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高考二轮复习历史浙江版 第8单元 中国社会的沧桑巨变——改革开放后的社会主义建设    知识重组 1.改革开放后新中国的政治和外交 社会主义 转折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党和政府着手平反冤假错案,实现政治组织思想路线的转折,恢复和完善了建国初期实行的一系列民主政治制度,作出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  民主法制建设 完善 提出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以宪法(1982年全面修改)为核心的社会主义的法律体系框架基本形成  祖国统一:“一国两制” 理论 20世纪80年代初期,邓小平提出“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   实践 在“一国两制”的指引下,香港和澳门先后回归祖国,海峡两岸关系得到发展,两岸交流不断增强  外交活动 方针 新时期实行不结盟政策。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成为中国外交的重要目标   成就 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积极参与地区性国际组织的外交活动;领导创立“上海合作组织”  规律启示 “一国两制”的核心问题是祖国统一。“一国两制”的关键是一个中国,主体是社会主义制度。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十一届三中全会 内容 ①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②确定党和国家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   意义 成为实行改革开放和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起点,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经济体 制改革 初期:破旧 农村:率先进行改革,废除人民公社体制,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发展乡镇企业    城市:实行国有企业改革,中心环节是增强企业活力,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为目标   后期:立新 20世纪90年代,中共“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方向 21世纪初,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基本建立  对外开放 格局 20世纪80年代初到90年代初,初步形成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的多层次、有重点、点、线、面结合的对外开放格局  规律启示 (1)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既是中国对外开放的必然结果,也对中国的改革提出了新的要求。中国的政府职权、法律体系、经济制度、税务政策等都要进行调整,因此,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不仅仅是一个经济问题,它对中国的影响是深远的和长期的。 (2)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经济体制和经济结构的变动,应联系苏联经济体制演变,联系西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几次调整,理解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 (3)改革开放和经济转型过程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过程。 3.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邓小平理论 概况 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领导集体,创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体系,解决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   地位 1992年中共“十四大”确立了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在全党的指导地位。1997年中共“十五大”首次使用“邓小平理论”概念并把邓小平理论作为行动指南写入党章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概况 21世纪初,以江泽民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创立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创造性地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   地位 2002年中共“十六大”上成为党的指导思想  规律启示 (1)中国共产党理论成熟过程中有一个真理,那就是马克思列宁主义中国化,即将马克思列宁主义普遍原理和中国革命具体实际相结合。邓小平理论是在改革开放中形成和发展的。 (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程:毛泽东思想解决了民主革命道路及社会主义改造和建设的问题,使中国人民站立起来并确立起社会主义制度;邓小平理论解决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使中国人民富起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解决了“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引领中国迈向小康社会。 4.改革开放后社会生活的变迁及科技、教育成就 社会生活的变迁 社会习俗 改革开放后,人民的衣食住行有了根本改观,物质生活极大丰富,社会风尚与民俗风情都发生着变化   交通、通讯 新时期我国的交通、通讯及大众传媒领域也在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科技 改革开放后,载人航天、计算机研制及生物技术方面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  教育 方针 20世纪80年代党和政府在教育领域提出“三个面向”指导方针,90年代实施科教兴国的战略,义务教育、中等教育与高等教育共同发展   影响 为中国21世纪的崛起奠定了人才基础  文艺 “文革”结束后,文艺领域清除了极“左”路线,强调贯彻“双百”方针,文艺领域再次呈现了繁荣景象  规律启示 改革开放前后,国家发展科技的目的存在着很大的差异。改革开放前,由于面临着严峻的国际环境,我国将发展军事科技作为科技发展的重点;改革开放后,国家则重点发展与经济建设密切关联的信息、航天、生物等科学技术。 误区警示 1.村委会不是我国的基层行政机关。 村委会是群众性自治组织,不是我国的行政机关。 2.中国不是不结盟运动的创始国和成员国。 中国支持不结盟运动,也信奉不结盟运动的原则,但是,中国不是不结盟运动的创始国及成员国。 3.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并不是恢复三大改造前的个体小农经济。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与农业合作化前的小农经济有本质的区别,合作化前的小农经济实行土地私有,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没有改变人民公社时期的土地公有。 4.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共“十五大”进一步完善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提出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这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项基本经济制度。  考情调研 时间 考点 试题在线  2011 南方谈话 例题1  考向例析 1.南方谈话 【例题1】(2011·浙江高考,20)邓小平说:“证券、股市,这些东西究竟好不好,有没有危险,是不是资本主义独有的东西,社会主义能不能用?允许看,但要坚决地试。看对了,搞一两年对了,放开;错了,纠正,关了就是了。”这段话主要反映的是(  ) A.经济建设既要防“左”又要反“右” B.经济体制改革重心从农村转向城市 C.设立沿海经济特区有必要进行试验 D.市场经济并不是资本主义所独有的 解析:本题要注意概括材料,把握材料中心句。材料的中心句为“是不是资本主义独有的东西,社会主义能不能用?”此话正是邓小平在1992年南方谈话时所说。材料中并没有体现在防止激进(“左”),提防保守(右)的问题,强调的是要敢于试验“证券、股市”这些代表“市场经济”的事物。因此排除A、C两项。B项也无法从材料中得出,也可排除。 答案:D 备考指南 经济体制改革是浙江高考复习的重点。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改革是中国社会前进的推动力。经济体制改革极大地解放了中国的生产力。复习备考时,要注意把改革放在中国和世界的长时空里以多元史观进行考查。 深化提升 1.新中国成立后农村生产关系的四次调整 (1)土地改革:主要原因是封建土地制度严重阻碍生产力的发展。核心内容是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结果解放了生产力,为农业生产的发展开辟了道路。 (2)农业合作化:主要原因是小农经济难以满足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核心内容是把土地等主要生产资料由私有制转变为公有制,并实行集体经营。结果进一步提高了农业生产力。 (3)人民公社化:主要原因是一些领导人主观地认为农业合作化的规模越大,公有化程度越高,就越能促进生产力发展。核心内容是提高公有化程度和扩大规模。结果严重挫伤了生产者的积极性。 (4)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主要原因是党中央正确总结了农业合作化和人民公社化的经验教训,作出了实行经济体制改革的决策。核心内容是在坚持土地公有制的前提下,改变经营管理方式,实行分户经营、自负盈亏等。结果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推动了农业生产的发展。 2.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的比较 计划经济 市场经济  特征 用行政手段调节资源的配置 市场调节资源的配置  作用 积极 促使“一五”计划的超额完成 提高资源的使用率,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消极 高度集中,束缚了生产力的发展 存在一定的盲目性、自发性、滞后性  认识 两种体制各有优缺点,随着经济的发展,计划经济的弊端日益阻碍经济发展,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势在必行  第一阶段:从1978年底十一届三中全会到中共“十四大”前夕,中国经济体制改革重在破旧:破除原先阻碍生产力发展的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扫除旧的生产关系带来的消极因素,如减少计划性,放宽政府对经济的束缚,增强农村和城市经济的自主权。 