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八 解放人类的阳光大道 一、选择题 1.(名师原创)下图中是中国现代画家艾中信的作品,描绘的是恩格斯在英国曼彻斯特走访工人区,在这里(  )  A.马克思和恩格斯成为亲密无间的战友 B.恩格斯形成了共产主义世界观 C.恩格斯和马克思开始合著《共产党宣言》 D.恩格斯开始领导英国的工人运动 解析 本题适用排除法,马克思和恩格斯结成亲密无间的战友是在比利时的布鲁塞尔,故排除A项;马克思和恩格斯为“共产主义者同盟”起草同盟纲领《共产党宣言》的地点是英国伦敦,不是曼彻斯特,故排除C项;恩格斯在曼彻斯特并没有领导工人运动,只是密切关注和支持工人运动的开展,接触了大量工人,故排除D项。 答案 B 2.(名师原创)19世纪中期工人开始走上“解放人类的阳光大道”,这条“阳光大道”是指(  ) A.封建主义 B.资本主义 C.社会主义 D.空想社会主义 解析 社会主义社会是没有人压迫人的社会,是所有被压迫者的理想社会,走社会主义道路即“阳光大道”。故选C项。 答案 C 3.“马克思主义……绝不是离开世界文明发展大道而产生的一种故步自封、僵化不变的学说。”材料说明马克思主义的突出特点是 (  ) A.具有空想性 B.与时俱进、不断发展 C.不成熟的理论 D.僵化、保守 解析 材料反映了马克思主义随着世界文明发展而发展,即具有与时俱进的特点。 答案 B 4.列宁评价《共产党宣言》:“它的精神至今还鼓舞着、推动着文明世界全体有组织的正在进行斗争的无产阶级。”下列政治斗争直接受其影响的是(  ) A.法国大革命 B.宪章运动 C.十月革命 D.五四运动 解析 本题可以采用排除法。根据列宁评价《共产党宣言》可以排除A、B两项,因为法国大革命和宪章运动都早于《共产党宣言》的发表;由“政治斗争直接受其影响”可排除D项,因为D项是学生运动。只有C项最符合题意,故选C项。 答案 C 5.马克思在《法兰西内战》初稿中说:“普选权在此以前一直被滥用,或者被当做以议会方式批准神圣国家政权的工具,或者被当做统治阶级手中的玩物,只是让人民每隔几年行使一次,来批准议会制的阶级统治;而现在,普选权已被应用于它的真正目的……选举它们的行政的和创制法律的公职人员。”这里马克思充分肯定了(  ) A.美国的1787年宪法 B.巴黎公社的普选制 C.1875年法兰西共和国宪法 D.巴黎公社限薪制 解析 根据“《法兰西内战》初稿”“选举它们的行政的和创制法律的公职人员”并联系所学知识可知B项正确。A项体现的是“被当做以议会方式批准神圣国家政权的工具,或者被当做统治阶级手中的玩物,只是让人民每隔几年行使一次,来批准议会制的阶级统治”。C项与法兰西内战无关。D项不符合题意,可以排除。 答案 B 6.巴黎公社客观上体现的《共产党宣言》中的理论是(  ) A.资本主义必将为社会主义所取代 B.用暴力推翻资产阶级统治,建立无产阶级政权 C.将一切生产资料集中在无产阶级手中 D.资本主义已经不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要求 解析 巴黎公社革命与《共产党宣言》理论相一致的是暴力革命,推翻资产阶级统治,建立无产阶级政权,故选B项。 答案 B 7.第一国际是第一个国际性的无产阶级革命组织,它的正式名称叫“国际工人协会”,简称第一国际。它是国际工人运动和马克思主义相结合的产物。下列不属于第一国际历史贡献的是(  ) A.传播了科学社会主义 B.促进了工人运动的发展 C.抑制了修正主义的泛滥 D.加强了无产阶级的国际团结 解析 本题考查第一国际的历史贡献。C项中的修正主义出现于第二国际时期,故选C项。 答案 C 8.(名师原创)在第二国际后期的斗争中,卡尔·李卜克内西、罗莎·卢森堡等人与伯恩施坦等人进行了坚决的斗争,结果伯恩施坦等人的意见占据了上风。这说明(  ) A.第二国际整体上失去了存在的价值 B.恩格斯已失去了控制第二国际的能力 C.伯恩施坦等人坚持正确的方向 D.第二国际内部没有正确意见 解析 第二国际后期,修正主义占据了上风,说明第二国际已经变质,失去了存在的必要,故选A项。当恩格斯于1895年逝世后,修正主义思潮才开始泛滥,故B项错;伯恩施坦是修正主义的代表,故C项错;在第二国际内部,以列宁、卡尔·李卜克内西等人坚持正确主张,同伯恩施坦进行了激烈的斗争,故D项错。 答案 A 9.列宁说:“无产阶级政权应是巴黎公社式的国家管理机构……”这种机构在苏俄是指(  ) A.工兵代表苏维埃 B.公社委员会 C.