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元高效升级卷十八 选修四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时间60分钟 满分100分)
1.(24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康熙五年(1666年),沙皇特派“使团”到准噶尔部对其首领僧格等人进行威胁利诱,要其归顺俄国,但是遭到拒绝。康熙九年,僧格的同母异父兄车臣等为争夺财产将僧格杀死,在西藏当喇嘛的同母弟噶尔丹赶回,自立为王,势力日强。康熙十六年,他出兵攻灭了移居青海地区的和硕特部。次年,又趁回部伊斯兰教派内部纷争,占领了天山南路的叶尔羌回城,还占据了哈密和吐鲁番,控制了河西走廊的西部,并不断干涉漠北蒙古的事务。
——朱绍侯《中国古代史》
材料二 四月天山路,今朝瀚海行。积沙流绝塞,落日度连营。战伐因声罪,驰驱为息兵。敢云黄屋重?辛苦事亲征。
——康熙《瀚海》
材料三 (康熙晚年在总结自己施政感受时说):“共四海之利为利,一天下之心为心。体群臣,子庶民。保邦于未安,制乱于未乱。夙夜孜孜,寝寐不遑。宽严相济,经权互用,以图国家久运而已。”
——章梫《康熙政要》
(1)根据材料一,概述当时中国北方边疆存在哪些问题。(8分)
(2)材料二中,康熙为何事而“亲征”?(4分)
(3)根据材料三,概括康熙帝对自己的评价。你认为这些评价是否客观合理?谈谈你的看法。(12分)
2.(26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齐景公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公曰:“善哉!信如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虽有粟,吾得而食诸?”
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孔子《论语》
材料二 “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是地维之所赖以立,天柱之所赖以尊……君虽不仁,臣不可以不忠;父虽不慈,子不可以不孝;夫虽不贤,妻不可以不顺。”
——《曾文正公全集》家训卷下
材料三 城邦以正义为原则。由正义衍生的礼法,可凭以判断(人间的)是非曲直,正义恰正是树立社会秩序的基础。要使事物合于正义(公平),须有毫无偏私的权衡;法律恰恰正是这样一个中道的权衡。法治应该包含两重含义:已成立的法律获得普遍的服从,而大家所服从的法律又应该本身是制定得良好的法律。
——亚里士多德《政治学》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指出孔子为建立社会秩序的主张有哪些?这一主张到后来对社会发展产生了什么影响?(14分)
(2)依据材料三,说明亚里士多德认为该如何建立有序的社会?(6分)
(3)综合上述材料与问题,你认为应该如何建立良好的社会秩序?(6分)
3.(25分)(2011·湖南怀化二模)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19年)甘地决定……采取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的方式,来反对罗拉特法案,为此,他……一方面号召印度人民在1919年4月6日举行总罢业和绝食……另一方面,不准人民群众以暴力手段反对英国殖民统治。这充分暴露了印度资产阶级的两面性。
——世界现代史编写组《世界现代史》(上册)(1983年版)
材料二 (1919年)哈里发运动的领袖们接受了甘地主义的原则……甘地在团结印度教徒和穆斯林争取印度民族独立的斗争中起了很大作用。他这时事实上是把哈里发运动和非暴力不合作运动汇流成为统一的反对英国殖民统治的斗争。
——齐世荣《世界史现代史编·上卷》(1994年版)
(1)上述两则材料是如何评价甘地在1919年印度民族独立运动中的作用的?这两种评价有何差异?(10分)
(2)这种评价的差异可能是由什么原因造成的?(15分)
