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1年德州高一检测)下列分散系中,分散质微粒直径最大的是(  ) A.雾 B.石灰乳 C.氢氧化铁胶体 D.淀粉溶液 解析:选B。中学常见的分散系有溶液、胶体和浊液。溶液中的分散质微粒直径小于1 nm;胶体中的分散质微粒直径在1~100 nm之间;浊液中的分散质微粒直径大于100 nm。选项中A、C、D都属于胶体,而B是浊液,其分散质微粒直径最大。 2.下列家庭小实验不能制得溶液的是(  )  解析:选B。食盐、蔗糖溶于水得到溶液,分散质(溶质)粒子分别是Na+、Cl-和蔗糖分子。泥土加入水中得到悬浊液。植物油溶于汽油得到溶液。 3.(2011年烟台高一检测)下列事实与胶体性质无关的是(  ) A.在豆浆里加入盐卤做豆腐 B.河流入海口处易形成沙洲 C.一束平行光线照射蛋白质溶液时,从侧面可以看到光亮的通路 D.三氯化铁溶液中滴入氨水出现红褐色沉淀 解析:选D。A、B两选项利用了胶体遇到盐聚沉的性质,C项是胶体的丁达尔现象,D项是因为发生反应FeCl3+3NH3·H2O===Fe(OH)3↓+3NH4Cl,与胶体性质无关。 4.除去蛋清中混有的少量Cl-的方法是(  ) A.加入少量硝酸银溶液 B.过滤 C.电泳 D.渗析 解析:选D。本题出错的原因是对胶体的性质和胶体的提纯方法理解不透彻造成的,选择C的比较少,这一个选项显然错误。选择A是只盲目记忆Cl-的鉴别方法,而忽略胶体的性质,胶体遇电解质溶液可以发生聚沉,所以 AgNO3 溶液不能除Cl-。选择B项则是忽略了胶体和Cl-的区别,二者均可透过滤纸,Cl-可以透过半透膜,而胶体则不能。 5.某课外活动小组进行Fe(OH)3胶体的制备实验并检验其性质。 Ⅰ.Fe(OH)3胶体的制备实验。 (1)现有甲、乙、丙、丁四名同学进行Fe(OH)3胶体的制备 ①甲同学的操作是:取一小烧杯,加入25 mL蒸馏水加热至沸腾,向沸水中逐滴加入1~2 mL FeCl3饱和溶液,继续煮沸至溶液呈红褐色,停止加热。 请评价该操作是否正确________。 ②乙直接加热饱和FeCl3溶液,请评价是否正确________。 ③丙向沸水中滴加饱和FeCl3溶液,为了使反应进行充分,煮沸10分钟,请评价是否正确________。 ④丁按教材步骤操作时,边滴加FeCl3饱和溶液边用玻璃棒搅拌,结果没有制得胶体,请你帮他分析其中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写出制备Fe(OH)3胶体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Ⅱ.Fe(OH)3胶体的性质。 (3)取少量你制得的胶体加入试管中,加入(NH4)2SO4溶液,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种现象称为胶体的 ________。 (4)氢氧化铁胶体稳定存在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 A.胶粒直径小于1 nm B.胶粒带正电荷 C.胶粒作布朗运动 D.胶粒能透过滤纸 解析:(1)①甲同学操作正确;②乙同学直接加热FeCl3饱和溶液,因FeCl3溶液浓度过大直接生成Fe(OH)3沉淀;③丙长时间加热会导致Fe(OH)3胶体聚沉;④制备Fe(OH)3胶体时,不能用玻璃棒搅拌,因为用玻璃棒搅拌时,会减弱胶粒对电荷的吸附能力,使胶粒容易碰撞结合形成更大的颗粒而沉降。 (2)书写方程式时不能写成“Fe(OH)3↓”。 (3)Fe(OH)3胶粒所带正电荷被SO所带负电荷中和,产生红褐色沉淀。 (4)Fe(OH)3胶体稳定存在的主要原因是胶粒带正电荷,互相排斥不易形成沉淀;布朗运动是胶体稳定存在的次要原因。 答案:Ⅰ.(1)①正确 ②不正确 ③不正确 ④因为用玻璃棒搅拌时,会减弱胶粒对电荷的吸附能力,使胶粒易碰撞结合成更大的颗粒而沉降 (2)FeCl3+3H2OFe(OH)3(胶体)+3HCl Ⅱ.(3)产生红褐色沉淀 聚沉 (4)B  1.下列有关分散系属于胶体的是(  ) A.淀粉溶液 B.食盐水 C.牛奶 D.碘酒 解析:选A。食盐水和碘酒属于溶液,牛奶属于乳浊液,淀粉溶液属于胶体。 2.(2011年吉林四校高一检测)近年来我国不少地区多次出现大雾天气,致使高速公路关闭,航班停飞。从物质分类角度来看,雾属于下列分散系中的(  ) A.溶液 B.悬浊液 C.胶体 D.乳浊液 解析:选C。雾属于胶体,C正确。 3.某种分散系的分散质粒子既能透过半透膜,也能透过滤纸,该分散系为(  ) A.溶液 B.胶体 C.悬浊液 D.乳浊液 解析:选A。滤纸只能使胶体和溶液中的分散质微粒透过,不能使浊液中的分散质微粒透过,半透膜只能使溶液中的分散质微粒透过,胶体和浊液中的分散质微粒都不能透过。 