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战2013高考化学6年高考母题精解精析专题专题02 化学计量 【2012高考】 (2012·广东)11.设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数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常温下,4g CH4含NA个C—H共价键 B.1 mol Fe与足量稀HNO3反应,转移个2NA个电子 C.1L 0.1 mol/L NaHCO3溶液中含有0.1NA个HCO3— D.常温常压下,22.4L的NO2和CO2混合气体含有2NA个O原子 (2012·四川)7.设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标准状况下,33.6L氟化氢中含有氟原子的数目为1.5NA B.常温常压下,7.0g乙烯与丙烯的混合物中含有氢原子的数目为NA C.50mL 18.4mol/L浓硫酸与足量铜微热反应,生成SO2分子数目为0.46NA D.某密闭容器盛有0.1molN2和0.3molH2,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转移电子的数目为0.6NA (2012·四川)13.向27.2gCu和Cu2O的混合物中加入某浓度的稀硝酸0.5L,固体物质完全反应,生成NO和Cu(NO3)2,在所得溶液中加入1.0mol/L的NaOH溶液1.0L,此时溶液呈中性。金属离子已完全沉淀,沉淀质量为39.2g。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Cu与Cu2O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1 B.硝酸的物质的量浓度为2.6mol/L C.产生的NO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为4.48L D.Cu、Cu2O与硝酸反应后剩余HNO3为0.2mol mol×2-0.1 mol×2×2=0.2mol,D正确。 【考点定位】本题考查铜及其化合物知识和氧化还原反应的计算。 (2012·大纲版)12.在常压和500℃条件下,等物质的量的Ag2O、Fe(OH)3 、NH4HCO3、NaHCO3完全分解,所得气体体积依次是V1\V2\V3\V4。体积大小顺序正确的是 A.V3>V2>V4>V1 B. V3>V4>V2>V1 C.V3>V2>V1>V4 D.V2>V3>V1>V4 (2012·海南)6.将0.195g锌粉加入到20.0mL的0.100 mol·L-1MO2+溶液中,恰好完全反应,则还原产物可能是 A.M B.M2+ C.M3+ D.MO2+ 【答案】:B 【解析】:根据我们所学的氧化还原反应,在反应中一定存在得失电子守恒。设反应后X元素的化合价为x,参加反应的MO2+的物质的量为0.002mol,参加反应的锌的物质的量为0.003mol,故存在:(5-x)×0.002=0.003×2,解得x=2,故选B。 【考点定位】此题以氧化还原知识为载体,考查了化学计算知识。 (2012·海南)7.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数值,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在密闭容器中加入l.5mol H2和0.5molN2,充分反应后可得到NH3分子数为NA B.一定条件下,2.3g的Na完全与O2反应生成3.6g产物时失去的电子数为0.1NA C.1.0L的0.1 mol·L-1Na2S溶液中含有的S2-离子数为0.1NA D.标准状况下,22.4L的CCl4中含有的CCl4分子数为NA (2012·全国新课标卷)9. 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分子总数为NA的NO2和CO2的混合气体中含有的氧原子数为2NA B.28g乙烯和环丁烷(C4H8)的混合气体中含有的碳原子数为2NA C.