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 第4讲 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 (时间:45分钟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 1.日军军机电报第一号:“(1931年9月18日)晚上10点钟,暴戾的中国军队在北大营西侧,破坏南满铁路袭击守备队,双方正冲突中……冲突完全是由一些偶然因素引起的。”这段电文 (  ) A.真实记录了当时历史事实 B.是后人的“伪造”史料 C.是研究中国开始全民族抗战的珍贵材料 D.有一定的史料价值 2.1937年8月,中共洛川会议提出:“争取抗战胜利的中心关键,是在使国民党发动的抗战发展为全面的全民族的抗战。”这一主张提出的直接背景应是(  ) A.中国东北沦陷,日军进逼华北 B.西安事变爆发,逼蒋抗日成功 C.日本全面侵华,国共趋向合作 D.敌后战场壮大,中日战略相持 3.国民革命军第129师师长刘伯承在战士不情愿换掉已经穿戴了多年的红军装、五星帽,而要换上青天白日帽徽的黄色军帽时说:“这帽徽是白的,可我们的心永远是红的!同志们,为了救中国,暂时和红军帽告别吧!”他这样说的主要目的是(  ) A.倡导国共合作,进行国民大革命 B.争取抗战局面,保障工农割据 C.促成统一战线,确保民族大解放 D.坚持正面战场,彻底消灭日军 4.英国《泰晤士报》在抗日战争爆发后发表社论说:“中方伤亡固极惨重,但十周之英勇抵抗,已足造成中国堪称军事国家之荣誉,此乃前所未闻者;……(该)一隅之抵抗,对于整个中国均有极大之影响。”该战役是指 (  ) A.淞沪会战 B.太原会战 C.徐州会战 D.武汉会战 5.观察下列两幅图片,从中可以得到的信息是 (  )  A.抗日战争已成为全民族的抗战 B.国内民族间的矛盾已经完全消失 C.正面战场未能阻止日军的速战速决 D.敌后抗日根据地是抗战的主战场 6.据统计,1937~1942年国民党军队在抗日战争中阵亡人数约1116105人。这说明 (  ) A.国民党正面战场始终是抗战的主要战场 B.国民党军队对抗日战争作出了重大贡献 C.国共合作抗战是抗日战争胜利的根本保障 D.国民党军队勇于牺牲,百战百胜 7.下列关于右图反映的历史史实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为了确保滇缅公路而进行的行动 B.入缅远征军是国共合作抗日典范 C.阻滞了日军发动太平洋战争企图 D.历史上中国军队的首次出国作战 8.毛泽东在中共六届六中全会的报告中说,国民党有两个伟大领袖,第一个是孙中山先生,第二个伟大领袖就是蒋介石先生。毛泽东的这一评价是基于蒋介石 (  ) A.指挥北伐战争赢得胜利 B.继承和实行新三民主义 C.转变为民族民主革命者 D.领导和实施全民族抗战 9.抗日战争结束后,国共之间爆发了内战。下列各项中,符合下图所示战役情况的是(  )  A.刘少奇和邓小平指挥了这场战役 B.将晋冀鲁豫解放军主力跃进至江淮流域 C.歼灭和改编国民党军队150余万人 D.推翻了国民党政权的统治 10.“中国的革命正是由这样两种梦想推动着:一是爱国主义者想看到一个新中国傲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二是提高处于社会底层的农民的地位,消除古代旧有的阶级的社会差别。” (费正清《观察中国》)中国近代最有利于实现这两个梦想是在(  ) A.国民革命时期 B.土地革命时期 C.抗日战争时期 D.解放战争时期 11.下图为解放战争时期敌我力量变化示意图(单位:万人)。人民解放军兵力超过国民党军队发生在下列哪一战役后(  )  A.淮海战役 B.平津战役 C.辽沈战役 D.渡江战役 12.日本国会议员冈田春夫说:“毛主席和列宁一样,改变了世界的历史,而且正在创造着历史。是20世纪最伟大的人物。”这句话说明毛主席 (  ) A.第一个将社会主义由理想变为现实 B.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 C.找到了一条建设社会主义的正确道路 D.