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 欧洲宗教改革 每课一练 2(岳麓版历史选修一 ) 1中世纪时,欧洲人民的反封建、反教会斗争都以宗教“异端”的形式出现。其根本原因是(  ) A.教会是中世纪欧洲封建统治的精神支柱 B.教会成为各种社会矛盾的焦点 C.教会对人们的影响无处不在 D.早期资产阶级力量比较弱小 解析:选D。早期人们反封建斗争常以“异端”宗教思想发动民众,其根源在于资本主义萌芽刚出现,资产阶级力量薄弱,只能依托宗教“异端”形式来反对教会斗争。 2罗马城内有架“圣梯”,凡人只要爬上去便可赎罪。一天,有人爬到中间,又突然退了下来,旁人问其原因,他说:“只要心中有了信仰,就能赎罪,不必在乎表面的礼仪。”这个人是(  ) A.马丁·路德 B.克伦威尔 C.亨利八世 D.加尔文 解析:选A。从情景中可知此人反对繁琐的宗教礼仪,主张“因信称义”,这些是马丁·路德的主张。 3宗教改革前,德国是天主教世界中受教会压榨最严重的地区。天主教会不仅不能满足社会的需要,反而阻碍了社会的进一步发展。那么德意志进行宗教改革的主要目的是(  ) A.免除封建地租        B.反对出售赎罪券 C.建立适合本阶级需要的教会 D.取消什一税 解析:选C。中世纪的德国是一个政治分裂的国家,没有统一的强有力的中央政权,这就便利了天主教会在德国进行剥削,从而引发了德国各阶层的不满,最终导致了宗教改革,资产阶级要求摆脱天主教会的控制和压迫,建立起符合自身利益的宗教。 4西欧中世纪某个阶段的政教关系特征是(  ) A.教皇拥有无上的权威 B.教皇成了君主的人质 C.教皇和君主各持权柄、互不干涉 D.教皇和君主互相依存、互相利用 解析:选D。 (2012·德州高二测试)在促进思想解放方面,宗教改革比文艺复兴有了重大进步,主要表现在它将思想解放扩展到(  ) A.人民大众 B.上流社会 C.骑士阶层 D.知识阶层 解析:选A。由所学可知,文艺复兴主要在上层知识分子之间开展,而宗教改革则将人文主义扩展到基层群众,故选A。 (2012·东营高二期中)“它破除了对权威的信仰,却恢复了信仰的权威。他把僧侣变成了俗人,但又把俗人变成了僧侣。”以上材料反映的思想是(  ) A.因行称义 B.因信称义 C.“人非工具” D.理性至上 解析:选B。“恢复了信仰的权威”是“因信称义”理论的具体阐释,故选B。 马丁·路德在宗教改革中提出“信仰耶稣即可得救”的口号,其作用是(  ) A.否定了天主教会的作用及其神学思想 B.确定了“教随国定”的原则 C.打击了罗马天主教会的势力 D.维护了德意志各阶层的利益 解析:选C。“信仰耶稣即可得救”是针对天主教会的“因行称义”提出的。指出人人都可以直接读《圣经》,直接和上帝交流,天主教会的作用减少,这对天主教会是个沉重的打击,打破了其对神学的垄断。 英国国王成为英国教会最高首脑开始于(  ) A.亨利八世 B.玛丽一世 C.伊丽莎白一世 D.查理一世 解析:选A。亨利八世通过宗教改革成为英国教会最高首脑。 (2012·齐河一中月考)加尔文认为,上帝自创世纪以来,就把世人分成“选民”和“弃民”,前者注定得救,后者注定沉沦。这种观点实质上反映了当时(  ) A.封建贵族世袭思想 B.封建社会等级思想 C.封建制度解体 D.资本原始积累时期资产阶级思想 解析:选D。思想主张都具有阶级属性,实质、本质,多从阶级属性角度思考。 1555年,德国皇帝在奥格斯堡召开帝国会议,签署了《奥格斯堡和约》,规定:以1552年为准,属于路德教的财产归还路德教,天主教也有权保有尚未失去的权益。这一规定反映出(  ) A.教皇丧失在德国的一切权益 B.路德教最终取得了合法地位 C.王权与教权的斗争取得胜利 D.天主教已结束对德国的控制 解析:选B。本题属于情境材料式选择题,主要考查对历史现象的准确认识,解答的关键是明确德国宗教改革的结果。题干材料说明路德教的权益得到德国皇帝和天主教的认可,故B项符合题意;“天主教也有权保有尚未失去的权益”,表明天主教对德意志地区的控制并没有完全结束,教皇也没有丧失在德国的一切权益,故排除A、D两项;《奥格斯堡和约》是宗教改革的结果,不是世俗权力与教皇斗争的产物,故排除C项。 (2012·济南高二模块测评)加尔文认为,高尚的基督徒,既应当在各自的职业中尽力追求财富,也应当在使用财富时加以节制,不可过分的奢侈、享乐和浪费。其主张反映出(  ) A.天主教会的自我反省 B.资本原始积累时期资产阶级的奋斗精神 C.广大人民的生活艰辛 D.早期资产阶级遭受着残酷的剥削与压迫 解析:选B。在资本原始积累阶段,资产阶级迫切需要扩大国内市场,并使拥有的财富合法化,以实现现世生活的幸福。对财富的向往,反映了资产阶级追求成功的奋斗精神;对生活的严格自律,反映了资本原始积累时期资产阶级的艰辛。 马丁·路德和加尔文等人敢于挑战教皇权威,这些活动对欧洲历史发展的突出影响是(  ) A.确立了新教在欧洲的思想统治地位 B.