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单元 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 (时间:45分钟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 1.“凡为国民皆平等以有参政权。大总统由国民公举,议会以国民公举之议员构成之,制定中华民国宪法,人人共守。敢有帝制自为者,天下共击之。”孙中山的这段论述突出体现了三民主义中的 (  ) A.民族主义         B.民权主义 C.民生主义 D.民主主义 2.“何谓三民主义呢?简单地说,便是民有、民治、民享。详细地说,便是民族主义、民权主义和民生主义。……三民主义是为人民而设的,是为人民求幸福的。”孙中山的这番讲话强调了 (  ) A.三民主义的核心主张是民权主义 B.三民主义的理论来源是天赋人权 C.三民主义理论以民为本的思想 D.三民主义的前提是实现民族独立 3.孙中山认为: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之则昌,逆之则亡。他于20世纪20年代毅然改组国民党,重新解释三民主义。新三民主义中的“新”体现在 (  ) ①反对帝国主义 ②“耕者有其田” ③平均地权 ④废除满洲贵族的统治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①③ 4.孙中山在遗嘱中说:“积四十年之经验,深知欲达到此目的,必须唤起民众及联合世界上平等待我之民族,共同奋斗。”这段话的核心主张是 (  ) A.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 B.联俄、联共、扶助农工 C.“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 D.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 5.某同学选择的研究主题是毛泽东关于“工农武装割据”的理论。他可以查阅的历史资料是 (  ) A.《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 B.《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C.《新民主主义论》 D.《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问题》 6.某班同学在学校网站上做了一个有关毛泽东的网页,如果在“毛泽东思想研究”栏目下再增加一个相关链接,则链接项“X”里应该是 (  )  A.新三民主义       B.新民主主义理论 C.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D.“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7.毛泽东指出:“凡属于思想性质的问题,凡属于人民内部的争论问题,只能用民主的方法去解决,只能用讨论的方法、批评的方法、说服教育的方法去解决,而不能用强制的、压服的方法去解决。”这一观点提出的相关背景是 (  ) A.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B.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 C.南京国民政府被推翻 D.七届二中全会的召开 8.2009年10月1日在北京天安门举行了庆祝祖国六十华诞的阅兵式盛典,由2 379名清华大学学生和935名武警战士组成的“毛泽东思想”方阵充分表达了人民群众对开国领袖毛泽东的缅怀之情和历史地位的尊重。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是 (  ) A.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B.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 C.与时俱进 D.科学发展 9.邓小平说:“过去,只讲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发展生产力,没有讲还要通过改革解放生产力,不完全。应该把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讲全了。”这是邓小平在 (  ) A.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上的讲话 B.中共十二大上的讲话 C.中共十三大上的讲话 D.南巡期间的讲话 10.1978年底,邓小平作了题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重要讲话;1992年初,邓小平发表了《在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的谈话要点》。这两次讲话都 (  ) A.推动了经济特区的发展    B.深化了体制改革 C.加速了对外开放的进程 D.冲破了思想樊篱 11.“邓小平……最大的功绩就是提出了新的理论。这是一种全新的世界观,是对中国现实条件的全新理解,是对历史经验的有效借鉴。”这种“新的理论”主要是指(  ) A.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B.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C.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理论 D.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思想 12.毛泽东曾强调:“对于中国共产党来说,就是要学会把马列主义的理论运用到中国的具体环境……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具体化。”中共活用“马列主义”体现在 (  ) ①发动南昌起义,占领中心城市 ②建立工农武装割据,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全国的政权 ③运用“一国两制”理论,解决祖国统一大业 ④采用和平赎买政策改造资本主义工商业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③④ D.①③④ 二、非选择题(第13题20分,第14题20分,共40分) 13.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1:孙中山出身贫农,十岁始入私塾,但儒家思想对其影响至深,后来他曾说:“真正的民生主义,就是孔子所希望之大同世界。”并多次亲笔书写《礼运·大同》的全文以激励全党……1896年广州起义失败后,孙中山移居英国,“在伦敦蒙难期间,开始萌发了社会主义思想”。后来他对张国焘说:“社会主义的派别很多,马克思主义不过是其中的一派,我在欧洲的时候,与社会主义各派的领袖人物都有过接触,各派的理论也都研究过。我参酌了社会主义各派的理论,汲取它们的精华,并顾及中国的实际情形,才创立三民主义。” ——秦正为《孙中山与社会主义中国化》 材料2:余维欧美之进化,凡以三大主义:曰民族,曰民权,曰民生。罗马之亡,民族主义兴,而欧洲各国以独立,洎自帝其国,威行专制,在下者不堪其苦,则民权主义起。十八世纪之末,十九世纪之初,专制仆而立宪政体殖焉。世界开化,人智益蒸,物质发舒,百年锐于千载,经济问题继政治问题之后,则民生主义跃跃然动,二十世纪不得不为民生主义之擅场时代也。 今者中国以千年专制之毒而不解,异种残之,外邦逼之,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殆不可以须臾缓。而民生主义,欧美所虑积重难返者,中国独受病未深,而去之易。……吾国治民生主义者,发达最先,睹其祸害于未萌,诚可举政治革命、社会革命毕其功于一役。还视欧美,彼且膛乎后也。 ——孙中山《民报发刊词》 请回答: (1)根据材料1、2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三民主义诞生的社会条件和思想渊源。