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二 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一、选择题 1.(2012·长沙联考)下列有关中国工业近代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一开始由地主阶级发起,资产阶级逐渐取而代之,掌握了近代化的领导权 B.推动力主要来自外部,不是以民间自发创办近代企业为先导 C.经历了由轻工业到重工业的发展过程,没有形成独立的工业体系 D.一战期间,民族工业迅速发展,近代民族工业开始在国民经济中占据主导地位 解析 A项不符合史实,因为近代中国的资产阶级并没有掌握近代化的领导权,排除A项;中国的工业化开始于洋务运动,从军事工业开始,故C项错误;一战期间,民族工业虽有一定的发展,但自然经济仍占主导,且外国资本主义远远超过中国资本,故D项错误;只有B项是正确的,因为中国的民族工业是在外资企业和洋务运动的刺激下产生的,故选B项。 答案 B 2.19世纪40~60年代,中国一些传统制造业,如纺织业、冶铁业等日益衰落,但制茶、缫丝、酱菜、皮革加工等传统制造业却意外获得较快发展。材料中这些制造业“意外获得较快发展”的主要原因是(  ) A.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兴起 B.洋务派大力兴办近代工业 C.清政府允许民间开设工厂 D.中国沦为西方的原料产地 解析 解题的关键是抓住题干时间“19世纪40~60年代”,第二次鸦片战争后,中国完全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沦为西方的原料产地和销售市场,故选D项。A兴起于19世纪60~70年代年,B始于19世纪60~90年代,C发生于19世纪90年代。 答案 D 3.(名师原创)广东一直是近代中国观察世界的窗口,近代在广东出现的第一家民族资本主义企业是(  ) A.面粉厂 B.棉纺织业 C.缫丝厂 D.火柴厂 解析 1872年广东南海县华侨商人陈启源自海外归来,次年创办了继昌隆缫丝厂,这是在广东创立的第一个民族企业,故选C项。 答案 C 4.(名师原创)茅盾的小说《春蚕》写道:“洋鬼子怎样就骗了钱去,老通宝不很明白。……自河里有了小火轮船以后,他自己田里生出来的东西就一天一天不值钱,而镇上的东西却一天一天贵起来。”以下对这段话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小农经济受到沉重打击 B.列强对中国进行商品倾销 C.中国的自然经济彻底瓦解 D.列强凭借特权打开中国市场 解析 中国的自然经济生命力特别顽强,直到新中国成立后,三大改造完成才彻底瓦解。 答案 C 5.(2012·哈尔滨模拟)清同光年间人欧阳昱在《见闻琐录》中记述:“当茶出时,众夷来买,商定而后答价,丝毫不能增,倘居奇不卖,欲昂其值以俟,则逾七日减十之一,再逾七日减十之二,又逾七日减十之三。俟愈久,价愈减……”这主要表明(  ) A.外国人操纵中国茶叶价格 B.外国人高价购买中国茶叶 C.中国茶叶深受外国人喜爱 D.中国茶叶商人内部不团结 解析 “清同光年间”即清朝同治、光绪帝统治时期,指19世纪60年代至20世纪初。由题干时间及材料内容可知随着外国经济侵略的加强,外商逐渐控制了中国茶叶市场的定价权,反映出外国人操纵了中国茶叶价格,中国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故选A项;B、C、D三项从材料中不能反映出来,应排除。 答案 A 6.(名师原创)买办是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特有的一个阶层,他们虽然是中国人,却是外商选出为自己代理买卖的,因此也有人称他们为“二毛子”(外国人被称为老毛子或大毛子),这一阶级在中国最早出现于(  ) A.明末清初 B.鸦片战争之后 C.洋务运动时期 D.国民党统治前期 解析 根据题干中的“买办”定义可知它是在中国门户被打开之后出现的,这一现象应发生在鸦片战争之后。 答案 B 7.(2012·北京顺义一模)19世纪中叶以后,中国逐渐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体系。从社会发展的角度看,它对中国主要的影响是(  ) A.清朝统治土崩瓦解 B.自然经济迅速崩溃 C.农民起义风起云涌 D.近代化进程开始启动 解析 鸦片战争后中国逐渐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自然经济开始解体,也就开始了近代化的进程,开始出现近代工业。 答案 D 8.