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单元 第1讲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时间:45分钟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 1.郑观应在《盛世危言》中说;“洋布、洋纱、洋花边、洋袜、洋巾入中国,而女红失业;煤油、洋烛、洋电灯入中国,而东南数省之桕树皆弃为不材。”该材料从本质上表明 (  ) A.商品输出是列强侵华的主要方式 B.列强侵华客观上促进了中国的近代化 C.列强侵略导致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D.西方侵略造成中国社会矛盾日趋激化 2.1845年,御史刘良驹奏称:“银价之昂未有甚于今日者,京中纹银每两易制钱乃二千文,外省则每两易制钱二千二三百文不等”,而且“其势日就增加,尚无底止”。“其势日就增加”的原因主要是 (  ) A.中国逐渐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B.中国白银开始出现外流的趋势 C.中国即将进入半殖民地社会 D.中国自然经济面临着解体的危机 3.“在中国的近代化进程中,1860年是个很重要的时间点”。以下史实最能支持这一观点的是 (  ) A.第二次鸦片战争的结束 B.《资政新篇》的颁布 C.洋务运动的兴起 D.“西学东渐”的开始 4.李鸿章说:“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欲学习外国利器,则莫如觅制器之器,师其法而不必尽用其人。欲觅制器之器与制器之人,则我专设一科取士,士终身悬以为富贵功名之鹄,则业可成,业可精,而才亦可集。”这表明李鸿章强调国家走向富强最终取决于 (  ) A.创办近代军事工业 B.引进西方工业设备 C.创办近代民用工业 D.兴办学校培养人才 5.如果为下图选择一个主题,最为贴切的是 (  )  A.“清王朝自救运动”     B.“近代工业的起步” C.“实业救国的浪潮” D.“民族工业的春天” 6.光绪初年有人说:“外洋工料尤易冒浮,报价每至四五倍之多。……故人谓机器局管事一年,终身享用不尽。”此言论 (  ) A.揭露洋务企业经营管理腐败 B.批评外洋工进行敲诈勒索 C.指出洋务官员待遇过于丰厚 D.说明顽固派阻挠洋务运动 7.《剑桥中华民国史》:“在中国……革命后10年,在20年代初,发族资本主义就开足了马力,新一代的企业家就已经出现……但是这一城市经济和社会的巨大进步,更多地产生于第一次世界大战所造成的经济奇迹,而较少地受惠于一场早已被军人接管了的革命。”据材料可知 (  ) A.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于辛亥革命后 B.辛亥革命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的长足发展 C.“经济奇迹”出现的主要原因是“一战” D.军人革命不利于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8.1896年,清朝政府下令“多以广开矿产为方今济急要图,当通谕各省将军督抚,体察各省情形,酌度办法具奏”。这一谕令反映出当时清朝政府 (  ) A.思想保守,阻碍了民族工业的发展 B.出卖矿产资源,维护列强在华利益 C.应对时局,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 D.强化中央集权,加强对地方的控制 9.《剑桥中华民国史》载,(辛亥)革命后10年,在(20世纪)20年代初,民族资本主义就开足马力……但是这一城市经济和社会的巨大进步,更多地产生于第一次世界大战所造成的经济奇迹,而较少地受惠于一场早已被军人接管了的革命。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 A.辛亥革命促进了20世纪20年代初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长足发展 B.“一战”是造成“经济奇迹”出现的主要原因 C.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程度很高 D.辛亥革命对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毫无益处 10.张謇说:“二十年来,所见诸企业之失败,盖不可以卒数,推原其故,则由创立之始,以至于业务进行,在皆伏有致败之衅,则无法律之导之故也。……无公司法,则无以集厚资,而巨业为之不举;无破产法,则无维信用,而私权于以重丧。”据此,他认为民族工业进程迟缓的主要原因是 (  ) A.缺乏必要的法律保障 B.受中外反动势力双重压迫 C.官僚资本的经济垄断 D.缺乏充足货币资本的支持 11. 1935年,国民党五届一中全会通过《确定国民经济建设实施计划大纲案》,确定“建设国民经济,必须为全盘之统制”的方针。这有利于 (  ) A.经济危机的缓和 B.美国在华经济势力的增长 C.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 D.官僚资本的迅速膨胀 12.下图生动地展现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曲折发展的历程。对图中现象理解正确的有 (  )  ①“肥料不足”是指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先天性的资金少、规模小、技术力量薄弱 ②“阳光灿烂”是指“一战”期间中国民族工业出现了“短暂的春天” ③“冰雹无情”是指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受到四大家族和日本侵略者的双重挤压 ④中国民族工业发展道路曲折根源于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二、非选择题(第13题18分,第14题22分,共40分) 13.自古以来,山东省在全国政治、经济和文化格局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近几年来,随着黄河三角洲经济区和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上升为国家战略,山东一蓝一黄优势互补,非黄非蓝地区同迎机遇。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明清时期山东经济取得较快发展。清代山东植棉进一步发展,植棉州县增至90余个,达州县总数的87%。……酿酒制曲主要分布于平原粮产区,而榨油业则以山东半岛和鲁中山区较盛。……从乾隆年间开始,淄川县出现小机户,栗家庄树荆堂恒盛机房的创始人毕丰涟以一张织机起家,道光时发展为织机20余架。