常温常压下,92g的NO2和N2O4混合气体含有的原子数为6NA D.常温常压下,22.4L氯气与足量镁粉充分反应,转移的电子数为2NA (2012·上海)11.工业上将氨气和空气的混合气体通过铂-铑合金网发生氮氧化反应,若有标准状况下yL氨气完全反应,并转移n个电子,则阿伏加德罗常数NA可表示为 A. B. C. D. (2012·上海)22.PbO2是褐色固体,受热分解为Pb的+4和+2价的混合氧化物,+4价的Pb能氧化浓盐酸生成Cl2;现将l mol PbO2加热分解得到O2,向剩余固体中加入足量的浓盐酸得到Cl2,O2和Cl2的物质的量之比为3:2。则剩余固体的组成及物质的量比是 A.1:1混合的Pb3O4、PbO B.1:2混合的PbO2、Pb3O4 C.1:4:l混合的PbO2、Pb3O4、PbO D.PbO2、Pb3O4、PbO 【答案】AD 【解析】根据氧化还原反应中得失电子守恒可知PbO2生成O2时,生成O2与生成的+2价Pb(用PbO表示)的关系为:O2 ~ 2PbO,氧化还原反应中得失电子守恒可知由剩余固体与浓盐酸反应时,其中反应物中的+4价Pb(用PbO2表示)与生成物Cl2的关系为:PbO2 ~ Cl2。由上述两个关系式及题目已知信息O2和Cl2的物质的量之比为3:2可知剩余固体中,PbO:PbO2=6:2=3:1。Pb3O4可以看做2PbO·PbO2,故选将四个选项中的Pb3O4换算为2PbO·PbO2时,选项A、D中的PbO:PbO2=3:1,选项B中的PbO:PbO2=4:3,选项C中的PbO:PbO2=7:5。 【考点定位】本题考查铅的化合物的性质,考查氧化还原反应规律的应用。 (2012·江苏)8. 设NA 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标准状况下,0. 1 mol Cl2 溶于水,转移的电子数目为0. 1NA B. 常温常压下,18 g H2O 中含有的原子总数为3NA C. 标准状况下,11. 2 L CH3CH2OH 中含有的分子数目为0. 5NA D. 常温常压下,2. 24 L CO 和CO2 混合气体中含有的碳原子数目为0. 1NA (2012·上海)二氧化硒(SeO2)是一种氧化剂,其被还原后的单质硒可能成为环境污染物,通过与浓HNO3或浓H2SO4反应生成SeO2以回收Se。完成下列填空: 27.Se和浓HNO3反应的还原产物为NO和NO2,且NO和NO2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1,写出Se和浓HNO3的反应方程式________。 答案: 解析: 28.已知:Se+2H2SO4(浓)→2SO2↑+SeO2+2H2O;2SO2+SeO2+2H2O→Se+2SO42-+4H+ SeO2、H2SO4(浓)、SO2的氧化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______。 29.回收得到的SeO2的含量,可以通过下面的方法测定: ①SeO2+ KI+ HNO3→ Se+ I2+ KNO3+ H2O ②I2+2Na2S2O3→Na2S4O6+2NaI 配平方程式①,标出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 30.实验中,准确称量SeO2样品0.1500g,消耗了0.2000 mol/L的Na2S2O3溶液25.00 mL,所测定的样品中SeO2的质量分数为___。 (2012·上海)用氮化硅(Si3N4)陶瓷代替金属制造发动机的耐热部件,能大幅度提高发动机的热效率。工业上用化学气相沉积法制备氮化硅,其反应如下: 3SiCl4(g)+2N2(g)+6H2(g) Si3N4(s)+12HCl(g)+Q(Q>0) 完成下列填空: 答案: 解析: 31.在一定温度下进行上述反应,若反应容器的容积为2 L,3 min后达到平衡,测得固体的质量增加了2.80 g,则H2的平均反应速率___ mol/(L·min);该反应的平衡常数表达式K=_____ 32.上述反应达到平衡后,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 a.