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指导】2013高考历史总复习 6-2 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新人教版必修2 一、选择题 1.(2012年江苏卷)二战后初期,作为布雷顿森林体系重要组成部分的世界银行,其筹措资金的主要来源是美国。根据协议规定,借贷国在使用贷款时须由世界银行的代表监督,其用途主要是购买美国商品。这表明布雷顿森林体系(  ) ①妨碍了经济全球化进程 ②有利美国对外经济的扩张 ③导致世界经济畸形发展 ④强化美国在国际金融领域的支配地位 A.①②③ B.①③ C.②④ D.②③④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对材料与布雷顿森林体系的理解能力。根据材料所述,只有与美国相关内容即②④,才符合题意,而材料并未体现①③等内容,故排除。 答案:C 3.(山东省实验中学2012届高三第三次测试,21)下表是1977年部分国家政府控制某些行业 比重(%) 国家 煤炭工业 铁路运输 航空运输  英国 100 100 75  加拿大 私有 75 75  法国 100 100 75  从中可以看出二战后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主要特点是(  ) A.全面实行国有化,建立国营经济 B.扩大政府开支,调节社会生产 C.加强对国民经济的大力干预 D.开始重视限制私有企业的发展 解析:由材料可以看出二战后资本主义国家加大了某些行业,如煤炭、铁路运输、航空运输等的控制,因此正确选项为C。 答案:C 5.(山西省大同一中2012届高三第三次月考,25)二战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实行“福利国 家”制度。其主要目的在于(  ) A.扩大资本市场      B.增加社会财富 C.缓和社会矛盾 D.调动劳动积极性 解析:“福利国家”制度是当代资本主义新变化特征之一,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目的在于缓和社会矛盾,维护资产阶级的统治。 答案:C 6.(安徽省六校2012届高三9月测试,21)对下面漫画理解正确的是(  )  A.西方国家福利政策的实施有利于人民幸福指数的提高 B.西方国家福利政策的扩大缓和了社会矛盾 C.福利政策的实施压制了人民生产的积极性 D.反映了大规模福利政策实施的弊端 解析:本题考查当代西方社会的政治经济新特点。根据题干“福利国家”和图上所画的懒汉分析,由于实行高额的福利政策导致了大批懒汉的出现。 答案:D 7.(江苏金坛市2011届高三第一次调研,16)二战后,资本主义国家不同程度地推行了社会 福利政策,主要结果是(  ) A.促进了社会和谐 B.强化了国家机器 C.阶级矛盾基本消除 D.消除了社会不公现象 解析:主要考查学生对教材知识的理解和运用。社会福利政策的实行使低收入阶层的生活得到基本保障,缓解了社会矛盾。起到了促进社会和谐的作用。B项关系不大,C、D的说法错误,社会福利政策只是缓解矛盾,并不能消除矛盾和社会不公现象。 答案:A 8.(山东省实验中学2011届高三诊断,23)20世纪80年代,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曾说:“(我 们的)社会有一个梯子和一张安全网,梯子用来供人们自己努力改善生活,安全网则是用来防止人们跌入深渊。”可见西方推行社会福利制度的主要目的是(  ) A.通过实行民主社会主义,暂缓阶级矛盾 B.提高生产部门的劳动积极性,刺激经济和生产的持续发展 C.实行社会保障制度,显示资本主义社会的优越性 D.防止由于人民极端贫困、社会两极分化过于明显而造成社会动乱 解析:从材料我们可以看出这个网的目的是为了防止人们跌入深渊,也就是防止两极分化太过严重导致社会动荡。 答案:D 9.(2012年浙江卷)某同学在学习《历史》必修二后,为巩固所学知识,概括里根政府时期的经济发展状况,作诗一首。后发现其中有一句不妥,它是(  ) A.亦滞亦胀凯失灵(凯,指凯恩斯主义) B.紧缩货币出新招 C.减税减支零通胀 D.又陷“四高”难逍遥(“四高”,指高赤字、高国债、高利率和高贸易逆差) 解析:到 20 世纪 70 年代初,美国和西欧主要资主义国家出现“滞胀”现象,经济增长停滞或下降,物价则持续猛涨,通货膨胀严重,这说明主张国家干预的凯恩斯主义已经失灵。1981 年,里根担任美国总统后,以供应学派为依据,确立了自己政府的经济政策,其主要的思想是减少政府对经济的干预,但即使是减税减支也无法实现零通胀,C 项错误。 答案:C 10.(皖北协作区2011届高三联考,21)下表是20世纪后半期世界工业发展情况表。 据表可知,高收入国家的工业比重呈不断下降趋势。对此的解读,最合理的是 年份 1960年 1970年 1980年 1990年 2000年  高收入 国家工业 40% 38% 36% 34% 31%  中收入国家 工业比重 28% 34% 43% 37% 36%  低收入国家 工业比重 22% 27% 37% 36% 43%  (  ) A.发达国家逐渐从工业经济转向知识经济 B.低收入国家工业发展水平超过发达国家 C.世界经济多极化的反映 D.低收入国家反对霸权主义取得重大成果 解析:分析“20世纪后半期世界工业发展情况表”,高收入国家的工业比重呈不断下降的趋势,而中低收入国家的工业比重不断上升。根据所学,高收入国家的工业比重之所以下降,主要原因是第三次科技革命后,工业经济取代了知识经济,发达国家逐渐从工业经济转向知识经济,本题选A项。 答案:A 11.(湖北省荆州市2012届高三第一次质检,24)“全靠货币资本的收入为生的食利者同企业 家与其他一切参与运用资本的人极大程度的分离。”材料表明,当代资本主义发展的特点是(  ) A.知识经济的社会影响与日俱增 B.企业管理人员资本化程度不断提高 C.资本所有权与管理权紧密结合 D.产生了代替资本所有者的职业经理 解析: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食利者同企业家与其他一切参与运用资本的人极大程度的分离。”和所学史实19世纪末20世纪初企业由于科技发展对于经营者的管理水平越来越高,促进了所有者和经营者相分离。 答案:D 12.(黑龙江双鸭山一中2011届高三月考,28)20世纪初,占有40%左右的股票才能控制一 个公司,但在当今发达国家只要掌握某公司的3%~5%的股票,就能获得对该公司的控制权。