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D.工兵农代表苏维埃 解析 A项是七月事件前的监督性质的政权,不符合题干要求,应排除。B项是巴黎公社的机构,应排除。C项是中国的机构,应排除。只有D项符合题意,苏维埃是俄语“会议”的意思,即由工人、士兵、农民的代表会议行使国家权力。故选D项。 答案 D 10.(名师原创)甲问:“什么军舰最厉害?”乙答:“巡洋舰。”甲吃了一惊,问:“为什么?”乙答:“一艘叫‘阿芙乐尔号’的巡洋舰放了声空炮,却改变了世界。”这声“阿芙乐尔号”巡洋舰放的空炮意味着(  ) A.无产阶级革命新时代的到来 B.资产阶级政府的建立 C.中国人民从此站了起来 D.资产阶级代议制度的推广 解析 本题实际上是考查十月革命的历史影响,按常识,航空母舰是海洋上最厉害的军舰,而乙的回答是从另一个角度来说的,属于“脑筋急转弯”题。“阿芙乐尔号”巡洋舰放炮发出了攻打冬宫的信号,十月革命取得胜利后,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标志着无产阶级革命新时代的到来。故选A项。 答案 A 11.(名师原创)列宁对“火星”情有独钟,正是他亲手点燃了俄国革命前夜的“火星”,而这火星最终形成了燎原大火,推翻沙皇及资产阶级统治,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这革命前夜的“火星”具体指的是(  ) A.发动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 B.创立俄国无产阶级的布尔什维克党 C.参加第二国际,反对修正主义 D.进行革命宣传,把俄国各地的无产阶级组织联系起来 解析 仔细分析材料的意思,就会发现“火星”的意思其实是革命的宣传活动,为此列宁特意创办了《火星报》,目的是为建立布尔什维克党奠定思想和组织基础。 答案 D 12.任何科学理论都不是一成不变的,马克思认为“在最先进的资本主义国家,无产阶级首先建立社会主义政权”,而列宁却认为“只有在落后的资本主义国家,无产阶级才能最先取得无产阶级革命的胜利”。造成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马克思主义被修正主义篡改了 B.列宁建立了无产阶级政党,马克思则没有 C.列宁吸取了巴黎公社的教训,丰富了马克思的思想 D.马克思主义诞生于工业革命时期,列宁主义诞生于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 解析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马克思主义诞生时,处于自由资本主义时期,但列宁主义诞生时,资本主义产生了垄断,统治更加巩固,因此在先进的资本主义国家已不存在社会主义革命胜利的可能,只能在落后的资本主义国家进行社会主义革命。 答案 D 13.20世纪20年代初,美国的“红色恐惧”浪潮达到顶峰,政府逮捕了数千名被怀疑为激进分子的人,国会还通过法律将持不同政见的外国人驱逐出境。与美国这一行动密切相关的是(  ) A.中国五四运动爆发 B.德国法西斯势力猖獗 C.俄国十月革命胜利 D.苏联基本实现工业化 解析 本题采用排除法。1919年中国爆发的五四运动主要是不满巴黎和会把中国山东的主权转让给日本,并不是单纯地针对美国,故排除A项。德国法西斯势力兴起于1929~1933年经济危机之时及其后,故排除B项。苏联基本实现工业化是在1937年第二个五年计划完成之后,故排除D项,只有C项符合题意,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胜利,开辟了社会主义道路,极大地鼓舞了国际无产阶级革命运动,资本主义国家害怕本国的无产阶级效仿,因此视十月革命为“红色恐惧”,欲除之而后快,故选C项。 答案 C 14.“列宁即刻发表了他那著名的《四月提纲》,并提出了立即实现和平,将土地分给农民和全部政权归苏维埃的要求……这在当时似乎是十分荒谬和不负责任的。”列宁的主张被认为“似乎是十分荒谬”的主要原因是(  ) A.帝国主义对无产阶级革命的仇视 B.十月革命是社会矛盾演变的必然产物 C.当时两个政权并存,俄国还陷在一战中 D.第一次世界大战会不断激起人民群众的反对 解析 解答本题可以结合列宁发表《四月提纲》的历史背景。当时俄国出现了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资产阶级临时政府继续进行帝国主义战争,社会主义革命尚有和平过渡的可能,故选C项。 