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单元 第1讲 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 (时间:45分钟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 1.1928年4、5、6月美国汽车销售付款方式、汽车档次分类比例(单位:%): 已成交高中档车 已成交低档车 未成交 小计  信贷 26.3 11.2 23.9 61.4  现金 20.9 6.2 11.5 38.6  累计 47.2 17.4 35.4 100   表中反映消费方式带来的最主要的影响是 (  ) A.整个社会享乐风气盛行 B.刺激资本家盲目扩大生产 C.家庭负债增多,影响社会稳定 D.美国经济陷入极度萧条之中 2.1929~1933年美、德、英、法、日等国的工业生产下降情况表: 美国 德国 英国 法国 日本  46.2% 40.6% 28.4% 16.5% 8.4%   上表反映出的本质问题是 (  ) A.20世纪30年代大危机来势迅猛 B.20世纪30年代大危机持续时间特别长 C.20世纪30年代大危机破坏力强 D.20世纪30年代大危机破坏了工业生产 3.1825年英国发生了世界首次经济危机;1857年后,世界性经济危机时有发生;1929~1933年由美国爆发的经济危机席卷整个资本主义世界。这主要是因为 (  ) A.资本主义制度基本矛盾的存在 B.“自由放任”政策不适应资本主义的新发展 C.各国之间国际贸易冲突加剧 D.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确立 4.“从1932年3月1日起,根据本法规定,一切输入联合王国的商品,除条文中规定免除课税的商品外,一律课以相当于商品价值10%的关税。”下列对英国《进口税法》的颁布,理解错误的是 (  ) A.目的是保护国内市场,抵御外国商品的竞争 B.是应付危机、解决危机的一种贸易保护主义政策 C.表明英国自由放任政策的失败 D.客观上调节了英国与别国的贸易纠纷,推动了英国的经济发展 5.罗斯福说:“大企业接受工业复兴法固然重要,而产生丰硕成果的领域还在于小雇主们,他们的贡献将是为1至10人提供新的就业机会。这些小雇主实际上是国家骨干中极重要的部分,而我们计划的成败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们。”这说明 (  ) A.罗斯福重视中小企业的作用 B.罗斯福新政实施的重点是中小企业 C.中小企业的发展解决了美国的失业问题 D.中小企业的发展是美国摆脱经济危机的关键 6. 1933年5月,美国国会通过了《紧急救济法令》,1935年,又通过《社会保障法》,在全国范围内推行养老金制度和失业保险制度。这说明罗斯福政府为克服危机而力图(  ) A.将临时救济与制度保障相结合 B.将紧急救济与促进就业相结合 C.将促进生产与刺激消费相结合 D.将以工代赈与维护稳定相结合 7.为迅速摆脱经济大危机,美国总统罗斯福采取了一系列干预经济的政策。其中农业领域的调控措施是(  ) ①减少种植面积,调控农产品产量 ②调整农产品结构,鼓励农产品进出口 ③增加政府储备,规范农产品销售 ④努力降低农产品价格,解决民生困难 A.①③          B.②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8.1933年的罗斯福新政使美国从经济危机的阴影中走出来,这印证了(  ) A.“发展经济的最佳方法是自由放任,听之任之,不加干涉” B.“政府直接插手干预私营企业的自由经济是最可怕的事情” C.“要达到充分就业,其唯一办法就是全部由国家投资” D.“政府应该利用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对市场进行直接干预” 9.下面都是资本主义国家国营企业或公司的照片,它反映了二战后资本主义国民经济的发展。结合所学知识,我们可以得出二战后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哪一主要特点(  )   A.资本主义国家加强对国民经济的干预 B.资本主义国家全面实行国有化,建立国营经济 C.资本主义国家扩大政府开支,调节社会生产 D.资本主义国家开始重视限制私有企业的发展 10.有人以“从摇篮到坟墓的全面照顾”来形容1948年以来的英国国民所享有的福利政策。二战后,西方发达国家在生产力发展的基础上确立并完善了社会福利制度。以下对“福利国家”的认识,正确的是 (  ) ①缓和社会矛盾,改善了低收入阶层的生活 ②扩大社会消费,从根本上激发了工人积极性 ③造成财政赤字,加剧了国家财政负担 ④调整生产关系,反映了资本主义新变化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11.1996年,美国的《商业周刊》把美国在20世纪90年代经济长达十年的持续增长称之为“新经济的胜利”,“新经济”(知识经济)的概念由此问世。今天,“新经济”是一个世界经济发展的趋势,你认为它是以哪一产业为主导的经济增长 (  ) A.农业 B.信息技术产业 C.工业 D.第三产业 12.某历史兴趣小组对“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这一问题展开讨论,并得出如下结论,你认为不恰当的是 (  ) ①出现了“混合经济” ②摆脱了经济周期性波动的规律 ③产生了新的经济增长模式 ④工业成为国民经济中增长最快的部门 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 二、非选择题(第13题20分,第14题20分,共40分) 13.