其他条件不变,压强增大,平衡常数K减小 b.其他条件不变,温度升高,平衡常数K减小 c.其他条件不变,增大Si3N4物质的量平衡向左移动 d.其他条件不变,增大HCl物质的量平衡向左移动 33.一定条件下,在密闭恒容的容器中,能表示上述反应达到化学平衡状态的是_。 a.3v逆(N2)=v正(H2) b.v正(HCl)=4v正(SiCl4) c.混合气体密度保持不变 d.c(N2):c(H2):c(HCl)=1:3:6 34.若平衡时H2和HCl的物质的量之比为m/n,保持其它条件不变,降低温度后达到新的平衡时,H2和HCl的物质的量之比___m/n(填“>”、“=”或“<”)。 32.平衡常数只受温度的影响,改变压强平衡常数不变,A错误;上述反应是一个放热反应,升高温度,化学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平衡常数K减小,b正确;Si3O4为固体,改变Si3O4的物质的量不影响平衡的移动,c错误;增大HCl的物质的量,导致生成物HCl的浓度增大,反应向逆反应方向移动,d正确。 33.判断反应达到平衡状态的标志是v正=v逆,反应中N2与H2的计量系数之比为1:3,3v逆(N2)=v逆(H2),即v逆(H2)=v正(H2),a正确;b向反应方向一致,无法判断反应是否达到平衡;该反应是正反应方向是一个气体密度减小的反应,因此,当混合气体密度保持不变时,可以判断反应达到平衡状态;c(N2):c(H2):c(HCl)=1:3:6,与化学反应是否达到平衡无关。 34.降低温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HCl的物质的量增大,H2的物质的量减小,故H2和HCl的物质的量之比大于。 【考点定位】本题主要考查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得有关计算和判断。 (2012·全国新课标卷)26.(14分)铁是应用最广泛的金属,铁的卤化物、氧化物以及高价铁的含氧酸盐均为重要化合物。 (1)要确定铁的某氯化物FeClx的化学式,可用离子交换和滴定的方法。实验中称取0.54g的FeClx样品,溶解后先进行阳离子交换预处理,再通过含有饱和OH-的阴离子交换柱,使Cl-和OH-发生交换。交换完成后,流出溶液的OH-用0.40mol.L-1的盐酸滴定,滴至终点时消耗盐酸25.0mL。计算该样品中氯的物质的量,并求出FeClx中x值: (列出计算过程); (2)现有一含有FeCl2和FeCl3的混合物样品,采用上述方法测得n(Fe):n(Cl)=1:2.1,则该样品中FeCl3的物质的量分数为 。在实验室中,FeCl2可用铁粉和 盐酸反应制备,FeCl3可用铁粉和 反应制备; (3)FeCl3与氢碘酸反应时可生成棕色物质,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4)高铁酸钾(K2FeO4)是一种强氧化剂,可作为水处理剂和高容量电池材料。FeCl3与KClO在强碱性条件下反应可制取K2FeO4,其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 与MnO2-Zn电池类似,K2FeO4-Zn也可以组成碱性电池,K2FeO4在电池中作为正极材料,其电极反应式为 ,该电池总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 (2012·上海)钠是活泼的碱金属元素,钠及其化合物在生产和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完成下列计算: 57.叠氮化钠(NaN3)受撞击完全分解产生钠和氮气,故可应用于汽车安全气囊。若产生40.32 L(标准状况下)氮气,至少需要叠氮化钠___g。 58.钠-钾合金可在核反应堆中用作热交换液。5.05 g钠-钾合金溶于200 mL水生成0.075 mol氢气。 (1)计算溶液中氢氧根离子的物质的量浓度(忽略溶液体积变化)。 (2)计算并确定该钠-钾合金的化学式。 59.氢氧化钠溶液处理铝土矿并过滤,得到含铝酸钠的溶液。