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高考二轮复习历史广东版 第5单元 近代中国的觉醒与探索 ——甲午中日战争后的中国    知识重组 从甲午中日战争到五四运动(1894~1919年),是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完全形成和深化时期。中国处在由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更替阶段。 1.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完全形成时期 民族危机的加深 甲午中日战争 概况 明治维新后,日本为满足资本主义发展的需要,于1894年挑起甲午中日战争,1895年清政府战败,被迫签订《马关条约》    影响 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的程度大大加深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概况 1900年6月,八国联军发动战争,占领天津、北京,犯下滔天罪行。1901年,清政府被迫签订《辛丑条约》    影响 清政府彻底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救亡图存运动的高涨 戊戌变法 概况 ①1895年公车上书,使维新思潮发展成爱国救亡政治运动;②1898年百日维新是戊戌变法运动的高潮    影响 戊戌变法是一次思想启蒙运动,掀起救亡图存运动的高涨   义和团运动 概况 义和团打着“扶清灭洋”的旗号发动,1900年在京津地区形成高潮    影响 义和团运动是一场农民反帝爱国运动,沉重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粉碎了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图谋   辛亥革命 准备 1905年,中国第一个全国性的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中国同盟会成立    高潮 ①1911年,辛亥革命取得胜利,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统治。②1912年成立了中华民国,并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影响 ①推翻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②推动了中国民主化进程,促进了民主革命的发展  规律启示近年高考试题一般站在现代史观的角度看待辛亥革命,要求认识辛亥革命对中国近代化的影响,包括政治民主化、经济工业化、思想理想化、生活现代化等方面的影响,需要综合必修一、二、三的知识。 2.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 初步发展 背景 ①甲午战后,列强资本输出进一步破坏中国自然经济;②清政府为扩大税源,放宽对民间设厂限制   时间 19世纪末   影响 民族资产阶级作为新的政治力量,开始登上历史舞台  短暂春天 背景 ①辛亥革命扫除发展障碍;②群众性的反帝爱国运动推动;③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欧洲列强暂时放松对中国经济侵略   表现 1912~1919年,纺织业和面粉业发展最快   结局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欧洲列强卷土重来,民族工业迅速萧条  规律启示甲午中日战争后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是以资本输出为主,商品输出为辅。但是资本输出并不是在甲午中日战争后才出现,资本输出在鸦片战争后就出现了。 3.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思想解放的潮流 维新思想 背景 甲午中日战争后,救亡图存成为时代最强音,资产阶级维新派登上政治舞台,宣扬维新思想   代表人物 康有为、梁启超、严复   主张 反对君主专制,主张君主立宪制   影响 起到思想启蒙的作用,促进了人民的觉醒,是中国近代一次思想解放潮流  共和思想 背景 孙中山在《民报》发刊词中,把同盟会纲领阐发为“三民主义”   内容 民族主义即推翻清朝封建统治;民权主义即推翻封建帝制,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民生主义即平均地权   评价 是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是辛亥革命指导思想,但没有明确的反帝要求和彻底的土地革命纲领  民主与科学 序幕 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   主张 提倡民主与科学,反对专制与愚昧;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影响 冲击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使人们的思想得到空前的解放;弘扬了民主与科学精神,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有利条件  马克 思主义 开始传播 