……清代潍县商人足迹更是南达江淮,北至盛京、吉林。苏州的东齐会馆就是潍商与胶州商人共同创建的。 ——摘自许檀《明清时期山东经济的发展》 材料2:在烟台进出口贸易结构中,豆类、黄丝、野蚕丝、屑丝、茧绸、粉丝、草帽辫、果类、花生、药材、花边、发网共15项对输出贸易影响较大;鸦片、纺织品、纺织原料、糖、纸、燃料、火柴、五金和染料等是烟台的主要进口商品。 ——《烟台贸易研究》(1867~1919) (1)依据材料1,概括明清时期山东经济发展的新特点。(8分) (2)材料2中烟台进出口贸易折射出近代中国经济的哪些变化?这些变化产生了哪些影响?(10分) 14.阅读中日纱厂纺制20支纱的每包成本比较表(1933年): 成本 中国(元) 日本(元) 中国超过日本(元) 超过的%  工资 动力 机械修配 营缮 消 耗 品 包装 薪金 职工保护费 运输 营业 捐税及利息 保险 制造及营业杂费 10.50 5.50 1.80 0.40 1.70 1.50 1.20 0.20 0.20 2.50 15.00 0.20 3.00 5.80 4.80 0.60 0.40 0.50 1.20 0.60 0.50 0.20 2.00 2.70 0.10 1.00 4.70 0.7 1.20 - 1.20 0.30 0.60 -0.30 - 0.50 12.30 0.10 2.00 81 15 200 - 240 25 100 -60 - 25 446 100 200  总成本 43.70 20.40 23.30 114   ——严中平《中国棉纺织史稿》 请回答: (1)归纳中国纱厂成本显著高于日本的主要因素(不得照抄原文)。(8分) (2)1933年民族资本主义处于快速发展时期。据所学知识,指出这一时期民族资本主义快速发展的有利社会环境。(4分) (3)据表中信息,从国家和企业两个角度,谈谈如何提高近代民族资本主义企业的竞争力?(10分) 详解答案 一、选择题 1.解析:由材料外国纺织品的输入导致“女红失业”,煤油等产品的输入导致“桕树皆弃为不材”,即传统手工业日益破产,可以看出中国的自然经济在外国的经济侵略下逐渐解体。所以答案为C。 答案:C 2.解析:注意题干中的时间“1845年”,中国白银大量外流在鸦片战争前就已出现;中国在1942年就已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自然经济在明清时期就已出现解体的势头。故B、C、D错误。 答案:A 3.解析:1860年中国的近代化应该是指学习西方的机器技术,近代中国第一次大规模的学习西方技术的实践是洋务运动。所以正确选项是C。 答案:C 4.解析:材料中李鸿章的意思是要富强就要引进西方先进机器,而引进西方机器不如学习制造机器的方法,而要学习制造机器的方法必须培养自己的人才,故他主张“专设一科取士”,即兴办学校培养人才,选择D项。 答案:D 5.解析:地图反映的是洋务运动创办的军事、民用企业以及民族资本主义企业,这些都采用机器生产,属近代企业,因此答案为B。A、C、D三项时间不符。 答案:B 6.解析:材料反映了在洋务派的军事企业——机器局的管事人员通过虚报工料报价贪污中饱的现象,实际是在揭露洋务企业存在严重的腐败。C项说法错误,B项与材料不符,材料没有涉及顽固派,D项错误。 答案:A 7.解析:此题考查一战期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根本原因。根据材料信息“更多地产生于第一次世界大战所造成的经济奇迹”和所学知识可知,C正确。A、D说法错误。材料认为辛亥革命对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作用很小,B不符合题意。 答案:C 8.解析:根据时间提示及材料内容可知,甲午战争后,为扩大税源,清政府放松了对民间设厂的限制,这一措施推动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A、B、D与材料内容不符。 答案:C 9.解析:“更多地产生于第一次世界大战所造成的经济奇迹”是指一战期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根本原因是欧洲列强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所以正确选项是B。 答案:B 10.解析:从材料中可以了解到,张謇认为民族企业发展迟缓主要原因是“无法律之导之故也”,没有公司法、破产法等,强调的是缺少必要的法律保障,故答案为A。 答案:A 11. 解析:根据题干“全盘之统制”分析,其特点是实行政府干预的经济垄断,因此其实行的结果必然是导致官僚资本迅速膨胀。 答案:D 12.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中国民族工业兴起发展于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之中,先天不足,后天畸形,发展异常艰难,民族工业发展示意图充分体现了这一点,选项中的解说均符合史实,是对民族工业的正确解读。故选D。 答案:D 二、非选择题 13.解析:本题考查近代前后山东经济发展的概况。第(1)问依据材料提取信息加以概括,注意从不同方面逐条列出;第(2)问分析材料内容得出农产品的商品化以及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联系加强等,进而从促进中国近代化和中国民族工业产生的角度分析其影响。 答案:(1)新特点:经济作物大规模种植;农产品加工形成区域性分工;资本主义萌芽产生;较大的商人群体——商帮形成。 (2)变化:商品经济发展,小农经济逐步解体;中国被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成为列强掠夺原料、倾销商品的重要场所。影响:加强了中外联系;促进了中国的近代化,尤其是促进了中国近代工业的产生。 14.解析:本题考查中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第(1)问从表格可直接归纳。第(2)问抓住时间1933年,结合此时中国(国民政府前期)政治经济状况即可。第(3)问是开放性题目,根据表格中不利于中国民族资本发展的因素提出对策即可。 答案:(1)捐税沉重,贷款利息高;生产耗费大;机械修配支出大;制造及销售杂费高;工资成本高。 (2)有利:国家基本统一;政府鼓励发展工商业。(实业救国思潮、反帝爱国运动推动等适当赋分) (3)国家:改变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环境,实现民族独立;减轻赋税,制订利于企业发展政策方针保护民族工业的发展。企业:提高经营管理水平;提高工人素质,加强人才培养;引进先进技术,努力超越、创新。

【点此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