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45分钟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 1.某中学教师引导学生运用不同的史学范式来认识“近代中国通商口岸”的历史。以下认识中,符合全球史观的是(  ) A.它是西方列强对华商品和资本输出的基地,是中国半殖民地化加深的标记 B.它加强了中国和世界的联系,中国被纳入资本主义世界体系 C.它是近代中国城市化、工业化发展的前沿阵地 D.它使中国传统农业文明最早开始走向近代工业文明 解析:选B 全球史观的基本观点是将人类社会的历史作为一个整体来看待。世界各个地区、各种文明在发展中,逐步打破了孤立、分散状态,逐渐融合成密切联系的全球统一体,这种全球一体化进程是历史发展的客观主导趋势。“近代中国通商口岸”的开设使中国逐渐融入世界,被纳入资本主义世界体系。 2.“凡当收成时,两司马督伍长,除足其二十五家每人所食可按新谷外,余则归国库,凡麦、豆、苎麻、布帛、鸡、犬备物及银钱亦然。蓝天下皆是天父上主皇上帝一大家,天下人人不受私,物物归上主,则主有所运用,天下大家处处平均,人人饱暖矣。”对这个方案理解正确的是(  ) A.针对北方的农村现状而设计 B.体现农民对理想社会的向往 C.废除了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 D.挽救了当时农民运动的危局 解析:选B 本题考查太平天国运动。材料信息反映了太平天国的“圣库制度”。从“天下人人不受私,物物归上主”“天下大家处处平均,人人饱暖”可知,材料信息反映了农民渴望建立绝对平均的理想社会。 3.(2012·临沂模拟)下表为不同时期西方来华传教士翻译著作变化情况统计表: 时间 译著 总计 人文 科学 自然 科学 应用 科学 社会 科学 历史 地理 宗教类  1810~ 1867年 795种 3% 3%    86%  1850~ 1899年 567种  30% 40% 8% 10% 3.5%   导致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鸦片战争的影响    B.实业救国思潮兴起 C.洋务运动的推动 D.在华宗教势力衰退 解析:选C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判断历史问题的能力。根据材料信息可知 ,在19世纪后半期,自然科学方面的翻译著作增多,这与洋务运动主张学习西方技术密切相关。 4.(2012·温州十校期中联考)有学者认为:“它的意义不同于中国历史上常见的改朝换代,也不仅仅限于赶跑了一个皇帝,而是从根本上动摇了大多数中国人的信仰……”这位学者所说的“它”是指(  ) A.戊戌变法      B.辛亥革命 C.新文化运动 D.解放战争 解析:选B A、C两项均和题目中的“改朝换代”无关,排除。解放战争与题目中的“赶跑了一个皇帝”不符,排除D项。辛亥革命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使人民获得了一些民主和自由权利,提高了人民参政议政的意识。辛亥革命后,民主共和的观念逐渐深入人心,人们开始意识到自己不再是君主的奴仆,而是国家的主人。故B项符合题意。 5.(2012·莆田模拟)下图为某位学生的电脑屏幕截图  该同学查找的资料最有可能用于研究(  ) A.五四运动对上海服装演变的影响 B.五四运动时北京学生运动 C.五四运动时上海底层百姓的生活 D.五四运动与上海各阶层关系 解析:选D 本题考查五四运动。A项只反映图中四则材料中左边的一则,故排除;C项只反映下边的一则材料,其他材料无法看出与下层百姓有多大关系,排除C项;B项与材料中的地点不符,排除。四则材料有学生,有革命者,有普通百姓,涉及各个阶层,故选D项。 6.(2012·襄樊四校高三期中)记好笔记是学好历史的前提。下图是一同学的笔记片断,其试图探索的历史主题是(  )  A.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背景 B.土地革命时期的民主政治建设 C.国民革命时期的民主建设成就 D.抗日战争对中国的现代化影响 解析:选D 本题旨在考查学生解读信息的能力和对近代中国几个重要发展阶段的了解。从材料“两党合作”等信息可排除A、B两项;根据“国民政府开放民主”“民族凝聚力增强”等信息可以排除C项。符合题意的只有D项。 7.(2012·广东韶关模拟)《江南造船所纪要》载,1920~1921年,该所为美国制造了四艘万吨轮船,分别是“官府”“天朝”“东方”“震旦”号。对此理解错误的是(  ) A.中国造船业经过几十年的努力取得明显的进步 B.“一战”客观上为中国民族工业发展创造了条件 C.为美国所造的四艘万吨轮船带有中国文化元素 D.南京国民政府的经济措施刺激了民族工业发展 解析:选D 本题考查了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概况。联系材料分析各选项,D项说法错误,南京国民政府建立于1927年,与材料时间不符。 8.(2012·浙江宁波模拟)有轨电车初入上海之时,上海人都说电车乘不得,偶一不慎,就要触电,电车公司即在车旁标着“大众可座、稳快价廉”字样,以资号召,且妇女可出三等车资而坐头等座位。此后,上海市民逐渐接受了方便而价廉的电车。这段材料说明(  ) A.有轨电车最早进入上海  B.妇女社会地位十分低下 C.广告推动出行方式变化 D.传统交通工具遭到抛弃 解析:选C 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对近代中国社会生活方式近代化的认识。