促使天主教在欧洲各国的思想控制彻底瓦解 C.推动了启蒙运动的兴起和发展 D.打破了天主教会对人们思想的控制,促进了思想解放 解析:选D。马丁·路德和加尔文等人发动的宗教改革运动主要是在思想领域进行的,促使人们从宗教思想的束缚中解放出来。 下列哪一宗教改革主张不能体现新兴资产阶级的利益(  ) A.倡导自由、平等和个人主义的宗教精神 B.主张选民要以奋斗精神取得事业的成功 C.主张建立民主的和共和的教会组织 D.规定国王为英国教会的最高首脑 解析:选D。本题考查学生的理解分析能力。A、B、C三项是加尔文宗教改革的内容,体现了资产阶级的利益,D项加强了封建王权,不能体现资产阶级的利益。 亨利八世的改革主观上主要是为了解决(  ) A.统治阶级内部的矛盾 B.教权与王权的矛盾 C.封建专制同资本主义发展的矛盾 D.资本主义与天主教统治的矛盾 解析:选B。亨利八世的改革客观上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也调节了统治阶级的内部矛盾,但其主观目的是为加强王权,削弱教权。 (2012·常州一中月考)西欧宗教改革对资本主义发展最大的贡献是(  ) A.为资产阶级夺取了教会的土地财产 B.加强了西欧各国的王权 C.摧毁了天主教神学的精神统治 D.促进了欧洲的民族意识 解析:选C。西欧宗教改革是欧洲一场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其主要影响表现在思想领域。宗教改革之前,欧洲处于天主教会的精神独霸之中;宗教改革则沉重打击了欧洲封建统治的支柱天主教会,极大地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使宗教趋向自由。 二、非选择题(16题18分,17题22分,共40分) 阅读下列图片:   请回答: (1)图一中,右边是《圣经》,左边是教皇和教士,一本《圣经》比教皇或教士都重。据画面内容,你可以联系到宗教改革的哪些重要信息?(8分) (2)据图二可以看出,宗教改革以后,出现了哪些新的基督教派别?他们分别分布在哪些地区或国家?(10分) 解析:本题属于研究性学习课题,主要考查两点:一是学生的观察能力,主要是对画面信息的观察和了解;二是发散思维,充分联系与画面相关的信息。解答第(1)问注意理解一本《圣经》比教皇或教士都重的意思;第(2)问注意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答案:(1)新教冲击了天主教会的神权统治地位;加尔文等主张《圣经》是人们信仰的最高权威等信息。 (2)路德派、加尔文派和英国国教等新的基督教派别,他们统称为新教。德意志北部和东北部的许多地区以及瑞典、丹麦和挪威等地信路德教;加尔文派则在瑞士、法国和英国等地;英国国教主要在英国信仰。 (2012·常州一中月考)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1:罗马天主教会鼓吹“因行称义”的修道信条。所谓因行称义,是指一个基督徒靠其行事修为而成为符合上帝意愿的义人,灵魂得以升入天堂。因此,必须绝色弃欲、积功行善,诸如持斋、守贞、安贫、乞食、忍让、施舍,服从教会、遵守教规、购买赎罪券等,而入修道院修道是最佳途径。 材料2:马丁·路德提出“因信称义”说。他认为,灵魂得救只须靠个人虔诚的信仰,根本不需要教会的烦琐仪式。上帝的恩典是上帝给人的礼物,只有上帝才能赦免罪人。信徒得救不靠行为,全凭信仰。要得救上天堂,不靠教会或行善,更不靠赎罪券。 材料3:加尔文主张“信仰得救”。他认为得救在于信仰而不在于善行;而且得救与否取决于上帝预先的安排,上帝事先早已把人分为“选民”和“弃民”;选民发财致富,万事顺利,死后进入天堂,弃民则相反。 请回答: (1)据上述材料,马丁·路德和加尔文的基本主张的共同点是什么?与罗马天主教会的主张有何不同?他们为什么要提出这些与天主教会不同的思想?(12分) (2)概括宗教改革与社会变革的关系。(10分) 解析:第(1)问将马丁·路德和加尔文主张进行比较即可得出答案。原因可从当时经济及阶级状况分析。第(2)问从宗教改革对社会制度的影响即经济、思想、阶级等方面分析。 答案:(1)共同点:马丁·路德和加尔文都主张信仰得救。不同:罗马天主教会主张因行得救。原因:动摇天主教会的神学统治和权威,建立适应资产阶级需要的民族教会。 (2)①在宗教改革运动中,天主教会被剥夺的财产很大一部分落到新兴资产阶级手里,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②否定了罗马天主教会的权威,解放了人们的思想。③为资本主义的兴起和发展奠定了基础。 w.w.w.k.s.5.u.c.o.m

【点此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