(名师改编)1888年清政府在北京西苑修建了一条铁路,慈禧太后因火车司机坐在自己前面开车,弃用了从德国引进的蒸汽机车而改用太监牵拉。这说明 (  ) A.顽固势力拒绝引进西方科技 B.封建等级制度阻碍社会发展 C.清廷天朝大国思想根深蒂固 D.封建迷信阻碍近代科技传播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封建主义对资本主义发展的阻碍作用,古代中国是个讲究等级身份的国家,封建礼仪深入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材料信息正是体现了这一点,伴随着西方工业文明的传入,封建等级制度成为中国社会进步的严重障碍。材料中,司机坐在慈禧前面开车,在慈禧看来,这严重违背了君臣尊卑的等级秩序,是不可容忍的,这种思想严重阻碍了近代工业在中国的发展。故选B项。 答案 B 9.(名师原创)火柴被老年人称为“洋火”,中国古代人们用火石、火镰取火,因此可知,“洋火”之名不可能早于(  ) A.1644年 B.1840年 C.1918年 D.1949年 解析 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外国打开了中国紧闭的国门,开始大量在中国倾销商品,其中包括火柴,故选B项,A项在B项之前,中国的国门尚未打开;C项时中国已能生产火柴了;D项更在C项之后。 答案 B 10.(名师原创)在中国古代社会,以家庭手工业与小农生产相结合的自然经济一直占主导地位,但到鸦片战争前夕,中国的自然经济已有了某种程度的分解,所以中国经济结构真正开始变动始于(  ) A.宋朝 B.明中后期 C.鸦片战争后 D.甲午战争后 解析 明中后期,产生了资本主义萌芽,它代表着中国经济结构开始变化。故选B项。 答案 B 11.(名师改编)发昌机器厂等近代企业与洋务派举办的军事工业的主要区别是(  ) A.使用机器生产还是手工劳动 B.对外国资金、技术是否有依赖性 C.工资高低是否由技术决定 D.产品是否与市场发生直接联系 解析 洋务派创办的军事工业原料由政府提供,产品由政府调配,故不与市场发生联系,而发昌机器厂是民族企业,必须与市场发生联系。故选D项。 答案 D 12.(名师改编)1931年与1916年相比,荣氏集团纱锭增加了34倍,资本增加了73倍;制碱厂除能满足国内需求外,还大量出口日本、朝鲜等国。1931年民族工业发展的有利因素是(  ) A.清政府奖励实业 B.中华民国的成立 C.一战期间帝国主义放松了对中国的侵略 D.国民政府经济建设运动 解析 解题时要抓住题干的关键时间“1931年”即可判断D项是正确的;A项是1905年,B项是1912年,C项是1914~1918年,都应排除。 答案 D 13.有学者这样描述中国近代经济的基本格局:“第一世界已是马达隆隆、汽笛长鸣,是工业文明曙光初现;而第三世界则依然是……传统的畜牧业经济,第二世界是……传统农业经济。”这表明(  ) A.近代工业主要分布在东南沿海 B.民族工业占绝对优势 C.近代多种经济形式并存 D.形成均衡发展的经济格局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解读材料的能力。A项在材料中不能反映,可以排除。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始终没有占绝对优势,故B项有误。材料反映了中国近代“工业文明”“传统的畜牧业经济”“传统农业经济”同时存在的史实,表明了中国近代不均衡的经济发展格局,故D项有误。 答案 C 14.(2012·潍坊二模)阅读如图公告,从中获得的准确信息是(  )  A.政府规范蚕丝行业行为 B.官僚资本“统制经济” C.国家采取干预经济政策 D.政府保护民族企业发展 解析 解题时要抓住题干中提到的时间“民国三十七年”,因为民国元年是1912年,所以“民国三十七年”就是1948年。当时国民政府经济陷入崩溃的边缘,因此政府千方百计控制经济,掠夺人民的财富以维持内战所需军费,故B项符合题意,“统制经济”即控制经济。A项只是表面现象,C、D两项与国民政府的意愿相反,故排除A、C、D三项。 答案 B 15.列强对中国的资本输出:1894年估计约有1亿多美元,到1903年已增至6.5亿多美元……这些投资的绝大部分不是来自国外的资本,而是中国人自己的投资。以下选项符合这一观点的是(  ) A.列强通过门户开放来获得对中国投资的资本 B.通过战争以赔款方式获得对中国投资的资本 C.列强通过商品输出获得对中国投资的资本 D.列强通过抢占“势力范围”来获得对中国投资的资本 解析 1895年中日《马关条约》签订使日本获得了两亿两白银战争赔款,后来又获得三千万赎辽费;1901年《辛丑条约》的签订,使列强获得了4.5亿两白银的战争赔款。这些赔款绝大部分又投资于中国,故选B项。 