十月革命后,李大钊率先举起社会主义旗帜   成为主流 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成为新文化运动主流,为中国共产党成立奠定了思想基础  4.19世纪末20世纪初社会生活的变迁 社会生活的变迁 维新变法期间 维新派主张“断发易服”“废止缠足”,并改革传统的婚姻制度   辛亥革命时期 辛亥革命前后,“断发易服”具有反清革命的色彩;辛亥革命以后,孙中山设计的中山装,受到新派人士的欢迎  交通事业的进步 辛亥革命前夕,中国已建成多条铁路,奠定了中国近代铁路网的基本格局  通讯工具的变迁 清朝晚期电报、电话开始出现,民国时期通讯事业进一步发展  大众传媒的变迁 报刊业的发展 维新派、革命派和新文化阵营都把报刊作为宣传自己主张的工具,中国报刊业呈现出繁荣景象   影视事业的发展 1905年,中国人自己摄制的电影《定军山》首映成功,中国电影事业开始起步  规律启示近代社会生活的变迁受政治运动影响较大,维新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时期都是社会生活剧烈变革的时期,进步人士一般将自己的政治主张与社会生活联系起来,提倡新的生活方式,比如,“断发易服”就具有强烈的政治色彩。 误区警示 1.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出现了救亡图存的高潮。 甲午中日战争后,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国出现了严重的民族危机,资产阶级维新派兴起了戊戌变法,农民阶级兴起了义和团运动,资产阶级革命派兴起了辛亥革命,中国出现了救亡图存的高潮。 2.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欧洲列强放松对华侵略,但在这一期间日本、美国加紧对华侵略。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欧洲列强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侵略,日本和美国不但没有放松对华侵略,相反,它们趁机加强了对华侵略,尤其是日本。 3.新文化运动提出打倒“孔家店”,绝对否定儒家思想,不是一个科学的口号。 新文化运动对儒家思想的批判无疑是正确的,但是,新文化运动绝对否定中国传统文化,这种观点显然是错误的。对于传统文化,我们应该取其精华、弃其糟粕。  考情调研 时间 考点 试题在线  2010 辛亥革命与新文化运动 模拟预测5  2011 辛亥革命对乡村社会习俗的影响 例题1  考向例析 1.辛亥革命的影响 (2011·广东文综,16)下图所示为乡村知识分子1913年的一则日记(部分),由此可见(  )  A.作者不认同辛亥革命 B.作者主张全面学习西方 C.当时乡村社会习俗没有变化 D.当时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解析:本题考查辛亥革命对乡村社会习俗的影响。解题的关键在于抓住日记中的关键词“大清宣统五年,正月初三”“变乱”,这映射出该乡村知识分子的立场守旧,对辛亥革命持否定态度,故A项符合题意;材料中虽然涉及社会生活的变化,但不足以表明作者主张全面学习西方以及当时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故排除B、D两项;同时材料真实反映民国初年社会习俗的变化,故排除C项。故本题选A项。 答案:A 备考指南辛亥革命是高考命题的高频点,几乎每年都有考题。命题方向主要是利用新材料创设情境,多角度分析评价辛亥革命。复习备考时,要重视分析资产阶级探索的表现、特点及影响;还要注意与百日维新、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的分析比较。 深化提升全面认识辛亥革命的意义 (1)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历史上的一次伟大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它给封建专制制度以致命的一击,推翻了统治中国二百六十多年的清王朝,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为中国的进步打开了闸门。 (2)建立起资产阶级共和国,推动了历史的前进。辛亥革命使人民获得了一些民主的权利,从此,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冲击了几千年的陈规陋俗,推动了自由、平等、解放意识的传播。辛亥革命迈出了中国政治从专制向民主转化的重要一步。 (3)辛亥革命推翻了“洋人的朝廷”,也就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辛亥革命以后,帝国主义不得不一再更换他们在华的代理人,但再也找不到能够控制全局的统治工具,再也无力在中国建立比较稳定的统治秩序。 (4)辛亥革命推动了中国经济的近代化进程,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实业救国成为历史的主流,民族资本主义的经济力量在短短的几年内就有了显著的增长,无产阶级队伍也迅速壮大起来。 2.中国民族资本主义阶段特征、地位和作用 (2011·山东文综,11)下表为中国工业发展初期(1872~1911年)设立的厂矿数量统计表。其中,纺织业的数量最有可能是(  ) 行业 矿冶业 机器业 纺织业 食品工业 其他工业  数量(家) 72 3 ? 