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高考二轮复习历史安徽版 第十三单元 二战后世界的发展演变 ——两种社会制度的共存与竞争 (时间:45分钟,分值:100分) 一、选择题(每题5分,共70分)  第一世界的真相1. A.二战后的美欧关系 B.20世纪70年代的中美关系 C.二战后美苏冷战 D.两极格局解体后的美俄关系 2.某同学在历史小论文中引用了如下材料:“1961年,苏联人发射东方1号宇宙飞船进入太空,加加林成为第一个进入太空的人。美国政府十分震惊,马上着手制定雄心勃勃的太空计划。1969年,美国人发射阿波罗11号宇宙飞船,阿姆斯特朗成为第一个登陆月球的人。”这篇论文的题目应该是(  ) A.“论科技是第一生产力” B.“论科技造福人类” C.“论科技与战争的关系” D.“论科技与冷战的关系” 3.(2012·河北保定高三期末考试,18)二战后期英国首相丘吉尔和苏联领导人斯大林曾在某次国际会议上划分了对某些国家的战后控制权。此表透露的正确信息是(  ) 罗马尼亚 希腊 南斯拉夫 匈牙利 保加利亚  苏联 90% 10% 50% 50% 75%  英国 10% 90% 50% 50% 25%  A.透露了英国独占世界霸权的欲望 B.东欧成为苏联、英国战后争夺的焦点 C.英国欲攫取利益讨好美国 D.带有明显的大国强权色彩 4.2011年2月,在巴西、德国、印度和日本谋求联合国常任理事国的问题上,各常任理事国态度不一,美国坚决反对德国“入常”但支持日本;而中国则坚决反对日本“入常”。四国“入常”及各常任理事国的不同态度反映了(  ) ①国家利益决定外交政策 ②意识形态决定国家关系 ③经济地位影响政治地位 ④联合国成为谋取利益的工具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5.(2012·安徽六校联考)下图为20世纪50年代末苏联的一幅题为“推广种植玉米,提高粮食产量”的宣传画。当时的苏联(  )  A.调整农业政策,促进农业市场化 B.调整农业政策,实现农业集体化 C.农业经济改革,增加粮食生产量 D.农业经济改革,支持工业化建设  赫鲁晓夫墓碑6. ①鼓励农民和农场职工发展家庭副业 ②加强与美国的军备竞赛导致经济发展进入停滞时期 ③企业实行各种形式的租赁和承包,出现与国外合资的企业 ④没有从根本上冲破原有观念的束缚 A.①③④ B.②③ C.①②③ D.①④ 7.(2012·安徽示范高中联考)美国耶鲁大学教授伊曼纽尔·沃勒斯坦曾说:“所有的大国都试图建立符合自己利益的世界秩序。所以它们总是为世界秩序出谋划策。……历史的教训是:一意逞雄的国家,等于是放弃了从容崛起的主动,最后的结果并不美好。”以下符合材料观点的是(  ) A.苏美争霸,苏联解体 B.1990年两德统一 C.“日不落帝国”建立 D.1989年东欧剧变 8.(2012·安徽师大附中高三第三次模拟,17)《全球通史》中写道:“……欧洲不再是世界棋盘上的一个卒子或两个卒子,东欧和西欧;中国也已不再是苏联的卫星国或地位较低的伙伴。”该材料表明(  ) A.两极格局瓦解 B.世界新格局形成 C.多极化趋势出现 D.区域集团化发展 9.如果请你为下图漫画选择一个标题(注:图中UN是联合国的缩写),最恰当的应该是(  )  A.“告别美元独霸时代” B.“全球经济的同一梦想” C.“联合国力推全球货币新体系” D.“布雷顿森林体系的重生” 10.(2011·山东烟台模拟,16)有墨西哥国内人士说:“虽然自由贸易区没有解决一切问题,但如果没有北美自由贸易区,墨西哥现在的情况可能更糟糕。”下列表述符合这种观点的是(  ) A.取消关税及贸易壁垒是墨西哥经济发展的基础 B.加入北美自由贸易区对墨西哥经济有利 C.美国和加拿大帮助墨西哥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 D.加入北美自由贸易区解决了墨西哥的社会问题 11.(2012·皖南八校第二次联考,20)2011年2月,联合国粮农组织(FAO)的数据显示,2010年FAO食品价格指数已超越2008年6月粮食危机时的峰值,一年内的涨幅达到25%。其中俄罗斯禁止粮食出口,引发国际粮价的动荡。以上信息最能说明(  ) A.非洲旱情导致粮食产量下降 B.