答案 C 15.每年的5月1日,是全世界劳动人民的节日,在这天全世界的劳动人民都举行各种形式的纪念活动,以纪念1886年美国芝加哥工人的罢工。世界上人们举行的第一个国际劳动节是(  ) A.1886年 B.1887年 C.1889年 D.1890年 解析 1889年7月14日召开的国际社会主义者代表大会通过了把每年的五月一日定为劳动节的提议,因此世界上第一个“五一国际劳动节”应是1890年,故选D项。 答案 D 二、非选择题 1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恩格斯在《反杜林论》中指出:“这种历史情况也决定了社会主义创始人的观点。不成熟的理论是和不成熟的资本主义状况、不成熟的阶级状况相适应的。” 材料二 1909年法国雕塑家沃蒂耶在贝尔拉雪兹公墓创作了一座浮雕作品。一位袒胸身着长裙的妇女,中弹后仰,像神圣的天使般深情地张开双臂,像慈祥的母亲悲痛欲绝地拼死庇护着身后若隐若现的受难者,墙面上弹痕累累。雕塑下面刻有雨果的名言,“我们所要祈求于未来的是公正,而不是复仇”。雕塑取名为《献给历次革命受难者墙》。有人解释说,这位母亲护卫的人群正是巴黎公社社员,她体现了法国母亲无私的爱。于是,人们怀着崇敬的心情把它称作“公社社员墙”。但令人奇怪的是,当这座浮雕揭幕以后,当时幸存下来的巴黎公社社员都一致否认它是“公社社员墙”,也从不去那里拜谒献花。 (1)材料中“社会主义创始人”指的是谁?根据上述结论简述马克思主义诞生的历史条件。 (2)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为什么幸存下来的巴黎公社社员拒绝承认它是“公社社员墙”。并简述巴黎公社的历史意义。 答案 (1)圣西门、傅立叶、欧文。成熟的经济条件:19世纪中期,工业革命促使资本主义迅速发展,同时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周期性爆发,这使马克思能够从资本主义内部发现其发展到灭亡的规律。成熟的阶级条件:欧洲三大工人运动,无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工人运动迫切需要科学理论的指导。 (2)拒绝承认的理由:①不能展现无产阶级英勇斗争的精神。 ②这是《献给历次革命受难者墙》而不是单纯纪念巴黎公社的。(言之有理即可得分) 历史意义:①巴黎公社是无产阶级推翻资产阶级统治,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第一次尝试。 ②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学说,为国际工人运动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③体现了无产阶级大无畏的革命精神。 1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俄国当前形势的特点是从革命第一阶段向革命第二阶段过渡…… ——“四月提纲” 材料二 ……因此中央委员会认为,武装起义是不可避免的,并且业已成熟。中央委员会建议各级党组织以此为指针,并从这一观点出发讨论和解决一切实际问题。 ——《俄国社会民主工党(布)中央委员会 关于武装起义》(1917年10月23日) 材料三 推翻沙皇君主制以后俄国工农最明确最坚决地要求的和约,就是立即缔结没有兼并……没有赔款的和约。 ——《和平法令》 材料四 立刻废除地主土地所有制,不付任何赎金。 ——《土地法令》 (1)材料一中的“革命第一阶段”和“革命第二阶段”各是什么性质的革命?各自的主要任务是什么? (2)材料二中“武装起义是不可避免的”,此结论是怎样得出的?它和《四月提纲》的主张有什么不同? (3)根据材料三、四分析,俄国人民当时有什么要求? 答案 (1)第一阶段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任务是推翻沙皇专制统治;第二阶段是社会主义革命,任务是推翻资产阶级临时政府。 (2)资产阶级临时政府继续参加一战,并制造了“七月事件”。 不同:《四月提纲》希望以和平方式取得胜利;此时已发生了“七月事件”,和平方式已无可能,因而认为“武装起义是不可避免的”。 (3)对和平与土地的要求,即“和平”与“面包”。

【点此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