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41近代西方的政治民主化进程
1.(2012·大同调研)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在宇宙万物的体系中,人类本来是平等的……可是,还有一种不能用真正自然的或宗教的理由来解释的更大的差别,那就是把人们分成“国王”和“臣民”的差别……
除君主政体的弊害以外,另外还有世袭的弊害。君主政体意味着我们自身的堕落和失势,同样地,被人当作权力来争夺的世袭,则是对我们子孙的侮辱和欺骗。因为,既然一切人生来是平等的,那么谁也不能由于出身而有权创立一个永远比其他家庭占优越地位的家庭,并且,虽然他本人也许值得同时代人……尊敬,他的后辈却可能绝对不配承袭这种荣誉……
对大不列颠的任何屈从或依附,都会立刻把这个大陆卷入欧洲的各种战争和争执,使我们同一些国家发生冲突……既然欧洲是我们的贸易市场,我们就应当同欧洲的任何部分保持不偏不倚的关系。北美的真正利益在于避开欧洲的各种纷争,如果它由于对英国处于从属地位,变成英国政治天秤上的一个小小的砝码,它就永远不能置身于纷争之外。
——马清槐等译《潘恩选集》
请回答:
(1)材料中潘恩阐述了哪些观点?
(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776年潘恩发表《常识》的原因。
[答案] (1)观点:倡导天赋人权、人人平等,批判君主制、世袭制;指出独立的诸多好处,独立不但会给北美人民带来自由,而且还能使他们享受经济繁荣。
(2)原因:潘恩认为1775年北美人民之所以拿起武器并不是为独立而战,而只是与英军作战;潘恩认为要破除人们对国王的幻想,避免英国将北美革命运动扼杀在萌芽状态中;使人民的思想感情从依附于英国转到独立,从支持君主制转变到支持共和制,鼓励北美人民走上战场。
2.(2012·西安模拟)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第一条 权利方面,妇女生来是自由的,而且始终是与男人平等的……
第二条 任何政治结合的目的都在保存女人和男人的自然的和不可动摇的权利。这些权利就是自由、财产、安全和反抗压迫。
第三条 整个主权的本原主要寄托于国民,而国民无非就是男人和女人的联合。
——奥林普·德·古兹《女权宣言》(1790年)
材料二
第一条
1791年
信仰、出版、集会、示威自由
第十五条
1870年
所有公民不得由于肤色、种族的区别或曾被强制劳役而受到选举权的限制
第十九条
1920年
公民的选举权不因性别而受限
第二十六条
1971年
保护18岁以上公民选举权
——节选自《美国宪法修正案》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概括《女权宣言》的核心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女权宣言》的理论来源和现实依据。
(2)依据材料二,指出美国宪法修正案的主要内容及其实质。
[答案] (1)妇女应该得到与男人相同的权利。理论来源:启蒙思想家宣传的天赋人权、自由平等、主权在民等思想。现实依据:法国的《人权宣言》确立的人权、自由、法治等原则。
(2)主要内容:规定了基本人权;逐渐放宽在种族、性别和年龄方面对于选举权的限制。实质:美国实现由少数人的民主向多数人的民主转变(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的发展和完善)。
3.(2012·漳州模拟)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他(洛克)认为,国家主权虽然属于人民,但为了保障个人的各项自由权利,这种主权应当受到一些必要的限制。如何限制呢?首先,人民的“革命权”,即人民在政府不能保障其自由的时候可以起来推翻它,就是一种限制的方式。其次,必须对主权进行分割,将它划分为立法权、执行权和对外权(联盟权)三个部分,让三者互相牵制,以杜绝权利的滥用和专制现象的发生。
——马克垚主编《世界文明史》
材料二 卢梭宣称:一切权力属于人民,当人民的权力被篡夺并被用来压迫和奴役人民时,人民完全有权利用暴力来消灭篡权者。在共和国的立法工作中,他反对由人民选出的代表来制定法律,而是由每个公民直接参加法律的制定、讨论和表决,因为人民的意志是不能被代表的。他认为国家最高权力就是全体人民的总的意志的体现。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主编的《世界史·近代史编》
(1)比较材料一、二,归纳出洛克和卢梭主要思想的异同。
(2)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洛克和卢梭思想对欧美民主实践的积极影响。
[答案] (1)同:人民主权(或主权在民、人民的革命权)。
异:洛克主张三权分立;卢梭提倡实行直接民主(或反对代议制)、集中国家权力(或反对分权)。
(2)启蒙大众思想,推动资产阶级革命;奠定近代民主政治体制的理论基础。
4.(2011·湖南长沙模拟)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人口的集中固然对有产阶级起了鼓舞的和促进发展的作用,但是它更促进了工人的发展。工人们开始感觉到自己是一个整体,是一个阶级;他们已经意识到,他们分散时虽然是软弱的,但联合在一起就是一种力量。这促进了他们和资产阶级的分离,促进了工人所特有的、也是在他们的生活条件下所应该有的那些见解和思想的形成。他们意识到了自己的受压迫的地位,他们开始在社会上和政治上发生影响和作用。大城市是工人运动的发源地:在这里,工人第一次开始考虑到自己的状况并为改变这种状况而斗争;在这里,第一次出现了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利益的对立;在这里,产生了工会、宪章主义和社会主义。
——恩格斯《英国工人阶级状况》(1845年)
材料二 1884年,英国费边社的基本纲领提出:“费边社的目的是以下列方法来改革社会:从个人和阶级所有制下解放土地和工业资本,把它们交给社会所有,以谋公众的福利。只有通过这个方式,全国各种自然的和既得的利益才能公平地为全国人民所分享……为了这些目的,费边社应注意传播社会主义思想,鼓吹以社会主义为根据的社会和政治改革,包括确立男女平等的公民权利。同时推广有关个人与社会在经济、伦理和政治方面的关系的知识,以便实现这些目标。”
——摘编自蒋相泽主编《世界通史资料选辑》(近代部分)
(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恩格斯写作《英国工人阶级状况》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英国费边社与宪章派在斗争目标、斗争方式上的不同。
[答案] (1)历史背景:工业城市的兴起;工人阶级意识形成;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加剧。
(2)斗争目标:费边社:消灭私有制;宪章派:争取普选权。斗争方式:费边社:社会改良;宪章派:请愿、集会、游行示威、罢工。
高考资源网
w。w-w*k&s%5¥u
高考资源网
w。w-w*k&s%5¥u
【点此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