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21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 一、选择题 1.(2012·广州)有历史学家把20世纪20年代的美国称为“疯狂的20年代”。其依据应该是,当时美国(  ) A.摇滚、爵士乐盛行 B.经济危机、社会动荡 C.社会经济盲目发展 D.政府强化对经济的干预 [答案] C [解析] 20世纪20年代的美国实行自由经济政策,社会经济盲目发展,C项正确。1929~1933年爆发的经济危机引发了社会动荡,B项错误;二战后,摇滚乐和爵士乐出现,A项错误;D项出现在1933年后的罗斯福新政中。 2.(2012·延吉)“我们不要荆冠,不要金十字架。”1896年的人民党漫画(见下图)。被缚者为劳工,为其束上荆冠者为马克·汉纳(当时的大实业家兼共和党领袖)。罗斯福新政解决上述问题采取的主要措施是(  )  A.整顿财政金融体系 B.加强对工业的计划指导 C.调整农业政策 D.推行“以工代赈” [答案] B [解析] 漫画体现了资本家对工人的严格束缚,毫无人身自由可言,为此,罗斯福新政颁布《全国工业复兴法》等法案,规定了最高工时的标准,所以选B项。 3.(2013·广东汕头)1933年美国国会通过的《全国工业复兴法》规定:“工人有权组织起来,可选派代表与雇主进行谈判、签订集体合同。雇主不得以工人参加何种工会为雇佣条件;雇主必须遵守最高工时和最低工资限额。”这一法令说明了(  ) A.垄断资产阶级试图加强对工人剥削 B.保障就业、刺激消费是新政的重要内容 C.经济危机迫使美国放弃自由企业制度 D.社会主义运动在危机期间发展起来了 [答案] B [解析] 本题考查罗斯福新政。根据《全国工业复兴法》的相关内容用排除法可判断选择B项。A项错误,材料中并非加强剥削工人而是一定程度上保障工人利益;C项错在放弃;D项材料中并未体现。 4.(2012·南京模拟)罗斯福新政时期,大力推行“以工代赈”。由政府出资兴建公共工程,为失业工人提供劳动机会。这一笔钱经过工人的口袋,通过不同渠道和消费,又回到了资本家手中,成为以政府投资刺激私人消费和个人投资的“引动水”。受此影响,当时人们最有可能的体验是(  ) A.“政府发放紧急救济金,只是排队太难了!” B.“越来越多的人都有了工作,还是政府好!” C.“政府大兴土木,赋税负担比以前重多了!” D.“工人示威、农民骚动,社会越来越乱了!” [答案] A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对“以工代赈”的理解。罗斯福新政时期推行的“以工代赈”主要是兴办公共工程,以增加就业,刺激消费和生产,稳定社会秩序。新政时期不可能使得人人都有工作,公共工程主要是政府投资。B、C、D三项不符合史实。 5.(2012·苏北四市)大型电视专题片《大国崛起》中说:“近五百年来,真正意义上拥有过世界霸权的只有三个国家,即荷兰、英国和美国。这三个国家对市场经济进行了接力棒式的创新和发展。”如果此说能够成立,美国对市场经济的创新发展主要表现在(  ) A.大力推行重商主义经济政策 B.最早确立自由市场经济模式 C.确立资本主义世界货币体系 D.开创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模式 [答案] D [解析] A项符合荷兰,B、C两项符合英国;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模式的是美国罗斯福新政,所以选D项。 6.(2012·武汉)针对20世纪30年代的某一重大事件,有学者作出评论:“无论被看作建设者还是破坏者,它都必须被看作那个时代绝对的创新。”下列表述最能支持这一观点的是(  ) A.对资本主义制度作了全面修正 B.有利于国民经济的协调发展 C.彻底放弃自由主义的经济政策 D.适当减少国家对经济的干预 [答案] B [解析] 由材料可判断这一重大事件是罗斯福新政,A项“全面修正”、C项“彻底放弃”,D项“减少”都不符合史实,所以排除A、C、D三项选B项。 7.(2012·宁波)伯顿·小福尔索姆在其新作《罗斯福新政的谎言》中,批评罗斯福,“他采取了一系列政府干预经济的措施,但他的大部分举措,对当时的美国甚至以后都造成了灾难性的影响。”下列现象能为作者的观点提供依据的是(  ) A.政府财政赤字加剧 B.金融市场被扰乱 C.失业人口增多 D.民主制度遭破坏 [答案] A [解析] 材料反映的是罗斯福新政的弊端,罗斯福新政使得金融市场稳定下来,失业人口减少,民主制度得以保留,所以排除B、C、D三项选A项。 8.(2012·山东模拟)下表是1913~1973年西方各国政府总支出占现价GDP的百分比表。由此推出的结论符合史实的是(  ) 1913年 1938年 1973年  法国 8.9% 23.2% 38.8%  英国 13.3% 28.8% 41.5%  美国 8.0% 19.8% 31.1%  A.马歇尔计划推动了欧洲经济复苏 B.西方各国加强了对经济的干预 C.西方各国放弃了自由贸易政策 D.资本主义世界呈三足鼎立局面 [答案] B [解析] 材料中政府总支出持续增高,反映出政府对经济的干预在加大;A、C、D三项未在材料中反映,联系30年代后尤其是二战后西方各国都极力加强对经济的干预,所以选B项。 9.(2011·浙江联考)20世纪60年代,美国制定了《旅游发展法》,规定对开办旅馆者给予20%的补助。以下有关这一做法的表述,正确的有(  ) ①为国家剩余劳动力开辟就业渠道 ②促进了第三产业的发展 ③有力地推动了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发展 ④是国家垄断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的具体表现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答案] C [解析] “规定对开办旅馆者给予20%的补助”体现了国家对经济的干预,推动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故④正确。