4.(2011年威海高一检测)下列现象与胶体无关的是(  ) A.日常生活中看到的烟、云、雾 B.阳光穿过茂密的树林产生美丽景象 C.FeCl3溶液呈现黄色 D.不同品牌的墨水不能混用 解析:选C。 选项 内容指向·联系分析 结论  A 常见的胶体分散系很多,烟、云、雾中的微粒有许多介于1~100 nm,属于胶体范围 均属于胶体  B 该现象为丁达尔现象 与胶体有关  C 含Fe3+的溶液一般显黄色 与胶体无关  D 不同品牌的墨水属于不同的胶体,相互混合会发生聚沉 与胶体有关  5.“纳米材料”(1 nm=10-9 m)是当今材料科学研究的前沿,其研究成果广泛用于催化及军事科学中,“纳米材料”是指研究开发直径为几纳米至几十纳米的材料,如将“纳米材料”分散到液体分散剂中,对于所得分散系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①所得物质一定是溶液 ②能全部透过半透膜 ③有丁达尔现象 ④所得液体可以全部透过滤纸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解析:选D。“纳米材料”的微粒直径与胶体微粒的直径相近,因此将“纳米材料”分散到液体分散剂中得到的分散系是胶体,应具有胶体的性质。 6.Fe(OH)3胶体区别于FeCl3溶液最本质的特点是(  ) A.Fe(OH)3胶体粒子的大小在1~100 nm之间 B.Fe(OH)3胶体具有丁达尔现象 C.Fe(OH)3胶体是均一、稳定的分散系 D.Fe(OH)3胶体的分散质能透过滤纸 解析:选A。胶体和溶液、浊液的最本质区别是胶体粒子大小在1~100 nm之间。 7.在水泥厂、冶金厂常用高压电作用于气溶胶,以除去大量烟尘,减少烟尘对空气的污染。这种除尘法的原理是(  ) A.渗析 B.电泳 C.聚沉 D.丁达尔现象 解析:选B。胶体分散质微粒具有强吸附性,可以吸附某种电荷而带电,故可发生电泳。 8.(2011年枣庄高一检测)胶体遇到强电解质会发生聚沉。将某溶液逐滴加入到Fe(OH)3胶体中,开始时产生沉淀,继续滴加沉淀逐渐溶解,则该溶液是(  ) A.2 mol·L-1 NaOH溶液 B.2 mol·L-1 HCl溶液 C.2 mol·L-1 NaCl溶液 D.酒精 解析:选B。由于Fe(OH)3胶体的胶粒带正电荷,所以A、B、C三项中的溶液均能使Fe(OH)3胶体发生聚沉,生成Fe(OH)3沉淀,而酒精为非电解质,不能使Fe(OH)3胶体发生聚沉;能与Fe(OH)3沉淀反应而使其溶解的只有HCl溶液,故选B项。 9.已知硅酸胶体微粒带负电荷,对该胶体进行下列处理,不发生聚沉的为(  ) A.加蔗糖溶液 B.加入MgSO4 C.加热胶体 D.加Fe(OH)3胶体 解析:选A。解答本题要明确使胶体聚沉的三种不同方法。 10.(2011年烟台高一检测)微波是一种高频电磁振荡,“微波炉”就是利用高频电磁振荡使食品中分子也产生振荡而发热。现代医学上使用微波手术刀进行外科手术,其好处主要是使开刀处的血液迅速凝固而减少失血,关于其作用原理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微波电流迅速中和血液胶粒所带的电荷而凝聚 B.微波使局部血液受热而使血液胶体凝聚 C.微波电流通过金属手术刀时产生的高温使血液凝固 D.以上说法都正确 解析:选C。微波使分子产生振荡而发热,手术时是由于使金属刀产生的高温使血液凝固。 11.医学上治疗由肾功能衰竭等疾病引起的血液中毒时,最常用的血液净化手段是血液透析。透析时,病人的血液通过浸在透析液中的透析膜进行循环和透析。透析原理同胶体的________类似,透析膜同________类似,透析膜的孔径应________(填“大于”、“等于”或“小于”)血液内毒性物质粒子直径,毒性物质才可能扩散到透析液中而被除去。 解析:血液是胶体,血液透析相当于胶体的渗析,毒性物质粒子直径小于1 nm,能透过透析膜。 答案:渗析 半透膜 大于 12.(1)实验室中,制取Fe(OH)3胶体的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反应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证明胶体已经制成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已知Fe(OH)3胶粒带正电荷。