4.(25分)(2011·河南郑州三模)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伟大的历史人物往往以其超凡的人格魅力、与时俱进的理论认识和社会实践活动引领时代的前进。
材料一 2005年4月20日《北京青年报》刊登《环球光速昨晚耀长城》:为纪念划时代物理学大师逝世50周年,全球举行“物理照耀世界”光束传递活动。他说过这样的名言:“一个人对社会的价值首先取决于他的感情、思想和行动对增进人类利益有多大作用。”20世纪最后一期的《时代》周刊也将其评选为“世纪人物”,称他为“天才、政治难民、人道主义者、原子和宇宙谜的开启者”,“以其伟大的思想和无与伦比的形象独占鳌头”。
材料二 1939年8月2日,爱因斯坦出于对人类命运的极大关注,写信给罗斯福总统,建议美国务必抢在法西斯德国之前制造出原子弹;后来,当原子弹真的从潘多拉魔盒里跳出来后,爱因斯坦陷入了巨大的后悔与痛苦之中,自认一生最大的错误就是建议研制原子弹。并曾说过:“我并不认为自己是释放原子能之父,我是以一种很间接的方式参与其中的。事实上我没有预见到原予能会在我这个时代释放出来,我只是在理论上认为它是可能的……”“由于我不能预知原子能在今后的益处,我只好说目前它是个威胁。但也许这样也好,它可迫使人类在国际事务中采用秩序,倘若没有这种恐惧的压力,这种秩序决不会出现。”
——《爱因斯坦晚年文集》
(1)依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说明这位伟大人物对人类的贡献。(15分)
(2)结合爱因斯坦的观点,谈谈你对原子能的认识。依据材料归纳爱因斯坦的人格魅力。(10分)
答案
1.参考答案:(1)沙俄的侵扰;游牧的边疆各部互相争斗,并日益对中央政权形成威胁;复杂的宗教与民族矛盾。
(2)噶尔丹叛乱。
(3)评价:一心为国为民;保国安邦;恩威并施;勤勉努力。(任答两点即可)看法:合理;康熙维护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稳定与发展,促进了民族文化的交流,是康乾盛世的开创者。
2.参考答案:(1)主张:按照君臣名分之礼、以德治国。影响:后来形成的三纲五常成为维护封建专制统治的工具,束缚了社会的发展与进步。
(2)通过实现正义、法治、中道来建立社会秩序。(任意两点即可)
(3)通过法治实现正义是建立良好的社会秩序的基础;既要肯定法治的基础作用,也要肯定道德的作用。(任意一点即可)
3.参考答案:(1)评价:材料一认为甘地在运动中的作用“充分暴露了印度资产阶级的两面性”;材料二认为甘地对“争取印度民族独立的斗争起了很大作用”。差异:材料一对甘地的作用偏向于否定;材料二充分肯定了甘地的作用。
(2)可能的原因:①作者受到时代的局限:前者写于1983年,当时“文革”的“左”倾错误影响尚未完全消除;后者完成于1994年,经历了思想解放运动,对历史人物的评价已较为客观、公正。②作者的史观不同:前者是以阶级斗争史观为指导思想,采用的是阶级分析法,更关注甘地的阶级局限性;后者开始以文明史观为指导思想,将甘地放在印度的文明演进史中加以考察,因而给予较为肯定的评价。③作者掌握与依据的史料不同:因为史料不同,所以得出的结论也就有差异。
4.参考答案:(1)他创立的相对论为科学发展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根据相对论得出的质量能量公式为原子弹的研制提供了理论依据;他提出的光量子假说推动了量子力学的发展,奠定了现代物理学的理论基础;他在宇宙学、统一场论等领域的成果是人类自然科学史上的一次革命。
(2)爱因斯坦的观点:①原子能用于战争给人类的生存造成威胁。②原子弹的威胁使人类在国际事务中更加注重秩序,不轻易发动战争。认识:①原子能的和平利用,为人类提供了新的能源。②大国间的核军备竞赛对世界和平造成威胁。③核能的放射性污染可能严重破坏环境,对人类社会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造成重大危害。人格魅力:乐于奉献精神,淡泊名利,生活节俭;关心人类,对社会有崇高责任感;热爱和平,厌恶战争等。
高考资源网
w。w-w*k&s%5¥u
高考资源网
w。w-w*k&s%5¥u
【点此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