向该溶液中通入二氧化碳,有下列反应: 2NaAl(OH)4+CO2→2Al(OH)3↓ +Na2CO3+H2O 己知通入二氧化碳336 L(标准状况下),生成24 mol Al(OH)3和15 mol Na2CO3,若通入溶液的二氧化碳为112L(标准状况下),计算生成的Al(OH)3和Na2CO3的物质的量之比。 60.常温下,称取不同氢氧化钠样品溶于水,加盐酸中和至pH=7,然后将溶液蒸干得氯化钠晶体,蒸干过程中产品无损失。    氢氧化钠质量(g)  氯化钠质量(g)  ①  2.40  3.51  ②  2.32  2.34  ③  3.48  3.51  上述实验①②③所用氢氧化钠均不含杂质,且实验数据可靠。通过计算,分析和比较上表3组数据,给出结论。 【答案】 57.78 58.(1)c(OH-)=×1000=0.75(mol/L) (2)设上述合金中含amol钠、bmol钾 a+b=0.075×2 23a+39b=5.05 a=0.050 mol b=0.10 mol 该钠-钾合金化学式为NaK2 59.溶液含氢氧化钠。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的碳酸钠: 实验①所取氢氧化钠样品是NaOH; 实验②和实验③所取氢氧化钠样品应该是NaOH·H2O。 【解析】57.根据氮元素守恒:n(NaN3)=n(N2)= ×=1.2 mol,m(NaN3)=1.2 mol×65 g·mol-1=78 g。 58.根据化学方程式:2Na+2H2O=2NaOH+H2↑,2K+2H2O=2KOH+H2↑,可知n(OH-)=2n(H2)=0.075 mol×2=0.15 mol。c(OH-)==0.75mol·L-1。设合金中钠和钾物质的量分别为a和b,则:a+b=0.075×2=0.15,23a+39b=5.05 g,解得a=0.050 mol,b=0.10 mol,n(Na):n(K)=1:2,该钠-钾合金的化学式为NaK2。 59.溶液中通入CO2,与NaOH反应生成Na2CO3,与铝酸钠反应生成Al(OH)3和Na2CO3。由化学方程式:2NaAl(OH)4+CO2→2Al(OH)3↓+Na2CO3+H2O,可求出由CO2与NaAl(OH)4生成Na2CO312 mol,则CO2与NaOH反应生成Na2CO33 mol。n(NaOH)=6 mol。112 L二氧化碳得物质的量:=5 mol,CO2与NaOH反应生成Na2CO33 mol。CO2与NaAl(OH)4生成Al(OH)3:(5-3)×2=4 mol,生成Na2CO32 mol,则n(Al(OH)3):n(Na2CO3)=4:5。 60.见“答案”。 【考点定位】本题考查化学计算与判断。 (2012·江苏)18. (12 分)硫酸钠-过氧化氢加合物(xNa2SO4 ·yH2O2 ·zH2O)的组成可通过下列实验测定:①准确称取1. 7700 g 样品,配制成100. 00 mL 溶液A。②准确量取25. 00 mL 溶液A,加入盐酸酸化的BaCl2 溶液至沉淀完全,过滤、洗涤、干燥至恒重,得到白色固体0. 5825 g。③准确量取25. 00 mL 溶液A,加适量稀硫酸酸化后,用0. 02000 mol·L-1KMnO4 溶液滴定至终点,消耗KMnO4 溶液25. 00 mL。H2O2 与KMnO4 反应的离子方程式如下:2MnO4- +5H2O2+6H+=2Mn2++8H2O+5O2↑ (1)已知室温下BaSO4 的Ksp =1. 1伊10-10,欲使溶液中c(SO42- )≤1. 0×10-6 mol·L-1,应保持溶液中c(Ba2+)≥ mol·L-1。 (2)上述滴定若不加稀硫酸酸化,MnO4- 被还原为MnO2,其离子方程式为 。 (3)通过计算确定样品的组成(写出计算过程)。 【答案】 【解析】(1)根据Ksp可得出c(Ba2+)=Ksp/c(SO42-)=1.1×10-10/1.0×10-6=1. 1×10-4。(2)根据条件可知,非酸性条件下,MnO4- 被还原为MnO2,则H2O2被氧化,产物只能为O2,根据得失电子守恒,确定出MnO4- 和H2O2前的系数,再根据电荷守恒,确定出产物中含有OH-。(3)由②组数据可知沉淀为BaSO4,根据元素S守恒,可得出:n(Na2SO4)= n(BaSO4)= 0. 