第二阶段:从1992年中共“十四大”到20世纪初,中国经济体制改革重在立新:在邓小平南方谈话逐步解除思想束缚以后的中共“十四大”上,中国共产党明确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经过不断发展、完善,到20世纪初,即改革开放30年后,我国已经初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确立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格局,初步形成统一开放的市场体系。 2.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和推进新型区域合作 【例题2】(2009·江苏高考,11)1998年初,在联合国安理会上中国同意对伊拉克进行武器核查,但在讨论美国提出的动用武力解决核查危机的议案时,投了反对票。这表明中国在新时期(  ) ①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外交活动 ②积极维护地区稳定和世界和平 ③参与符合联合国宪章的维和行动 ④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A.①④ B.②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 解析:此题考查新时期中国的外交政策。中国在联合国安理会反对美国用武力解决核查危机和维和行动无关。维和行动是由联合国采取某种军事行动,为通过其他政治、外交途径最终解决争端创造条件,或是监督落实已达成的协议。维和行动大致分为两大类:部署观察团和派驻维和部队,故③错误。 答案:C 备考指南 高考对新时期外交的考查,侧重于新时期外交政策。复习备考时,注意联系现实,从文明史观、全球史观、现代化史观和社会史观全方位多角度地分析新时期我国推行的外交政策和对外开放。认识中国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的原因与表现。认识上海合作组织的建立是当代国际关系中一次重要的外交实践,它丰富了由中俄两国创始的以结伴而不结盟为核心的新型国家关系,提供了以大小国家共同倡导、安全先行、互利协作为特征的新型区域合作模式,对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尤其应该关注入世对中国经济体制和经济结构的推动作用。开放的历史,是中国参与世界经济进程的历史,是中国顺应全球化时代潮流的历史。 深化提升 中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在不同时期的内容和原因 (1)新中国成立初期:“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一边倒”。因为新中国成立后以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国家拒绝承认新中国,并对新中国实行封锁、禁运、包围、孤立,因此在两大阵营之中,中国只能站在社会主义阵营一边。 (2)20世纪50年代中期到60年代末:本着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精神,中国大力发展与亚非拉国家的友好关系。原因是中美仍处于敌对状态,中苏关系恶化。 (3)20世纪70年代:中国的外交取得重大突破,中美、中日关系实现正常化,许多国家纷纷同中国建立外交关系。原因是美国孤立中国的政策失败,在美苏争霸中处于守势,急于改善同中国的关系,而中国的发展也需要相对稳定的外交环境。 (4)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主张不与任何大国结盟,也不与任何大国集团结盟,按照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同一切国家发展友好合作关系,走向了全方位外交时代。原因是两极格局的瓦解,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的增强,以及建设社会主义的需要。中国积极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和推进新型区域合作,参与亚太经合组织和倡导建立上合组织。 3.我国改革开放的成就 【例题3】(2011·浙江样卷,21)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庆日,法国《费加罗报》曾发表文章称,“电视台本周向我们介绍了各种穿着的中国人,一些夫妻竟敢手挽手散步……更有意义的是知识分子的信心”。你认为该文最有可能发表于(  ) A.国庆十周年 B.国庆一周年 C.国庆三十周年 D.国庆二十周年 解析:本题注意文字材料信息:法国《费加罗报》发表文章称,“电视台本周向我们介绍了各种穿着的中国人”,大致判断中国已经对外开放,卫星转播技术出现在20世纪70~80年代。另外“各种穿着”说明服饰的多样性,“一些夫妻竟敢手挽手散步”说明人们观念的开放,“知识分子的信心”当然来自十一届三中全会的路线转移与拨乱反正。所有信息聚合后,最有可能的就是国庆三十周年即1979年。 答案:C 备考指南 高考通过设置新情境,考查新时期我国改革开放的成就。复习备考时,注意理解新时期我国工农业所有制结构、产业结构及资源配置的变化。注意多角度认识改革开放前后的比较与联系。注意新时期现代科技成就,也要注意新时期物质生活变化与政治、经济现代化的关系。 深化提升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经济体制和经济结构的变动 (1)由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多种经济成分并存到1956年建立起公有制为绝对主体的计划经济体制。