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高考二轮复习历史全国版 第15单元 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一、近代欧洲的民主思想 洛克 (1)天赋人权学说,包括自由权、生命权、财产权。(2)强调自由和法律不可分。(3)主张限制政府的权力,实行分权  卢梭 (1)追求社会平等。(2)人民主权学说。(3)社会契约论  影响 (1)为法国大革命的到来做了充分的思想准备。(2)对欧美资产阶级革命起了影响和推动作用。(3)鼓励中国、日本等亚洲国家的仁人志士为改造旧社会而斗争  规律启示 洛克和孟德斯鸠的分权理论有着诸多不同:洛克认为国家权力有三种:立法权、行政权和处理外交事务权。立法权属于议会,行政权和外交权属于君主。孟德斯鸠以法律为中心,提出了新的“三权分立”学说。他主张人民集体享有立法权,司法权独立,君主享有行政权,从而使三权之间真正形成了三足鼎立并互相监督制约的关系,从而实现权力的“制约与平衡”,达到反对封建专制的目的。 二、近代欧洲的民主实践 英国议会与国王的斗争 《权利请愿书》 ①内容:不经议会同意,国王不得随意征税。②实质:资产阶级民主与封建专制王权之间的斗争   《大抗议书》 提出废除各种封建特权、进行改革的要求   民主与专制的斗争 1640年,内战爆发。1649年,查理一世被处死,建立共和国。1653年,克伦威尔掌权,建立护国公政体。1660年,斯图亚特王朝复辟。1688年,“光荣革命”,确立了资产阶级统治  法国民主力量与专制势力的斗争 法国大革命时期 ①1791年宪法——制宪议会颁布,规定法国是君主立宪制国家。②1792年,巴黎人民发动起义,推翻了君主政体,成立法兰西第一共和国   法兰西第一帝国时期 ①1799年雾月政变,实行军事独裁。②1804年法兰西第一帝国建立。③1814年法兰西第一帝国灭亡,波旁王朝复辟   19世纪中期的斗争 ①1848年法兰西第二共和国建立。②1852年建立法兰西第二帝国。③1870年普法战争后,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建立。1875年宪法的通过,法国最终确立了共和制  规律启示 英、法资产阶级革命过程具有残酷性、复杂性和反复性。 三、民主政治的重要文献 背景 内容 影响  《独立宣言》 欧洲启蒙思想在北美的传播;英国的殖民统治激起北美人民的反抗 平等与天赋人权不可侵犯;主权在民;人民革命权利 人类历史上第一次以政治纲领的形式宣布了民主共和原则,对法国大革命产生了积极影响  《人权宣言》 法国大革命爆发,推翻了波旁王朝的专制统治;启蒙思想的广泛传播 自由、财产、安全和反抗压迫是不可剥夺的人权;法律是公共意志的体现,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私有财产是神圣不可侵犯的权利;国家的最高权力来自于人民 对欧美的资产阶级革命或改革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推动了世界资产阶级民主化的进程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统治;南京临时政府建立;袁世凯企图篡夺革命的胜利果实 主权在民、自由平等、三权分立 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性质的宪法,否定封建专制、推动了中国民主化进程  规律启示 《独立宣言》和《人权宣言》都以天赋人权、社会契约、主权在民等启蒙思想的核心内容作为理论根基,都是西方民主制度史上具有法律性、纲领性和理想性的重要文献。 四、构建资产阶级代议制的政治框架 英国的君主立宪制 君主立宪制的建立 1689年《权利法案》确立了“限制王权,议会权力至上”的原则。英国的政体由君主专制变为君主立宪制   责任内阁制的形成 沃波尔是实际上的第一任首相,其特点是内阁权力逐渐增强,促进了资产阶级政治文明的发展   代议制的基本特点 连续性、渐进性,议会、内阁制、政党政治等是代议制的重要组成部分  美国代议共和制的建立 内容与原则 1787年宪法确立了以“主权在民”为宗旨、以代议制为基础的共和体制,确立了三权分立和相互制衡的国家体制,国会拥有立法权、联邦法院掌握司法权、行政权属于总统,对州与联邦政府的权力也做了规定   意义 近代世界第一部资产阶级成文宪法,为很多国家所仿效,促进了世界民主化进程  规律启示 《权利法案》以明确的法律条文限制国王权力,使实际权力转移到资产阶级和新贵族控制的议会手中,确立了议会权力高于王权的原则,实现了从封建专制制度向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的转变,确立了以法律保障个人自由权利的制度。 