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高考二轮复习历史安徽版 阶段性检测三 (时间:60分钟,分值:100分) 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60分) 1.希腊人认为神是和自己很相似的,区别仅仅是神更有力量、更长寿、更美丽。这一看法直接源于希腊人(  ) A.长期的海外贸易 B.繁荣的商品经济 C.丰富的人文精神 D.成熟的民主制度 2.(2012·安徽淮北一中高三第一学期第三次月考,21)罗马人征服了希腊人之后,建立起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大帝国。然而,古罗马学者贺拉斯说,被征服的希腊人最终俘虏了罗马人。贺拉斯所说的“俘虏”是指(  ) A.商业征服 B.宗教皈依 C.财富侵蚀 D.文明同化 3.(2011·江苏南京三模,11)一些同学在研究公元前6世纪中国实行君主制而雅典和罗马实行共和制,以及罗马元老院的“Patres Conscripti”(各位元老)一词,由“Patres”(父老)和“Conscripti”(新进的人员)合并而成之后,得出下列结论。你认为其中正确的一项是(  ) A.共和制成因之一是缺乏农耕文明所需的地理条件 B.通过航海交流,古罗马复制了雅典城邦的共和政体 C.雅典和罗马共和制形成初期都保留了原始社会残余 D.雅典和罗马都不具备建立君主政体的条件 4.(2012·江苏南京、盐城一模,11)《十二铜表法》第五表中规定:“凡以遗嘱处分自己的财产,或对其家属指定监护人的,具有法律上的效力。”这反映出罗马法从根本上(  ) A.保护私有财产 B.追究刑事责任 C.体现公共意志 D.保护监护人权利 5.有学者研究表明,18世纪的英国商人在印度经商致富后回国,第一件要做的事便是在乡村购买田地或与土地贵族联姻,比如建立英国在孟加拉霸权的克莱武和创办怡和洋行的马地臣,回国后都变成了地主,但他们还是被传统贵族所排斥。这一现象后来得到改变的背景应该是(  ) A.责任制内阁确立 B.宪章运动展开 C.1832年议会改革 D.两党政治确立 6.美国1787年宪法第一条第二款:“……众议院人数和直接税税额均应按本联邦所辖各州的人口比例分配于各州,各州人口数目指自由人总数加上所有其他人口的3/5。……人口的实际统计应于合众国国会第一次会议3年内,以及此后每10年内依照法律规定的方式进行。”宪法中关于人口统计的规定(  ) A.协调各州之间的矛盾 B.改选众议员每十年进行 C.保障公民的自由与平等 D.体现三权分立的原则 7.(2012·江苏百校第一次大联考,13)“报纸支持这种狂热;政府许可这种狂热;人民不惜为它而解囊。”这是19世纪初英国媒体对铁路兴起的报道。回眸欧洲历史,在西欧同样得到舆论、政府、民间几方面全力支持的历史事件还有(  ) A.英国的圈地运动 B.西欧的宗教改革 C.西欧开辟新航路 D.英国发动鸦片战争 8.早期科学成就是建立在长期观测的基础上的。比如:人们发现帆船出海航行时,随着船的渐行渐远,岸上的人们所看到的现象是船体渐渐地消失在水中,而桅杆还露在水面上;船返航时情况则相反。下列哪一成就与上述观测直接相关(  ) A.地圆学说 B.日心学说 C.自由落体 D.经典力学 9.(2012·江苏泰兴第一学期期中调研,12)16世纪西班牙曾经出现严重的通货膨胀。其原因主要与下列哪一因素有关(  ) A.工业革命的进行 B.对殖民地的掠夺 C.经济危机的爆发 D.与荷兰、英国的商业竞争 10.某位学者写道:“随着世俗社会的兴起及城市的发展,西方人终于从迷梦中觉醒,失踪的古典文化终于战胜经院哲学与《圣经》,雅典终于战胜耶路撒冷。从此,西方人不仅开始反思以往落后的神学世界,同时勇敢地开始探索新世界。”该学者评价的是(  ) A.新航路开辟 B.启蒙运动 C.文艺复兴 D.宗教改革 11.“兼容统一、秩序与自由的价值,非平衡地利用君主制、贵族制和民主制的优点,营造出一个国家利益与个人利益共同发展的政体形式。”这种“政体形式”最有可能是(  ) A.英国君主立宪制 B.法国共和政体 C.美国联邦共和政体 D.德意志君主立宪制 12.(2012·广东文综,22)有学者说:“苏联制度的设计用意,在于尽快将一个极落后,开发度极低的国家,早早送上工业化的大道………尽管这个制度极其缺乏效率,极其浪费,却毕竟达到了上述目标。”