100 153  A.2 B.31 C.73 D.193 解析: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发展的主要特征之一是,轻工业发展较快而重工业极为薄弱。1872~1911年,中国发展最快的两个行业是纺织业和面粉业,纺织业的数量应排在第一位,故D项符合题意。纺织业的数量不可能小于矿冶业的数量,故A、B两项错误。C项数值与矿冶业比较接近,也不符合当时重工业明显落后于轻工业的史实,故C项错误。 答案:D 备考指南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历程的特征、成因和影响是高考命题的高频点,从题型上看,选择题与材料解析题都有考查,特别是2011年开放性的材料解析题命题较多。备考复习时,应从经济变动的角度,理解中国社会的近代化进程,认识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对近代中国民主革命进程的影响等。 深化提升中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的特征及地位和作用 (1)主要特征 ①从企业的产生看,中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走过了一条独特的道路,是在列强入侵加速了自然经济的解体的前提下,直接从外国输入机器、技术产生并发展起来的。 ②从工业部门的结构看,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基本上是轻工业,其中又主要是纺织工业。 ③从工业的地区分布看,中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极不平衡,主要集中在沿海大城市。 ④从设备、技术和经营管理看,中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企业是很落后的。 ⑤从企业产生发展的全过程看,中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受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因而发展缓慢。 (2)地位和作用 ①经济方面:它是一种新的经济因素,推动了中国近代化进程。 ②政治方面:它使民族资产阶级作为独立力量登上历史舞台,推动了维新变法和辛亥革命的发生;促使无产阶级队伍壮大,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提供了阶级基础。 ③思想方面:它不断冲击封建正统思想的统治地位,为西方资产阶级思想文化的传播提供了社会条件。 3.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 (2012·天津文综,3)戊戌变法期间,湖南《湘报》发表了《醒世歌》:“若把地球来参详,中国并不在中央,地球本是浑圆物,谁是中央谁四旁。”这首诗歌所表达的主要思想是(  ) A.提倡维新变法 B.鼓励人们向西方学习 C.宣传科学救国 D.劝导国人放弃天朝观念 解析:“中国并不在中央,地球本是浑圆物”,否定了中国是天下之中的传统观念,强调地球是圆的,中西在地理位置上处于一种平等的关系,这实际是劝导国人放弃天朝观念。材料并没有直接提到维新变法、科学救国和向西方学习的相关信息,排除A、B、C三项。 答案:D 备考指南从一定意义上说,一部中国近代史,就是一部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冲突交汇的历史,也是传统文化在西方近代文化(思想)冲击和影响下向近代文化过渡转变的历史。近代各阶级、各派别思想主张及特点是高考命题的高频点。复习备考时要在归纳主要思想家主张的基础上,多运用相关史料,分析主要思想家主张的特点及差异,认识思想家主张体现的时代特征,认识近代思想解放对社会进步的作用。 横向综合 19世纪末20世纪初民族资产阶级的主要历史活动 19世纪末20世纪初是资产阶级异常活跃的时期。在这一时期中,资产阶级处于中国政治舞台的中心地位,流派众多,提出了“改革救国”“革命救国”“实业救国”“教育救国”“科学救国”等思想,他们所组织的运动虽然都以失败告终,但是都对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生活等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1)政治领域:①维新派:甲午中日战争后,资产阶级维新派发动了维新变法运动,形成了中国近代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潮流。②革命派:维新变法失败后,资产阶级革命派发动辛亥革命,最终推翻清王朝,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政体。革命派建立了中华民国,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但革命果实很快被袁世凯篡夺了。③北洋军阀统治前期,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为维护辛亥革命的成果,领导了反对袁世凯的二次革命和护国运动,但仍未找到正确的出路。 (2)经济领域:以张謇为代表的民族资产阶级掀起了“实业救国”运动,大力发展实业,形成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黄金时期”。