3、5      ,  1、4         , 2、6    。
25.(1)NaOH   BaCl2   Na2CO3(其它合理也给分)(3分)
(2)NH3 (1分)  CO2  (1分) NH3+CO2+H2O→NH4HCO3(2分)
(3)过滤   加热 (各1分)
(4)NH4Cl  NaHCO3 (各1分)
(5)NaCl   H2O   CO2(3分)
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www.ks5u.com)
【点此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