据此可知该学者(  ) A.赞同列宁的新经济政策 B.客观评价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C.认为斯大林模式有合理之处 D.否认赫鲁晓夫改革的必要性 13.(2012·江苏苏州调研,17)罗斯福在1934年6月8日的咨文中说:“根据我国宪法,联邦政府所以建立的目的之一是增进全民之福利,提供福利所依存的这种保障也就是我们的明确职责。”1935年美国“社会保障法”出台。该法的出台,本质上反映了(  ) A.国家干预经济发展的新模式 B.“福利国家制度”的建立 C.社会救济问题的基本解决 D.美国经济的恢复与发展 14.“(二战前)苏联的工业已经像事实上那样迅速向前发展,因为政府提取了大约40%的国民收入用于再投资;相比之下,美国只提取了大约20%的国民收入。”材料强调的是(  )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能有效集中全国物力 B.二战前苏联的体制促进了工业化进程 C.新经济政策提高了人民的积极性 D.国民收入水平较低是苏联解体的原因 15.下图是美国“大萧条“时期的一幅漫画,它主要反映胡佛政府采取的措施(  )  A.对缓解危机收效甚微 B.使自然环境逐渐恶化 C.安抚了农民的不满情绪 D.促成了福利机制的建立 16.1948年10月丘吉尔提出“三环外交”:第一环是英联邦,包括英国及其自治领、殖民地;第二环是英语世界,包括英、美、加拿大等讲英语的国家;第三环是联合起来的欧洲。环环相扣,以英国为核心。此项政策的提出主要基于(  ) A.美苏为首的两大集团对峙局面的形成 B.遏制共产主义势力在欧洲扩张的需要 C.欧共体的政治联合步伐落后于经济联合 D.二战后英国和欧洲的国际地位被削弱 17.(2012·江苏南通期末,18)赫鲁晓夫在古巴导弹危机发生后说:“苏联政府将不会作出任何鲁莽决定,将克制自己不发火……我们将尽一切力量防止战争爆发。我们充分认识到,这场战争一旦爆发,从它开始那一刻起,就会成为一场热核战争和世界大战。”赫鲁晓夫的这段话表明苏联(  ) A.致力世界和平 B.被迫放弃原有企图 C.停止军备竞赛 D.对外战略由攻转守 18.(2012·江南十校五月第二次联考,20)2009年11月,美国总统奥巴马对中国进行了国事访问。奥巴马表示:“美国不寻求遏止中国,欢迎一个强大、繁荣、成功和在国际事务中发挥更大作用的中国。”奥巴马的访华之旅说明了(  ) ①中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②美国希望与中国共同合作,主宰世界 ③世界多极化趋势加强 ④美国放弃了对中国的敌视政策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③ 19.拉尔夫·达伦道夫在1998年写到,20世纪“在相当大程度上为各种分裂所主宰,导致热战冷战不断,但20世纪同时也是一体化的起源”,全球化开始“主导人们的生活、想象和恐惧”,人们不得不“从全球的角度去思考,以回应这一全球化的现实”。达伦道夫在这里强调的是,20世纪(  ) A.民族矛盾逐渐缓和 B.国家之间对抗激烈 C.全球巨变令人忧虑 D.世界联系日益密切 20.观察下面两幅绘画作品,它们的共同点是(  )  A.都注重色彩的运用和变化 B.都追求对客观对象的准确描述 C.都反对理性的压制和传统的束缚 D.都着重表达作者的主观感受 二、非选择题(21题15分,22题12分,23题13分,共40分) 2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素以尊重传统、崇尚中庸的英吉利民族中,极端道路往往是行不通的。……光荣革命吸取了40年代革命和1660年“复辟解决”两方面的教训,既摒弃了无限制的斗争,又避免了无原则的调和……它遏止了1661年后出现的君主专制主义趋势,根本改变了英国政治制度的发展方向,同时又没有割断历史、超越传统。 ——程汉大《英国政治制度史》 材料二 君主立宪制度从确立到完善经历了很长一段时间,在此期间,君主的权力不断衰落,议会的权力不断上升,产生于议会的责任制政府也逐步确立起来。“光荣革命”为不断的变革打开了通道。 ——《大国崛起》 材料三 1694年,威廉三世任命辉格党人组成第一个一党内阁时,议会中的多数派是托利党人及其支持者。直到次年大选时,辉格党人才成为议会中席位较多的党派。这就不难看出,辉格党人在1695年的胜利不是他们组阁的原因,而是结果。这种先组织内阁,后得到选民认可的史实,说明当时有内阁而无责任内阁制。而且,不仅1694年内阁是如此组成的。在威廉三世和安妮女王时期,没有一届内阁是议会直接选举的结果。 ——阎照祥《英国政治制度史》 材料四 英国“宪政”是由许多先例、律令和司法案例组成的不定型体,其中“习惯”起决定的作用。英国宪法有些部分写成文字(如历年的案例),有些部分则不成文,而仅仅是以前发生过的事。先例在英国政治制度中起很重要的作用,时至今日,英国政府的权力、上下院的职能、首相产生的办法、政府更替的规则,等等,所有这些在国家政治生活中至关重要的方面,都是由“习惯”确定其原则的,并没有写成文字。英国的“君主立宪制”主要就建立在传统所规定的约定俗成之上,似乎并不需要一部成文的“宪法”。 ——钱乘旦等著《日落斜阳:20世纪英国》 (1)根据上述材料概括说明英国代议制民主政治形成的特点。(8分)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英国的政治变革对世界政治民主进程产生了哪些具体影响?(7分) 22.(2012·苏南四市一模,22)美国农业部门口的标牌上写到:“农业:加工、制造业的基础。”全美仅有2.8%的人口从事农业生产,但农业却是美国在世界上最具竞争力的产业之一。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确切地说,在大萧条爆发前,农业就处于慢性危机之中。1929年,农业人口收入只有273美元,而全国人均收入为750美元,农业收入在国民收入中的比重由1919年的16%下降到10年后的8.8%。……除黑人劳工外,没有人比农场主在大危机中遭受的打击更大。农场主在1932年实现的净收入比1929年少了1/3;农产品的价格跌落了50%。 20世纪早期,政治上提倡小政府、经济上主张自由主义、意识形态上反对极权政治的传统保守主义盛行……把农业放到了与工业同等竞争的位置,把粮食生产当成是农场主、农民个人的事,而把农业的特殊性、尤其是美国农业的特殊性置于不顾,政府的措施收效甚微。到大萧条时期,农业问题雪上加霜,农民的不满情绪越来越严重。 材料二 1933年5月12日,美国国会通过了第一部《农业调整法》。该法案采取的主要策略是“限额耕种”,农户自愿与政府签订市场协议,凡是根据政府“按户分配耕地面积计划”,“自愿”减少耕地、限制产量的农户都可以得到政府的津贴。当时实行《农业调整法》时,也引起了美国民众的强烈抗议,那些正在债务中挣扎的农场主们也不明白为何要控制种植,他们对农业调整议案也抱有戒心。1936年1月6日,联邦最高法院在一起案件中宣布《农业调整法》违反了美国宪法第10条修正案,终止实施该法。 材料三 1936年2月29日在国会通过《土壤保持和作物调配法》,该法以保护土壤的名义,即通过给土地休耕的农场主休耕补贴,换得他们放弃种植,削减粮食生产。同时,已经受到侵蚀的土地则停止耕种,并转租给国家,由政府拨专款支付租金。 材料四 1938年罗斯福签署了新的《农业调整法》。新的法案除了继续实施耕地面积削减计划、控制农业产量外,还建立了农产品常平仓,该法规定由新成立的商品信贷公司以略低于1909~1914年“平价”的价格标准向农民贷款,如果农产品价格下跌低于政府定价,则农户可将剩余产品交商品信贷公司,由公司负担差价。如果市场价高于政府定价,则农民可以在市场出售剩余农产品以归还政府贷款。 请回答: (1)据材料一,说明美国农业危机和大萧条之间的关系。(2分) (2)比较材料二、材料三,指出美国政府制定的农业调整政策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分析其原因。(4分) (3)依据材料二、材料三和材料四,指出美国制定《农业调整法》的主要目的。为什么说1938年制定的《农业调整法》更加成熟?(4分) (4)依据上述材料,概括美国新政时期调整农业政策的特点。(2分) 23.15世纪以来,各国的孤立状态逐渐被打破,全球化的趋势不断加强。