对于上述现象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 A.股票呈现出分散化趋势 B.反映了资本社会化的趋向 C.企业的决定权开始掌握在工人手中 D.资本家已无法拥有企业全部的所有权 解析:材料反映的是战后资本主义国家企业经营出现的“人民资本主义”现象。股票不再只为少数资本家拥有,呈现出分散化的趋势,企业普通职工也拥有股票,资本家已无法拥有企业全部的所有权。股票分散化起到了缓和社会矛盾和大量吸收资金的作用,反映了资本社会化的趋向,但企业的决定权仍然掌握在少数大股东手中。 答案:C 二、非选择题 13.(广州市2011届高三调研,39)(24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500年前后,西欧发生了一系列事件,这些事件为一种新的文明开辟了道路,这就是现代化的准备阶段。 材料二 当转型的准备工作完成后,现代化的第一步是在政治领域首先迈出的,这就标志着现代化的开始。……一个人的绝对权力阻碍了国家的发展,不限制这种权力,国家便无法进步。克服专制王权于是成了继续前进的条件,在这个时候,谁先克服专制王权,谁就先迈出现代化的第一步。 ——以上材料皆据钱乘旦《世界近现 代史的主线是现代化》 材料三 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一道奇妙的分水岭:对西方国家来说,它似乎意味着现代化的结束……西方现代化经过几百年的发展,其优势与弊端都已经十分清楚。二战后人们企图修补这个社会,修补在两个方向上进行,一是修补资本主义,二是修正民族国家。修正的方向是企图“超越”民族国家,但并不是消灭民族国家,而是在民族国家之上和之下的层面上对它进行“越位”,从而对它的主心骨——国家主权实行分解。 ——据钱乘旦《不平衡发展: 20世纪历史与现代化》 请回答: (1)1500年前后,西欧发生的哪些事件为“一种新的文明开辟了道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英国是怎样“克服专制王权”的?用史实说明“克服专制王权”是如何促进英国“继续前进”的?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二战后资本主义国家是如何对自身进行“修补”的?二战后,“修正民族国家”在西欧有何具体体现? 解析:本题考查西方国家的社会转型。第(1)问要抓住时间“1500年前后”,从政治、经济、文化方面进行回答;第(2)问的“克服专制王权”就是指君主立宪制的确立;第(3)问从“修补资本主义”可知是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修正民族国家”则是指欧洲的联合。 答案:(1)新航路的开辟(或地理大发现)、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其他表述,言之成理也可) (2)1689年,英国议会通过《权利法案》,限制英王的实际统治权,确立了君主立宪制的资本主义政治制度。(言之成理也可) 说明:英国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和发展,为工业革命首先在英国开始提供了前提。(言之成理也可) (3)奉行国家干预的经济政策,实行国家对经济的宏观调控;缩小贫富差距,建立“福利国家”。(其他表述,言之成理也可) 体现:建立欧洲共同体。 14.(2012年山东卷)20世纪二三十年代,斯大林和罗斯福开创了两种新的经济运行模式。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斯大林的国家工业化和农业全盘集体化运动,体现着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的原理……从理论到实践都明显地改变了列宁的新经济政策。 ——据叶书宗《关于苏联的国家工业化 和农业全盘集体化问题》 材料二 罗斯福新政期间,一些人激烈地抨击罗斯福,说他“叛变了他的阶级”,其举措是“淡红色的社会主义”。 ——据黄安年《美国社会经济史论》等 材料三 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 ——《邓小平文选》第三卷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斯大林的经济政策与新经济政策相比有哪些“改变”。 (2)据材料二,举例说明反对者抨击罗斯福的依据。 (3)据材料三,谈谈你对斯大林和罗斯福开创的两种经济运行模式的认识。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比较、分析、概括历史问题的能力。第(1)问属于比较型题目,依据所学知识从路线、所有制形式、经济模式三个角度作答即可。第(2)问的判断关键是材料中“叛变了他的阶级,其举措是淡红色的社会主义”即指采取的国家干预经济的措施,从新政的内容里面举例作答。第(3)问的认识,从两种模式对两国所产生的作用方面回答。 答案:(1)改变了新经济政策间接向社会主义过渡的路线,实行直接过渡;改变了多种所有制并存的所有制形式,实行单一的公有制;改变了计划和市场调节并存的模式,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 (2)新政采取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方式,如实行《国家工业复兴法》,限制资本家自主生产等;(举一例说明即可) 新政中一些维护普通民众权益的措施损害了资本家的利益,如规定最高工时、最低工资和大规模的社会救济等。(举一例说明即可) (3)市场经济不是资本主义所固有的,社会主义也应有市场调节。斯大林实行单一的计划经济,取消市场调节,虽在短期内取得了经济建设的巨大成就,但从长期来看,束缚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对社会主义建设产生了不利影响。 计划经济不是社会主义所特有的,资本主义也可以有计划。罗斯福在没有触动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采取国家干预的政策,增加经济中的计划成分,缓和了经济危机。 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www.ks5u.com)

【点此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