五、近代中国的民主思想与反对专制的斗争 近代中国的民主思想 (1)康有为:把传统的儒家思想和西方的民主政治学说相结合。(2)梁启超:张扬民权和批判封建专制紧密结合。(3)孙中山:三民主义  辛亥革命前后民主与专制的斗争 (1)辛亥革命。(2)反对北洋军阀独裁统治的斗争:先后发动了反对袁世凯的二次革命和护国运动、反对张勋复辟和维护《临时约法》的护法运动  抗日战争胜利前后人民群众反对国民党独裁统治的斗争 抗日战争胜利前 ①实行了普选制度。②“三三制”。③1945年中共七大   抗日战争胜利后 ①国统区的民主运动。②土地改革运动   斗争的胜利 ①1948年4月,中共中央发出《纪念五一国际劳动节口号》。②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③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成立  规律启示 维新变法思想和民主革命思想都是资产阶级思想,只不过二者代表的是资产阶级的不同派别。康有为、梁启超代表了上层资产阶级利益,而孙中山代表了中下层资产阶级利益。二者的主张并没有本质区别,所不同的主要有两个方面,首先是实现的方式不同,以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的维新派主张采用改良方式,以孙中山为代表的革命派主张以革命方式。其次是所主张建立的政体不同,康有为、梁启超主张建立君主立宪制,孙中山主张建立民主共和制。 六、近代欧洲工人要求民主的斗争 英国的宪章运动 19世纪三四十年代,英国工人阶级先后为获得普选权发起了三次大规模的请愿运动。对社会政治制度的民主改造产生了深远影响  第一国际 1864年,第一国际在伦敦成立,成为各国工人运动的领导中心  巴黎公社 1871年巴黎公社建立,是无产阶级专政的第一次伟大尝试,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理论  第二国际 1889年第二国际建立,推动各国工人政党的议会选举斗争,有力地推动了近代社会的民主化进程  规律启示 第一国际的成立使国际社会主义运动进入了一个新阶段是因为有了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同时斗争目标更加明确。国际工人运动走向国际联合。  考情调研 时间 考点 试题在线  2011 孙中山的民权思想 例题1  2012 国民政府组织方面的变化 例题2  考向例析 1.孙中山的民权思想 【例题1】(2011·课标全国文综,46)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材料一 “予之定名‘中华民国’者,盖欲于革命之际,在破坏时则行军政,在建设时则行训政。所谓训政者,即训练清朝之遗民而成为民国之主人翁,以行此直接民权也。有训政为过渡时期,则人民无程度不足之忧也。”“除宪法上规定五权分立外,最要的就是县治,行使直接民权。” ——摘编自《孙中山全集》 材料二 1928年10月3日,中国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常务会议通过《训政纲领》,内容包括:“依照总理建国大纲所定选举、罢免、创制、复决四种政权,应训练国民逐渐行使,以立宪政之基础……治权之行政、立法、司法、考试、监察五项,付托于国民政府总揽而执行之,以立宪政时期民选政府之基础。” ——摘编自《中华民国法规辑要》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孙中山的民权主义与英美宪政思想的异同。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孙中山的训政思想与南京国民政府的“训政”。 解析:第(1)问,孙中山的民权主义本来就是向西方民主思想学习的结果,因此相同点都是反对专制、主权在民、分权制衡等。不同点通过阅读材料“训政”“五权分立”“直接民权”等亦可得出。第(2)问通过材料中“付托于国民政府总揽而执行之”,可以看出南京国民政府的“训政”是为了独裁,而孙中山时期的训政则是实际需要。 参考答案:(1)同:反对专制;主权在民;权力制衡。 异:英美为三权分立,孙中山主张“五权分立”(五权宪法);孙中山强调直接民权,分阶段实现宪政。 (2)孙中山训政思想的实质是主权在民,反映了当时的中国社会政治状况,其目标是实现直接民权;国民党长期施行“训政”,其实质是独裁统治,违背了孙中山的训政思想。 备考指南 中国近代的民主思想是近年的高频考点,考查侧重于孙中山民主思想与实践、维新派民主思想运用、梁启超和孙中山关于民主政治的认识。复习备考时注意比较维新派与革命派,梳理向西方学习的历程及特点。 