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单元 第3讲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 (时间:45分钟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 1.自古书契多编以竹简,其用缣帛者,谓之为纸。缣贵而简重,并不便于人。伦乃造意,用树肤、麻头及敝布、渔网以为纸……自是莫不从用焉,故天下咸称“蔡侯纸”。以上材料反映了 (  ) ①竹简和丝帛是重要的书写材料,但使用不便 ②“蔡侯纸”材料易得且便宜 ③汉代纸成为最主要的书写材料 ④造纸术是预兆资产阶级社会到来的三大发明之一 A.①②③         B.①②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2.北宋大科学家沈括用笔记体写成《梦溪笔谈》,涉及天文、数学、物理、地学以及机械、造纸等各个方面,内容十分广泛、丰富。书中记载的当时的发明应该是 (  ) A.造纸术 B.雕版印刷术 C.活字印刷术 D.司南 3.道教曾被国外一些学者称赞为“世界上唯一不强烈反对科学的神秘主义”。以下能够佐证外国学者这一观点的是 (  ) A.活字印刷术的发明 B.火药的发明 C.纸的发明 D.指南针的发明 4.围绕“中国古代四大发明对西方社会的影响”这一研究性学习课题,四位中学生各自拟定如下小论文标题,其中比较恰当的是 (  ) A.造纸术——欧洲近代科学产生的基础 B.指南针——西方文明的引擎 C.火药——摧毁欧洲封建城堡的有力武器 D.印刷术——文艺复兴的根本动力 5.毛泽东终生喜爱屈原的《离骚》和以《离骚》为代表的楚辞,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离骚》是一首宏伟壮丽的抒情诗 B.楚辞是当时流行于南方的新诗歌体裁 C.《离骚》风格浪漫,充满奇特幻想 D.楚辞创作采用质朴的现实主义手法 6.《清明上河图》是我国古代书画艺术的巅峰之作,现藏于故宫。下列关于该画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吸收印度、波斯等外来美术风格 B.以文人画为特色,讲究借物抒情,追求意趣 C.以风俗画为亮点,描绘北宋京城的繁华 D.题材广泛,场面宏大,反映了唐朝时的盛景 7.元代堪称中国戏曲的黄金时代,后代常将元曲与唐诗、宋词并称,评价元曲“文而不晦,俗而不俚”“明白如话”。由此可见其艺术风格是 (  ) A.以自然本色为主流    B.浪漫主义色彩浓厚 C.民主思想闪现其间 D.豪迈奔放、婉丽飘逸 8.明清时期,以大量记叙日常生活琐事和平民百姓见闻为主的章回小说蓬勃兴起并长足发展。这主要是因为 (  ) A.白话文已开始流行 B.文学素材日益丰富 C.市民阶层逐渐扩大 D.思想控制空前严密 9.随着中国古代城市商品经济的繁荣,适应市民阶层文化生活需要的文艺作品不断涌现。下列作品中与之相符的是 (  )  10.余秋雨说:“中华文明的长寿秘密是汉字。”下列关于中国汉字与书法艺术的表述,正确的是 (  ) A.汉字起源于甲骨文 B.汉字在秦汉时期形成完整体系 C.汉字的演变趋势是由简到繁 D.书法艺术分为自发、自觉两个阶段 11.中国书法是中国汉字特有的一种传统艺术,绵延了三千多年。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楷书变化最为丰富,最能表现书法写意性 B.东晋王羲之擅长草书、行书,被称为“书圣” C.唐代颜真卿、柳公权推陈出新,分别创立了颜体和柳体 D.小篆、隶书、草书、楷书、行书是中国书法的五种主要字体 12.2010年11月17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中医针灸”和“京剧”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下列有关京剧的表述错误的是 (  ) A.是商品经济发展和地域文化交融的产物 B.比较全面地体现了中国戏曲的精华 C.把中国古代戏剧艺术推向了成熟 D.是全人类共同的文化遗产 二、非选择题(第13题22分,第14题18分,共40分) 13.中华民族的文化博大精深,辉煌灿烂,一直受到世人的瞩目,近年来更是受到世人的青睐,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  材料2:  材料3:  材料4:孔子学院在全球开设的速度,引发了世人包括中国人自己的惊奇。在不到两年的时间里,全球新增100多所孔子学院,覆盖了50多个国家和地区。到2010年,全球将建成500所孔子学院和孔子课堂。“现在已经不是我们要推广,而是各国的大学争着要办,挡都挡不住”。全世界孔子学院正以每4天诞生1所的速度增加。 请回答: (1)材料1的哪一幅图代表的古代科技对人类文明发展的影响最久远?图三所代表的古代科技对欧洲社会发展进程产生了怎样的影响?(6分) (2)材料2中著名艺人是我国何时在哪一艺术领域中涌现出来的?(4分) (3)孔子思想的核心是什么?西汉的董仲舒和南宋的朱熹分别提出了哪些主张?结合材料4指出,孔子学院在全球广泛开设将会对世界产生怎样积极的影响。(6分) (4)根据材料3指出,2008年北京奥运会会徽中“京”字属于哪一种字体?2001年,以“唐装”为代表的丝绸文化再掀热潮。中国丝绸大量外销源于何时?(2分) (5)如果用上述材料开展中国传统文化的研究活动,请你帮助拟定一个研究课题的题目。(4分) 1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明代以后士风颓靡,诸多士大夫狂荡不羁、沉溺声色,其中一个重要内容就是迷恋于戏曲。