全球性粮食危机的出现 C.投机炒作导致粮价上涨 D.经济全球化的日益深入 12.(2012·山东枣庄三校期中检测,22)下面是一幅“中医”为当前国际金融危机下全球经济“号脉”的漫画,这幅漫画反映出(  )  A.经济全球化引发了金融危机 B.中国是世界金融风暴中的受益国 C.中国在经济全球化中的影响力增强 D.中国扭转了国际金融危机 13.1960年,美国总统选举,候选人辩论通过电视向全国转播。民主党候选人肯尼迪年轻有为,整洁干练,给电视观众留下了比对手更好的印象,而收音机听众却感觉其对手尼克松表现更佳。为此我们可以认为(  ) A.影视对国家的政治走向起决定作用 B.现代媒体比传统媒体更具有竞争力 C.电视、广播的政治功能越显突出 D.现代科学技术让竞选变得更加激烈 14.(2012·苏南四市一模,19)现代派对色彩和视觉进行深入研究,采用夸张、变形与抽象的表现方法,大胆运用各种新材料。下列作品属于现代派的是(  )  二、非选择题(15题15分,16题15分,共30分) 15.(2012·江苏南通期末,24)美国著名历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对20世纪的欧洲乃至整个人类社会的发展状况进行了深入研究,提出了诸多令人耳目一新的观点。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在某种意义上说,20世纪历史的进程意味着西方的衰落。伦敦、巴黎和柏林不再左右世界的新闻。它们也不再控制世界上的帝国。受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影响,传统的欧洲体系的崩溃已成为不可改变的事实…… 欧洲除了在进入一个衰落的时期外,还在进入一个成功的时期:它的思想、技术和制度正比以往任何时候更迅速地传遍全球。从根本上说,这意味着欧洲三大革命——工业、科学和政治革命的传播……在战后的年代里,越来越多的民众积极地、自觉地卷入了西方化的进程。 当今时代的希望和危险远远超过世界历史上的任何时代。人类还从未看到展现在他们面前如此灿烂夺目的前景,但人类同样也从未见识过潜伏在这种景象后面的蘑菇云。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运用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论证材料中的观点。(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清楚;300字左右) 16.(2012·福建四地六校第一次联考,29)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当前趋势的继续:苏联在经济上衰退,在政治上将会如故,但在军事上保持强大;它小心翼翼地保卫其正在衰落的东欧帝国;它与美国的关系没有重大变化,并与美国在三条中心战略路线继续进行竞争。 ——布热津斯基《未来十年美苏关系展望》 材料二 现在,当我们环顾我们所处的世界时,我们美国已经不再处于十分突出的地位或者完全占支配地位了……美国仍然是世界上最强、最富的国家,但是,现在我们面临着这样一种局面,另外四个潜在的经济力量……有能力、有人可以在各个方面向我们挑战——即使没有那样做的政府,至少有可以那样做的人。 ——《尼克松在堪萨斯城的讲话》1971年7月6日 材料三 1983年1月,中曾根康弘作为内阁总理大臣在国会上发表施政演说时,提出“战后政治总决算”问题……在财源分配上腾出力量,加强对外援助,以发挥日本对争取世界和平与稳定的作用,确立日本在国际事务中与其经济实力相称的政治大国地位。 ——丹尼斯·T.雅斯托莫《战略援助与日本外交》 (1)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美国已经不再处于十分突出的地位或者完全占支配地位”的原因。为此,这一时期美国的亚洲外交政策作了怎样的调整?(8分) (2)据材料三,指出日本是怎样谋求政治大国地位的。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日本能采取该手段的主要原因。(7分) 参考答案 1.C 2.D 解析:题干材料反映了20世纪60年代美苏冷战刺激了空间技术的发展,故D项符合题目要求。