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明理学和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潮 一、选择题 1.(2010年上海单科)宋代,儒学家们开始从一个新的角度来思考人世间的伦理纲常。这个新角度(  ) A.从矛盾对立转换出发 B.从“天人感应”出发 C.从万物本原出发 D.从人的本性出发 2.(2012年广东深圳模拟文综)宋明理学家普遍倡导“存理去欲”的修养论,“格物”“格心”的认识论,“成贤成圣”的境界论,“齐家平天下”的功名论,其根本出发点是(  ) A.修身养性,提高个人修养 B.培养经世致用的人才 C.规范社会秩序,实现社会和谐 D.树立理学的统治地位 3.(2012届广东六校联考)“自宋以降,仗义死节之士远轶前古,论者以为程朱讲学之效。”材料表明程朱理学对宋代以后中国社会的影响突出表现为(  ) A.促进文化教育普及 B.成为维护封建统治的工具 C.压抑了人的个性发展 D.对塑造中华民族性格起了积极作用 4. 明代王守仁提倡“心学”,主张“发明本心”,从心学的思想来源看,它比较接近于(  ) A.道家的“无为” B.儒家的“仁” C.佛教的禅宗 D.“天人感应”学说 5.(2010年湖南文综)王安石提出“形者,有生之术”,与之相对立的观点是(  ) A.“心外无物” B.“天地为万物之本” C.“夫形于天地之间者,物也” D.“舍天地则无以为道” 6.明代德清禅师曰:“为学有三要:所谓不知《春秋》,不能涉世;不精《老》《庄》,不能忘世;不参禅,不能出世。此三者,经世、出世之学备矣,缺一则偏,缺二则隘,三者无一而称人者,则肖之而已。”这表明德清禅师(  ) A.提倡儒、道、佛三教合一 B.认为儒、道、佛三教相互矛盾 C.主张以佛教改造中国传统文化 D.强调做学问要学习诸子百家典籍 7.(2010年江苏单科)“圣人不责人之必能,是以人人皆可以为圣。”这句话最符合下列哪位思想家的主张?(  ) A.朱熹 B.李贽 C.陆九渊 D.黄宗羲 8.在张居正时代,讥讽宋明理学,挑战传统社会秩序,评论当朝时事,被保守派视为“非圣无法”的异端分子的是(  ) A.李贽 B.黄宗羲 C.顾炎武 D.王夫之 9.某思想家说:“我之出而仕也,为天下,……为万民,非为一姓也……”他所反对的是(  ) A.民主共和制 B.中央集权制 C.专制主义制度 D.君主立宪制 10.顾炎武说:“保国者,其君其臣肉食者谋之。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这一思想的深远影响在于(  ) A.动摇了宋明理学的统治地位 B.激发了中华民族的社会责任感 C.促进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D.推动了民主革命思想的形成 11. 中国近代民族资产阶级不断探索救国之路,他们在从西方思想中寻找武器的同时,又从本民族的文化中寻找可资利用的思想材料。下列属于可资利用的思想是(  ) ①“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 ②“天下为主,君为客” ③以“众治”取代“独治” ④“存天理,灭人欲”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12.(2012届广东深圳宝安中学等四校高三联考文综)明清时期,出现了一些城市,如棉纺业发达的松江、陶瓷业发达的景德镇、冶铁业发达的佛山、长江的商品转运码头汉口等。与这一经济现象相关,产生了一股具有批判色彩的思潮。其中,最能从本质上体现时代发展要求的是(  ) A.“穿衣吃饭,即是人伦天理”,强调人欲的合理性 B.提出“工商皆本” C.主张“经世致用” D.批判君主专制 二、非选择题 13.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北宋开始,门第已不存在,和尚寺也衰落了,搜罗不到人才。禅宗的新宗教,不啻叫人回头,由真返俗。而进士轻薄,终于担当不了天下大事。在这情形下,须待北宋知识分子再来打开新风气,寻觅新生命。书院讲学,由此酝酿。他们要把和尚寺里的宗教精神,正式转移到现实社会。要把清净寂灭究竟涅槃的最高出世观念,正式转变成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中国传统人文中心的旧理想。 ——钱穆《国史新论》 材料二 (修身之要)言忠信,行笃敬;惩忿窒欲,迁善改过。 (处事之要)正其谊不谋其利。明其道不计其功。 (接物之要)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行有不得,反求诸己。 ——朱熹《白鹿洞书院揭示》 材料三 度当时之要,益信理国非恃空言,救亡必资实学。朱陆一切心性仁义之说,不啻儒家之清议,足以致中原于沦丧而莫可挽回。 ——萧公权《中国政治思想史》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北宋知识分子的政治理想,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他们打开“新风气”借鉴的其他理论。 (2)据材料一分析书院兴起的原因。据材料二指出朱熹办学的人才培养目标。 (3)材料三是对哪一理论及其弊端的批评?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这一批评的看法。 14.(2009年广东单科)下表是某中学研究性学习课上,三个研究小组展示的材料和所得出的结论。 组别 材料 结论  东汉组   史料记载,东汉桓帝是中国第一位实行道教及佛教教化政策的帝王,他也支持翻译佛经和其他佛教活动。 ——据古正美《从天王传统到佛王传统》 佛、道思想是中国传统思想的主流  宋代组   游酢和杨时去拜访老师程颐,程颐正用佛家打坐法瞑目而坐。游、杨二人遂恭敬地站在其身旁,等候良久,直到程颐发觉。 ——据朱熹《近思录》 中国古代有尊师传统  晚清组   孙家鼐建议京师大学堂应“以中学(中国传统学术与政治思想)为主,西学为辅;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据孙家鼐等《议复开办京师大学堂》(1896年) 这份奏折中,孙家鼐认为中学比西学重要   请回答: (1)上述各组的结论,哪些是从材料可以直接推导出来的? (2)上述各组的结论,哪些是不能从材料直接推导出来的?你认为应补充怎样的材料或者修改成怎样的结论,才能使结论与材料相符?(若修改结论,不得照抄材料) (3)本堂课的主题是“中国传统主流思想的演变”。请结合所学知识,紧扣主题,重新分析各组的材料,建立材料与主题的联系,说明中国传统主流思想在东汉、宋代、晚清三个时期的变化。 1.C 解析:宋代程朱理学认为“理”是世界的本原,所以选C项。 2.C 解析:宋明理学强调“存天理,灭人欲”,旨在规范人们的行为和社会秩序,实现社会和谐,稳定统治秩序,而不仅仅在于提高个人修养。 3.D 解析:程朱理学强调人的气节,对中华民族坚强不屈的性格形成了积极的影响。 4.C 解析:王守仁认为人天生具有良知,因此天理就在自己心中,不必外求,只要克服私欲、恢复良知就能成为圣贤。“直指人心,见性成佛”为禅宗之根本宗旨。因此C项符合题意。 5.A 解析:本题考查中国古代哲学思想,意在考查学生对材料的分析运用能力。题干材料中王安石的观点属于唯物论,与之相对立的观点应属于唯心论,故选A项。 6.A 解析:在德清禅师看来,学习儒家经典可以学会“涉世”,学习道家经典可以学会“忘世”,信仰佛教,可以“出世”,三者不可或缺,这体现了其提倡儒、道、佛三教合一的主张。 7.B 解析: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人人皆可以为圣”,即否认孔孟学说是万事之至论,批判圣人之道,动摇了程朱理学的理论基础。主张思想自由的思想家应该是李贽,所以此题正确选项是B项。 8.A 解析:张居正是明朝的大学士、内阁首辅。在明朝,讥讽宋明理学,挑战传统社会秩序,评论当朝时事,被保守派视为“非圣无法”的异端分子的是李贽。 9.C 解析:材料表明该思想家主张为天下万民服务而并非为君主实现其专制统治服务,明清之际的民主思想家黄宗羲反对封建君主专制,故C项符合题意。 10.B 解析:“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是对这句话的高度概括,是民族责任感的体现。 11.B 解析:④项是宋明理学做人哲学的经典总结,是抹灭人性的体现,故应排除。 12.B 解析:题干材料陈述的都是“工商业发展”的信息,可见当时时代发展的要求就是“发展工商业”,故选B项。 13(1)政治理想:治国、平天下。理论:佛教和道教的理论。 (2)原因:佛教的冲击;科举考试选拔的人才不能担当大任;理学家的倡导。目标:培养有高尚的道德情操、强烈的社会责任感的有用之才。 (3)理论:理学。弊端:空谈(清议)误国。看法:不全面。他们不仅有清议,也有实际行动。 14.(1)晚清组。 (2)①东汉组、宋代组。 ②可从增加材料或者修改结论两方面提出自己的看法,但材料与结论必须相符。如:东汉组的结论可修改为“东汉桓帝受道教和佛教思想影响比较大”。宋代组可增加其他朝代学生尊师的典型事例、中国古代典籍中的尊师思想等。 (3)东汉:佛教和道教成为某些帝王的治国理念,汉武帝以来“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治国思想被动摇,佛教、道教产生了较大影响。 宋代:程颐吸收佛教的某些修习方法和思想,与其他思想家一起创立的理学逐渐成为中国占主流地位的思想。 晚清:某些官员的教育思想受到西学影响,西学对中学产生了较大的影响,但儒家思想仍占主流地位。

【点此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