但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这种实业救国的行动随着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结束而昙花一现。 (3)思想文化领域:资产阶级激进民主主义者掀起了新文化运动,在思想领域继续进行反封建斗争,动摇了封建正统思想的统治地位,为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创造了有利条件。  1.(2012·广东惠州第二次调研,15)下表是一场学术研讨会的活动安排。据此推测,此次研讨会的主题应该是(  ) 9:00~10:00 朝鲜与东学党政变  10:10~11:00 北洋海军的悲歌  11:10~12:00 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  A.基督教与太平天国运动 B.甲午中日战争及其影响 C.西化思想与洋务运动 D.近代中国经济的工业化 2.(2012·广东湛江二模,16)孙中山说:“经过那次血战之后,外国人才知道中国还有民族思想,这种民族是不可消灭的。”发生在20世纪初的“那次血战”指的是(  ) A.太平天国运动 B.辛亥革命 C.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D.中华民族抗日战争 3.(2012·江西红色六校第一次联考,20)鲁迅说:“因为多年受着侵略,就和这‘洋气’为仇,更进一步,则故意和这‘洋气’反一调:他们活动,我偏静坐;他们讲科学,我偏扶乩;他们穿短衣,我偏穿长衫;他们重卫生,我偏吃苍蝇;他们健康,我偏生病……”他描述的现象出现在(  ) A.太平天国运动中 B.辛亥革命中 C.义和团运动中 D.新文化运动中 4.下图是民国元年九月的一幅政治漫画,对其中信息解读不正确的是(  )  A.“政府”是指南京临时政府 B.“革命有功者”是指袁世凯 C.讽刺革命党对袁世凯的妥协 D.褒扬了袁世凯为革命所作的贡献 5.(2010·广东文综,16)“民众以为清室退位,即天下事大定,所谓‘民国共和’则取得从来未有之名义而已。至其实质如何,都非所问。”这说明(  ) A.辛亥革命具有坚实的群众基础 B.新文化运动具有历史必要性 C.国民革命结束了君主专制制度 D.君主立宪制得到民众的普遍支持 6.(2012·课标全国文综,30)1895年,身为状元的张謇开始筹办纱厂,他称自己投身实业是“捐弃所恃,舍身喂虎”。这反映出张謇(  ) A.毅然冲破视商为末业的传统观念 B.决心投入激烈的民族工商业竞争 C.预见到国内工商业发展前景暗淡 D.具有以追求利润为目的的冒险精神 7.1914年,北京政府颁布《权度(指度量衡制度)条例》,规定“权度以万国权度公会所制定依铂新尺、新原器为标准”。为照顾各地传统习惯,将权度分为旧制和新制,两制同时使用,并规定“所有公私交易……之权度,不得用以外之名称”。这些措施(  ) A.便利了欧洲列强的经济侵略 B.有利于促进国内贸易的发展 C.为官僚资本发展提供了便利 D.影响了民族工业的正常发展 8.中国近现代史上一位重要而又颇有争议的历史人物,在辛亥革命前后思想由封建士大夫到改良派,由改良派到革命派,由革命派到抛弃“武力”挽救中国,从思想启蒙上探索革命新出路的三次转变。这位历史人物应该是(  ) A.张謇 B.梁启超 C.孙中山 D.陈独秀 9.(2012·广东佛山二模,15)以下是20世纪初,北京普通市民的两段对话 背景 对话  1912年,清帝退位 文三:“大清朝灭了,现在是民国,你还敢留辫子,小心被当成满清余孽!” 赵四:“那我得赶快剪掉辫子。”  1912年,清帝复辟 赵四:“大清皇帝回来了,你还不赶紧买条假辫子戴上,小心被当成革命党!” 文三:“哪里有卖,我得赶快去买一条。”  当时某报刊对上述行为进行评论,下列标题比较贴切的应是(  ) A.民风日新 B.民权兴衰 C.民智未开 D.民族觉醒 10.(2012·广东汕尾一模,22)下列诗词中,能反映近代中国社会生活风尚的是(  ) A.簷前新叶覆残花,席上余杯对早茶 B.西域移来不夜城,自来火较月光明 C.雪亮玻璃窗洞圆,香花爆竹霸王鞭 D.空巷无人尽出嬉,烛光过似放灯时 1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一、禁庙宇寺观。既成者还其俗,焚其书,改其室为礼拜堂,藉其资为医院等院。此为拯民出于迷昧之途,入于尤明之国也。 二、禁演戏修台建醮。先化其心之惑,使伊所签助者,转助医院、四民院、学馆等,乃有益于民生实事。 ——《资政新篇》 材料二  同文馆旧址 万木草堂 材料三 大学者,“囊括大典,网罗众家”之学府也。……各国大学,哲学之唯心论与唯物论,文学、美术之理想派与写实派,计学之干涉论与放任论,伦理学之动机论与功利论,宇宙论之乐天派与厌世派,常樊然并屿其中,此思想自由之通则,而大学之所以为大也。 ——蔡元培《〈北京大学月刊〉发刊词》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归纳洪仁玕的主张。 (2)据材料二与所学知识回答,同文馆与万木草堂在办学目的上有何不同之处? (3)据材料三概括蔡元培的办学理念,并分析该办学理念在当时的积极作用。 (4)就上述教育思想或办学理念,任选一例,从“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角度分析这一教育思想或办学理念提出的时代背景。 12.从不同的视角对历史现象进行分析和思考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 材料一 近代中国的历史,是资本主义列强把中国变为半殖民地和殖民地的过程,同时也是中华民族反抗外来侵略和封建主义的过程。