新中国成立初期存在着国营经济、个体小农经济、手工业经济、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等多种经济成分。1956年,通过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我国的所有制结构是单一的公有制。在这一过程中,我国照搬了苏联模式,主要表现为高度集中的经济管理,排斥市场的指令性计划,以行政管理为主。 (2)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所有制结构从单一的公有制经济转变为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并存。计划经济体制有所改变,与市场联系加强,主要表现为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发展乡镇企业;城市进行了国有企业改革,从而增强了企业活力。同时积极对外开放,逐步形成全方位对外开放新格局。经济体制的改革和对外开放解放了生产力,工业腾飞、农业发展令世人瞩目。 (3)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开始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随着邓小平的南方谈话和中共“十四大”的召开,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被提上日程。其主要表现是企业进行产权制度改革,实施“走出去”战略等。加入世贸组织标志着世界大市场对中国的全面开放,中国市场更加透明规范。其主要特点是资源配置方式的转变,即改变过去行政配置资源的方式,而以市场作为配置资源的主要方式。 4.“一国两制”与祖国和平统一 【例题4】(2012·天津文综,6)“就在21世纪的钟声即将敲响之前,从神州大地上消除了最后一块帝国主义侵略造成的殖民地的残痕,完整而彻底地完成了民族独立的历史使命。”完成这一历史使命的根本保证是(  ) A.“一国两制”的提出 B.“九二共识”的确定 C.中国国际威望的提高 D.中国国力的强大 解析:本题考查对历史史料的分析理解能力。从“21世纪的钟声即将敲响之前”“最后一块帝国主义侵略造成的殖民地的残痕”等信息判断,澳门回归祖国不仅洗刷了中华民族耻辱的一页,而且意味着西方在中国的殖民主义统治结束,之所以完成这一历史使命,其根本保证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的腾飞,综合国力的强大。 答案:D 【例题5】(2012·江苏单科,10)1987年2月,部分台湾同胞发起返乡运动,发表了《自由返乡运动宣言》。5月10日母亲节,一些老兵穿着写有“想家”两个大字的T恤衫走上街头。不久,老兵合唱团在一次集会上演唱《母亲您在何方?》,台上台下的老兵哭成一片。这反映了(  ) A.“一国两制”构想得到台湾同胞的普遍认同 B.台胞期盼当局尽快放开赴大陆探亲的限制 C.海峡两岸业已达成“一个中国”的共识 D.港澳回归为海峡两岸民间交流奠定基础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和平统一。台湾岛内仍然存在主张分裂倾向的势力,A项不符合史实;C项与题目没有直接联系,20世纪90年代港澳回归,与题目时间不符合;部分台湾同胞的思乡之情反映了台胞期盼当局尽快放开赴大陆探亲的限制。 答案:B 备考指南 “一国两制”与和平统一历来是高考考查的重点。要从理论到实践,从历史到现实多层面对“一国两制”进行概念解读。要注意与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的联系,与国共关系的联系,与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和中国的和平崛起的联系,要注意台湾问题与港澳问题,与东西德和朝鲜问题的区别,还要联系历史上的武力统一和和平统一问题,特别关注“一国两制”对祖国和平统一的作用。虽然浙江高考一直没有涉及,但是仍然须引起高度重视。 深化提升 1.台湾问题与香港、澳门问题的不同 (1)享有的自治权不同: 香港、澳门享有的自治权:行政、立法、司法、财政;不享有的权力:外交和国防。台湾享有的自治权:行政、立法、司法、财政和拥有军队;不享有的权力:外交。 (2)问题的实质不同: 香港问题、澳门问题是主权问题;台湾问题是内政问题。 2. 特别行政区、少数民族自治区和经济特区的区别与联系 类别 特别行政区 少数民族自治区 经济特区  区别 设立区域 港澳地区 少数民族聚居区 沿海特定区域   指导原则 “一国两制”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特殊的经济政策   自治程度 享有“高度的自治权” 有“一定的自治权” 谈不上自治,只是实行特殊的经济政策和经济管理方法   社会制度 实行资本主义制度 实行社会主义制度 实行社会主义制度   解决问题 实现中国和平统一 解决民族问题、实现各少数民族管理本民族内部事务的愿望 率先发展起来,成为对外开放的窗口  联系 三者都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土范围内、中央政府统一管辖下的地方行政区域,都享有一定的权利,不具有任何独立主权实体性质  横向综合 1.改革开放新时期——改革开放后中国社会的沧桑巨变 十一届三中全会至今(1978年以来)是中国全面改革开放时期,是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成就最突出的时期。 (1)政治上: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得到恢复和发展,“一国两制”促进了祖国统一大业的发展。外交领域成就突出,为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提供了良好的国际环境。 (2)经济上: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和深化,逐渐形成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对外开放不断深化,逐渐形成了全方位的对外开放格局。 (3)思想上: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代表的社会主义建设理论形成,成为我国改革开放的思想指南;“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的提出。 (4)文化上:科技、教育、文艺等全面繁荣,生活时尚、思想开放成为新时期人们精神面貌的主要特色。 2.二战以来中西社会发展的对比 经济 政治 科技文化  中国 ①新中国成立初期由新民主主义经济到社会主义经济的确立;②由计划经济体制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建立并不断完善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①与军事和农业相关的科技发展较快;②文艺领域推出了“双百方针”,文学艺术曲折发展  西方 战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得到普遍发展;各国建立“福利国家”;第三产业兴起及“新经济”的出现 战后欧美各国推行改革,不断健全资本主义代议制 ①第三次科技革命兴起,20世纪90年代进入信息时代;②二战后,欧美各国现代主义文学艺术发展   1.(2012·浙江湖州期末,5)1980年意大利记者奥琳埃娜·法拉奇在采访邓小平时说:“我看不出怎样才能避免或防止再次发生诸如‘文化大革命’这样可怕的事情。”要解决该记者疑问的根本途径是(  ) A.要防止右,但更要防止“左”倾错误 B.根据本国国情制定方针、政策 C.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 D.不断完善社会主义的民主与法制 2.(2012·浙江嘉兴二模,20)邓小平是我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下列邓小平的言论以时间排序正确的一组是(  ) ①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 ②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③尊重知识,尊重人才 ④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内,十亿人口的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香港、台湾实行资本主义制度 A.③①④② B.②④③① C.③④②① D.①②③④ 3.1981年9月,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叶剑英在谈话中提出:“国家实现统一后,台湾可作为特别行政区,享有高度的自治权,并可保留军队。中央政府不干预台湾地方事务。”这一主张(  ) A.首次宣布用和平方式完成统一大业 B.蕴涵了“一国两制”的精髓 C.直接推动了海峡两岸“三通”的达成 D.提供了港澳回归的法律依据 4.不同时期流行不同的话语。请将下列政治词汇反映的历史事件按照先后顺序排列(  ) ①三大改造 ②改革开放 ③全面夺权 ④“一国两制” ⑤乒乓外交 A.①②③④⑤ B.①③⑤②④ C.③①②⑤④ D.⑤①③④② 5.(2012·浙江杭州二模,17)下表反映了1978~1987年我国工业总产值中各种经济成分所占比重的变化情况 经济成分 1978年 1987年  全民所有制企业 77.6% 59.7%  集体经济 22.4% 34.6%  个体经济、私营经济、“三资”企业和其他非公有制经济 几乎为0 5.6%  造成表中我国所有制变化的主要原因有(  ) ①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的经济体制改革 ②逐步扩大对外开放,外资企业落户中国 ③实施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开始确立 A.①② B.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④ 6.(2012·浙江宁波十校联考,11)1992年春,邓小平视察南方并发表了重要讲话,媒体进行了跟踪报道。下列四组文章中属于对这一事件进行报道的是(  ) A.《标准只有一个》《迈向科学发展的春天》 B.《要搞快一点》《要敢闯》《扭住中心不放》 C.《必须坚持多快好省的建设方针》《力争高速度》 D.《评“左”比右好》《吸收无产阶级的新鲜血液》 7.(2012·浙江台州期末,16)2011年6月15日,胡锦涛主席在出席某组织峰会时发表讲话:“10年来,各成员国团结一致、密切协作……我们创立了新型国家关系模式,把“世代友好,永保和平”的思想以法律形式确定下来,标志着本组织成员国睦邻互信和团结协作达到前所未有的高水平。”该组织应是(  )  8.(2012·浙江调研,18)从下表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 中国GDP及占世界的份额表单位 百万1990国际元 年份 1820 1870 1913 1950 1973 1998  中国 228 600 189 740 241 344 239 903 740 048 3 873 352  中国占世界份额(%) 32.9 17.2 8.9 4.5 4.6 11.5  ①近代中国GDP占世界份额急剧下降 ②民国时期,军阀混战导致GDP出现负增长 ③改革开放前,受“文革”等因素影响GDP几无增长 ④改革开放后,中国经济呈现出快速发展的势头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9.据入世谈判中国代表龙永图回忆,一般国家入世需要1~3年时间,而我们用了16年。最初6年就在讨论一个问题:“中国到底是不是市场经济”。当时我们反复讲,我们是市场调节和计划调节相结合的。最后人家说你不要讲了,你就回答我一个问题,你们搞不搞市场经济?当时谁敢讲这个话呀!这说明(  ) A.中国需要进一步改革经济体制 B.西方国家借经济问题施压中国 C.世贸组织规则对中国发展不利 D.