5825g/233g·mol-1 =2. 50×10-3 mol;由③组数据,在结合反应2MnO4— +5H2O2+6H+==2Mn2++8H2O+5O2↑,可得出n(H2O2)= 0.02mol/L×25×10-3L×5/2=1.25×10-3mol;再根据样品的质量,通过质量的关系得出样品中H2O的质量,进一步得出n(H2O),即m(Na2SO4)= 142 g·mol-1 ×2. 50×10-3 mol=0.355 g ,m(H2O2)= 34 g·mol-1 ×1. 25×10-3 mol=0. 0425 g,所以n(H2O)=[1. 7700 g×25. 00 mL/100. 00mL-0. 355 g-0. 0425 g]/18g·mol-1 =2.50×10-3mol,故有:x:y:z=n(Na2SO4):n(H2O2):n(H2O)= 2:1:2。所以,硫酸钠-过氧化氢加合物的化学式为2Na2SO4·H2O2·2H2O。 【考点定位】物质组成的定量检测 【2011高考】 (2011·全国卷)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18 gH2O中含有的质子数为10NA B.12 g金刚石中含有的共价键数为4NA C.46 g NO2和N2O4混合气体中含有原子总数为3NA D.1 mol Na与足量O2反应,生成Na2O和Na2O2的混合物,钠失去NA个电子 【解析】 金刚石中一个碳原子形成4条共价键,而每条共价键被两个碳原子拥有,因此一个碳原子对每条共价键的“拥有权”为0.5,因此一个碳原子有两条共价键,12 g金刚石为1 mol,因此含有共价键为2 mol。一个水分子中有10个质子,18 g水是1 mol,所以A项正确。NO2和N2O4的最简式相同,因此只要质量相同,其所含原子个数也相同,C项正确。钠与氧气反应时,无论生成物是Na2O还是Na2O2,Na均为+1价,因此1 mol Na参加反应时失去的电子数为1NA,D项正确。 【答案】B (2011·安徽卷)科学家最近研制出可望成为高效火箭推进剂的N(NO2)3(如下图所示)。已知该分子中N-N-N键角都是108.1°,下列有关N(NO2)3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分子中N、O间形成的共价键是非极性键 B.分子中四个氮原子共平面 C.该物质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 D.15.2 g该物质含有6.02×1022个原子 【答案】C (2011·广东卷)1.设nA为阿伏伽德罗常数的数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常温下,23g NO2含有nA个氧原子 B、1L0.1mol?L-1的氨水含有0.1nA个OH― C、常温常压下,22.4LCCl4含有个nA个CCl4分子 D、1molFe2+ 与足量的H2O2溶液反应,转移2nA个电子 【解析】本题考察以物质的量为核心的有关计算和判断。NO2的摩尔质量是46g/mol,所以23g NO2的物质的量是0.5mol,含有0.5mol×2=1mol氧原子,即含有nA个氧原子,A正确;NH3·H2O属于弱电解质,在溶液中部分电离,因此1L0.1mol?L-1的氨水不可能电离出0.1molOH-,B不正确;常温常压下,CCl4是液体,因此不适用于气体的摩尔体积,即22.4LCCl4不是1mol,C不正确;Fe2+ 被氧化,产物是Fe3+ ,因此1molFe2+ 与足量的H2O2溶液反应,转移nA个电子,D也不正确。 【答案】A (2011·新课标全国卷)2.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1.00mol NaCl中含有6.02×1023个NaCl分子 B. 1.00mol NaCl中,所有Na+的最外层电子总数为8×6.02×1023 C.欲配置1.00L ,1.00mol.L-1的NaCl溶液,可将58.5g NaCl溶于1.00L水中 D.