深化提升 中外近代化历程的比较 (1)近代化开始的社会背景不同:西方近代化是在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产生并发展的前提下开始的;而中国近代化是在西方列强加紧侵略的情况下逐步开始的。 (2)近代化的过程不同:西方近代化的基本过程是首先出现资本主义生产关系,随着资产阶级的力量壮大,在思想上开始批判封建思想,提出了资产阶级的思想主张,特别是出现了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为资产阶级革命奠定了基础,随后爆发了大规模的革命运动,确立了资产阶级统治。此后上层建筑领域的革命反作用于经济基础,又为生产力发展提供了前提条件,引发了工业革命。中国近代化的过程是在外国侵略下,社会思潮和社会经济发生了一定的变化,即出现了要求学习外国和发展资本主义的新思潮,中国经济开始逐步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所以中国的近代化前期的基本过程是:引进工业→宣传思想→政治变革→思想解放。 (3)领导阶级和目的不同:西方的近代化无论是思想革命、政治革命还是工业革命,领导阶级都是资产阶级;其目的都是为了发展资本主义生产,建立和巩固资产阶级统治。而中国的近代化比较复杂,中国出现的新思潮以及洋务运动的领导阶级是地主阶级,其目的是为了维护清王朝的封建统治;而维新变法运动及辛亥革命是由资产阶级维新派和革命派分别领导,其目的是为了发展资本主义和建立资本主义制度。 (4)中外近代化的阻力不同:西方近代化的阻力主要是本国的封建制度以及封建经济,所以近代化的主要任务就是反对封建专制和封建神学以实现民主政治;反对封建经济制度,进行工业革命,实现生产力的飞跃;反对封建思想,提出自由、平等、法治、民主的资产阶级新思想。中国近代化阻力除了封建制度外,还有外国侵略势力,所以中国实现民主化、工业化的前提是首先要实现国家独立。 2.国民政府组织方面的变化 【例题2】(2012·课标全国文综,46)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材料一 第三十条 训政时期由中国国民党全国代表大会代表国民大会行使中央统治权。中国国民党全国代表大会闭会时,其职权由中国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行使之。 第七十二条 国民政府设主席一人,委员若干人,由中国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选任,委员名额以法律定之。 ——摘自《中华民国训政时期约法》(1931年6月) 材料二 中国国民党在国民大会未举行以前,为准备实施宪政起见,修改国民政府组织法…… (二)国民政府委员由国民政府主席就中国国民党内外人士选任之。 (三)国民政府委员会为政府之最高国务机关。 附注: (一)国民政府主席提请选任各党派人士为国府委员时,由各党派自行提名,但主席不同意时,由各该党派另提人选。 (三)国府委员名额之半,由国民党人员充任,其余半数,由其他各党派及社会贤达充任,其分配另行商定。 ——摘自《政协会关于政府组织问题的协议》 (1946年1月28日) (1)概括指出材料一、二中有关国民政府组织方面规定的不同之处。 (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一、二中关于国民政府组织方面规定的实质变化及其主要原因。 解析:本题考查对国民党独裁统治的分析理解能力。第(1)问,主要从国民政府的权力来源和人员组成两个角度分析;第(2)问,材料一主要反映了国民党的独裁统治,材料二则反映了人民群众争取民主的愿望,由此判断“变化”;“原因”可以从力量对比、人民愿望、国际因素三个角度分析。 参考答案:(1)以宪法形式规定国民党全国代表大会代行国民大会职权,国民政府委员全部以国民党人充任;以各党派政治协商形式确认国民政府委员会为最高国务机关,国民政府委员中国民党人和党外人士各占一半。 (2)实质变化:改变国民党一党独裁,建立各党派联合政府。 原因:抗日战争胜利,国共两党力量对比变化;中共争取和平民主的努力与国内民主运动高涨;国际因素制约。  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我们的传教士告诉我们,那个幅员广漠的中华帝国的政体是可称赞的,它的政体的原则是畏惧、荣誉和品德兼而有之……但是我不晓得,一个国家只有使用棍棒,才能让人民做些事情,还能有什么荣誉可说呢。加之,我们的商人从没有告诉我们教士们所谈的这种品德;我们可以参考一下商人们所说的关于那里的官吏们的掠夺行为……在那个地方的一切历史里,是连一段表现自由精神的记录都不可能找到的。那里除了极端的奴役之外,我们将永远看不见任何其他东西……因此,中国是一个专制的国家。它的原则是恐怖。——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 材料二 旅行者们,尤其是传教士们,都认为到处看到的是专制制度。