同时这一措施,促进更多人开办旅馆业,从而为国家剩余劳动力开辟就业渠道,也促进了第三产业的发展。 10.(2012·泰州)有人概括战后美国经济迅猛发展的原因是“基础殷实,决策正确,动力巨大,高新技术”。下列图示中比较符合二战后美国经济发展状况的是(  )  [答案] A [解析] 战后—1973年是持续发展期(发展的“黄金时代”),排除C、D两项;1974年出现“滞胀”,1991年开始进入改革繁荣期,排除B项,选A项。 二、非选择题 11.(2012·武汉模拟)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2008年12月6日,美国总统奥巴马通过民主党每周广播讲话重申他的最新“经济振兴”计划,透露至少创造250万个就业岗位的5点具体构想:大规模改造联邦政府办公楼,使之更加节能;大力投资公路和桥梁等基础设施建设;大规模升级学校硬件设施,安装节能系统,创造“21世纪的学校”;在美国各地推广普及网络宽带,让“每个孩子都有机会上网”;改进医院设施,确保这些地方能够运用“前沿科技”。 材料二 这场席卷全球的最大金融危机至今仍未止息,2010年2月15日,由主要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组成的二十国集团领导人金融市场和世界经济峰会在美国首都华盛顿举行。 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出席会议并发表题为《通力合作,共度时艰》的重要讲话。 ——以上材料摘编自中国新闻网等 请回答: (1)简要比较材料一中奥巴马计划与罗斯福新政措施的相似之处。 与罗斯福新政相比奥巴马的计划有何新特点? (2)据材料二,指出各国领导人应对危机的策略。结合相关史实,分析他们采取上述策略的原因。 [答案] (1)相似之处;加大政府干预经济的力度;加大政府的公共投资,兴建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创造了就业机会。新特点:重视发展教育与科技以摆脱危机(或科教兴国);注意节能。 (2)策略:加强国际协作,共同应对危机。原因:吸取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的深刻教训;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各国经济联系密切、利益相关。 12.(2012·哈尔滨六中)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经济的迅速增长,使英国人进入了一个名副其实的富裕社会。可由于社会忽视了公平分配的问题,多数人没有分享到应得的成果,在整个工业革命期间,有1/3左右的工人家庭始终处于贫困……在19世界上半叶的曼彻斯特,社会下层……成员平均寿命只有17岁……工人意识到不公平的分配使他们受苦,因而滋生出对社会的反叛情绪,并汇合成一场声势浩大的群众运动。 ——钱乘旦、刘金源《寰球透视:现代化的迷途》 材料二 19世纪30年代英国制定了新的《济贫法》,并且推行了以“救济大量平民、失业者为主要内涵”的社会保障措施。但在当时,英国国民充斥着自由放任的自由市场意识形态,认为……国家不负担救济和帮助贫穷者的责任和义务,英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安排形式也以自愿为主,……在1908年之前,英国始终没有一个由政府管理的公共养老金计划。 材料三 战后发达国家的社会福利已经从单纯的救济发展成为公民的社会权利,得到立法和制度上的保证。婴儿出生时,产妇的医疗费用由国家负担,还可以得到一定补贴。16岁以前的公民每周有补助,公立学校实行免费教育。职工患病可以免费得到治疗,失业有救济金,退休后有养老金,死亡后其家属还能得到抚恤金。 ——岳麓版高中教科书《历史》必修(Ⅱ) 材料四 在英国1949年~1950年,福利支出达到103亿英镑。20世界60、70年代,随着物价上涨和福利支出的增多,财政赤字显著增大。社会保障多了,人们对工作更挑剔了,致使生产成本上升,产品竞争力下降。高福利带来高税收,导致资本、人才流失。企业利润明显减少,以1976年的加工业为例,本国的税后利润仅为8.5%,比西欧、北美低7个百分点。社会保障部设总部和六个专门机构,参与这项工作的人员约有100万,每年的管理费用就高达16亿英镑。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英国的社会问题有哪些消极影响? (2)依据材料二,说明英国政府解决材料采取的措施有何特点? (3)根据材料三,概括二战后发达国家福利制度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实施后产生的影响。 (4)依据材料四,说明战后英国福利政策存在哪些弊端? [答案] (1)工人极端贫困;下层公民平均寿命短;阶级矛盾激化。 (2)特点:以自愿为主。 (3)特点:成为公民的社会权利;得到立法和社会制度上的保证;种类繁多覆盖面广。影响:劳动人民生活水平和福利待遇提高;有利于战后经济的发展。 (4)弊端:机构臃肿,政府财政赤字增大;工人工作积极性减退;资本、人才外流;企业竞争力和利润下降。 高考资源网 w。w-w*k&s%5¥u 高考资源网 w。w-w*k&s%5¥u

【点此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