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I卷(选择题)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每题只有1个选项是正确的) 1. 化学已经渗透到人类生活的各个方面,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明矾能水解生成氢氧化铝胶体,可用作净水剂 B.垃圾是放错地方的资源,应分类回收利用 C.低碳生活注重节能减排,尽量使用太阳能等代替化石燃料,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 D.高纯度的硅单质广泛用于制作光导纤维 2.下面不能由单质直接化合而得到的化合物是 A. FeS ?B .Al2S3 C. FeCl2 D. Fe3O4 【答案】C 【解析】铁在氯气中燃烧生成的是氯化铁,而不是氯化亚铁,答案选C。 3.实验室贮存固体试剂可以放在广口瓶中,液体试剂放在细口瓶中,但是有些试剂必须贮存在具有橡胶塞的玻璃试剂瓶中。以下物质必须贮存在具有橡胶塞的玻璃试剂瓶中的是 ①KOH溶液 ②Na2SiO3溶液 ③盐酸 ④氢氟酸 ⑤澄清石灰水 ⑥硝酸 ⑦NaOH溶液 A.①②⑤    B.①②④⑤ C.①②④⑤⑦ D.①②⑤⑦ 【答案】D 【解析】强碱性的物质由于能和玻璃中二氧化硅反应生成黏性强的硅酸钠,所以不能用玻璃塞,用橡皮塞。盐酸、硝酸和玻璃都不反应,可用玻璃塞;氢氟酸能腐蚀玻璃,不能用玻璃瓶,所以正确的答案选D。 4.有些科学家提出硅是“21世纪的能源”,这主要是由于作为半导体材料的硅在太阳能发电过程中具有重要的作用.下列关于硅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高纯度的单质硅被广泛用于制作计算机芯片 B.硅可由二氧化硅还原制得 C.常温时硅与水、空气和酸不反应,但能与氢氟酸反应 D.自然界硅元素的贮量丰富,并存在大量的单质硅 5.下列有关实验装置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用图1装置制取并收集干燥纯净的NH3 B.用图2装置制备Fe(OH)2并能较长时间观察其颜色 C.用图3装置可以完成“喷泉”实验 D.用图4装置测量Cu与浓硝酸反应产生气体的体积 【答案】C 【解析】氨气的密度小于空气的,应该用向下排气法收集,A不正确;图2中,铁和电源的负极相连,作阴极,得不到氢氧化亚铁,B不正确;氯气极易被氢氧化钠溶液吸收,能形成喷泉,所以C正确;铜和浓硝酸反应生成的气体是NO2,NO2极易溶于水,排水法收集得不到NO2,D不正确,答案选C。 6.下列用品的有效成分及用途对应错误的是 A B C D  用品      有效成分 NaCl Na2CO3 Al(OH)3 Ca(ClO)2  用途 做调味品 做发酵粉 做抗酸药 做消毒剂  【答案】B 【解析】做发酵粉的是碳酸氢钠,而不是碳酸钠,B不正确,其余都是正确的,答案选B, 7.设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常温常压下4.6g NO2和N2O4混合气体所含原子总数为0.3NA B.标准状况下,22.4L SO3的分子数为NA C.将标准状况下11.2L的Cl2通入足量水中发生反应,转移的电子总数为0.5NA D.电解58.5 g熔融的NaCl,能产生22.4 L氯气(标准状况)、23.0 g金属钠 8.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凡是铵盐均能与苛性钠共热产生氨气 B.向铜粉中加人稀硫酸,铜粉不溶解;再加人固体,铜粉溶解 C.普通玻璃是由纯碱、石灰石和石英砂制成的,其熔点很高 D.将二氧化硫通人溴水,溴水褪色后加热不能恢复原色 【答案】C 【解析】玻璃的是混合物,其熔点不是很高,选项C不正确,其余都是正确的,答案选C。 9.下列推断正确的是 A.SiO2 是酸性氧化物,能与NaOH溶液反应,是制光导纤维的主要原料。 B.Na2O、Na2O2组成元素相同,与 CO2反应产物也相同 C.CO、NO、 NO2都是大气污染气体,在空气中都能稳定存在 D.新制氯水显酸性,向其中滴加少量紫色石蕊试液,充分振荡后溶液呈红色 10.1.92 g Cu投入到一定量的浓HNO3中,Cu完全溶解,生成气体颜色越来越浅,共收集到标准状况下672 mL气体,将盛有此气体的容器倒扣在水槽中,通入标准状况下一定体积的O2,恰好使气体完全溶于水,则通入O2的体积为 A.504 mL B.336 mL C.224 mL D.168 mL 11.用右图所示装置进行下列实验,实验结果与预测的现象不一致的是  ①中的物质 ②中的物质 预测①的现象  A 淀粉KI溶液 浓硝酸 无明显变化  B 酚酞溶液 浓盐酸 无明显变化  C AlCl3溶液 浓氨水 有白色沉淀  D 湿润红纸条 饱和氯水 红纸条褪色  【答案】A 【解析】浓硝酸易挥发,挥发出的硝酸溶于碘化钾溶液中,能把碘化钾氧化生成单质碘,所以正确溶液显蓝色,A不正确,其余都是正确的,答案选A。 12.