Al(OH)3胶粒也带正电荷,而H2SiO3胶粒带负电荷,则下列实验的现象分别是: ①Fe(OH)3胶体和Al(OH)3胶体混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Fe(OH)3胶体和H2SiO3胶体混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已知Al(OH)3胶体能够净水,则Fe(OH)3胶体________(填“能”或“不能”)净水。 解析:(1)注意,生成的是“Fe(OH)3(胶体)”而非“Fe(OH)3沉淀”。 (2)①Fe(OH)3胶粒与Al(OH)3胶粒电性相同,电荷不能中和,不发生聚沉现象。②Fe(OH)3胶粒与H2SiO3胶粒电性相反,相混互相中和,胶粒凝聚为沉淀。通常,深色沉淀和白色沉淀混合显示深色。 (3)Al(OH)3胶体能净水,是由于其胶粒带正电荷,中和水体中带负电的泥沙胶粒,共同凝聚为沉淀。Fe(OH)3胶粒也带正电荷,故有相同的净水效果。 答案:(1)将少量饱和FeCl3溶液滴入沸水中 FeCl3+3H2OFe(OH)3(胶体)+3HCl 使一束光线通过所得液体混合物,有丁达尔现象,证明生成了胶体(或观察液体混合物的颜色,呈红褐色,证明生成了胶体) (2)①无明显现象 ②液体变澄清,并生成了红褐色沉淀 (3)能 13.丁达尔现象是区分胶体与溶液的一种最常用的方法。 (1)如图是在实验室中进行氢氧化铁胶体丁达尔现象实验的示意图,该图中有一处明显错误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试从分散系的分类进行讨论说明)  (2)欲在树林中观察到丁达尔现象,你认为一天中最有可能观察到该现象的时间是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去树林观察丁达尔现象有诸多不便,聪明的你想出了许多在家里看到丁达尔现象的方法,其中最简单、最环保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进入烧杯前,光穿过的空气是溶液,不是胶体,不会产生丁达尔现象,所以该图中的明显错误是空气中也出现了光柱。 (2)清晨,树林中存在水雾,阳光透过树叶间隙形成光束,穿过这些水雾会产生丁达尔现象,所以一天中最有可能观察到该现象的时间是清晨。 (3)打开暖瓶(加热水)让水汽升腾起来,用一束光照射即可。 答案:(1)空气中也出现了光柱 进入烧杯前,光穿过的空气是溶液, 不是胶体,不会产生丁达尔现象 (2)清晨 清晨树林中存在水雾,雾是胶体,阳光透过树叶间隙形成光束,穿过这些水雾会产生丁达尔现象 (3)打开暖瓶(加热水)让水汽升腾起来,用一束光照射即可 14.AgNO3、KI、KNO3都是无色晶体或白色固体,而AgI却是黄色固体。 (1)指出AgI的物质类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01 mol·L-1的AgNO3溶液滴入到0.01 mol·L-1的KI溶液中,生成黄色胶体,写出此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反应类型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浓的AgNO3溶液和浓的KI溶液混合,生成黄色沉淀,写出此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反应类型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写出使AgI胶体聚沉为AgI沉淀的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写出一种区分KI溶液和AgI胶体的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AgI是由Ag+和I-组成的化合物,属于盐类;(2)KI遇到AgNO3时生成AgI,发生的是复分解反应,AgI聚集成较大颗粒即成了胶体的胶粒,若生成的AgI很多,则成为沉淀;(4)使胶体聚沉可加入电解质、加热或加入带相反电荷的胶体;区别溶液和胶体可用丁达尔现象、电泳、加电解质等方法。 答案:(1)盐(或银盐或氢碘酸盐) (2)AgNO3+KI===AgI(胶体)+KNO3 复分解反应 (3)AgNO3+KI===AgI↓+KNO3 复分解反应 (4)加入某种盐溶液(如NH4Cl浓溶液) 观察,无色的是KI溶液,黄色的是AgI胶体(或进行丁达尔现象实验,有丁达尔现象的是AgI胶体,无丁达尔现象的是KI溶液;或进行聚沉实验,加入浓KI溶液,生成黄色沉淀的是AgI胶体,无明显现象的是KI溶液;或进行电泳实验,某极区颜色变深的是AgI胶体,颜色不变的是KI溶液等合理答案均可)

【点此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