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13发达的古代农业及古代手工业的进步 一、选择题 1.(2011·济宁一中一模)《耒耜经》记载:“辕有越,加箭,可弛张焉。……所以进退,曰评。进之则箭下,入土也深;退之则箭上,入土也浅。……横于辕之前末曰槃,言其可转也。左右系,以乎轭也。辕之后末曰梢,中在手,所以执耕者也。……江东之田器尽于是。”这一农具出现于(  ) A.春秋战国 B.西汉 C.东汉 D.隋唐 [答案] D [解析] 据材料可知这一农具是曲辕犁,曲辕犁又名江东犁,出现于隋唐时期,所以选D项。 2.(2011·大连模拟)剪纸是我国的民间艺术,观察下列剪纸,它们形象地反映了(  )  A.男耕女织的自然经济 B.高度发达的商品经济 C.领先世界的手工技术 D.古代社会的和谐融洽 [答案] A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图片材料的理解分析能力。由图片可知,陕西民间剪纸反映了男子耕种的情景,河北民间剪纸反映了女子纺织的情景,两幅图形象地反映了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故选A项。B、C、D三项与材料无关,排除。 3.精耕细作是我国古代农业生产的主要模式。推动这一模式形成发展的是(  ) ①耕作工具不断改进 ②生产组织的小型化 ③水利设施逐渐完善 ④土地兼并日趋加剧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答案] A [解析] 我国古代小农经济的最大特点就是精耕细作,精耕细作主要是由耕作工具的进步、水利设施的改进以及以家庭为单位的生产组织形式决定的,与土地兼并没有直接关系。 4.(2011·长春模拟)钱泳在《履园丛话》中说:“俗语云:‘百年田地转三家’,言百年之内,兴废无常,必有转售其田至于三家也。今则不然……十年之间,已易数主。”由此可见,古代的小农经济的特点是(  ) A.封闭性 B.落后性 C.脆弱性 D.分散性 [答案] C [解析] 小农经济是中国封建社会的经济基础,它以家庭为生产单位、“男耕女织”、自给自足为主要特征。题中四个选项都是小农经济的弱点,材料信息反映的是小农经济脆弱性的一面。 5.(2012·江苏无锡一模)有学者指出,古代小农的供给行为具有双重性,即在满足自我家庭消费的同时,又积极向市场提供剩余农产品和主动以市场为导向安排生产活动,对上述观点理解准确的是(  ) A.古代小农生产具有多种经营的特点 B.市场需求是影响古代小农生产的决定性因素 C.古代小农具有强烈的商品生产意识 D.古代小农主要通过市场交换获得生活必需品 [答案] A [解析] 材料认为小农经济的特点主要是自给自足,同时,小农经济并不排斥商品生产,说明古代小农经济具有多种经营的特点。 6.(2012·肇庆二模)明朝初期的一首“竹枝词”说:“平川多种木棉花,织布人家罢缉麻,昨日官租课(征税)正急,街头多卖木棉纱。”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当时(  ) A.政府压制棉纺织业的发展 B.出现棉纺织业的手工工场 C.农民直接以棉纱抵税 D.棉布正逐渐取代麻布 [答案] D [解析] 材料描述了当时棉花的种植、加工与销售情况,A、B、C三项说法在材料中都没能得到体现,从材料内容“街头多卖木棉纱”可以看出,棉布正逐渐取代麻布。 7.柴窑位列中国古代五大瓷窑(柴窑、汝窑、官窑、哥窑、定窑)之首,本是后周世宗柴荣的御窑。柴窑烧出的瓷器有“雨过天晴云破处,这般颜色做将来”的美称。据此判断柴窑瓷器属于(  ) A.白瓷 B.青瓷 C.釉下彩绘 D.粉彩瓷 [答案] B [解析] 由“雨过天青云破处,这般颜色做将来”可知柴窑瓷器具有青瓷的特点,故B项符合题意。 8.(2012·苏北四市调研)据《明史》记载:“隆庆时,诏江西烧造瓷器十余万。万历十九年命造十五万九千,既而复增八万,至三十八年未毕工。”以上材料表明(  ) ①明朝官窑瓷器大量投放市场 ②政府对瓷器的需求量不断增加 ③江西是官瓷的主要生产地之一 ④政府对官瓷的工艺水平要求高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答案] D [解析] 根据所学和材料可知,官营手工业由政府直接经营,产品用于皇室、贵族消费,不在市场上流通,故①说法错误,其他②③④正确。 9.(2013·四川泸州)据道光七年版《(四川)南江县志·棉布谣》:乾隆时“大妇弓弹中妇绩,绿鬟小妇当窗织,莫辞劳,吴中贾来价正高。”歌谣反映的社会现象不包括(  ) A.四川地区家庭手工业生产状况 B.四川地区纺织品远销江浙地区 C.四川地区资本主义经济很发达 D.四川地区商品经济的发展状况 [答案] C [解析] 读懂歌谣的含义,“大儿媳妇在用弓弹棉花,二儿媳妇在纺纱,小儿媳妇在窗前织布。