根据题干材料提供的新情景,有轨电车属于城市交通工具,它的推广得到广告的促进,因此C项正确。 9.从专制到民主、从人治到法治,是民主政治发展的必然趋势。近代以来,先进的中国人为之进行了不懈的努力和探索。对以下三部法律文献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分别颁布于1912年、1949年、1954年 B.分别由南京临时政府参议院、新政协、全国人大制定 C.分别体现了资产阶级民主宪法、新中国临时宪法、社会主义类型宪法的性质 D.分别标志着近代民主革命的高潮、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过渡时期政治建设的成就 解析:选D 共同纲领反映的是新民主主义社会的内容,不是社会主义革命胜利的标志;1954年宪法是新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是中国人民革命斗争和建设的经验总结。故选D项。 10.电视剧《我的娜塔莎》播出后,引起了不小的反响,其中有一个情节是在中国的某一个时期,庞天德成为海东机车制造厂的一名工人,娜塔莎作为苏联专家到中国提供技术援助。请推测一下,“某一个时期”应该是(  ) A.抗日战争时期 B.解放战争时期 C.“一五”计划时期 D.“文化大革命”时期 解析:选C 材料中的“庞天德成为海东机车制造厂的一名工人”和“娜塔莎作为苏联专家到中国提供技术援助”是解答的关键信息。综合分析,只有C项符合题意。 11.(2012·湖北师大附中月考)台湾国民党主席马英九在接受台湾《中国时报》专访时说:“光是一个徐蚌会战都是上百万人的伤亡,那是不堪回首的往事。”对马英九的说法,以下理解正确的是(  ) A.马英九认为徐蚌会战的牺牲实在是不值得 B.马英九反对解放战争 C.马英九主张用和平方式解决两岸问题 D.马英九认为历史的悲剧将再次上演 解析:选C 首先需要注意徐蚌会战是国民党政府对淮海战役的称法。分析材料可以看到马英九反对国共两党发生类似淮海战役的战争,主张用和平的方式和方法解决问题。联系各选项,本题选C项,A、B、D三项说法错误明显。 12.在中国近代,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开创了中国革命的正确道路——井冈山道路;在中国现代,以邓小平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又开创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两者最根本的共同点是(  ) A.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B.实事求是,从中国国情出发 C.把反“左”作为革命进程中的重要任务 D.始终不渝地贯彻党的最高革命纲领 解析:选B 两者最根本的共同点是从中国国情出发,坚持马克思主义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把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同中国革命与建设的具体实践相结合。 二、非选择题(第13题20分,第14题20分,共40分) 13.(2012·广东省六校第一次联考)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同治十一年(1872年)6月15日的《申报》载:“上海各租界内,街道整齐,廊檐洁净。一切秽物亵衣,无许暴露。尘土拉杂,无许堆积。偶有遗弃秽杂等物,责成长夫巡视收拾。……街面偶有缺陷、泥泞之处,即登时督石工为之修理;炎天常有燥土飞尘之患,则当时设水车为浇洒;虑积水之淹没也,则遍处有水沟以流其恶;虑积秽之熏蒸也,则清晨纵粪担以出其垢。” 材料二 同治十一年(1872年)9月25日的《申报》载:居民王阿保等10余人,违反工部局关于挑粪过街必须加盖桶盖的规定,挑着无盖粪桶过街,经巡捕劝阻不听,被拿送会审公廨,各被拘留一天。 同治十一年(1872年)10月8日的《申报》载:一位广东籍人在美国公馆门口便溺,被巡捕拿送会审公廨,会审公廨以其情节严重,“枷号三日,以示惩儆”。 材料三 “租界均有电灯,英界尤多,如星罗棋布然,晚间照耀,无异白昼,颇便行人。”租界内外的中国居民最初以为电灯照明“将遭雷击”,一时“人心汹汹,不可抑制”。上海道邵友濂甚至下令“查明中国商人点用者共有几家”,“按户知照,禁止电灯,以免不测”。寝久人们渐悟电灯的优越,遂争相使用电灯照明,“戏园、酒馆、烟室、茗寮,更无不皎洁当空,清光璀璨”。 材料四 “光、宣之交,盛行文明结婚,倡于都会商埠,内地亦渐行之。礼堂所备证书(有新郎、新妇、证婚人、介绍人、主婚人姓名),由证明人宣读,介绍人(即媒妁)、证婚人、男女宾代表皆有颂词,亦有由主婚人宣读训词,来宾唱文明结婚歌者。”新郎新娘则交换饰物、相对鞠躬,继谢证婚人、介绍人各三鞠躬,并行谒见主婚人及双方族人之礼;全体退席后,开茶点、筵宴。 请回答。 (1)中国近代史中的“租界”,最早是哪国通过什么条约中的什么特权获得?(6分) (2)中国最早的租界出现在哪座城市?(2分) (3)阅读上述四则材料,概述租界对我国产生了哪些方面的影响。(8分) (4)你如何评价中国近代的租界?(4分) 解析:本题考查综合分析能力,从社会生活角度考查列强侵华的危害和影响。第(1)、(2)问是简单识记题,特别要注意有三小问,不要漏答。第(3)问反映了作为列强侵华基地的租界对中国社会近代化的积极意义。