这些人从表面判断一切:看到一些人跪拜,便认为他们是奴隶,而接受人们朝拜的那个人必定是1.5亿人生命财产的绝对主宰,他一人的圣意便是法律。可实际情况并非如此……在帝国(指中国)最早时代,便允许人们在皇宫中一张长桌上写下他们认为朝政中应当受谴责之事,这个规定在公元前2世纪汉文帝时已经实行……这一重要事实推翻了《论法的精神》中对世界上这个最古老的国家提出笼统含混的责难……他(中国皇帝)可能是全国首屈一指的哲学家,最有权威的预言者;皇帝的御旨几乎从来都是关于道德的指示和圣训……人类智慧不能想出比中国政治还善良的政治组织。 ——伏尔泰《风俗论》 材料三 伏尔泰和其他启蒙思想家视中国为开明君主制的榜样,因为中国皇帝运用儒家的理性价值来治理国家。对一个被启蒙思想鼓励过的理想的开明君主来说,与绅士阶层一起商议国事是一个本质特征。伏尔泰相信中国儒家士大夫的文化精神可以作为欧洲社会伦理和政治的榜样……通过伏尔泰和其他启蒙思想家的努力,中国的道德和政治取代语言和历史,开始对欧洲社会产生重大影响。 ——(美)孟德卫《1500—1800,中西方的伟大相遇》 (1)根据以上材料,分别概括孟德斯鸠、伏尔泰对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认识。 (2)结合所学知识,概述孟德斯鸠、伏尔泰思想的共同之处。他们对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评价不同,但其用意相同,请指出其相同的用意是什么?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孟德斯鸠、伏尔泰了解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主要途径。他们两人都没有到过中国,你认为谁的观点更贴近中国明清时期政治制度的现状?请简要说明理由。 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第一条 在权利方面,人们生来是而且始终是自由平等的。…… 第三条 整个主权的本原主要是寄托于国民。…… 第五条 法律仅有权禁止有害于社会的行为。凡未经法律禁止的行为即不得受到妨碍,而且任何人都不得被迫从事法律所未规定的行为。 第六条 法律是公共意志的表现。……在法律面前,所有的公民都是平等的……——《人权宣言》 材料二 第一条 立法权由众议院与参议院两院行使。 众议院依选举法所规定的条件,用普选方式选出…… 第二条 共和国总统,由参议院与众议院联合而成的国民议会,依绝对多数票选出。…… 第三条 共和国总统与参众两院议员共有创议法律之权。总统公布两院所通过之法律,监督并保证其施行。 总统有特赦权:大赦则只能依法律行之。…… ——1875年《法兰西共和国宪法》 (1)材料一中《人权宣言》的基本内容体现了启蒙思想家的哪些思想?《人权宣言》的颁布对当时法国革命有何重要意义? (2)材料二如何贯彻材料一的基本原则?综合材料一、二,指出人类历史发展的趋势。 3.(2012·福建毕业班质检,41B)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有文献记载表明,整个清朝时期上海至少出现过124个同乡会馆或商业行会,如商船会馆、泉漳会馆、药业会所等。1912年以及随后几年城市公共社团在中国大量涌现。1912年3月上海闸北公民会成立,声称“我们公民有权发言、讨论和处理所有地方行政秩序,大家都不应该放弃”。9月上海南区公民会成立,理由是在共和时代所有的地方事务都应该通过统一意见及集体智慧和努力来办理。 ——徐小群《民国时期的国家与社会:自由职业团体在上海的兴起,1912~1937》 材料二 北洋政府(1912~1928)颁布的部分禁令 时间 主要内容  1912年5月 所有的私立团体不得干预司法和行政机关的事务  1914年6月 取缔全国公民会  1926年5月 禁止一切自愿社团参与政治活动,不得发表全国通电和举行抗议集会在政治问题上煽动人民  ——摘编自《政府公报分类汇编》和《时报》 (1)据材料一,指出民国初年上海公民会的特点。 (2)据材料二,指出北洋政府颁布禁令的意图,并概括其反映的时代特征。结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说明公民会等社团的历史作用。 4.(2012·辽宁沈阳、大连第二次联考,4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人民宪章》是英国宪章运动中的纲领性文件。1837年6月由伦敦工人协会的领导人威廉洛维特拟定,同年由下院六名议员和六名伦敦工人协会会员组成的一个委员会提出,并于1838年5月8日作为准备提交议会的一项法律草案在各地群众大会上公布。 