答案 B 二、非选择题 1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一般论者认为,条约口岸还可进一步划分为以下几类,第一类,“在那里,有完全通商的权利,在那里,可以设立领事馆,在那里,有一个海关衙门”,这一类可以称作标准条约口岸。第二类,“在那些城市里,一般是没有海关衙门的,没有领事馆,外国人是不应该在那里永久居住的”。第三类,“沿着长江和西江的某些地方,有所谓访问口岸,在这些商埠,外国公司的轮船可以为着装货和载客而在那里停泊,在另外一些这样的商埠,该轮船只能为载客而停泊”。 ——杜语《近代中国通商口岸 研究——历史与现状》 材料二 上海、广州、天津、武汉等近代中国重要商业与工业城市均为通商口岸,构成中国近代经济发展重要组成部分。单就上海一地而言,据统计,1911年上海共有工厂48家,占全国工厂总数28.1%;1930年上海共有工厂837家,占全国工厂总数42.4%。 ——周子峰《二十世纪中西学界的 中国近代通商口岸研究述评》 材料三 与其说条约口岸代表了移植于中国沿海海岸的西方生活方式,还不如说中国接纳了西方人及其生活方式。 ——费正清《中国沿海的贸易和外交》 材料四 英国驻上海副领事马安认为,以通商口岸为中心发展起来的中国对外贸易,“不仅仅有利于英国,而且有利于中国这个大国的千百万居民”。 ——李必樟译《英国驻上海领事贸易报告汇编》 (1)根据材料一指出通商口岸的分类依据。根据近代前期通商口岸的分布,指出其演变趋势。 (2)按材料一中的分类标准,上海应属于第几类口岸?指出其史实依据。根据材料二,指出上海在中国近代化进程中的地位。 (3)材料三中费正清认为“条约口岸”有何功能?试举两例近代中国接纳西方生活方式的具体表现。 (4)你是否同意材料四中的观点?阐述理由。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从材料中获取信息和解读信息的能力。第(1)问“分类依据”可依据材料中的分类比较分析,不难得出是“依据侵略权益大小划分的”;“趋势”需要根据所学知识思考。第(2)问从材料中上海工厂数量占全国工厂数量的比例可以得出答案。第(3)问依据“接纳西方人及其生活方式”可得出结论。第(4)问属开放性问题,同意与否言之有理即可。 答案 (1)外国人权利的大小。从东南沿海到整个沿海并延伸到内地。 (2)第一类。有领事馆、租界等。地位:企业集中,成为中国近代经济发展重要组成部分。 (3)引进西方文明的窗口。如:西服、西餐、婚俗变化等。(举出两例即可) (4)同意:英国扩大了海外市场、原料产地;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发展,推动了中国近代化进程等。不同意:中国丧失国家独立;中西方差距加大等。 17.(2012·济南练习)近代以来,中国民族工业发展历程曲折坎坷。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早期典型民族资本主义企业 时间 名称  1866年 上海发昌机器厂  1873年 广东南海继昌隆缫丝厂  1878年 天津贻来牟机器磨坊  材料二 不同历史时期我国工业比重图     材料三 南京国民政府时期大事记(节选) 1928年,国民政府形式上统一全国。 1929年,世界经济危机爆发。 1930年,中原大战爆发。 1931年,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侵占中国东三省。 1932年,国民政府开展“国民经济建设运动”。 1935年,国民政府开始推行货币制度改革。 1945年,陈立夫、陈果夫控制的中国蚕丝公司在上海设立。 (1)根据材料一,分析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企业在地域分布上的特点。为什么会出现这一现象? (2)根据图①,指出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的局限。与图①相比,图②发生了哪些变化?简要分析其原因。 (3)根据材料三,概括南京国民政府时期影响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因素。 答案 (1)特点:分布于沿海通商口岸。原因:沿海城市最早开放为通商口岸;自然经济最早瓦解。 (2)局限:轻重工业比例严重失调。变化:轻重工业比例趋于平衡。原因:新中国的成立;开展“一五”计划,优先发展重工业。 (3)积极:国家形式上的统一;国民政府的推动、支持。 消极:内战的破坏;官僚资本挤压;世界经济危机影响;外国的武力和经济侵略。(答出两点即可)

【点此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