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1:在华盛顿的林肯纪念堂和华盛顿纪念碑中间,是占地宽广的富兰克林·罗斯福纪念园。在林林总总的纪念雕塑间,最富有历史意味的,可能就是一列在门口列队的人群铜塑。……许多到访的游人都喜欢站在铜像人群中,和昔日的“落魄白领”合影一张。 如果说在过去几十年里,这种行为更多是出于一种新奇,那么,现在则似乎真有重复历史悲剧的可能了。 ——摘自《经济参考报》2008年12月30日 材料2:罗斯福新政时期,1933年5月美国国会通过了《联邦紧急救济法》,并成立了以霍普金斯为首的“联邦紧急救济署”。到1934年底,有大约200万个家庭得到了救济。1935年紧急救济署结束时,共发放了30亿美元的救济金。在救济困难家庭的同时,还实行了以工代赈计划,成立了公共工程署(先后拨款40多亿美元)等机构,管理公共工程项目,以吸收更多的失业者参加劳动。 ——摘自“百度百科罗斯福新政” 材料3:从奥巴马竞选时提出的施政方针看,其改革内容涵盖广泛,可能是上世纪30年代罗斯福新政以来,至今最全面的经济改革。除了包括延长一些住房贷款者丧失住房抵押赎回权的期限、大幅投资公共建设、为商界提供税务优惠及创造更多就业机会在内的总值600亿美元的挽救经济计划外,奥巴马还打算将税赋负担移转到高收入者,改变已实行20多年的管制松绑政策方向,扩大医疗保险范围,并且重新检视美国的自由贸易协议政策。 ——摘自“新浪网” 请回答: (1)材料1中的“历史悲剧”指的是什么?这一“悲剧”产生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4分) (2)据材料2,概括罗斯福为了应付“历史悲剧”,并对“落魄白领”和普通家庭实施“救济”,采取了哪些具体措施?这些措施有何特点? (8分) (3)据材料2、3,美国的罗斯福总统、竞选中的奥巴马在应付严峻局势时采取的措施有哪些共同特点? (8分) 14.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1:英法美能够率先开始工业化,主要原因是从它们的传统社会内部自发地产生了推动工业化的因素。……现代私有制与充分自由化的市场为经济增长开辟了广阔天地,但是现代经济生活的自由放任带来日益严重的社会失控,这样市场上显示的生产过剩危机与发展中贫富差距增大,便形成了资本主义发展模式的基本结构性矛盾。这一矛盾导致本世纪初巨大的摆动即资本主义大危机,给所有国家都带来了强烈的影响……推动了对“古典”发展模式的修正。 ——罗荣渠著《现代化新论》 材料2:如果没有政府的介入,经济萧条可能永远无法结束,一般均衡永远无法重新达到。增雇一定量的劳动力服务于公共工程项目,它对总就业量的影响,在失业问题比较严重时,比几乎达到充分就业时要大得多。——凯恩斯《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1936年) 材料3:芝加哥学派的经济学家强调自由市场的重要性,认为政府对经济干预越少越好。对20世纪80年代,他们的主张被英美等国用以改造二战后的资本主义。英美等国政府通过私有化不断从经济领域撤出,但政府在经济领域中的作用依然重要,其首要责任从财富分配和保障平等转变为激励个人的独创精神及财富创造,同时又采取措施以弥补新政策的缺陷。 ——耶金等《制高点》 请回答: (1)材料1中的“古典”发展模式最主要的特征是什么?(2分) (2)材料2中的凯恩斯主义核心理论是什么?先于这一理论的创立,西方国家在实践中开始修正“古典”,发展模式的标志是什么?据材料1、2,指出西方国家修正“古典”发展模式的主要原因。(8分) (3)据材料3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20世纪80年代西方国家是如何再一次调整发展模式的?根据材料3,概括其调整的主要原因。(8分) (4)综合上述材料,就西方国家经济发展模式的调整简要谈谈你的体会。(2分) 详解答案 一、选择题 1.解析:分析表格,反映当时美国汽车销售中信贷在其中所占的比例之大,结合所学知识,此是柯立芝繁荣的反映,过度信贷刺激盲目扩大生产,最终引发美国的经济危机,因此,最主要的影响是刺激资本家盲目扩大生产。A、C项是其影响,但并不是最主要的影响。D项具有较强的迷惑性,实际两者没有直接的关系。 答案:B 2.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历史现象本质的认识。从表格所给的数据可以看出20世纪30年代经济大危机给五国的工业生产带来了严重破坏,D项只是材料反映的现象,而C项是本质。 答案:C 3.解析:1929年~1933年由美国爆发的经济危机席卷整个资本主义世界,是缘于各国的经济联系日益密切,日益形成一个整体。所以D项正确。 答案:D 4.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获取信息和调用知识辨别历史事物的能力。由“1932年3月1日”可知英国颁布《进口税法》与1929~1933年的经济危机有关,由“一切输入联合王国的商品……一律课以相当于商品价值10%的关税”可知A、B、C表述正确;英国对外国商品征收高关税,容易引起其他国家的报复性行为,导致国家之间矛盾的激化,D符合题意。 答案:D 5.