(12分) (2)根据材料2,概括孙中山最初提出的三民主义思想,并指出其与西方思想的不同之处。(8分) 14.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1: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之间不存在根本矛盾。问题是用什么方法才能更有力地发展社会生产力。 ——1985年《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不存在根本矛盾》 材料2:为什么一谈市场就说是资本主义,只有计划才是社会主义吗?计划和市场都是方法嘛。只要对发展生产力有好处,就可以利用它,为社会主义服务,就是社会主义的;为资本主义服务,就是资本主义的。 ——1987年《计划和市场都是发展生产力的方法》 材料3:我们必须从理论上搞懂,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的区分不在于计划还是市场这样的问题。社会主义也有市场经济,资本主义也有计划经济。 ——1990年《善于利用时机解决发展问题》 材料4:它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初步回答了中国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发展阶段、根本任务、发展动力、外部条件、政治保证、战略部署、党的领导和依靠力量以及祖国统一等一系列基本问题。 ——江泽民在中国共产党十五大上的报告 请回答: (1)据材料1和材料2,文中包含的基本思想是什么?材料3对此又有何发展?这一发展说明了什么问题?(12分) (2)据以上材料指出,邓小平上述言论与十一届三中全会方针是否一致?为什么?(4分) (3)根据上述材料,可以看出材料4江泽民话中的“它”是指什么思想理论?江泽民强调这一思想理论具有什么历史地位?(4分) 详解答案 一、选择题 1.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民权主义就是通过政治革命,推翻封建帝制,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与材料中的论述是吻合的,故选B。 答案:B 2.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三民主义是为人民而设的,是为人民求幸福的”说明三民主义理论是以民为本的。 答案:C 3.解析:  由上图可以明显看出,反帝和“耕者有其田”是新三民主义的内容,自然也是新三民主义“新”的体现。 答案:A 4.解析:考查学生阅读材料获取信息的能力。从材料内容“遗嘱”“积四十年之经验”“必须唤起民众及联合世界上平等待我之民族”,可知此时孙中山已认识到联合中共及发动民众的重要性。因此其核心主张应是B项。 答案:B 5.解析:毛泽东关于“工农武装割据”的理论形成于国共十年对峙时期(1927~1936)。而《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出现在大革命时期,C项发表于抗日战争时期,D项提出在新中国成立后,故排除A、C、D三项,B项符合题意。 答案:B 6.解析:本题考查毛泽东思想的发展历程。回忆所学知识,可知从毛泽东开创“工农武装割据”思想到新民主主义理论表明其形成和成熟,建国后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表明其发展,故B项符合题意。 答案:B 7.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理解、分析能力。根据材料可以判断,“这一观点”是两类矛盾学说和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理论,它科学阐明了社会主义社会的矛盾问题,当时三大改造已基本完成,社会的主要矛盾发生了变化,故选B。 答案:B 8.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本题通过新颖材料,巧妙引出“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这一问题。调动和运用所学知识可以分析出,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是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 答案:B 9.解析:本题考查中国新时期的经济建设。根据题干信息分析,邓小平对原先的观点进行了完善,由此分析是在南巡讲话期间进行了完善。 答案:D 10.解析:1978年底邓小平的讲话,冲破了“两个凡是”的禁锢,解放了思想;1992年邓小平的南方讲话,冲破了计划经济对人们的束缚,开始向市场经济迈进,进一步解放了思想。故答案为D。 答案:D 11.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邓小平的最大功绩就是提出了邓小平理论,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A、C、D三项都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组成部分。 答案:B 12.解析:①不符合题目的要求,占领中心城市是俄国十月革命的做法,而此种做法不符合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国情,中国革命的成功道路是农村包围城市,②正确。③④符合题意。 答案:B 二、非选择题 13.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评价历史问题的能力。第(1)问结合所学知识,从主观与客观角度分析三民主义诞生的社会条件;根据材料信息归纳三民主义诞生的思想渊源。第(2)问根据材料信息组织答案即可。注意从材料第二段归纳三民主义时要结合所学相关知识,然后从两个段落的比较中归纳下一问。 答案:(1)社会条件:民族危机的加深;满清腐朽的封建君主专制;中国近代工业的发展;民族资产阶级的兴起;西学东渐,民族民主意识的觉醒;以孙中山为代表的革命志士的探索与实践。 思想渊源:中国儒家的大同思想;西方的民族、民主启蒙思想;社会主义思想。 (2)思想:民族主义:推翻满清统治,实现民族独立;民权主义:推翻专制,实行立宪;民生主义:发展经济。 不同:西方的三个思想历经千年随着历史发展先后提出和实践;孙中山则希望“毕其功于一役”。 14.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归纳及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第(1)问基本思想要对材料1和材料2的内容进行提炼概括,从而归纳出答案;“发展”对比材料3与前两则材料即可作答;说明问题要从邓小平理论的自身发展分析。第(2)问要结合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方针进行分析,得出结论及原因。第(3)问结合材料出处及材料内容可知“它”是指邓小平理论;历史地位结合教材即可回答。 答案:(1)基本思想:否定以计划与市场作为区分是否是社会主义的标准,初步提出用市场方法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发展:明确提出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区别不在于计划与市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说明邓小平的社会主义建设理论在实践中得到发展。 (2)一致。因为符合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目标。 (3)邓小平理论。成为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全方位的指导思想。

【点此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