电解58.5g 熔融的NaCl,能产生22.4L氯气(标准状况)、23.0g金属钠 【解析】NaCl属于离子化合物,不存在NaCl分子,A不正确;Na+的最外层已经达到8电子稳定结构,所以B正确;1.00L ,1.00mol.L-1的NaCl溶液是指1.00molNaCl即58.5g NaCl溶于水配成1L溶液,而不是指溶剂为1L,C不正确;有原子守恒可知58.5g NaCl只能生成0.5mol氯气,在标准状况下是11.2L,D不正确。 B.12g 金刚石含有的共价键数为4NA C.46gNO2和N2O4混合气体中含有原子总数为3NA D.1 mol Na 与足量O2 反应,生成Na2O和Na2O2的混合物,钠失去NA个电子 CH3OH,故1mol甲醇中含有C—H键的数目为3NA,溶液体积未知,无法计算OH-的数目,标准状况下已烷为液态,不适用于气体摩尔体积,无法计算,Na2O2与足量H2O反应,共生成0.2molO2,O的化合价-1价转变为0价,转移电子1mol,0.2×2=0.4NA。解决此类问题的关键是:灵活应用各种知识,尤其基本概念与理论中元素守恒、化学键问题、晶体结构问题、氧化还原中电子转移问题、可逆反应问题及物质的量计算中一些特殊物质的状态等。结合阿伏伽德罗常数为NA,判断一定量的物质所含有的某种粒子数目的多少,是高考命题的热点之一,在近几年的各种高考试题中保持了相当强的连续性。这种题型所涉及的指示非常丰富,在备考复习时应多加注意,强化训练,并在平时的复习中注意知识的积累和总结。 【答案】D (2011·广东卷)某同学进行实验研究时,欲配制1.0 mol·L-1 Ba(OH)2溶液,但只找到在空气中暴露已久的Ba(OH)2·8H2O试剂(化学式量:315)。在室温下配制溶液时发现所取试剂在水中仅部分溶解,烧杯中存在大量未溶物。为探究其原因,该同学查得Ba(OH)2·8H2O在283 K、293 K和303 K时的溶解度(g/100 g H2O)分别为2.5、3.9和5.6。 (1)烧杯中未溶物可能仅为BaCO3,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假设试剂由大量Ba(OH)2·8H2O和少量BaCO3组成。设计实验方案,进行成分检验。写出实验步骤、预期现象和结论。(不考虑结晶水的检验;室温时BaCO3饱和溶液的pH=9.6) 限选试剂及仪器:稀盐酸、稀硫酸、NaOH溶液、澄清石灰水、pH计、烧杯、试管、带塞导气管、滴管 实验步骤 预期现象和结论  步骤1:取适量试剂于洁净烧杯中,加入足量蒸馏水,充分搅拌,静置,过滤,得滤液和沉淀。   步骤2:取适量滤液于试管中,滴加稀硫酸。   步骤3:取适量步骤1中的沉淀于试管中,________。   步骤4:   (3)将试剂初步提纯后,准确测定其中Ba(OH)2·8H2O的含量。实验如下: ①配制250 mL约0.1 mol·L-1 Ba(OH)2溶液:准确称取w克试样,置于烧杯中,加适量蒸馏水,________,将溶液转入________中,洗涤,定容,摇匀。 ②滴定:准确量取25.00 mL所配Ba(OH)2溶液于锥形瓶中,滴加指示剂,将________(填“0.020”、“0.05”、“0.1980”或“1.5”)mol·L-1盐酸装入50 mL酸式滴定管,滴定至终点,记录数据。重复滴定2次。平均消耗盐酸V mL。 ③计算Ba(OH)2·8H2O的质量分数=____________(只列出算式,不做运算)。 (4)室温下,________(填“能”或“不能”) 配制1.0 mol·L-1 Ba(OH)2溶液。 【答案】(1)由于Ba(OH)2·8H2O与空气中CO2反应,所取试剂大部分已变质为BaCO3,未变质的Ba(OH)2·8H2O在配制溶液时能全部溶解 (2) 步骤2: 出现白色沉淀,说明该试剂中有Ba2+存在  步骤3:滴加稀盐酸,连接带塞导气管将产生的气体导入澄清石灰水中 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该试剂含有BaCO3  步骤4:取步骤1中的溶液于烧杯中,用pH计测定其pH pH明显大于9.6,说明该试剂含有Ba(OH)2  (3)①搅拌溶解 250 mL容量瓶 ②0.1980 ③×100% (4)不能

【点此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