人民宪章包括了宪章派的下列六项要求: (1)凡年满二十一岁之男子,精神健全,目前不在因犯罪而坐牢之列者,都有选举权。 (2)秘密投票——以保障选民运用其投票权利。 (3)议会议员不应有财产的资格限制——使各选区得选拔他们爱戴的人,不论贫富。 (4)议员支薪——以使一个诚实的商人、工人和其他等人,能离职充当其选区的代表,为国家的利益服务。 (5)选区平均分配——按照选民人数产生代表,不让小的选区侵占大区的选票。 (6)国会每年改选——此系防止发生贿赂与恫吓事件的最有效办法,因为七年一次的改选可能使某选区被收买(即采用秘密投票)。但每隔十二个月收买选区一次(在普选制度下)恐无人有此财力;而且议员的任期既为一年,就不像现在这样公然违抗和出卖选举他们的人。 ——《1815~1870年的英国》 (1)概括《人民宪章》中的民主化要求。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人民宪章》的意义和不足。 参考答案: 1.参考答案:(1)孟德斯鸠:中国是一个专制的国家,它的原则是恐怖,人民受到掠夺与奴役;伏尔泰:中国是开明君主制国家,实现了政治与道德的统一,它的政体是最好的政府形式。 (2)思想共同点:反对君主专制,主张民主、自由、平等、博爱、理性。相同用意:通过批判或褒扬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来为自己的理论服务。 (3)途径:传教士、商人及旅行者在中国的见闻传入欧洲;中国经学、史书的译著在欧洲的传播。答案一:孟德斯鸠。理由:明清君主专制空前加强;理学压抑人性。(答出任意一点即可)答案二:伏尔泰。理由:明清以儒家仁政、德政思想治国,明清时期农耕经济发展到顶峰,从某种程度上说明了中国政治制度的优越;明代设置内阁,大学士参与商议军国大事。(答出任意一点即可) 解析:注意提取材料的有效信息,孟德斯鸠认为“中国是一个专制的国家。它的原则是恐怖”。伏尔泰和其他启蒙思想家视中国为开明君主制的榜样。二人都是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从他们的主张概括其共同点;尽管他们对中国的政治制度的看法不同,但是都是为了宣传自己的主张服务。他们二人都没到过中国,但都对中国的政治制度有评价,其原因注意从两方面分析,一是欧洲人到中国来,另一方面是中国文化著作传到欧洲,两种观点中的任意一种都可以,但要举出能够说明观点的史实。 2.参考答案:(1)思想:主权在民;天赋人权;自由平等;依法治国。意义:是资产阶级反封建斗争的纲领性文件;确立了资产阶级政治制度的基本准则;推动革命深入发展。 (2)原则:众议院由普选产生,行使立法权;总统依法行使权力。趋势:反对封建专制,追求自由民主。 解析:第(1)问从材料一中“人们生来是而且始终是自由平等的”“主权的本原主要是寄托于国民”“在法律面前,所有的公民都是平等的”等信息,可概括出《人权宣言》中体现的启蒙思想;《人权宣言》颁布的意义结合教材内容分析即可。第(2)问第一小问首先明确材料一的原则,然后要用材料二的具体内容来回答即可;第二小问要结合两则材料综合分析,从最初的宣言到具体的法律,体现了人类历史反专制、求民主的发展趋势。 3.参考答案:(1)以城市区域为基础;带有明显的政治色彩;宗旨是参与城市公共事务。(答出其中两点即可) (2)意图:禁止民间社团参与政治活动。特征:民主与专制的斗争。作用:冲击了北洋政府的专制统治;增强了公民参政议政意识;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答出其中两点即可) 解析:第(1)问,根据材料一“1912年以及随后几年城市公共社团在中国大量涌现”“共和时代所有的地方事务都应该通过统一意见及集体智慧和努力来办理”回答。第(2)问,第一小问,从材料二中提取“私立团体不得干预司法”“取缔”“禁止”等信息归纳概括。第二小问,紧扣住本题的出题范围“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回答。第三小问,从公民会等社团在当时反专制的积极作用回答。 4.参考答案:(1)为工人阶级谋求政治权利;追求更广泛意义上的民主。 (2)意义:迫使统治阶级接受宪章派的某些民主要求,有利于英国民主政治的发展;是无产阶级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的重要标志之一。不足:“每年举行一次议会选举”的要求其实是不现实的,因此很难实现;妇女选举权被忽视。 解析:本题考查英国宪章运动和政治民主化进程。第(1)问直接从材料中即可归纳。第(2)问的意义可从政治民主化、无产阶级等角度分析,不足之处从第六条以及妇女权利的忽视回答即可。 高考资源网 w。w-w*k&s%5¥u 高考资源网 w。w-w*k&s%5¥u

【点此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