明人陈琬《旷园杂记》说,嘉靖四年(1525年)有一位解元周诗,当乡试发榜时,别人都争去省门看榜,他却在戏园里演戏,“门外呼周解元声百沸,周若弗闻,歌竟,下场始归”。 材料2:戏曲通过参与祭祀社火等民俗活动,成为一种与民众的宗教仪式、年节庆典、春祈秋报、红白喜事浑融一体的民俗艺术,成为民间文化娱乐方式的主要承载物。清人焦循说:“郭外各村,于二八月间,递相演唱,农樵渔夫,聚以为欢,由来久矣”,是对当时平民戏曲生活的生动写照。 材料3:乾隆五十五年,三庆徽班进京,逐渐吸收了京、秦二腔独擅梨园,因此京剧的前身即为徽剧。道光年间汉调进京,于是形成徽、汉合流,促成湖北的汉调与安徽的徽调融合,京剧逐渐形成。京剧艺术在文学、表演、音乐、唱腔、化妆、脸谱等各个方面,经过几辈优秀人才的长期舞台实践,执著探索,最终成为代表民族传统文化的瑰宝。 材料4:京剧被称为“国剧”“国粹”,逐渐走向世界,被世界所认可。但有人认为,京剧发展到今天,已不适应现代人的欣赏口味,任其衰亡就是了;另一种观点认为,京剧是原汁原味的国粹,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应该原封不动地加以保存。 请回答: (1)根据材料1、2,归纳明清时期戏曲艺术繁荣的原因。(6分) (2)根据材料3,归纳京剧形成并迅速发展的原因。(6分) (3)结合材料4,你认为应该怎样看待当前的京剧艺术?为什么?(6分) 详解答案 一、选择题 1.解析:解题关键是正确理解材料信息。材料反映了蔡伦改进造纸术的背景和概况,①②反映了这一信息;③说法错误,纸张成为最主要的书写材料是在魏晋时期;④为造纸术传入西方后产生的影响,材料中并未反映出来。答案为B。 答案:B 2.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能力。“当时的发明”注意应该是宋代。而四个选项中只有活字印刷术在北宋发明。 答案:C 3.解析:火药是中国古代道教的炼丹家在炼制丹药的过程中偶然发现的,某种程度上体现了其科学的一面,故选B项。 答案:B 4.解析:本题考查四大发明对世界文明发展进程的影响,考查学生分析、辨别的能力。火药传入欧洲后,推动了欧洲火药武器的发展,对欧洲资产阶级战胜封建贵族发挥了重要作用,C项正确。 答案:C 5.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屈原的长诗《离骚》想象奇特,具有浪漫主义风格,是楚辞的代表作,表达了对人民的无比热爱,A、B、C都正确。 答案:D 6.解析:根据古代绘画的知识可知,《清明上河图》是北宋张择端的绘画代表作品,属于风俗画。A项是隋唐时期绘画的特点;B项是元明清时期文人画的特点;D项中的时间“唐朝”错误,据此可排除A、B、D三项,故答案为C。 答案:C 7.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文而不晦,俗而不俚”“明白如话”说明元曲的自然本色,体现了市民阶层的特点。 答案:A 8.解析:明清时期,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市民阶层逐渐扩大,他们需要新的文学形式和题材来满足自己的文化生活的需要,章回小说也就蓬勃兴起并长足发展。所以正确答案为C。 答案:C 9.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理解分析能力。宋代以后,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适应市民阶层需要的文学艺术表现形式如戏曲、小说等出现了,故选D项,A、B、C均出现在宋代之前。 答案:D 10.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再认再现能力。甲骨文已经是比较成熟的文字,在商朝时汉字已形成完整体系,故A、B两项错误;结合汉字的发展历程,可以得出其演变趋势是由繁到简,故C项错误,D项符合题意。 答案:D 11. 解析:楷书特点是字形方正,规矩严整。草书把中国书法的写意性发挥到极致,变化丰富,奔放跃动,最能表现和抒发书法家的感情。故A错误。 答案:A 12.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元杂剧把中国的戏剧艺术推向成熟,并不是京剧,故C项表述明显错误。 答案:C 二、非选择题 13.解析:本题考查学生阅读、探究能力。考查中国古代的传统文化以及传统文化在今天的影响,并通过这种影响来正确认识传统文化,所涉及史实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即可。 答案:(1)图二;大大推动了文艺复兴运动和宗教改革,促进了人们思想的解放和社会进步。 (2)同治、光绪年间;京剧。 (3)核心:“仁”。董仲舒:“君权神授”“天人感应”“天人合一”。朱熹:理气论;心性论;“存天理,灭人欲”。(两人观点分别答出一点即可)影响:有利于和谐世界的构建。 (4)小篆;西汉。 (5)中国传统文化的过去、现在和未来;中华文明对世界文明进程的影响等(答案要具有广泛的概括性)。 14.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信息的阅读理解及归纳概括能力。第(1)问要依据两则材料从中归纳概括。第(2)问从材料中的“逐渐吸收”“徽汉合流”“几辈优秀人的长期舞台实践,执著探索”等分析归纳。第(3)问为开放性问题,要结合自己的认识进行回答。 答案:(1)士大夫的推动;戏曲的平民化。 (2)兼收并蓄,博采众长;几代艺术家的不懈努力。 (3)这两种观点都是不合适的。作为人类文化的宝贵遗产,国家应当对京剧珍惜和保护;京剧应当与时俱进,推陈出新,更好地适应时代的潮流。

【点此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