彻底改变了20世纪世界政治格局 二、非选择题(第13题20分,第14题20分,共40分) 13.阅读下列图文材料: 材料1: 2010年8月15日“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65周年学术研讨会”在北京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举行。中国抗日战争史学会执行会长步平回顾了中国抗战史研究的新变化。他提到,近年来,中国抗日战争史研究格外注重研究中国战场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贡献。同时,抗日战争史研究站在整个民族的立场上,充分评价了正面战场与敌后战场的重要作用。 材料2:右图中的布鞋是为悼念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在日本强制劳动而死难的中国劳工而缝制的。6830双布鞋,6830名死者,每一双布鞋的背后都是一个被撕裂的家庭。从1943年到1945年,日本共强行绑架169批,共计38936名中国劳工到日本135个工地从事重体力劳动。另据日本外 务省1946年的统计,有6830名中国劳工客死异国他乡。 材料3:据悉,二战时被强掳到日本酒田港从事残酷劳动的原中国劳工及遗属13人此前提起诉讼,向日本政府及酒田市酒田海陆运送公司(原酒田港湾运送)索赔共1.5亿日元(约合人民币1151万元)。日本仙台高级法院审判长小野贞夫承袭日本最高法院的判例驳回原告上诉称:“1972年的日中联合声明已经放弃了个人索赔权。” 请回答: (1)从材料1研究的视角,概括指出中国抗日战争的地位。(4分) (2)材料2反映了日本怎样的侵华行径?据材料2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抗战期间日本在沦陷区对我国的民族工业还进行了哪些破坏活动?其意图及影响是什么?(8分) (3)日本仙台高级法院审判长小野贞夫驳回原告上诉的言论是否合理?请说明理由。(8分) 14.《时代》周刊是美国影响最大的新闻周刊,有世界“史库”之称,蒋介石、毛泽东等许多中国人曾经成为《时代》周刊封面人物。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1:蒋介石曾先后10次出现在《时代》封面上,并且是1937年《时代》年度人物,当年《时代》封面图片是蒋介石和宋美龄的合照。  材料2:毛泽东曾先后12次出现在《时代》封面上。其中1949年3月,毛泽东第一次成为《时代》封面人物。 请回答: (1)《时代》周刊将上述两人分别列为1937年和1949年封面人物的主要原因是什么?(6分) (2)上述两人在1945年曾进行过一次具有历史性的会面,简述毛泽东参加这次会面的目的和意义。(8分) (3)毛泽东和蒋介石公开正面对抗长达半个世纪,列举在1949年,毛蒋进行军事斗争的典型事例及其结果。(6分) 详解答案 一、选择题 1.解析:材料反映的是九一八事变。“冲突完全是由一些偶然因素引起的”说明记录者是从表面上看侵略者角度来说的,故A不正确;材料反映的确是日军军机电报,故B项不正确;全民族抗战是在七七事变后,故C项不正确;从日军军机电报记录的时间,“双方冲突”等史实对于研究九一八事变有一定的史料价值。 答案:D 2.解析:根据题干提供的时间提示,应该是在1937年日军发动七七事变后,符合要求的只有C项。 答案:C 3.解析:从“129师师长刘伯承”,“红军装、五星帽”换成“青天白日帽徽”等信息可知,这是1937年,国共第二次合作实现后,工农红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时的情景。这从时间上可以排除A和B。另外,国共第二次合作后,共产党的军队主要是活跃在敌后战场上,因此D项不符合史实,也应排除。 答案:C 4.解析:从材料“抗日战争爆发后”“十周之英勇抵抗”“此乃前所未闻者”等信息分析得出,此战役发生在1937年7月7日抗战全面爆发后不久,抵抗时间长达10周;所列四次会战中此战役最早结束。根据教材所学可判断出此战役即是1937年8月~11月的淞沪会战。 