题干材料没有反映出A、B、C三项的内容。 3.D 解析:材料中英苏双方领导人“划分了对某些国家的战后控制权”带有大国强权的色彩。 4.B 解析:国家外交政策是由国家利益决定的,国家之间的竞争是其综合国力的竞争。四国“入常”及各常任理事国的不同态度反映了国家利益决定外交政策,经济地位影响政治地位,本题选B项。②说法错误,意识形态对国家关系有影响,但不是决定因素;④明显错误。 5.C 解析:从题目中的时间信息可知,图片反映了赫鲁晓夫推行的“玉米运动”。赫鲁晓夫推行大规模开垦荒地和种植玉米政策,以提高粮食产量。 6.D 解析:赫鲁晓夫时期,苏联经济发展并未停滞,排除②;③与赫鲁晓夫改革无关。D项符合题意。 7.A 解析:从材料中“最后的结果并不美好”可以推测,这个大国最后的结局是崩溃或灭亡,B、C两项可排除;东欧国家受苏联控制,并非一意逞雄的国家,排除D项。所以本题选A项,美苏争霸,苏联经济实力与美国有很大的差距,最终导致解体。 8.C 解析:材料表明欧洲和中国的崛起及其与美、苏的关系,反映了多极化趋势的发展方向。 9.C 解析: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和所学史实可知,图片所反映的是,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加强,联合国致力于营造新的国际货币体系。 10.B 解析:材料中的观点是墨西哥加入北美自由贸易区并不能解决墨西哥的一切问题,但是对经济发展有利,故选B项。 11.D 解析:非洲不是世界主要产粮区,其旱情不会导致世界粮食产量大降,排除A项;俄罗斯禁止粮食出口,引发国际粮价的动荡,这恰恰说明了全球经济的联系日益紧密,经济全球化日益深入,但并不能由此断定全球性粮食危机的出现。投机炒作只是原因之一,但不符合材料的整体意思。所以选D项。 12.C 解析: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中医’为当前国际金融危机下全球经济‘号脉’”和所学史实说明,中国在世界上的影响力正在增强。 13.C 解析:本题考查世界现代科技。本题讲述电视和广播被用来作竞选宣传的手段,各有优劣,故选C项。A项夸大了影视对政治的作用。两种手段对不同的人群优势各不一样,排除B项。D项材料体现不出激烈。 14.B 解析:A项体现色彩,应该属于印象派作品。C项和D项体现意境,应该属于中国文人画。B项符合现代派夸张、变形与抽象的表现方法。 15.评分标准: 一等(12—15分) ①紧扣评论对象,观点明确;②合理引用史实,进行多角度评论;③论证充分,逻辑严密,表述清楚。 二等(6—10分) ①能够结合评论对象,观点较明确;②引用史实,评论角度单一;③论证较完整,表述清楚。 三等(2—4分) ①偏离评论对象,观点不明确;②未引用史实;③论证欠缺说服力,表述不清楚。 观点 分值 史实 分值  20世纪欧洲走向衰落,丧失世界政治格局的中心地位 2分 美苏两极格局形成 1分    第三世界兴起(或不结盟运动兴起) 1分    多极化趋势出现与加强 1分  20世纪欧洲文明在世界范围内传播,带来了积极的影响 2分 广泛采用机器生产,经济全球化进程加快 1分    欧洲民主政治制度被实践、应用 1分    启蒙思想广泛传播 1分  欧洲文明的传播也给人类社会带来了许多弊端 2分 环境污染 1分    贫富差距 1分    金融危机(欧债危机) 1分  单纯写观点,不写史实,得3分 写出经济全球化过程中的其他问题,如能源危机、欧盟内部矛盾、恐怖主义活动等亦可给分  解析:考查全球史观和经济全球化。材料观点有欧洲逐渐丧失了中心地位,全球化趋势加强,欧洲在世界的扩展有积极和消极两个方面的影响。做到全面分析观点,史论结合即可。 16.参考答案:(1)原因:实力相对下降;美苏对抗(或军备竞赛)的拖累;来自潜在经济力量的竞争。调整:谋求同中国改善关系(或从越南撤兵)。 (2)方法:以对外经济援助作为外交手段。原因:日本经济实力增强(或日本成为世界第二经济大国)。 高考资源网 w。w-w*k&s%5¥u 高考资源网 w。w-w*k&s%5¥u

【点此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