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如果可以把1492年看作全球化的开始,那么大致可以看出全球化经历了这样几个阶段:首先是葡萄牙和西班牙人开创了现代全球化;然后是大英帝国、法国、比利时等欧洲国家开始大规模向全球殖民,这一阶段大致是以英国击败西班牙无敌舰队开始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第三阶段是美国和前苏联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全面崛起,取代英国成为主导全球化大趋势的两大核心;第四阶段是从海湾战争开始,前苏联解体,美国开始独自引领全球化潮流,即开始努力构建一个美国模式的全球社会。 ——白海军《大预言:2049年的世界》 (1)葡萄牙和西班牙人是如何开创“全球化”的?(2分) (2)结合英国历史指出,英国取代西班牙和葡萄牙“开始大规模向全球殖民”的动力是什么?(4分) (3)在第三阶段,美国和苏联为主导全球化,在欧洲展开的军事与经济方面的争夺有哪些表现?(4分) (4)就经济全球化对世界历史进程产生的重要影响,谈谈你的认识。(3分) 参考答案 1.C 解析:古代希腊有些学者把对神的关注转向人间,试图从实际出发探究宇宙万物的本来面目,了解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无论是智者学派,还是苏格拉底或柏拉图,他们的思想都蕴涵着丰富的人文精神。 2.D 3.C 解析:古代中国的君主制是一人专制,而罗马的共和政治来源于元老院。从元老院“Patres Conscripti”一词来看,实际上是原始社会中的部落酋长制的遗留。A、B、D三项的观点都不符合历史事实。 4.A 解析:根据题干材料信息“以遗嘱处分自己的财产”“具有法律上的效力”,可以得出答案。 5.C 解析:材料反映的是资产阶级的政治权利弱小,传统贵族拥有更多政治权利。1832年议会改革使资产阶级获得更多参政权和选举权。 6.A 解析:材料信息中“自由人”和“其他人口”分别指白人和黑人。从材料信息看,宪法将黑人人口按3/5纳入人口统计之内,这一规定是南北方妥协的产物,它既能保证南方“有一部分黑人人口统计在本州之内,在众议院中增加一定的议席”,又能使北方接受“并非全部黑人人口统计在该州之内,在众议院中增加更多的议席”这一事实。故选A项。 7.C 解析:新航路开辟得到了舆论、政府、民间的支持,社会各阶层纷纷希望能到东方去寻找黄金和香料,故选C项。 8.A 9.B 解析:新航路开辟后,西班牙殖民者在美洲进行了殖民掠夺,带回了大量的黄金和白银,引起了“价格革命”和“商业革命”,出现了货币贬值、通货膨胀等现象。 10.C 解析:“失踪的古典文化”是指古代希腊罗马文化,文艺复兴通过“复兴”古希腊罗马文化,肯定了人的中心地位,促进了西方的思想解放,推动了新航路的开辟。 11.D 解析:关键信息是:“统一”“君主制”“民主制”,由此结合德意志帝国政体确立的历史知识,可知是D项。 12.C 解析:把握材料关键词“送上工业化的大道”,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新经济政策没有达到这个目标,赫鲁晓夫改革时期苏联早已经实现了工业化,故A、B、D三项的说法与题意不符。斯大林时期,苏联致力于实现国家的工业化,并取得重大成功,苏联工业产量跃居世界第二,走上了工业化的大道,故选C项。 13.A 解析:从材料时间可看出,材料反映的是罗斯福新政的部分内容,政府立法确立社会保障,体现了政府对经济的干预。B项发生在二战后;C、D两项与当时史实不符。 14.B 解析: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二战前)苏联的工业已经像事实上那样迅速向前发展”和所学史实可知,这指的是苏联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强调高积累,促进了工业化的进程。 15.A 解析:关键词是“胡佛总统”,1929~1933年经济危机期间,胡佛总统的一系列措施并未缓解危机,后黯然下台,其后,罗斯福实行新政,缓解了经济危机,选择A项。 16.D 解析:关键信息:1948年10月、丘吉尔以及“三环外交”主要是欧美资本主义国家、以英国为核心。本题实际考查三环外交出现的原因。 