某溶液中可能含有I- NH4+ Cu2+ SO32-,向溶液中加入足量的溴水,反应后溶液仍为无色,则关于溶液组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肯定不含有I- ②肯定不含有Cu2+ ③肯定含有SO32- ④可能含有I-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④ D ①②③ 【答案】D 【解析】向溶液中加入足量的溴水,反应后溶液仍为无色,因此一定没有铜离子、碘离子。而溴水是有颜色的,这说明必须含有SO32-来还原单质溴,答案选D。 13.下列实验装置、选用的试剂或实验操作中,都正确的是  A.实验室用装置A制取氨气 B.用B装置吸收氨气,并防止倒吸 C.用C装置稀释浓硫酸 D.用D装置除去CO2中的HCl 14.设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常温常压下4.6g NO2和N2O4混合气体所含原子总数为0.3NA B.标准状况下,22.4L SO3的分子数为NA C.将标准状况下11.2L的Cl2通入足量水中发生反应,转移的电子总数为0.5NA D.电解58.5 g熔融的NaCl,能产生22.4 L氯气(标准状况)、23.0 g金属钠 15.下列溶液中通入SO2一定不会产生沉淀的是 A. Ba(OH)2 B. Ba(NO3)2 C. Na2S D. BaCl2 【答案】D 【解析】A中生成亚硫酸钡沉淀,B中在酸性溶液中NO3-氧化SO2生成硫酸,所以生成硫酸钡沉淀,C中生成单质S沉淀,氯化钡和SO2不反应,答案选D。12.在稀硫酸中加入铜粉,铜粉不溶解,再加入下列固体粉末:①FeCl2 ②Fe2O3 ③Zn ④KNO3,铜粉可溶解的是 A.①② B.②④ C.②③ D.①④ 【答案】B 【解析】氧化铁溶于硫酸生成硫酸铁,硫酸铁能溶解铜;在酸性溶液中,硝酸钾能氧化铜,其余都是不能的,答案选B。 16.某稀溶液中含有Fe(NO3)3、Cu(NO3)2、HNO3,若向其中逐渐加入铁粉,溶液中Fe2+浓度和加入铁粉的物质的量之间的关系如图所示,则稀溶液中Fe(NO3)3、Cu(NO3)2、HNO3物质的量浓度之比为  A.1∶1∶1 B.1∶3∶1 C.3∶3∶8 D.1∶1∶4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2分) 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5小题,共52分) 17.(7分)右图表示某固态单质A及其化合物之间的转化关系(某些产物和反应条件已略去)。单质A能与某气态单质化合生成化合物B。 (1)若化合物B是造成酸雨的主要污染物,化合物D是组成单质A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则单质A是 (物质名称),将化合物B通入溴水中观察到的现象是 ,该现象说明化合物B具有 性,写出一个由化合物D生成B的化学方程式 ; (2)若化合物B可用于生产印刷电路板,化合物B和E的组成元素相同,化合物C是组成单质A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则化合物B能用作净水剂的原因是 (用离子方程式表示,下同),印刷电路板生产中发生的主要反应是 ,检验生产废液中是否含有化合物B的实验操作步骤是 。 18.(9分)晶体硅是一种重要的非金属材料。请写出晶体硅的二种用途:______、______ 制备纯硅的主要步骤如下: ①高温下用碳还原二氧化硅制得粗硅 ②粗硅与干燥HCl气体反应制得SiHCl3(常温下为液态,易挥发) ③SiHCl3与过量H2在1000~1100℃反应制得纯硅。 已知:Ⅰ.SiHCl3水解会生成两种气态产物,请写出其水解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 Ⅱ.SiHCl3 在空气中自燃。请回答下列问题: (1)第①步制备粗硅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 (2)用SiHCl3与过量H2反应制备纯硅的装置如下(热源及夹持装置略去)  ①装置B中的试剂是     ,装置C中的烧瓶需要加热,其目的是______________, ②反应一段时间后,装置D中观察到的现象是               _  , 装置D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  , ③为保证制备纯硅实验的成功,操作的关键是检查实验装置的气密性,控制好反应温度 以及                           _____________ , ④设计鉴定产品硅中是否含少量Fe单质的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计算机芯片、太阳能电池。(2分) SiHCl3+3H2O===H2SiO3+H2↑+3HCl↑(1分) (1)①SiO2+2CSi+2CO↑(1分) (2)①浓H2SO4,(1分) 使SiHCl3气化,(1分) ③由于高温下氢气及硅都能和空气中的氧气反应,而装置中含有空气,所以应先通一段时间H2,将装置中的空气排尽。 ④铁是活泼的金属,能和酸反应,而硅和一般的酸是不反应的,所以正确的方法是取少量产品于试管中加盐酸溶解,再滴加氯水和KSCN(aq),若出现红色说明含Fe,若不出现红色说明不含Fe。 19.(8分)某学生利用以下装置探究氯气与氨气之间的反应。其中A、F分别为氨气和氯气的发生装置,C为纯净干燥的氯气与氨气反应的装置。  请回答下列问题: (1)装置F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提示,高锰酸钾的还原产物为Mn2+) (2) B装置的名称是__________;A装置中的固体可能是________。 (3)通入C装置的两根导管左边较长、右边较短,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 (4)装置C内出现浓厚的白烟并在容器内壁凝结,另一生成物是空气的主要成分之一。请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2MnO4- + 10 Cl- + 16H+ = Mn2+ + 5Cl2↑ + 8H2O (2分) (2) 干燥管(1分)  碱石灰或生石灰等 (1分) (3) 使密度大的氯气与密度小的氨气较快地均匀混合 (2分) (4) 3Cl2+8NH3===N2+6NH4Cl  (2分) 【解析】(1)F装置是制取氯气的,所以根据还原产物可知,反应的方程式是2MnO4- + 10 Cl- + 16H+ = Mn2+ + 5Cl2↑ + 8H2O。 (2)根据装置B的构造可知,B是干燥管;A装置是制取氨气的,由于氨水中存在平衡NH320.(16分) 在某澄清、透明的黄色溶液中,可能含有NH4+、Fe3+、Ba2+、Al3+、SO42-、HCO3-、I- Cl-离子。进行下述实验(所加试剂均过量)。  (1) 沉淀 A的化学式是 ,气体A的化学式是 ; (2)待测液中一定存在 ;一定不存在 _______ 用离子方程式表示上述离子一定不存在的原因 。 (3)写出溶液C与过量氨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 (4)若气体A、 沉淀A、 沉淀D的物质的量各为1mol,则SO42-的物质的量为: mol。 【解析】溶液显黄色,所以一定含有铁离子。铁离子具有氧化性,能氧化碘离子生成单质碘。同时也能和HCO3-相互水解生成氢氧化铁和CO2,所以就一定不能含有HCO3-、I-。加入过量的氢氧化钠生成沉淀,所以该沉淀一定是氢氧化铁。气体应该是氨气,因此一定含有NH4+。溶液A能和盐酸酸化的氯化钡反应生成白色沉淀,所以该沉淀是硫酸钡,因此一定含有SO42-,则就一定没有Ba2+。溶液B中含有氯离子,生成沉淀C是氯化银,但由于前面用盐酸酸化,所以不能确定是否含有氯离子。溶液C能和过量的氨水反应生成沉淀,所以该沉淀只能是氢氧化铝,即原溶液中还含有Al3+。若气体A、 沉淀A、 沉淀D的物质的量各为1mol,则溶液中阳离子的电荷数是7mol,由于不能排除氯离子,所以SO42-的物质的量应该是小于等于3.5mol。 21.(12分)实验研究发现,硝酸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时,硝酸的浓度越稀,对应还原产物中氮元素的化合价越低。现有一定量的铝粉和铁粉的混合物与一定量很稀的硝酸充分反应,反应过程中无气体放出(N元素被还原为NH4+)。在反应结束后的溶液中逐滴加入4mol/L NaOH溶液,所加的NaOH溶液的体积(mL)与产生沉淀的物质的量(mol)关系如下图所示。 ⑴图中OC段没有沉淀生成,此阶段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 ⑵在DE段,沉淀的物质的量没有变化,则此阶段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上述现象说明溶液中 离子结合OH-的能力最弱。 ⑶B与A的差值为 mol。 ⑷B对应的沉淀量为 mol,C对应的溶液体积为 mL。  题号 对应知识点 基础 中档 稍难  1 化学于生活、生产即环境保护 √    2 金属及非金属单质的化学性质 √    3 试剂的保存 √    4 硅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和用途 √    5 化学实验  √   6 物质的用途 √    7 化学计量的有关计算  √   8 物质的性质、制取 √    9 物质的性质、用途 √    10 金属和硝酸的有关计算  √   11 化学实验  √   12 离子共存及其判断 √    13 化学实验基本操作 √    14 化学计量数的应用  √   15 SO2的化学性质  √   16 化学计算   √  17 无机框图题 √    18 硅的制备 √    19 化学实验  √   20 离子共存及其判断  √   21 化学计算   √

【点此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