答案:A 5.解析:从图片的信息来看,有回民,有少数民族学员,说明抗战成员的广泛性,体现了抗日战争已成为全民族的抗战。故选A。B选项“完全”过于绝对,只是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国内民族间的矛盾是次要矛盾。 答案:A 6.解析: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中国国民党军队阵亡人数约1116105人和所学史实,客观上说明,在抗日战争防御和相持阶段国民党正面战场做出了重大贡献。 答案:B 7.解析:题干没有提到中国远征军,但图和选项告诉我们这一事实,中国远征军赴缅作战不是国共合作的表现,是国民党政府的单独行动,排除B;是在日军发动太平洋战争之后,排除C;远征军出动时间之前曾有明朝军队赴朝作战,排除D;因此答案为A。 答案:A 8.解析:题干中毛泽东对蒋介石的评价是正面积极评价。北伐战争最后并未取得完全胜利;蒋介石也未完全继承和实施新三民主义;至于C项显然错误,排除ABC三项。蒋介石领导和实施全民族抗战值得肯定,不愧为伟大领袖,选择D项。 答案:D 9.解析:材料反映了1947年6月,刘伯承、邓小平率领晋冀鲁豫解放军主力渡过黄河,千里跃进大别山,揭开了战略反攻的序幕。本题A项说法错误;C项是1948~1949年三大战役的意义;D项是1949年解放南京的意义。 答案:B 10.解析:此题的两个梦想即民族富强和农民翻身,能全面体现出这两个梦想的是D项。 答案:D 11. 解析:解答时注意M点大致对应的年份,从图中不难看出该年份是在1949年1月之前。A、B两大战役时间:1948年11月至1949年1月,可排除;D项渡江战役打响于1949年4月,可排除;而C项辽沈战役打响最早,1948年9月至11月,为正确选项。 答案:C 12.解析:A项是俄国十月革命中的列宁,C项是实行改革开放政策的邓小平,D项夸大了毛泽东的作用,因此答案为B。 答案:B 二、非选择题 13.解析:第(1)问根据材料1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出抗日战争的地位,注意材料1强调了全球史观;第(2)问从材料2加以归纳,并联系相关知识组织答案;第(3)问属于开放性试题,需要结合时事来回答。理由可从中国政府在1972年《中日联合声明》中的内容仅限于放弃国与国之间的战争赔偿,不包含其他的诸如劳工纠纷方面的个人赔偿,这一角度来回答。 答案:(1)地位:中国抗战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相互配合,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力量。 (2)行径:在沦陷区掠夺中国大量劳动力。活动:在沦陷区,民族企业或被日军所毁或被日军吞并。意图及影响:把沦陷区经济完全纳入日本的战时经济体系当中(“以战养战”);严重破坏了我国经济的发展,极大地限制了民族工业的发展空间。 (3)不合理。理由:中国政府在1972年《中日联合声明》中宣布放弃对日本的战争赔偿要求,是着眼于两国人民友好相处作出的政治决断,仅限于放弃国与国之间的战争赔偿,不包含其他的诸如劳工纠纷方面的个人赔偿。 14.解析:第(1)问结合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和1949年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有关史实进行回答;第(2)问根据1945年重庆谈判的内容进行分析;第(3)问根据1949年国共双方的重大事件进行理解。 答案:(1)中国实现全民族抗战,作为国民政府主席,蒋介石受到世界的关注;中国人民的解放战争取得决定性胜利,毛泽东受到世界的关注。 (2)目的:争取和平;揭露蒋介石假和平、真内战的阴谋;团结广大人民。意义:争取了政治上的主动,赢得了人民信任。 (3)三大战役胜利,国民党主力被消灭;渡江战役占领南京,推翻了国民党统治。

【点此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