17.B 解析:古巴导弹危机反映出美苏争霸中美国占据了优势,从赫鲁晓夫的讲话“苏联政府将不会作出任何鲁莽决定,将克制自己不发火”可知,此时的苏联被迫让步,放弃了原来在古巴设置导弹基地的企图,但A、C、D三项体现不出来,从美苏争霸的历史也可知A、C、D三项是错误的,选择B项。 18.D 解析:奥巴马的访华之旅并非寻求与中国共同主宰世界,中国的对外政策是永不称霸,故②错误;1979年中美两国关系已经正常化并建立了外交关系,故④中的“敌视政策”有误。排除②④,正确答案为D项。 19.D 20.D 解析:中国绘画主要是水墨画,故A项不正确。毕加索绘画运用夸张手法,注重表达作者的主观感受,故B项不正确。C项与中国画不符。中国文人画注重个人主观性情的表现,D项属于二者的共同点。 21.参考答案:(1)通过“光荣革命”的方式建立,既根本改变了政治制度的方向,又没有割断历史、超越传统;从确立到完善经历了很长一段时间;君权不断削弱,议会权力不断上升;政党政治、责任内阁制逐步形成;传统和惯例是宪政的基础。 (2)推动美国独立并颁布1787年宪法,建立了联邦共和制政体;促使德日先后颁布宪法,建立了形式上的君主立宪制;影响了俄国亚历山大二世推行政治体制改革;鼓舞了中国的维新变法运动和迫使清政府实行预备立宪;对英国海外殖民地的政治文明进程也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当今世界许多国家采用君主立宪政体。 解析:第(1)问考查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以及归纳能力,把握材料一的光荣革命及其特点;材料二的君主立宪制、责任内阁制的形成过程;材料三的政党政治和责任内阁制;材料四的“‘习惯’起决定的作用”等关键信息即可解答。第(2)问考查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对世界政治民主进程的影响,可从对资本主义国家、对英国殖民地两个角度分析,重点注意对美国、对德日君主立宪制以及对中国等半殖民地国家的影响。 22.参考答案:(1)关系:农业慢性危机是大萧条出现的因素之一,大萧条加剧了美国的农业危机。 (2)变化:从单纯限制生产转向限制生产和保护环境相结合。原因:减少政策实施的阻力。 (3)目的:稳定农产品价格,提高农民收入。原因:①限制生产,调整种植结构,减少过剩农产品产量;②干预农产品流通市场,建立常平仓,稳定农产品价格。(4)特点:从自由放任转向全面干预;通过国家立法干预;从干预农业生产领域扩展到农产品流通市场领域;政府加强对农业的补贴。(任答2点即可) 解析:第(1)问,从“慢性危机”“遭受的打击更大”来总结两者的相互关系。第(2)问,材料二的农业政策是“限额耕种”,材料三则增加了“以保护土壤的名义”,可看出其变化,组织语言进行作答。第(3)问,从信息“补贴”“差价”可以看出其目的是对价格的控制和对农民生活的关注。从材料可知,原因与当时解决经济危机生产过剩有关。从这个角度作答即可。第(4)问,特点从其政策、手段的变化角度来思考总结。 23.参考答案:(1)葡萄牙和西班牙率先开辟了通往东方的新航路,开始了大殖民,加强了世界各地区的经济文化联系,世界市场开始形成。 (2)资本主义的发展和两次工业革命的开展;需要更广阔的原料产地和商品销售市场。 (3)经济上:美国推行马歇尔计划,援助西欧;苏联向东欧国家提供经济援助,成立“经互会”。军事上:在美国主导下成立了北大西洋公约组织,苏联与东欧社会主义国家成立了华沙条约组织。 (4)全球化使世界日益成为一个整体,促进了全球经济的增长;欧美国家主导了全球化的进程,从中获取了巨大利益;欧美国家对亚、非、拉地区的殖民造成了这些国家的贫困,但客观上也带来了先进的工业文明成果。(言之成理即可) 解析:第(1)问回顾西、葡开辟新航路的史实及影响作答。第(2)问,英国的动力应该从经济动因去考虑,资本主义经济自身带有的扩张性是英国殖民扩张的主因。第(3)问结合美苏冷战的相关史实进行作答。美苏争霸可以理解为局部全球化。第(4)问可以回顾经济全球化的影响来作答,注意可以从利弊两方面进行考虑。 高考资源网 w。w-w*k&s%5¥u 高考资源网 w。w-w*k&s%5¥u

【点此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