中国入世需要权利与义务统一 10.1977年8月4日,邓小平主持召开了全国科学和教育工作座谈会,恢复中断的高考制度。1977年恢复高考(  ) ①是“科教兴国”发展战略的具体体现 ②有利于社会的公平竞争 ③有利于人才的选拔 ④是“文化大革命”后拨乱反正的重要标志之一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④ 11.(2012·1月浙江湖州期末,28)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据英国学者罗伯特·坦普尔《中国——发明和发现的国度》一书统计 年代 科技发明(件) 中国 世界其他国家    件 百分比 件 百分比  公元1~400年 45 28 62% 17 38%  公元401~1000年 45 32 71% 13 29%  公元1001~1500年 67 38 57% 29 43%  公元1501~1840年 472 19 4% 453 96%  (1)根据材料一指出公元1~15世纪末中国古代科技的地位,以宋元时期科技成果为例,概括1001~1500年这一历史时期科技成就的共同特征。 (2)1501~1840年中国科技发明地位与以往三时期相比有何变化?指出同时期西方最具代表性的科学理论成果一项,并分析其对文化产生的影响。 材料二 中国航天事业发展大事记 1956年10月,中国第一个火箭研究机构国防部第五研究院正式成立,确立了自力更生为主的发展方针。 1970年,中国自主研究的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五个发射卫星的国家。 1985年10月,中国宣布:中国运载火箭进入国际市场,承揽国外卫星的发射业务。1990年4月,中国成功地把亚星公司购买的“亚洲一号”卫星送入太空,中国航天技术正式进入国际商业发射市场。 1996年,中国第一次发射外国卫星(“国际星7A”)失败。 2003年,“神舟五号”飞船升空。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 2011年8月,“长征二号丙”运载火箭发射“实践十一号04星”失败。 2011年10月,将无人太空实验舱天宫一号送入低地球轨道,迈出建设载人空间站的关键一步。……这将使中国成为第三个掌握空间交会对接技术的国家。 ——选编自《中国国家新闻周刊》2011年10月 (3)根据材料二,概括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航天科技发展的特点和影响。 参考答案: 1.D 解析:本题实际考查改革开放后的民主法制建设。鉴于“文化大革命”时期出现民主法制遭到践踏,社会混乱局面,党和政府积极进行民主法制建设,出台了一系列法律制度,保障人民的民主权利。故本题选D项。 2.C 解析:①提出于1992年;②提出于1988年;③提出于1977年;④提出于1982年。故本题选C项。 3.B 解析:早在1979年《告台湾同胞书》中,我国就提出了用和平方式完成统一大业,这一文件为港澳的回归提供了法律依据;当时海峡两岸“三通”还没达成。故本题选B项。 4.B 解析:①开始于1953年;②开始于1978年;③开始于1967年;④提出于1982年;⑤发生于1971年,按照时间排序为B项。 5.A 解析:由时间“1978~1987年”可知,①②符合;③材料只是提到所有制结构,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无关,排除;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从1992年开始,排除。故本题选B项。 6.B 解析:1992年,邓小平发表南方谈话,解放了人们的思想,推动了改革开放的进一步发展,B项符合条件。A项《标准只有一个》发表于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前,即全国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排除;C项《必须坚持多快好省的建设方针》与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有关,提出于1958年,排除;D项《评“左”比右好》反映了“左”倾错误泛滥时期,大致时间是1958~1976年,排除。 7.D 8.B 解析:本题考查解读图表材料的能力。由1820年到1950年前中国GDP及占世界的份额比例不断减少可知①正确。由1950年到1998年中国GDP及占世界的份额的变化可知②③不符合史实,④正确。 9.A 解析:从这段材料看,中国入世的主要障碍在于经济体制问题。新中国最初效仿苏联,实行计划经济体制;改革开放后,我国实行市场经济与计划经济相结合;1992年,中共“十四大”确立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逐渐与世界接轨,最终获得了各主要国家的认可。 10.C 解析:“科教兴国”提出于1995年,①排除,②③④符合史实,故本题选C项。 11.参考答案:(1)该时期中国的科技成就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宋元时期火药大规模运用于军事;印刷术的发展;指南针运用于军事航海,它们的共性特征:领先性(创新性)、实用性。 (2)变化:中国科技由领先到落后。 成果:牛顿力学体系(经典力学)。 影响:标志近代科学的形成;有利于思想的解放,推动启蒙运动的开展。 (3)特点: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研制;处世界先进行列;发展过程有失败与曲折;走向国际市场,具有经济意识;由侧重军事到关注民用。 影响:巩固国防,确保国家的安全和稳定。走向国际市场,推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增强综合国力。提升国际地位,增强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 高考资源网 w。w-w*k&s%5¥u 高考资源网 w。w-w*k&s%5¥u

【点此下载】