不要害怕劳苦,吴中的布匹价格现在正高。”并未反映雇佣关系,由此可知C项符合题意。 10.(2011·盐城一调改编)《汉书·贡禹传》记载:“方今齐三服官作工各数千人,一岁费数钜万。……三工官官费五千万,东西织室亦然。”对“三服官”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 A.其产品主要用于满足皇室消费 B.其技术工艺的传承具有封闭性 C.其产品可以进入流通领域 D.其制作工艺代表了当时手工业的最高水平 [答案] D [解析] 官营手工业由政府直接经营管理,产品主要供宫廷和贵族需要,与市场联系不密切。而私营手工业主要生产日用品用具,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私营手工业能够满足面向城乡市场迅速增长的需要,其地位日益重要,在许多行业逐渐超过官营手工业。 二、非选择题 11.(2011·湖南长沙期末)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春秋以前农业耕作,惟恃木器、石器、蚌器、人力。……宋叶梦得说:“古耕而不犁,后世变为犁法。耦用人,耕用牛。”至春秋战国之世,耕用牛犁,使用铁器,是农业耕作技术的革命性突破,是划时代的进步。 ——《中国经济通史》 材料二 江南地区人稠地狭的情况,在明清时期已十分严重。……而在这一过程中,牛耕也大量退出,代表唐宋时期先进生产力的江东犁,到明清时已被铁搭所取代。这倒不是因为铁搭有如何的先进性,根本的原因在于铁搭用人,而江东犁用牛。在传统中国,人是最可宝贵的,养人是不计成本的,相比之下,养牛却要计算成本。《天工开物·乃粒·稻工》记载:“吴郡力田者,以锄代耜,不蓄牛力。会计牛值与水草之资,窃盗死病之变,不若人力之便。” ——《大湖地区农业史》 材料三 中国农村原本是一个自治的社会,“皇权不下县,县下是宗族,宗族皆自治,自治出于伦理”,几千年来都是如此。广大农民“交了粮,自由王”,强制他们的力量也并不多。相反,小农们对封建国家有很强的约束力,直接决定着社会的治乱、经济的衰荣,是影响统治者效用函数最重要的变量。 ——李成贵《国家、利益集团与三农困境》 (1)根据材料一,如何理解春秋战国时期“耕用牛犁”是“农业耕作技术的革命性突破”? (2)根据材料二,分析明清时期江南农业中“牛耕大量退出”的原因并分析这种现象对农业发展造成了哪些影响。 (3)材料三中说中国古代农民“交了粮,自由王”,你赞同此观点吗?简要说明理由。 [答案] (1)耕犁的使用,提高了耕作效率;耕牛的运用,节省了人力。它们都推动了农业的发展,是农业耕作技术的革命性突破。 (2)原因:人口增长,人地矛盾突出;养牛成本较高。 影响:不利于生产技术进步和生产力的提高;加剧了小农经济的分散,落后;不利于农业生产规模的扩大。 (3)一种:赞同,中国小农以家庭为单位,生产经营自主性强,对地主的人身依附关系较轻。 另一种:不赞同,中国小农除了交纳国家赋税外,还承担国家的徭役、兵役等任务。 12.(2012·呼和浩特模拟)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方今齐三服官作工各数千人,一岁费数钜万。蜀广汉主金银器,岁各用五百万。三工官官费五千万,东西织室亦然。厩马食粟将万匹。 臣禹尝从之东宫,见赐杯案,尽文画金银饰,非当所以赐食臣下也。 ——《汉书·贡禹传》 材料二 大户张机为生,小户趁织为活。每晨起,小户数百人,嗷嗷相聚玄庙口,听大户呼织,日取分金饔飧计。大户一日之机不织则束手,小户一日不就人织则腹枵,两者相资为生久矣。 ——蒋以化《西台漫记》卷四 请回答: (1)据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相关手工业生产的表格填空。 经营形态 管理方式 产品 流通方式  材料一 ① ② ③  材料二 民间私人自主经营 ④ ⑤  (2)材料一“官作工各数千人,一岁费数钜万”反映了什么?结合材料和表格①的回答,你认为这对生产效率的提高有何影响?表格中③进一步表明对生产有何影响? (3)材料二反映了什么经济现象? [答案] (1)①政府直接经营、集中、大作坊;②武器军用品和官府贵族生活用品;③不在市场流通;④民间消费的产品;⑤在市场流通。 (2)①官营手工业资金雄厚、规模经营。②为细密分工和协作创造了条件;众多高水平工匠一起工作,加之对产品质量的严格管理,有利于手工业技艺的提高。③不计成本,缺乏竞争。 (3)纺织业部门出现了“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的雇佣劳动关系。 高考资源网 w。w-w*k&s%5¥u 高考资源网 w。w-w*k&s%5¥u

【点此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