材料一反映的是租界管理规范,社会环境好;材料二反映租界巡捕法制;材料三反映租界物质文明的先进;材料四反映社会习俗的近代化。第(4)问的评价从正反两个方面解答即可。 答案:(1)国家:英国。条约:《虎门条约》(或《南京条约》附件)。特权:在通商口岸租赁土地房屋居留的特权。 (2)上海。 (3)租界的市政管理非常规范,呈现出专门化的特点;租界内的市政管理呈现法制化的特点;租界成为近代物质文明的传播地;租界传播了新的社会习俗。 (4)租界是近代史上列强在中国建立的侵略据点,干涉中国内政的大本营,中外反动势力勾结的交易所。同时,租界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我国市政管理、物质文明、社会习俗和文化事业的现代化。(言之有理即可得分) 14.(2012·天津市十二区县第一次联考)思想的创新深刻影响了人类历史发展进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明德慎罚,国家既治四海平。”“仁人无敌于天下。” “明主之国,令者,言最贵者也;法者,事最适者也。言无二贵,法不两适。故言行而不轨于法令者必禁。” 材料二  18世纪,牛顿的学说通过伏尔泰传播到了法国,并与君临大陆的笛卡儿哲学相遇,从而使法国人首次感受到数学和哲学相分离的牛顿思维的优势。牛顿的学说证实了在对客观真理的探索中,最可靠的是人的理性,而非信仰。牛顿的理性精神对法国的人文及其他学科产生了巨大冲击。 材料三 一般说来,“五四”以前中国知识分子的“格义”方式主要是运用中国传统文化的观点分析、吸取西方文化,用中国传统文化的模式去套用西方近代文化;“五四”以后,人们的主要倾向则是借用西方文化的观点评析、批判或赞赏新文化,用西方文化的模式去解释中国传统文化。前者实质上从旧文化的立场批评或赞赏新文化。后者则用新文化批评或赞赏旧文化。 材料四 上个世纪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不少党内人士产生了严重的危机感,担心在中国也可能出现苏联和东欧的情况……反对进一步改革开放以及把“姓资姓社”摆在首位的思潮,重新开始占据思想和舆论的主导权。 ——《李罗力:亲历邓小平南巡》 材料五 社会主义要赢得与资本主义相比较的优势,就必须大胆吸收和借鉴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包括当今资本主义发达国家的一切反映现代社会化生产规律的先进经营方式和管理方法。 ——邓小平“南方谈话” (1)材料一体现了中国古代哪些治国理念?(4分) (2)据材料二指出法国启蒙运动兴起的条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理性主义对18世纪法国的冲击。(5分) (3)写历史小论文,列提纲是一项重要的技能。某同学在阅读材料三及相关课文后,拟了一份有关中国近代思想解放运动的小论文提纲。请你帮助他完成空缺部分。(6分) (标题)①____________________ (一) (小标题1)维新变法——从中国传统文化出发赞赏利用西方文化 1.其方式是②____________________; 2.其作用似“思想界之大飓风”。 (二) (小标题2)③____________________——用新文化全面否定旧文化 1.提倡民主与科学; 2.提倡新道德; 3.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4)据材料四和所学知识概括邓小平“南方谈话”的背景。材料五体现了邓小平的什么思想?这一思想对中国20世纪90年代的改革开放产生了怎样的影响?(5分) 解析:第(1)问,根据材料分析回答治国理念。注意本问是两段材料,从第一段材料中的“德”“仁”可以看出是儒家的德治思想,第二段材料主要体现了法,因此是法家的法治观念。第(2)问,第一小问,从材料中牛顿的学说对法国的冲击可知启蒙运动的兴起受自然科学发展的影响;第二小问,主要从社会的政治经济和思想文化方面去回答。第(3)问形式新颖,以列历史小论文提纲的形式考查近代思想解放运动。注意对材料三的理解,①处是关于总体的内容,标题要能体现近代中国东西文化的碰撞;②处考查维新变法的宣传方式;③处要求回答的是某一历史事件,从内容可知是新文化运动。第(4)问,第一小问注意从国内和国际两个方面去思考;第二小问,概括材料可知邓小平主张借鉴资本主义国家的方法;第三小问,20世纪90年代的重大突破就是确立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 答案:(1)德治、法治。 (2)条件:牛顿的物理学证实了理性的重要性。冲击:政治上,推动了法国大革命的爆发;经济上,推动了资本主义的发展;思想上,解放了人们的思想。 (3)①西方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的碰撞与结合;②托古改制;③新文化运动。 (4)背景:国内,改革遇到重重阻力;国际上,苏联解体,东欧剧变(或世界范围内社会主义运动遭遇挫折)。改革进入关键时期。思想:吸收、借鉴国外先进的文明成果。影响: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奠定了理论基础。 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www.ks5u.com)

【点此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