解析:“小雇主实际上是国家骨干中极重要的部分”肯定了中小企业在创造就业机会和提高消费力方面的重要作用。但仅靠中小企业是不能解决失业问题的,C说法错误;罗斯福新政的重点是工业,不能理解为中小企业,B错误;美国摆脱经济危机的关键是罗斯福新政的实施,排除D。 答案:A 6.解析:此题考查罗斯福新政。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和所学史实《紧急救济法令》《社会保障法》以及推行养老金制度和失业保险制度指的是在民生方面采取救济与立法制度保障相结合的措施应对经济危机,缓和阶级矛盾,稳定社会秩序。所以此题正确选项是A。 答案:A 7.解析:本题旨在考查罗斯福新政在农业方面的具体措施。因为当时经济危机的主要表现是大量工农业产品卖不出去,因此罗斯福鼓励出口,但不可能鼓励进口,从而排除所有带②的选项。 答案:A 8.解析:罗斯福新政的特点就是国家直接干预经济。罗斯福新政对经济的干预,拯救了美国经济,说明政府应该对经济进行干预,D项正确,排除B;而经济危机的爆发原因之一就是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A项错误;C项中“全部由国家投资”说法错误,也与题意不符。 答案:D 9.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归纳问题的能力。A项是本质特点,随着二战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国有化在资本主义国家当中均或多或少地建立起来。资本主义国家国营企业只占小部分比率,故B项不正确。C项与材料无关。资本主义国家重视私有制的发展,故D项的表述也是错误的。 答案:A 10.解析:本题考查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福利国家。解答本题,可采用排除法。西方福利制度在实行中也衍生出弊端,会导致国家财政不堪重负,同时也容易滋生社会惰性,导致工人积极性降低,故排除②,答案选B。 答案:B 11. 解析:从“新经济”中的“新”来看,“新经济”应当产生于20世纪八九十年代,而农业、工业和第三产业早已存在,只有信息技术产业是这一时期的新兴产业。 答案:B 12.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认识问题的能力。战后资本主义新变化包括①③,②④说法是错误的,因为资本主义经济的周期性波动是由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决定的,无论是国家干预经济或者是知识经济都不能从根本上解决资本主义经济的周期性波动,所以②错误。二战后资本主义国民经济中增长最快的部门是第三产业,而不是第二产业——工业,所以④错误。 答案:B 二、非选择题 13.解析:第(1)问结合罗斯福新政的背景答出经济大危机及其出现的原因;第(2)问联系罗斯福新政的内容归纳出其措施及特点;第(3)问比较两位领导人的观点从加强干预、关注民生等角度得出相同点。 答案:(1)“悲剧”: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根本原因: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 (2)措施:制定“救济法”;建立“救济署”;发放紧急救济金;实行“以工代赈”计划;兴办公共工程。特点:直接救济与提供就业相结合;以政府为主导(政府干预)。 (3)共同特点:增加政府开支,扩大内需;关注民生(增加就业机会);重视社会保障;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宏观调控);对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 14.解析:本题考查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经济体制的调整。第(1)问,说明资本主义国家实行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这一政策有积极作用,也存在明显的弊端;第(2)问,自由经济的弊端在30年代大危机中充分暴露出来,因此罗斯福政府主张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以克服自由经济的弊端;第(3)问,随着20世纪70年代“滞涨”局面的出现,罗斯福新政与凯恩斯主义国家干预经济的做法也出现了问题,于是资本主义国家再次调整经济政策,在自由放任与国家干预之间徘徊,以寻求其最佳结合点;第(4)问,从经济体制要适应生产力发展要求的角度回答。 答案:(1)特征:自由资本主义或“自由放任”(自由经营、自由竞争、自由贸易)。 (2)理论:主张国家干预经济。 标志:美国罗斯福新政。 修正原因:自由放任发展模式的弊端;严重的社会失控;贫富差距扩大;结构性矛盾;经济危机爆发;失业严重。 (3)调整:国家干预与市场调节相结合;适度减少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或发展国有制与私有制相结合的“混合经济”)。 原因:芝加哥学派的主张逐渐被英美等国采用;社会福利的完善使个人独创精神减弱,财富创造意识削弱。 (4)体会:必须从实际出发;随着经济发展的变化适时调整。

【点此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