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将表格中所列重大历史事件进行归类。 时间 事件  1840~1842年 鸦片战争  1851~1864年 太平天国运动  1856~1860年 第二次鸦片战争  1894~1895年 甲午中日战争  1898年 戊戌变法  1900~1901年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1911年 辛亥革命  材料二 近二三十年来,有些学者注重从现代化角度研究中国近代史,认为中国的现代化就是从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的转变,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1840年以来中国错综复杂的历史,可以用“从传统到现代”这一思路作解释。 (2)按照材料二的研究角度,评价洋务运动。 参考答案: 1.B 解析:朝鲜东学党起义是甲午中日战争的导火线;在甲午中日战争中,北洋海军全军覆没;甲午中日战争后清政府放宽了对民间设厂的限制,鼓励实业,使民族工业有了初步发展。 2.C 解析:解答本题要抓住题目时间“20世纪初”。太平天国运动的时间是1851~1864年,狭义的辛亥革命是1911年发生,抗日战争是1937~1945年,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是1900~1901年。而且在八国联军侵华过程中,中国人民英勇抵抗,使外国人认识到瓜分中国、变中国为殖民地是不可能的。故正确答案是C项。 3.C 解析:本题考查“扶清灭洋”口号。从材料“故意和这‘洋气’反一调”可以看出,这是义和团运动“扶清灭洋”时的举动,其他三项都有学习西方文明,故选C项。 4.D 解析:漫画具有讽刺意味,其实质是袁世凯窃取了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 5.B 解析:从材料中可以看出,民众把清室退位与“民国共和”混为一谈,这指明了辛亥革命在思想启蒙方面的不足,从而说明了新文化运动开展的必要性。辛亥革命没有广泛的群众基础,排除A项;辛亥革命结束了君主专制制度,C项错误;D项不符合史实,在材料中也没有体现。 6.A 解析:“捐弃所恃,舍身喂虎”说明张謇抛弃商业为末业的思想观念。张謇这样做的目的是挽救民族危机,而不是与本国工商业竞争或者追求利润,B、D两项错误。 7.B 解析:根据时间1914年和相关度量衡制度的出台,反映了民国成立初期,通过经济改革措施促进国内市场的交流。 8.D 解析:根据题干提示,张謇是民族资产阶级的代表,倡导实业救国,梁启超是资产阶级改良派代表,都不是革命派;孙中山主张暴力革命推翻清王朝,领导了辛亥革命和促成国共第一次合作,掀起大革命运动;只有陈独秀符合由革命派到抛弃“武力”挽救中国,从思想启蒙上探索革命新出路这一条件。他领导新文化运动,掀起思想解放潮流,提倡“民主与科学”,促进中国近代思想解放运动。 9.C 解析:题干反映清帝退位与复辟背景下的北京普通市民的应变,说明民智未开。 10.B 解析:“西域移来不夜城,自来火较月光明”反映的是电灯的使用,故正确答案为B项。 11.参考答案:(1)主张:改庙宇为礼拜堂;开设新式学校、医院。 (2)同文馆的办学目的是培养洋务运动所需人才;万木草堂的办学目的是宣传维新思想,培养维新人才。 (3)理念:主张学术和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积极作用:有助于新思想的传播;推动学术的发展(开创一代学术自由的新风);推动新文化运动的发展。 (4)洪仁玕:为重振国威、改革内政和建设国家;鸦片战争后,向西方学习成为近代思想解放潮流。同文馆: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清政府内忧外患;洋务运动对实用人才的需求。万木草堂:19世纪末,民族资本主义有了初步发展;19世纪90年代,维新思想进一步发展。蔡元培办学理念:辛亥革命爆发;民族资本主义的短暂春天;袁世凯企图复辟帝制,掀起尊孔复古逆流。(任选一例作答即可) 解析:此题考查的是对近代中国教育思想或办学理念发展脉络及相关评价和认识的理解。第(1)问洪仁玕的主张可以从材料一、二直接归纳。第(2)问结合办学理念和时代背景加以分析即可。第(3)问考查的是对新文化运动的推动者蔡元培先生的办学理念的内容及其作用的理解。第(4)问可以任选一例从思想解放、政治变革、经济发展等角度加以分析。 12.参考答案:(1)资本主义列强把中国变为半殖民地和殖民地的过程: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中华民族反抗外来侵略和封建主义的过程:太平天国运动、戊戌变法、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 (2)经济上:洋务运动时期,中国第一批近代企业出现,有利于抵制西方经济侵略,迈出了现代化的第一步;在洋务运动的诱导下,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 文化上:洋务派兴办京师同文馆等新式学堂,派遣留学生,为近代中国社会培养了一批新式人才。 政治上:洋务派主张维护清朝专制制度,这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其经济、文化措施对推动中国社会现代化的作用。 高考资源网 w。w-w*k&s%5¥u 高考资源网 w。w-w*k&s%5¥u

【点此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